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60 1/15 24-28頁
  • 抵抗俗世事務的纏繞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抵抗俗世事務的纏繞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0年
  • 相似資料
  • 將王國事務置於首位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0年
  • 事奉耶和華不分心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5年
  • 馬利亞「揀選了美善的一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9年
  • 「主啊,我相信」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1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0年
《守》60 1/15 24-28頁

抵抗俗世事務的纏繞

1.阻止人與上帝為友的三個障礙是什麼?

將王國的事務置於首位不但需要我們積極地表現服從,同時也需要我們禁制自己不做壞事。上帝的道很清楚地指出與世俗為友便是與上帝為敵。「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上帝為敵。」(雅各書4:4)這節聖經表明所有決心遵行上帝的旨意的人都必須認識阻止人與上帝為友的三個主要的障礙,然後盡力避免它們。這三個障礙便是:魔鬼撒但和他手下的鬼魔,人本身肉體的缺陷和這個以撒但為神的世界。——哥林多後書4:4;以弗所書6:12;馬太福音26:41。

2.耶穌怎樣抗拒肉體的私慾,眼目的私慾和人生的驕矜?

2 耶穌本人也知道「世界上底事物,肉體底私慾,眼目底私慾,和人生底驕矜都不是出於父而是出於世界的。」(約翰一書2:16,《新約新譯修稿》)他在抵抗這些誘惑時所立的榜樣乃是我們應當跟從的模範。當他在曠野裡逗留了四十晝夜研讀上帝的道之後,撒但引誘他為自己施行奇跡將曠野的石頭變為麵包以滿足他的肉體的飢慾。但耶穌引用上帝的道駁斥撒但;他從聖經強調屬靈的糧食遠比肉體的糧食重要。撒但接著引誘他從聖殿的頂上跳下去,藉此炫耀自己而滿足眼目的私慾。撒但奸狡地歪曲聖經說上帝的力量必定會保護他,但耶穌回答說:「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最後撒但提議使耶穌成為世上所有政府的統治者,只要他肯對撒但拜一拜。但耶穌拒絕被這個俗世所纏繞,因此他說:「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上帝,單要事奉他。』」——馬太福音4:1-11。

3.雅各書4:7給我們什麼訓示?我們怎樣才能克服障礙?

3 正如撒但因為耶穌緊守忠貞的立場而暫時退去,我們也能使他這樣。「故此你們要順服上帝,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雅各書4:7)大部分的人都有一些在他們看來非常嚴重的難題,而許多人所知道的唯一解決難題的方法便是更深地陷入俗世事務的纏困中。但我們若想克服這些障礙而代之以對人類唯一的真正希望的興趣,我們就必須首先鬆懈這個世界對世人的事務所作的致命纏繞。

4.馬大向耶穌發出什麼怨言?什麼情況促使她這樣行?

4 耶穌的這項經歷和他所作的訓示表明甚至生活上普通的責任也能夠不知不覺地阻礙我們在靈性上進步的機會和使我們受一些無謂的瑣細事務所纏困。「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裡。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馬大侍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阿,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侍候,你不在意麼?請吩咐她來幫助我。』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加福音10:38-42。

5.(甲)馬大在什麼方面缺乏體會?馬利亞怎樣揀選比較好的福分?(乙)今日我們可以怎樣跟從馬利亞的榜樣?

5 按照當時的習慣,甚至在今日的許多人家中仍有這種習慣,馬大的慷慨好客促使她為她的貴賓準備一桌非常豐富的筵席,並且照料其他的細節以便使客人在她家裡感覺更為舒適愉快。可是,由於她忙於料理所有這些瑣事,她本人遂未能從耶穌的探訪獲得最大的益處。耶穌並沒有說她的慷慨好客不對。他也沒有告訴馬大她也應該坐下來不要再為招待他們作準備。請留意他說:「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他對馬大所作的勸告意思是說,既然這是她的家而她有一個客人來訪,她為客人和家人準備一點東西吃是對的,但在這個場合之下卻無謂作太講究的準備。因為馬利亞知道她能夠從耶穌的探訪獲得什麼益處,所以她揀選了較好的福分。馬大若具有同樣的體會,她必定會只準備幾件必須的東西,然後將其他並非必需的細節留待另一次當她沒有機會聽耶穌說話的時候才料理。馬利亞在追求王國的知識方面所採取的立場是非常值得所有生活於這個在靈性上陷入飢餓狀態的世界中的人跟從仿效的。當一個訪者將營養豐富的靈糧帶給一家人時,這個家庭裡的人最好,至少暫時,將可以在別的時候做而並非必需的事撇下以便盡量吸收他們從上帝神治政府的這位代表的探訪所能獲得的一切裨益。

6.在信奉宗教方面我們應該避免什麼自私的利益?關於這點耶穌怎樣向人提出警告?個人的權益和事務唯有在什麼時候才是正當的?

