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最偉大的政府的鑰匙開始應用
    守望台1980年 | 4月1日
    • 最偉大的政府的鑰匙開始應用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馬太福音16:19。

      1,2.(甲)在古代的羅馬神話中,誰是天上的門神?(乙)從歷史上說來,關於耶穌基督持有一條鑰匙一事,我們可以說些什麼?

      天上有一位管門者或門丁嗎?在古代羅馬的神話中,萬神之神珍納斯是天上和地上至高的管門者。珍納斯的廟仍然坐落在古羅馬市場,羅馬元老院附近的北部,但現在他已不再受人崇拜了。可是,耶穌基督這個歷史人物,現已在天上真正的「萬神之神」耶和華右邊得了榮耀的大能者,又如何呢?(申命記10:17)大約在公元96年,這位得了榮耀的耶穌在口授一封寄給小亞細亞非拉鐵非基督徒小組的信中對使徒約翰說:

      2 「你要寫信給非拉鐵非教會的使者說:那聖潔、真實,拿著大衛的鑰匙,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說,『我知道你的行為,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啟示錄3:7,8。

      3.(甲)耶穌基督與大衛有什麼關係?(乙)為什麼耶和華將「大衛的鑰匙」賜給耶穌基督?他怎樣運用這條鑰匙?

      3 從耶路撒冷第一位猶太君王大衛算起,耶穌基督是這位著名的君王的第43世孫。大衛的王系到耶穌基督便終止了,因為他成為大衛王國永久的承繼者。(路加福音3:23-31)由於這緣故,耶和華上帝賜給他這位得了榮耀的愛子「大衛的鑰匙」。大衛的王國是個含有預表性的神治國,上帝的一個小型王國。(歷代志上29:23;歷代志下13:5,8)在大衛這位得了榮耀的後裔耶穌基督手中,這個王國成為一個實際的上帝王國,亦即以往的小型王國所預表的實體。既然耶穌基督合法地持有「大衛的鑰匙」,他遂能夠對地上的人打開或關閉與上帝的王國有關的種種權利和機會。

      4,5.在該撒利亞腓立比附近,耶穌基督說他會將什麼權利賜給忠心的彼得?

      4 耶穌預見到未來向他的忠心使徒西門彼得所打開的工作權利,因此他有一次對彼得說:「你是彼得[希臘文:Petros; 拉丁文,Petrus],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希臘文:tautēi tēi petrai; 拉丁文:hanc petram],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它。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馬太福音16:18,19。

      5 耶穌在公元32年逾越節之後不久說出這段具有歷史性的話來;當時他在約但河發源地附近的該撒利亞腓立比。——馬太福音16:13-17。

      在何時賜下及使用

      6.「天國的鑰匙」是怎樣的鑰匙?它們代表什麼?

      6 像「大衛的鑰匙」一樣,「天國的鑰匙」並不是地上任何屬物質的實際鑰匙。反之它們是屬靈的鑰匙,意即它們代表權利、榮幸、委派及權柄,憑此發起或開始一項與天國有關的教育、訓練及個人參與的計劃。藉此一切決心先求屬天王國的人可以接受上帝當時通過耶穌基督,天國的承繼者,向人提出的安排。這樣他們遂得以進入一件以前沒有向他們打開的事物中。

      7.較早時候,耶穌在耶路撒冷向尼哥底母透露,進入上帝屬天的王國的人必須具備什麼基本條件?

      7 在此之前兩年,耶穌在耶路撒冷向猶太人的一位長官,一個名叫尼哥底母的法利賽人,透露信徒必須具備若干基本條件才能夠進入上帝屬天的王國裡。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什麼,由母腹裡「重生」出來嗎?不是,反之耶穌對尼哥底母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上帝的國。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約翰福音3:1-6。

      8.我們若認為一個尚未成為受了浸及從靈而生的基督徒的人擁有和運用這樣的「鑰匙」,這種想法合理嗎?在這方面我們有一個什麼例證?

      8 因此,一個人本身若並沒有『從水和聖靈而生,』他若並非一個受了浸及從靈而生的基督徒,他能夠擁有和運用「鑰匙」向別人打開進入上帝天國的門戶嗎?這種想法無疑並不合理。因此上帝並沒有將「天國的鑰匙」賜給約翰,雖然他為耶穌施浸,並且首先向人宣布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3:1,2。

      9.我們怎麼知道彼得獲得第一條「鑰匙」時是否已從靈而生?使徒行傳8:27,28所提及的受過割禮、歸信猶太教的古實人又如何?

