職業乞丐變成快樂的施予者
我蹣跚而行,前往探訪鄰人,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叫住我說:「佐治,你不再行乞了嗎?你發了財嗎?」
不錯,我便是佐治。我作了十五年職業乞丐,但現在不再行乞了。我答道:「是的;我現今比糖廠主人還富有。」在巴西北部,大多數富豪都是糖廠主人。
他驚異地注視著我。我乘他沉默之際補充說:「看吧!原因就在這裡:『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箴言10:22)我對他解釋,我雖然擁有世上的財物不多,但卻認為自己是富足的。何以故呢?因為我已認識真實的上帝,在生活感到他的祝福;我有不少真正朋友,有工可做,有飯可吃。
我從前的行乞同伴大感驚愕,他納罕地說:「你怎可以放棄求乞呢?」但你也許想知道我當初是怎樣變成乞丐的,以下便是我的故事。
悲慘的童年
我在1930年出生,生來兩腿癱瘓。那時我家住在巴西柏拉巴省的一個小鎮,全家以務農為生。為了幫助父母,我和十一個兄弟姊妹都要在田間工作。我蹲伏在地上,用雙手支撐身體盡力工作。父親每週七天從早至夜辛勞作工。收穫季節結束,交完租稅之後,剩餘下來的錢還不夠買衣服或藥物。
至於光明的一面,我得自祖父的遺傳,對音樂十分愛好。我學會彈奏小提琴和手風琴,數年來曾在地方節日參加演奏。但在我十四歲時父親患了病。我們要把所有東西賣去買藥。當我的小提琴易手時,我多麼傷心。它曾使我度過不少快樂時光。不幸之極,父親很快就去世了;五天之後,母親也隨他而去。他們遺下十二個孤兒,又窮又餓,不知所措,也不知何所適從。
對聖經未有真正了解的善心人士告訴我們說:「孩子們,認命吧,這是上帝的旨意。」由於前途黯淡,我們各人只好分道揚鑣。
我何以為生呢?我於是遷到聖大烈打市,在當地的節日宴會演奏音樂糊口,可是我要租用樂器,許多時付了租金之後餘下的錢還不夠付木屋的房租。我既殘廢又絕望。
有一天我應邀在一個民謠音樂會演奏。我的長相必然惹人議論,於是我道出自己的悲慘情況。不少人對我表示同情,說:「來我家裡吧。我給你援手。」我依言而行。我開始接受饋贈,並且認為乞丐生涯倒也不錯。不久我就習以為常了。後來我找到一個同居的伴侶。我們在行乞「路線」上所得的衣服、鞋、糧食和其他物品足夠維持生活。
我的身體殘廢是真的,不少其他乞丐亦然。可是,我不久就發現,許多靠別人施捨為生的人是精壯和健康的。
使用詐術
有些乞丐深懂假裝憂愁和虔誠之術,希望藉此引起別人的同情。例如,我以前的一個「同事」單靠求乞便可以維持一個大家庭。他曾多次前往將近3,000千米(1,860哩)外的里約熱內盧「工作」,因為在那裡有較高的收入。他裝作盲人,由自己的一個兒子引路,逐個小鎮行來行去向人求乞。我有時遇見他,他便說:「佐治,我沒有什麼毛病,我精神很好,真的很好。」
住在我鄰近的一位婦人裝作寡婦,身穿黑服。其實她有丈夫,兩名子女和房產。除了收受金錢和糧食之外,她時常獲得新的衣料,於是她立刻將之出售。當她出外「工作」之際,她的家人卻在家裡享福。
另一個乞丐使用不同的詐術。她從鄰里中找著一個骯髒、哭叫的孩子帶到街上,哀求說:「可憐吧,看在上帝的面上,幫助我買些牛奶給我的孩子吧。」當然,號哭的孩子會惹起同情,過路的人於是解囊相助。她回家之後把孩子交還給親生父母,並且給他們些少錢作為「租金」。
有些乞丐印製許多卡片寫著,「姓甚名誰,住在某街,[該街實際不存在]雙目失明,請求你幫助他照顧兒女。」乞丐登上公共汽車,把卡片遞給每個乘客,然後逐一取回卡片和捐款。有些乞丐展露傷處和瘀腫,向人乞錢支付手術費。他們年年講述同一的故事,但卻永不去接受手術。
此外,乞丐的私生活多數是放蕩不羈的,我也不例外。當我厭倦了一個姘婦或她使我不悅時,我便揮之使去和另結霧水姻緣。
這種墮落的生活能導致真正快樂嗎?我無疑並不快樂。
渴望找尋出路
許多時我自覺羞慚,潸然下淚。我曾多次對自己說:「終有一天我會找到出路,藉著上帝幫助,揚棄乞丐生涯。」但那時我對真正的上帝毫不認識。
有幾宗事件使我不禁認真思索一下。在康皮拉斯格蘭第,我的一個乞丐同伴在酒吧喝醉了酒,酒吧裡的人喝道:「懶蟲,去工作吧,你這懶惰、醉酒的敗類。」這話使我心如刀割,因為我把求乞看作殘廢者唯一的謀生方法。
當我心裡憂愁時,有些經常幫助我的人會說:「佐治,我們不把你當作乞丐看待,我們樂意 幫助你。」可是,許多時我卻獲得相反的看待。一個男子向我大叫,「去陰間求人施捨吧。」我聽到了非常傷心。我的一生就這樣過下去嗎?