6 一個人若沒有這樣做,他便可能變成像落在荊棘中的種子一樣。「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馬太福音13:22)在另一方面,基督徒不應該純粹為了個人的利益而信奉基督教。有些自謂跟從耶穌基督的人會因為他們能夠獲得某種利益而參加某一個教會。其他某些人則相信他們能夠利用他們的宗教在上帝面前增加自己的勢力,或謀求其他個人的私利。這種宗教的興趣是自私的,所以是我們應該避免的,正如耶穌在蒙他施行奇跡用餅和魚餵飽的人在次日回去找他時他向這些人所作的警告一樣:「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奇跡,乃是因吃餅得飽。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上帝所印證[嘉許]的。」(約翰福音6:26,27)個人的權益和事務唯有在被控制和用來擴展上帝王國的權益時才是必需和正當的。

7.在不正當的指引之下,對健康的關懷怎樣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害?它能使不留意的人陷入什麼情形中?

7 在不適當的指引之下,一個人對自己的健康的關懷可能會消滅他對屬靈的真正醫治的嚮往。這種關懷若完全控制他的思想以致他寧願捨棄聖經的真理而一心追求他的健康,那末他的這種行徑對他所造成損害便會遠超過他身體上的疾病。由於這種對健康的關懷,今日有許多人忽視了耶穌在論及一些自謂擁有神力的人時所發出的警告:「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麼?』我就明白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馬太福音7:22,23)耶穌的這些話應該使我們有理由對一般所謂的信心治療者發生嚴重的懷疑,並且使一些真心追求健康的人在未讓自己被這種狡妙奸詐的「肉體私慾」纏困得無法自拔之前根據上帝的道的真理將他們對這些「神醫」的聲稱所感的興趣仔細檢討一下。

8.在聖經時代上帝的僕人怎樣運用醫病的神奇恩賜?這件事怎樣將近代許多所謂的信心治療者的真相暴露出來?

8 你若將上帝的道仔細查考一下,就會發現在以往醫病的奇跡並不是施行在一些已經加入了基督教會的人身上的。雖然使徒保羅具有醫病的神奇恩賜,他卻吩咐提摩太說:「因你的胃口不清,屢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點酒。」(提摩太前書5:23)他並沒有為提摩太施行醫病的奇跡。在寫給提摩太的另一封信中他說:「特羅非摩病了,我就留他在米利都。」(提摩太後書4:20)保羅在這裡再次表明他並沒有施行醫病的奇跡。其實這種情形並不限於在基督徒的組織中才是如此。甚至在耶穌以前的日子這種醫病的異能亦只施行在外人身上作為一種使他們信服的奇跡;關於這點的證據,請留意耶穌所說的這段話:「先知以利沙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但內中除了敘利亞國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路加福音4:27)再者,和今日的一般「神醫」不同,早期的基督徒曾受命不可為了施行他們所具有的神奇恩賜而接受金錢。當耶穌將門徒差遣出去傳道時,他吩咐他們說:「[你們要]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馬太福音10:8。請同時參閱列王紀下5:15-27的記載。

9.關於聖靈的神奇恩賜保羅透露些什麼事實?對於身體的健康基督徒應該具有什麼均衡的態度?

9 當這些神奇的恩賜在上帝的代表耶穌和基督教會的第一批分子身上表明了上帝的力量,從而完成了它們的目的之後,它們便不再是必需了,因此上帝遂將它們收回。保羅曾論及這件事說:「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哥林多前書13:8)今日聖靈最大的恩賜乃是傳道的恩賜,而上帝樂意將這種恩賜賜給所有忠實的人,不論他們的年齡,國籍,種族或地位如何。(使徒行傳2:17,18)由此可見我們必須將個人的事務諸如身體的健康或操練之類置於王國的事務之下。運動和對個人的健康作適度的留意是重要的,但正如保羅指出:「操練身體益處還少,唯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4:8)基督徒必需具有一種平衡的態度;他不應該忽略自己,但更不應該因為個人的事務忽略他身為基督徒所負的傳道責任。

10.有些人對耶和華見證人的工作懷有什麼不成熟的看法?有時這種態度是由什麼原因促成的?