      9 那末,當耶穌基督將「鑰匙」中的第一條賜給彼得使用時,他是否已從靈而生呢?不錯,因為在公元33年五旬節的日子,耶和華上帝任用得了榮耀的耶穌為大約120個門徒,包括彼得在內,施行聖靈的浸禮;當時這些門徒正在耶路撒冷城中一個樓上的房間裡等待著。彼得從上帝的靈而生之後,他站起來對超過3,000個猶太人及受了割禮的改信者傳道;當時這些人正聚集起來觀看約珥書2:28,29的預言如何開始獲得應驗。使徒行傳8:27,28所提及的歸信猶太教的古實人若當時廁身於在五旬節聚集於耶路撒冷的『敬虔人』之列,顯然他並沒有從聖殿前往聽彼得說話。(使徒行傳2:1-12)但是他在後來卻獲得機會。

      10.彼得在何時及如何使用第一條「鑰匙」?

      10 彼得率直地告訴數千個旁觀者,以一個宗教群體而言,他們犯了大罪,在52天之前將耶穌基督釘死。這些大受良心打擊的『虔誠人』問道:「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彼得回答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上帝所召來的。」彼得繼續「用許多話作見證,勸勉他們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使徒行傳2:14-40)在這個時候,從靈而生的彼得使用了「鑰匙」中的第一條。

      11.當時聆聽彼得說話的幾千人怎樣得以「重生」或『從水和靈而生』?

      11 耶和華上帝曾向猶太人的祖先提出約珥書2:28,29的應許。在公元33年的五旬節,當時在場的猶太人有沒有進入現在向他們打開的門戶呢?使徒行傳2:41,42回答說:「於是領受他[彼得]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用膳],祈禱。」藉著奉耶穌基督的名在水中受浸,並在後來接獲聖靈的恩賜,他們得以「重生」,『從水和靈而生』。——約翰福音3:3,5。

      第二條鑰匙為誰使用

      12,13.(甲)彼得若僅需要使用一條鑰匙,這便會意味到什麼?(乙)可是,耶穌在臨升天之前怎樣對門徒論及這件事?

      12 耶穌應許賜給彼得的不是一條鑰匙而是「天國的鑰匙[複數]」。這意味到至少有兩條鑰匙。因此,彼得在什麼時候獲得第二條鑰匙及為誰使用這條鑰匙呢?彼得若僅需要一條鑰匙,那末就只有血統上的猶太人和受過割禮歸信猶太教的人才會成為基督那從靈而生的教會的成員了;耶穌基督曾以自己為磐石,將這個由144,000分子組成的教會建立在他自己之上。(馬太福音16:18;啟示錄7:4-8;14:1-3)但是否唯獨在五旬節的日子藉著彼得運用天國鑰匙而得益的人才能享有屬天的救恩呢?請想想耶穌在復活之後第四十日升返天上之前怎樣說?在那一天,他在耶路撒冷附近對門徒說:

      13 「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我要將我父[在約珥書2:28,29]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裡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加福音24:46-49。

      14,15.據使徒行傳1:8報導,耶穌怎樣表示在將悔改的道傳給「萬邦」方面會有先後之分?

      14 可是,據使徒行傳1:8的記載,耶穌比較詳細地論及「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這件事會怎樣逐漸伸展到「萬邦」。他說:「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15 耶穌在這裡將撒瑪利亞與「猶太全地」分開。事實上當耶穌在地上從事傳道工作時,他一向均將血統上受過割禮的猶太人與受過割禮的撒瑪利亞人視為有所分別。

      16.耶穌在返回加利利的途中怎樣與撒瑪利亞敘加城的居民同處了兩天?

      16 公元30年逾越節之後,在耶穌從事公開傳道活動的第一年,他從猶太前往加利利的途中經過撒瑪利亞。聖經報導這件事時提及,「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約翰福音4:9)可是,在敘加城附近的雅各井,耶穌決定對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說話。事實上,她成為最先聽見耶穌自認為彌賽亞或基督的人。這是由於她不是個猶太人的緣故嗎?(馬太福音16:20)再者,耶穌和使徒應敘加城的撒瑪利亞居民之請在該地逗留了兩日以便對撒瑪利亞人談話。其中有一些成為信徒,並對曾向他們作見證的撒瑪利亞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約翰福音4:39-43。

      17.耶穌對相信的撒瑪利亞人和水浸禮採取什麼立場?

      17 可是,甚至在此之後,雖然有些撒瑪利亞人相信他,耶穌卻繼續表示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是有分別的。耶穌有吩咐任何相信他的撒瑪利亞人接受約翰的浸禮嗎?沒有!這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因為在報導耶穌探訪撒瑪利亞的敘加城之前,聖經的記載說:「主知道法利賽人聽見他收門徒施洗比約翰還多,(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乃是他的門徒施洗)他就離了猶太要往加利利去,必須經過撒瑪利亞。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在那裡有雅各井。」——約翰福音4:1-6。

      18.兩年後,當耶穌在前往耶路撒冷途中經過撒瑪利亞時,撒瑪利亞的村民表現什麼態度?