有一天我在首都行乞完畢後乘坐公共汽車回家。旁邊坐著的是一位青年,我們開始攀談。他拿出聖經向我解釋上帝定意要終止一切疾病、衰弱、饑餓,甚至死亡。(以賽亞書33:24;35:6;詩篇72:16;以賽亞書25:8)我從未聽過這樣的信息。他說:「上帝的旨意是要把整個地球改變成樂園。」這話的確動聽!我自思:「你脫離不幸的行乞生活的機會到了。」我們相約讓他來我家裡探訪。那位青年依時前來我的陋室繼續與我討論聖經。
他離去時我們訂了後會。但在他離開之後,我想起那天我正要去我時常去的巫毒教中心聚集。在一週內我不斷考慮:「我到底何去何從——研究聖經抑或參加巫毒教的集會?」我作出決定:研究上帝的道。我對這項決定絕不後悔。事實上,經過數星期的研究之後,我獲知造物主譴責一切形式的巫術。(申命記18:9-13;啟示錄21:8)由於渴望取悅上帝,我不久就與巫毒教斷絕關係,並開始與耶和華見證人的小組交往;那位青年也是參加該小組的聚會的。
揚棄乞丐生涯
我意識到作為基督徒不能同時又作乞丐,因為聖經的標準是:「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帖撒羅尼迦後書3:10)可是,我怎能尋得工作呢?在本國的這處地方,身體健全的人也難找著職業。雙腿殘廢的人更是難上加難!我能做些什麼呢?幸而,一位見證人教我製造蜜餞椰子。可是,儘管我辛勤努力,售賣所得依然不夠糊口。於是我繼續行乞。我非常傷心。一切希望都喪失了嗎?
有一天我從聖經的詩篇37:25讀到:「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這使我十分感動。詩篇執筆者是對的嗎?我要親自加以證明。首先要改變自憐的觀點,於是我對同伴說:「我從下星期開始不再求乞了。」她感覺驚異。「我們怎麼活下去呢?我們就要餓死了!」
「我確信耶和華會供應我們的必需品,」我回答說。「他在我們懇求之前即已知道我們需要什麼。」這時我想到馬太福音6:31-34——倘若我們先求上帝的王國和他的義,他應許要祝福我們的努力,使我們獲得物質所需。
從那時起,耶和華一直厚待我們,我不再伸手向人討飯了!我計劃從工作獲取生活所需。詩篇執筆者說得不錯。情形怎樣呢?當地小組的見證人給我進一步的指導,幫助我取得蜜餞原料,我繼續售賣蜜餞。此外,我每週數次收集城中的舊報紙拿去售賣。稍後還有幾位見證人幫助我逐月申領小額的傷殘津貼。的確,通過基督徒小組的協助,耶和華證明是一位慈愛的供應者。
那時我獲知上帝對婚姻所訂的標準,於是與同居數年的伴侶正式結婚。後來在1975年四月十三日,我以浸禮象徵我通過耶穌基督獻身給耶和華上帝。我越來越專注於小組的各項活動,甚至每週主持小組的一個研經班。這使我有機會為別人服務而獲得極大的快樂。——使徒行傳20:35。
我的妻子起初對這些活動不很感興趣。但使我喜樂的是,後來她也開始認真地研究聖經,現時她已能和我一起把所學得的美事與人分享。我們那十歲大的養女也參加我們的活動。
我有時遇到昔日的街上友伴,他們問我為什麼放棄行乞,我便毫不隱瞞地把事實相告。此外,我也對曾經在我窮困時幫助過我的人解釋什麼使我脫離乞丐的無用生涯。不錯,我已從求乞者變為施與者,鼓勵別人「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啟示錄22:17。
既知道身處困境的乞丐們所面對的難題在這個事物制度中無法解決,我於是努力幫助他們看出上帝為人類前途所作的準備。有些人留意傾聽。有些人加以嘲笑,但我卻堅信聖經的應許是可靠的。
在上帝的新規制中獲致身體健全的驚人可能性使我有難以形容的喜樂。我期待屆時我能夠以健康的身體——不是向人行乞而是——參與一個偉大希望的實現;這個希望乃是促使我捨棄乞丐生涯的重要原因之一:合力使地球成為一個樂園,「五穀必然茂盛」,人人生活豐足。(詩篇72:16)這樣就沒有人再需要行乞了。
[第25頁的精選語句]
父母雙亡時遺下十二個孤兒,又窮又餓,不知所措。
[第26頁的精選語句]
『我到底何去何從——研究聖經抑或參加巫毒教的集會?我作出決定。』
[第27頁的精選語句]
「我意識到作為基督徒不能同時又作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