10 各種事務之間的一種錯誤的平衡會使人的眼光變成模糊不清。「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裡頭的光或者黑暗了。」(路加福音11:34,35)有些人看看耶和華見證人所做的工作,因為他們害怕在身體上受到傷害或恐懼別人的批評,於是他們便認為自己不適合做這種工作了。結果這種「眼目的私慾」將他們直接帶入這個世界的神所設的陷阱中。(箴言29:25;馬太福音10:28)。這件事強調我們是多麼需要成熟的知識和對上帝的道具有清楚的了解。我們必須藉著經常吸收屬靈的糧食以加強我們的信心。沒有這種信心的人可能覺得不受浸比遵從上帝的旨意受水浸禮對個人更為有利。這種人可能相信自己無法做一個耶和華見證人,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信心這樣行。他不知道信心是建立在知識之上的,而他根本沒有作過任何努力去獲得這種知識以求明瞭浸禮的意義和原因。我們必須先奠下知識的基礎,然後當我們運用這種知識時,信心便會自然產生了。

11.為什麼在抵抗俗世的纏繞方面知識是一個必需的根基?

11 在參加見證工作這件事上情形亦一樣。有些人甚至連抵抗這個俗世的纏繞到僅足以讓他們獲得相當知識作為必需的基礎的地步亦不願意。他們若對上帝的道具有這種知識,他們便會發生信心,然後信心又產生傳道的能力和願望。「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公開]承認就可以得救。經上說:『凡信他的人必不至羞愧。』……因為『凡求告[耶和華的]名的,就必得救。』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羅馬書10:10-15)在新生的信心激勵之下,這樣的人會發現他所從事的傳道工作具有一種雙重的拯救力量,正如保羅所指出:「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提摩太前書4:16。

12.耶和華見證人有責任對善意的人作怎樣的幫助?他們必須懷著什麼態度從事這件工作?

12 為了使忠實的人能夠在各種事務上獲得適當的平衡,並且撇下一切以追求他的王國,耶和華上帝將他的見證人派到地球的四極。許多世紀之前他通過以賽亞先知命令他們說:「你們當從門經過,經過。預備百姓的路。修築,修築大道。撿去石頭。為萬民豎立大旗。」(以賽亞書62:10)我們將這些能夠使對上帝的工作真心感覺興趣的人跌倒的絆腳石從他們的路上移去並不是為了要傷害這些人或譏笑他們的信仰。為了認識這些擋路的絆腳石,王國的傳道員必須對上帝的道具有正確的認識;他若想將它們除去,就必須對他自己的立場具有信心,並且在從事這件工作時必須保持機巧平衡。傳道員所採取的立場便是相信他的聽者真心渴望較好的情況和對公義懷有忠實的愛慕。因此他會和聽者講理而不會企圖用危言恐嚇他。這樣即使對方不能立刻了解他的探訪的真正目的,他亦不會感覺灰心喪氣。耶和華見證人的目的或意圖並不是僅想辯勝別人。他們的宗旨是要表明上帝對他的羊所懷具的真摯的愛。他們的目的是要將上帝的道的真理以一種會使聽者接受的方式向人提出,或至少希望它能夠促使聽者對令人振奮的王國好消息作進一步的考慮。這會使他們對上帝的王國獲得一種真正的體會,並且了解為這王國的權益服務是多麼重要的事。這會幫助善意的人來到耶和華見證人的新世界社會中學習對上帝的新世界賜人永生的希望獲得更深的認識,從而裝備他們把王國的事務在他們的生活上置於首位。

13.耶穌為人立下什麼榜樣?耶和華見證人怎樣跟從他的榜樣?