      18 兩年之後,耶穌受到同樣友善的接待嗎?當時他和門徒向相反的目的地進發,前往耶路撒冷守住棚節。耶穌「打發使者在他前頭走,他們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個村莊,要為他預備。那裡的人不接待他,因他面向[何處?]耶路撒冷去。他的門徒,雅各、約翰,看見了,就說:『主阿,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作的麼?』耶穌轉身責備兩個門徒,……就往別的村莊去了。」(路加福音9:51-56)耶穌若依順雅各和約翰的暴烈脾氣,這就可能使撒瑪利亞人對基督教懷有偏見了。

      19.(甲)當耶穌派出十二使徒兩人一隊地出去傳道時,關於撒瑪利亞,他對他們作了什麼吩咐?(乙)據約翰福音8:47,48透露,當時一般猶太人對撒瑪利亞人懷有什麼態度?

      19 甚至在此一年之前,在公元32年的逾越節之前,當耶穌將使徒兩人一隊地派出去傳道時,他對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要]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馬太福音10:5-7;路加福音9:1-6)數月後,在公元33年的住棚節之後,耶穌派出七十個傳福音者,並且給予他們適當的訓示,像他對十二使徒所為一般。他們前往宣揚上帝王國的各鄉村和市鎮很可能在猶太省而非在撒瑪利亞。(路加福音10:1-24)他們並沒有回來報告說他們曾往撒瑪利亞去。反之他們「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何以故呢?因為耶穌並沒有將大於他授予使徒的權柄賜給這些傳福音者。當時一般猶太人對撒瑪利亞人所懷的態度從猶太人所說的話足以見之;有一次耶穌告訴不信的猶太人說他們並非來自上帝,後者反唇相譏說「你是撒瑪利亞人,並且是鬼附著的。」——約翰福音8:47,48。

      20.當彼得在五旬節於耶路撒冷使用第一條「天國的鑰匙」時,為什麼撒瑪利亞人並沒有自其得益?因此有什麼問題發生?

      20 耶穌表示撒瑪利亞人和猶太人是有分別的;他對撒瑪利亞的婦人說:「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約翰福音4:22)耶穌將撒瑪利亞人稱為「外國人」或「外族人」。(路加福音17:16-18,《現譯》;可參閱《國語聖經》及《新譯》)撒瑪利亞人在基利心山從事崇拜,因此他們並沒有在公元33年前往耶路撒冷守逾越節。所以他們並沒有從彼得運用「天國的鑰匙」的第一條得益。(使徒行傳2:5-11)那末,在聖靈於耶路撒冷澆灌下來之後,十二使徒到什麼時候才將注意力轉到撒瑪利亞之上,使這些人也能夠分享耶穌在使徒行傳1:8所預言的事的應驗呢?

      21.傳福音者腓利是怎會下到撒瑪利亞的?為什麼他使當地的人大為喜樂?

      21 五旬節之後,有許多事發生於耶路撒冷的基督教會之上。司提反殉難之後,隨之而來的迫害將耶路撒冷小組的成員(除了十二使徒之外)驅散到各地。(使徒行傳8:1-5)不是奉使徒的命令和吩咐而是由於受到逼迫的緣故,腓利,司提反的一個親密同工,和其他猶太籍的基督徒向北逃到撒瑪利亞的地區。(使徒行傳6:1-6;21:8)腓利曾憑著上帝的聖靈獲得行奇跡的恩賜;他對當地的人宣揚關於復活得了榮耀的耶穌基督的好消息,並且行了許多醫病的奇跡。「在那城裡,就大有歡喜。」——使徒行傳8:8。

      22.由於有許多撒瑪利亞的男女在腓利手中受了浸,有一個什麼問題發生?

      22 這產生了什麼影響呢?「及至他們信了腓利所傳上帝國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連男帶女就受了浸。」這包括一個名叫西門的法術師在內;這人『曾在那城裡行邪術,使撒瑪利亞的百姓驚奇。』(使徒行傳8:9,12,13)至此有一個問題產生;這些相信的撒瑪利亞人有「從水和靈」而生嗎?他們的確受了水浸禮,但是聖靈又如何呢?他們若在受了水浸禮之後從靈而生,腓利便為這批新人,撒瑪利亞人,打開進入「天國」的門戶了。但他真的有如此行嗎,雖然他並非十二使徒之一?上帝所感示的記載有什麼表示呢?

      23.為什麼聖經並沒有報導說腓利向奉耶穌的名受浸的撒瑪利亞人提出任何關於獲得聖靈的應許?

