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趨勢仍然繼續下去守望台1972年 | 8月15日
-
-
及長時要人留守家中防盜。甚至人們在教堂也受到警告要抓緊手袋。
此外,許多青年也由於憤怒和厭惡而開始以暴力毀壞教堂建築物及攻擊教士。艾斯加津的教堂於前年被搗毀。數日之後,在1970年八月九日,一群人企圖暗殺一名教士。他們在路上僻處以巨石擲擊他的汽車。1971年四月,大約有五十名青年佔據一間教堂三日,據云是要「抗議教會的壓迫。」
顯然天主教民眾看到他們教會的所作所為而大起反感。可是你認為上帝對此有何感想呢?他自然也對那不事奉他的宗教組織深惡痛絕;聖經透露他行將毀滅這一切宗教制度。——啟示錄18:4。
-
-
那種悔改帶來「安舒的日子」?守望台1972年 | 8月15日
-
-
那種悔改帶來「安舒的日子」?
使徒彼得向一群聚集在耶路撒冷的所羅門廊裡的民眾發出這個呼籲:「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這樣,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耶和華]面前來到。」——使徒行傳3:11-19。
「悔改歸正」對他們具有什麼意義呢?這會怎樣引致「安舒的日子」呢?這適用於我們今日嗎?
悔改是什麼意思
在彼得的日子,猶太人說希伯來語和希臘語。兩種語言中含有「悔改」意思的字均指一種改變,一個人在思想,態度宗旨上的改變。
例如me·ta·no·eʹo這個希臘字是由兩個字合成的me·taʹ,意思是「之後」,以及no·eʹo,與nous有關,意思是思想、性情及道德感。所以me·ta·no·eʹo的字面意思是事後回想(與事先考慮相反)。它與我們對一件事『重加考慮』這詞很相似,這種後來的考慮會為我們的態度帶來一種改變。這種改變往往是由一種後悔,懊悔,不滿或甚至厭惡我們所『重加考慮』過的事而帶來或促成的。
但是彼得所說的並非普通的態度改變。他在以前已向聽眾指出他們負有將上帝立之為「生命的主」的耶穌基督害死的罪責。雖然他們像他們的統治者一樣是無知犯過的,他們卻仍然有罪,因為他們支持及附和那些反對真理的人,不相信論及彌賽亞來臨的希伯來文聖經預言。
那末彼得促請他們作的是那種「悔改」呢?僅是後悔害死一個無辜的人,並決心永遠不再重犯這種罪嗎?絕不然!他們所須作的是一種徹底的改變,不但不重犯某一件錯事而是捨棄一種與上帝的旨意背道而馳的整個生活方式;他們必須改邪歸正。悔改應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