13 這便是耶穌基督為我們立下要我們跟從的榜樣。保羅曾引證他的話說:「上帝阿,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希伯來書10:7)在他從事傳道工作的三年半期間,他自始至終以上帝的事務作為他個人的事務。他將自己完全呈獻給上帝,並且在水中受浸以公開表明這件事實;由此他為所有決心將王國的事務置於首位的人立下了一個榜樣。他們必須將自己完全獻給上帝,然後受水浸禮;這乃是他們遵行上帝的旨意的一個必需的開始。像耶穌一樣,他們努力傳道以應驗耶穌的話:「這王國的好消息要傳遍為人所居的大地,目的在對萬民作一個見證,然後末日才來到。」(馬太福音24:14,譯自NW)他們絕不會因別人的反對,譏笑或迫害而放棄。他們會堅忍不拔地繼續傳道直到世界末日來臨為止。

14.為什麼耶和華見證人繼續探訪許多人家?這件工作會延續多久?

14 隨著他們在數目上的增加,他們會更時常到別人的家裡探訪,而他們之所以繼續這樣行乃是因為他們知道聽者若承認和接受上帝的王國為他們帶來的希望,他們便能夠獲得永生的幸福。耶和華見證人知道他們必須讓每個人有機會聽見和接受王國的好消息。他們同時也知道一家人裡面並非每個人對他們的探訪都懷著同一的感覺。其中的一分子可能反對和禁止耶和華見證人回去探訪他們,但同一家人中的另一分子卻可能歡迎見證人的再次探訪;為了這種可能性耶和華見證人繼續為一些真正是上帝的羊的善意人士從事他們那種表現愛心的工作。他們必須將所有的羊都找著,而這絕不是探訪一兩次便能辦到的。耶利米的預言曾描述上帝找尋他的羊群時所用的方法是多麼持久徹底。「耶和華說,『我要召許多打魚的把以色列人打上來!然後我要召許多打獵的從各山上,各岡上,各石穴中獵取他們。』」(耶利米書16:16)從上帝對以賽亞在許多世紀之前提出的一個問題所作的答覆看來,我們可以很清楚知道這件工作必須繼續進行到所有的羊都被召出這個舊世界為止。「我就說:『主阿,這到幾時為止呢?』他說:『直到城邑荒涼,無人居住,房屋空閒無人,地土極其荒涼;並且耶和華將人遷到遠方,在這境內撇下的地土很多。』」——以賽亞書6:11,12。

15.一個人怎樣就必定會被俗世的事務所纏困?他可以怎樣避免這種危險?

15 凡是對現今這個世界的思想,行為和理想感覺愛好的人必定會被這個世界的俗慮和煩惱所纏困以致失去上帝的喜悅和幫助別人的能力。我們絕不應該讓自己受騙或附和大眾採納俗世那種宿命論的思想,以為人類唯有藉著自己的努力才能生存,因此除非人類自己找出解決這些難題的答案,否則便沒有解救的方法了。上帝的道的真理很坦白地指出今日是一個受火煅煉的時期,每個人的工作都會在末世猛烈的試煉下顯露出來。唯有藉著保持嚴格的平衡和將王國的事務置於首位基督徒才能夠抵抗俗世事務的纏繞而在現今氾濫全球的物質至上主義狂潮中成為真正的中流砥柱。

16.我們可以用什麼額外的方法在傳道工作上獲得良好的效率?我們必須時常保持怎樣的思想和態度?

16 基督徒若想別人信服他所說的話,他就必須按照他所表露的信仰而生活。他必須不斷將他從上帝的道學得的原則在他的生活上付諸實行,並且繼續努力增加這種知識。他應該試圖使自己每天在靈性上都有所進步,絕不忽視必需的工作,也不放過任何擊破這個事物制度的神在耶和華的旨意周圍所豎起的誤解之牆的機會。他若將王國的事務置於首位,他就不會不謹慎地行事,也不會只因為覺得有義務而勉強花一點時間做傳道工作。他會知道這個事物制度的末日已經臨近了,所有留在裡面的人都會和它一同消滅。他會知道每個傳道員都需要加緊努力和繼續改善他們的工作效能才能夠完成他們的任務警告所有善意的人擺脫俗世的纏繞而逃到耶和華慈愛地為人準備的避難所裡。藉著這樣行,他能夠確保他在上帝公義的新世界裡的地位,並且享有難以言喻的權利和歡樂,被耶和華用來榮耀他的聖名和為善意的人樹立一個唯一的正確榜樣,那便是,在他們的生活上將耶和華上帝的王國的事務置於首位。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