      23 耶穌曾對使徒們說:「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但腓利並非使徒之一。(馬太福音18:18;16:19;10:2-4;約翰福音1:43-48)因此根據聖經報導,腓利並沒有應許撒瑪利亞人他們在受了浸之後會獲得聖靈的恩賜。在五旬節的日子,彼得對猶太人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可是腓利並沒有蒙上帝授權給他對撒瑪利亞人提出這樣的應許。——使徒行傳2:38。

      24.(甲)雖然撒瑪利亞人受過割禮及守摩西律法中所規定的節期,他們有因此便在摩西的律法之約中嗎?(乙)他們奉耶穌的名受浸之後有立即「從水和靈」而生嗎?

      24 撒瑪利亞人並不處於上帝在西乃山以摩西為中保與以色列人所立的律法之約中,雖然撒瑪利亞人將摩西五經視為上帝的道,並且在撒瑪利亞的基利心山守逾越節和五旬節。(列王紀下17:29,30;約翰福音4:19,20)因此,雖然他們受過割禮,這件事本身並沒有使他們成為歸信猶太教的人。撒瑪利亞人並沒有被牽涉在將耶穌釘死的罪行中,因此他們無需為了懇求上帝寬恕他們犯了這項大罪而悔改受浸。但是撒瑪利亞人卻在腓利的手中奉耶穌基督的名受了浸,藉此承認耶穌是彌賽亞(基督)和「救世主」。(約翰福音4:25,26,28,29,42)他們有沒有因此便『從水和靈而生』呢?沒有!因為當時他們並沒有獲得聖靈。

      25.使徒行傳8:14-17怎樣表明,為何在此之前受了浸的撒瑪利亞人並沒有從水和靈而生?

      25 何以故呢?使徒行傳8:14-17告訴我們:「使徒在耶路撒冷聽見撒瑪利亞人領受了上帝的道,就打發彼得約翰往他們那裡去。兩個人到了,就為他們禱告,要叫他們受聖靈;因為聖靈還沒有降在他們一個人身上,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於是使徒[彼得和約翰]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受了浸的撒瑪利亞人]就受了聖靈。」這並非僅是指他們獲得神奇的聖靈恩賜而已。

      26.至此受了浸的撒瑪利亞人遂有資格享有什麼權利?彼得在約翰伴同之下使用什麼工具?

      26 至此,受了浸的撒瑪利亞人才從靈及水而「生」,從而有資格進入上帝屬天的王國裡。(約翰福音3:5)聖靈在這件事上的活動與聖經後來在使徒行傳10:44-46及11:15-17所作的報導類似。這樣,使徒彼得遂向相信而受了浸的撒瑪利亞人使用第二條「天國的鑰匙」。誠然,當時使徒約翰與彼得在一起,但是在較早的時候,在五旬節的日子,其他十一位使徒也與持有鑰匙的彼得一同在場。——可參閱馬太福音18:1,18。

      27.使徒行傳8:18-23怎樣表明彼得在處置以前行法術的西門一事上帶頭?

      27 我們從使徒行傳8:18-23接著告訴我們的事也可以看出彼得在這件事上的確居先:「西門[法術師]看見使徒按手,便有聖靈賜下,便拿錢給使徒說:『把這權柄也給我,叫我手按著誰,誰就可以受聖靈。』彼得說:『你的銀子和你一同滅亡吧,因你想上帝的恩賜是可以用錢買的。你在這道上無分無關,因為在上帝面前,你的心不正。你當懊悔你這罪惡,祈求主,或者你心裡的意念可得赦免。我看出你正在苦膽之中,被罪惡捆綁。』」這顯示當時彼得以基督的主要代理人的身份居於領導的地位。既然基督將天國的鑰匙賜給他,他遂帶頭發言。

      28.當時進入天國的機會也向其他什麼人打開?從靈而生的撒瑪利亞人開始在什麼地方從事崇拜?

      28 從這時起,同樣的機會可以向撒瑪利亞的其他人提出。因此,使徒行傳8:25告訴我們:「使徒[彼得和約翰]作了見證,講了主的道,就回耶路撒冷去,一路上在撒瑪利亞人的許多村莊裡傳揚福音。」現在受了浸及從靈而生的撒瑪利亞人開始敬拜他們的天父耶和華了,但不是在基利心山或耶路撒冷,而是在他那偉大的屬靈聖殿中如此行。——約翰福音4:21。a

      29.掃羅歸信基督教之後,猶太、加利利和撒瑪利亞從靈而生的教會有什麼遭遇?腓利在什麼地方定居下來?

      29 腓利和其他猶太籍的基督徒因為法利賽人大數城的掃羅所發動的逼害而被迫逃往撒瑪利亞去。但在掃羅自己歸信了基督教之後,教會在巴勒斯坦的情勢大為好轉。據使徒行傳9:31報導,「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到平安,被建立起來,存著敬畏主的心過生活,並且因聖靈的激勵,人數增多起來。」(《新譯》)可是,腓利最後在該撒利亞這個海港城市定居下來;猶太省羅馬總督的總部便設於該處,並且有一營意大利軍隊駐紮在城中。——使徒行傳8:40;21:8;10:1;23:23-35。

  • 天國的鑰匙與大群人
    守望台1980年 | 4月1日
    • 天國的鑰匙與大群人

      1.鑑於腓利最後遷往該撒利亞定居,關於他和在公元36年發生的事,有些什麼問題發生?

      公元36年,基督教歷史上一件傑出的大事在地中海東岸的該撒利亞發生。至於當時傳福音者腓利是否已在該城定居,我們無法確知。他若已如此行,為什麼上帝沒有任用他去處理一件與駐紮當地的意大利軍營一個軍官有關的事件呢?既然腓利先於使徒彼得在撒瑪利亞致力於基督徒的活動,為什麼在公元36年他沒有在該撒利亞也同樣行呢?上帝所感示的聖經給予我們答案。

      2.摩西律法的約在什麼時候被廢除?可是有多長一段時間,受過割禮的猶太人繼續受到優待?

      2 既然耶穌基督,亞伯拉罕和大衛王的後裔,已被釘死,上帝便根據這件事將他以摩西為中保在阿拉伯的西乃山與以色列人訂立的律法之約廢除了。這件事發生於耶穌在公元29年受浸及受聖靈所膏之後三年半的時候。可是,為了應驗但以理書9:24-27甲的預言,耶和華在這段三年半的時期中繼續優待血統上的猶太人及撒瑪利亞人。這段「七」年的時期結束於公元36年的陰曆七月(提斯利月)。從這時起,亞伯拉罕的後代以色列人會與非猶太國家的人,未受過割禮的外邦人,處於同一的屬靈水平。在此之後,亞伯拉罕的上帝不會再特別優待猶太人了!這件事怎樣在公元36年顯明出來呢?

      3.(甲)當時使徒彼得在什麼地方?為什麼?(乙)彼得為什麼由於他所採取的異乎尋常的行動,以致受耶路撒冷一些受過割禮的猶太籍基督徒所批評?

      3 大約在這個時候,彼得應海港城市約帕的基督徒小組的緊急請求來到該地將樂善好施的猶太籍基督徒多加從死裡復活過來。他在那裡逗留了幾天,住在硝皮匠西門的家裡。(使徒行傳9:36-43)當時,猶太人把與未受過割禮的外邦人來往視為有如與一個從上帝百姓的會中被開除的人來往一般。(馬太福音18:17)因此,直至該時,猶太籍的基督徒彼得從未自願地進入一個未受過割禮的外邦人的家中。(傳福音者腓利無疑也是如此。)因此,當後來耶路撒冷一些受過割禮的猶太籍基督徒聽聞彼得進入一個外邦人的屋裡時,他們對他表示不滿,說他「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使徒行傳11:3。

      4.猶太籍的基督使徒彼得怎樣在踏入該撒利亞一個外邦人的家裡時解釋他的感覺?

      4 甚至彼得,雖然當時他作基督的使徒已有數年之久,也對該撒利亞的外邦屋主(他以前曾一度遲疑不願進入這人的家中)說:「你們知道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使徒行傳10:28)當時猶太人將外邦人一律視為污穢不潔。

      5,6.彼得提出什麼事實為他在該撒利亞所採取的行動辯護?

      5 為了自辯起見,彼得不得不將事實向耶路撒冷的眾使徒和其他受了割禮的猶太籍基督徒陳明。事實如何呢?那便是:彼得這樣行並非自作主張。反之他其實是遵照耶和華上帝的吩咐而行。

      6 當彼得在約帕硝皮匠西門的家裡時,上帝賜給他一個異象,表明他不應將上帝業已潔淨了的東西視為不潔。接著,該撒利亞意大利百夫長哥尼流所派來的三個人抵達西門的家要找彼得。上帝於是吩咐這位猶太籍的基督使徒與這些人同去,「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約帕小組有六個受過割禮的猶太籍基督徒與彼得一同前往海濱的該撒利亞城。次日,當他們進入外邦的百夫長哥尼流的家裡時,哥尼流解釋說上帝的天使向他顯現,吩咐他派人前往約帕找彼得,「他有話告訴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使徒行傳10:1-33;11:14。

      7.彼得在意大利百夫長哥尼流家裡對外邦人所作的演講說到什麼地方?

      7 彼得並不知道行將有什麼事發生,於是他談及耶穌基督在地上所從事的傳道活動,他的死亡及他在死後憑著上帝全能的力量復活。彼得在他的演講中只講到這個部分:「他是上帝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眾先知也為他作見證,說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使徒行傳10:34-43。

      8.當彼得仍在說話之際,上帝賜下什麼證據表明現在他已容許未受過割禮的外邦信徒加入由靈而生的教會?

      8 至此耶和華上帝賜下證據表明,現在他已接納相信的外邦人,雖然他們未受過割禮,加入從靈而生的基督徒教會中了,因為我們讀到:「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上帝為大。」——使徒行傳10:44-46。

      9.彼得在耶路撒冷提出報告時怎樣描述聖靈在該撒利亞所採取的行動?他將這件事比作什麼?

      9 當彼得在耶路撒冷敘述這件事的經過時,他說:「我一開講,聖靈便降在他們的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我就想起主的話說,『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你們要受聖靈的洗。』上帝既然給他們恩賜,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上帝呢?」——使徒行傳11:15-17。

      10.彼得吩咐對這些未受過割禮的外邦人怎樣行?為什麼?

      10 於是彼得怎樣行呢?「於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受過割禮的猶太籍基督徒]一樣,[在與彼得同往的六個猶太籍基督徒中]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使徒行傳10:46-48。

      11.(甲)從該時起,從靈而生的外邦信徒可以憑著什麼身份行事?為什麼?(乙)聖靈怎樣在三個場合對三群不同的人採取同一的行動?

      11 這樣,「上帝[初次]眷顧外邦人,從他們中間選取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使徒行傳15:14)當時,在該撒利亞未受過割禮的百夫長哥尼流的家中,彼得使用另一條「天國的鑰匙」,第三條鑰匙。從這時起,受聖靈所膏的耶穌門徒可以為他作見證,「直至地極」。(使徒行傳1:8)上帝藉著持有鑰匙的彼得所打開的門繼續為了在普世作一個見證而打開。與此一致地,上帝的聖靈「降在」(希臘文:以辟辟圖)三批不同的信徒身上,(1)在公元33年五旬節於耶路撒冷降在120個受了浸的門徒及後來降在大約3,000個歸信基督教的猶太人身上;(2)在受了浸的撒瑪利亞人身上,但唯獨在使徒彼得和約翰抵達及為他們按手之後;(3)在公元36年降於聚集在該撒利亞哥尼流家中的外邦信徒身上。——使徒行傳1:15;2:1-4,38,41;8:15-17;10:44,45;11:15,16。

      為「大群人」開路

      12.自那時以來,耶和華從什麼人當中揀選出什麼階級的人?

      12 自那時以來,有許多世紀的時間,耶和華一直從受過割禮的猶太人,受過割禮的撒瑪利亞人和未受過割禮的外邦人當中「選取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阿摩司書9:12)這群歸於耶和華名下的百姓的數目僅限於144,000人;這些人會與耶穌在他的屬天王國裡共事。——啟示錄7:4-8;14:1-3。

      13.關於不同的天性和所牽涉到的救恩,《有思想的基督徒的精神食糧》和《歷代的神聖計劃》表明什麼?

      13 1881年九月,守望台出版了《有思想的基督徒的精神食糧》一書。後來,在1886年出版了《歷代的神聖計劃》一書。這兩本書表明屬靈的天性和屬人或屬地的天性是彼此截然不同的。因此,基督教會144,000個從靈而生的分子在天上所享的救恩會與得贖的人類在地上樂園裡所享的生命不同。可是,耶穌基督所獻的贖價祭物對兩種救恩說來均是基本的必需條件。

      14.1918年二月二十四日星期日在美國加州洛杉磯所發表的公眾演講強調什麼?

      14 1918年二月二十四日,當第一次世界大戰仍在進行之際,守望台聖經書社的社長J.F.盧述福在美國,加州洛杉磯發表了一個公眾演講。演講的題目是,「現在活著的千百萬人可以永遠不死。」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這個令人驚訝的演講所含的資料以書本形式發表出來。這本書強調地上有些秉性公義的人會在上帝將臨的發怒日子中得以保全性命。他們會活著進入上帝的新規制中,並且會有機會在轉變為樂園的地球上永遠不死。

      15.1923年在洛杉磯發表的演講論及耶穌那關於綿羊和山羊的比喻;這個演講透露一項什麼事實?

      15 後來,在1923年再次於洛杉磯舉行的大會中,守望台社的社長作了一個演講討論耶穌關於綿羊和山羊的比喻。他以聖經證明這個比喻中象徵性的「綿羊」乃是現今在這世界「末期」中以各種方式善待耶穌那些經過「重生」的屬靈弟兄的人。為了獎賞這些行善的人,他們會在將臨的哈米吉多頓大戰中得以保全性命;屆時得了榮耀的「人子」,屬天的君王耶穌基督,會將他們帶進他那千年王國的屬地領域中。(馬太福音25:31-46)這為許多像綿羊般的人帶來了光明的屬地希望;這些人善待基督的「弟兄」,彷彿直接善待基督一般。

      16,17.當這項聖經了解在十二年後發展到最高潮時,為什麼當時並非一個尋常的時期?

      16 可是,在這項聖經了解的發展方面,一個高潮在十二年後來到。在人類歷史上,這並非一個尋常的時期。當時經濟大蕭條已進入第六年。羅馬天主教雖將1933年定為「聖年」,這卻未能帶來教會所應許的「和平與繁榮」。由於與伊索比亞帝國發生衝突,法西斯的意大利正積極備戰,並在1935年十月三日侵入伊索比亞。希特勒在德國的獨裁執政已進入第三年,並且對耶和華見證人發動猛烈迫害。在1934年十月四日,他從發自世界各地的幾百封電報獲得警告,他若不停止逼迫耶和華見證人,耶和華必定會將他和他的納粹黨一併消滅。但是希特勒卻悍然決定要將這「批」不參與政治的基督徒從德國境中消滅。

      17 1935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在他所創立的國家復原總署方面遭遇困難,美國政府並且對公教進行社所施的壓力屈膝。共產俄國正受「強人」史達林所統治。對共產黨極力反對的日本帝國則打算與法西斯的意大利及納粹德國締結注定失敗的「三國聯盟」而組成所謂的軸心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醞釀中!

      18.1935年春季,耶和華見證人在什麼地方舉行大會?公眾演講的題目是什麼?

      18 雖然在1935年世界各地的政府均面臨危機,這年卻對耶和華見證人說來是一個極令人興奮的時期。他們在該年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三日於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大會。在六月二日星期日舉行的公眾演講題名為「政府」,這個演講由無線電向英國、歐洲、非洲和大洋的各海島播出。——可參閱《黃金時代》(英文)1935年八月二十九日刊。

      19.五月三十一日星期五下午,大會的演講將屬於什麼階級的人的身份解釋清楚?這個階級的人在「大災難」中會有什麼經歷?

      19 較早時候,在五月三十一日星期五下午,有一個令人振奮的演講向大會的聽眾發表。由於這個演講的重要性,它同時由兩個無線電台播出。像綿羊一般希望在地上樂園裡享永生的人特別受到邀請參加這個大會。所有與會者的興趣均被一個直至該時為止受人誤解的題目所引起;這個題目便是「大群人」,亦即根據啟示錄7:9-17(《新譯》)的記載,使徒約翰在異象中所見到的人。講者將屬於這「大群人」階級的人的身份表明出來,使演講的顯形和隱形聽眾均喜出望外。他們並不是一群懷有屬天希望及經過「重生」的基督徒。反之他們是耶穌在馬太福音25:31-46的比喻中所提及的屬地「綿羊」階級。他們會在地上繼續生存而藉此「從大患難中出來」。——啟示錄7:14。

      20.想成為「大群人」階級的人必須作出什麼承擔?在公開證實這件事之後,他們並不期望聖靈怎樣行?

      20 這些人均有義務跟從耶和華所立的好牧人耶穌基督。藉著通過基督將自己「呈獻」給耶和華,他們將自己所作的承擔表明出來。根據聖經的訓示,這樣的獻身應當藉著奉父、子、聖靈的名受浸而加以證實。(馬太福音28:19,20)。因此,凡是想加入「大群人」階級的人均理應將自己呈獻給耶和華,並且以浸禮象徵他們的獻身。(《守望台》[英文],1934年八月十五日,250頁,34段)他們並不期望在受浸之後上帝的聖靈會「降在」他們身上,使他們從靈而生而有希望獲得他們並沒有追求的屬天生命。

      21.獲悉這事之後,有幾百個人在次日毅然怎樣行?他們擁進什麼『羊群』中?

      21 這項透露使聽眾大感振奮,特別以像綿羊般的人為言,因為他們久已渴望對他們在耶和華的安排中所居的地位獲得一項明確的了解。得以清楚認識「大群人」的身份激勵他們採取果敢的行動。次日,六月一日星期六,大會的節目使他們有機會受浸。當時有840個人受浸,其中的大部分均懷著被耶和華歸入「大群人」階級的希望而受浸;他們都對此大感喜樂。這證明是一個傑出的受浸場合。這彷彿有「水閘」打開,群眾紛紛擁進一項公開承認與耶和華締結的關係中;他們進入好牧人手下的「一群」,與他的屬靈「弟兄」團結共事。——約翰福音10:16;馬太福音25:34。

      22.(甲)當時有什麼「鑰匙」被應用?這產生了什麼影響?(乙)次日他們的注意被引到什麼政府之上?他們公開承認這政府是什麼?

      22 這彷彿『忠心而有見識的僕人』階級應用了一條「知識的鑰匙」。(馬太福音24:45-47;路加福音11:52)為「大群人」階級的成員打開了一度通往許多寶貴權利的大門一般。把握這些權利會有助於使他們「從大患難出來」,進入在基督的新世界政府治下獲得潔淨的地上。次日的公眾演講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到這個政府之上;演講的題目是「政府」。這個題目十分適合當時的世界情勢。演講對一大群可見的聽眾及一群巨大得多的無線電聽眾提出警告,世上所有的屬地政府不久均會在上帝的哈米吉多頓大戰中遭受毀滅。再者,這個演講顯揚耶和華委派基督統治的神治政府,指出這乃是全人類唯一的希望。「大群人」應當一致公開宣布上帝的這個政府乃是他們榮耀的希望!a

      23.(甲)使用「知識的鑰匙」意味到具備資格的信徒進入屬天王國的門戶已經關閉了嗎?(乙)關於這件事,我們可以提出什麼作為證據?

      23 可是,運用這條「知識的鑰匙」是否意味到容許具備資格的信徒進入屬天王國的門戶已同時關閉了呢?不然,因為耶穌基督乃是「大衛的鑰匙」的持有者,唯獨他能夠關閉這道門。按照上帝的旨意,若干人仍然能夠進入天國。表明這件事的證據之一是,耶和華見證人受膏餘民的有些成員是在1935年之後若干年才受浸的;在那一年的春季,上帝的組織作了關於「大群人」的重大宣布,並在同年八月一日及十五日的守望台雜誌中將這些新資料刊登出來。——啟示錄3:7;路加福音11:52;馬太福音23:13。

      24.(甲)什麼事會制止更多人加入好牧人手下的「一群」?(乙)好牧人正以什麼身份帶領「綿羊」進入他手下的「一群」之中?

      24 唯獨「大災難」的來臨才能夠制止更多人加入像綿羊般的「大群人」的行列。到那時,從這個注定遭受毀滅的事物制度逃出生天的機會便會結束了。自從1935年以來,在這許多年間人們一直有機會加入好牧人手下的「一群」的行列。根據報導,超過二百萬人已經進入這個門戶。好牧人耶穌基督說:「我就是羊的門。」(約翰福音10:7-9)他仍然容許與他的屬靈「弟兄」為友的人進入這門內,藉此將他們與「山羊」階級分別出來;後者絕不能渡過「大災難」及其哈米吉多頓大戰。一切渴望得救的人現在都應當聽從好牧人通過他那仍然留在地上的屬靈「弟兄」所發出的「聲音」。(約翰福音10:16)能夠在「一個牧人」之下享有置身於「一群」中的安全是多麼偉大的權利!

      [腳注]

      a 幾百個新近受浸的見證人與大會中可見的聽眾一同對公眾演講講者所提出的呼籲作出熱烈響應。講者在演講結束時提出一個決議,說:「在場以及不在場的聽眾好友,我提議所有渴望有一個公義的政府,渴望見到有一個為所有順服的人帶來和平、繁榮與幸福的政府的人,均一齊起立說,贊成。」

      關於講者作了這項建議之後所發生的事,華盛頓的《先驅報》報導說:

      「像一道巨大的浪潮一般,禮堂內外的群眾一同起立。耶和華見證人高舉雙手,大聲喊出他們的同意。他們的聲音震撼禮堂的窗門,使其發生嘎嘎之聲;據警察估計,他們的聲音可在一哩之內聽聞。」

      在倫敦、貝爾發斯特、格拉斯高、哥本哈根和世界各地數以百計的其他地方均有類似的場面發生。——《黃金時代》(英文),1935年六月十九日刊,598頁;也可參看《1936年耶和華見證人年鑑》(英文)62頁,第三段。

  • 米非波設——一個具有感恩之心的人
    守望台1980年 | 4月1日
    • 米非波設——一個具有感恩之心的人

      米非波設(又名米力巴力)是約拿單的兒子和掃羅王的孫兒。可是,雖然他生於以色列的王族,這並沒有向他提出一個燦爛的前途。他是在他的祖父掃羅失去了作王的資格之後才誕生的。當米非波設五歲時,他的父親和祖父在戰場上喪生,米非波設的乳母獲悉這事之後帶著他驚惶奔逃。在逃亡之際,米非波設跌跛了雙腳而變成終生殘廢。大約七年之後,他的叔父伊施波設被人謀殺。(撒母耳記下4:4-8)米非波設的確是個悲劇的犧牲者。但這並沒有使他變成憤世嫉俗。反之他長成為一個富於感恩之心的人。

      米非波設頗早結婚,並且生了一個兒子,起名為米迦。米非波設與家人住在基列地方羅底巴亞城一個名叫瑪吉的財主家裡。——撒母耳記下9:4,12;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