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5 9/1 533-539頁
  • 一家人按照聖經而生活所帶來的恆久裨益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一家人按照聖經而生活所帶來的恆久裨益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聖經的婚姻標準
  • 丈夫的角色
  • 妻子的角色
  • 教養兒童
  • 盡一分力促進快樂的家庭生活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8年
  • 怎樣促進家庭幸福?
    我們能從聖經學到什麼?
  • 使家庭生活美滿成功
    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
  • 贏得妻子尊敬的丈夫
    使你的家庭生活美滿幸福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5年
《守》75 9/1 533-539頁

一家人按照聖經而生活所帶來的恆久裨益

1.有什麼證據顯示今日有千千萬萬的家庭正遭遇嚴重難題?

今日我們能夠從四周見到證據顯示千千萬萬的男女和兒童在過共同的家庭生活方面正遭遇嚴重的難題。在許多國家裡,分居、離婚和家庭破裂的事件正以驚人的速度激增。有很大數目的夫婦雖仍然同居一室,但其實僅是對配偶勉強忍受而已,丈夫、妻子和兒女時常變成貌合神離、各不相謀。因此看來,世界各處的人豈不是顯然都急需一個可靠的指南嗎?

2.聖經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什麼?

2 聖經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予人生活的指導。一切切實遵行聖經教訓的人都可以獲得恆久的裨益。無論在生活的什麼方面,我們都可以將聖經的勸告付諸實行而得益不淺。「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3:16,17。

3.為什麼我們可以說聖經給我們的指導是非常現實的?

3 聖經給我們的指導是非常現實的。聖經並沒有使我們天真地以為努力遵行聖經教訓的人不會有任何難題。不,聖經坦白的承認會有難題發生。但是聖經並非僅是勸我們聽天由命,置之泰然。反之聖經表明我們可以怎樣採取積極行動去處理難題及與別人,包括我們自己的家人在內,享有良好的關係。

聖經的婚姻標準

4.誰是婚姻的創始者?他對這項安排定下什麼旨意?

4 我們從聖經的第一本書獲悉耶和華上帝是婚姻的創立者。(創世記2:22-24)由於他是一位仁愛的上帝,他定意要使婚姻為夫妻雙方帶來很大的快樂,同時使父母能夠在一項穩定的安排之下生養兒女。婚姻是一項永久的結合,這從耶穌基督在某些法利賽人對他問及離婚問題時所說的話足以見之:「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並且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經你們沒有念過麼?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所以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開。」(馬太福音19:4-6)很顯然地,人若尊重上帝原本所訂的婚姻標準,就可以阻止離婚和家庭破裂所造成的許多感情難題和痛苦發生了。

5.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為什麼容許人多妻及以不貞之外的理由離婚?

5 雖然耶和華上帝容許以色列人多妻及根據不貞以外的其他理由而離婚,這並不意味到他捨棄了他原訂的婚姻標準。當上帝通過摩西將律法賜給以色列人時,多妻和離婚已成為受人接納的慣事。耶和華上帝深知以色列人的內心傾向,遂明智地頒布若干命令以盡量制止他們在當時的環境之下發生各種流弊。耶穌基督指出這件事實說:「摩西因為你們心硬,所以許你們休妻,但起初並不是這樣。」——馬太福音19:8。

6.耶穌的門徒對於恢復婚姻的原來標準有什麼反應?為什麼?

6 耶穌基督的話表示上帝原訂的婚姻標準會對他的門徒恢復過來。他的門徒對此有什麼反應呢?他們充分體會這是最好的安排嗎?他們所說的話顯示他們對事情懷有真正平衡的看法。他們想道:「人和妻子既是這樣,倒不如不娶。」(馬太福音19:10)門徒深知由於人的不完美,婚姻可能導致若干難題。因此他們覺得既然結婚有可能使他們與一個很難相處的人永遠結合起來,不如保持獨身更好。耶穌基督本人雖然向人推薦獨身,卻沒有反對人結婚。——馬太福音19:11,12。

7.為什麼對婚姻懷有嚴肅的看法是對的?

7 當然,耶穌的門徒對婚姻原訂的標準懷有嚴肅的看法並沒有什麼不對。在不完美的人當中,婚姻有其不利之處是無法忽視的。聖經坦率地告訴打算結婚的人他們的「肉身必受苦難」。(哥林多前書7:28)婚姻會帶來重大的責任、憂慮和操心。(哥林多前書7:32-35)例如意外和疾病可以為家庭帶來極大的負累和壓力。

8.對婚姻的嚴肅性懷有合乎聖經的看法應該使打算結婚的男女能夠怎樣行?

8 因此,受聖經指引的人意識到婚姻是男女雙方都應當在精神和感情上有所準備的一件事。打算結婚的人應該慎重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作好丈夫和好父親,作好妻子和好母親。他們應當試圖在婚前決定他們的對象有些什麼主要的弱點,然後想想他們是否能夠終身以仁愛和富於了解的方式應付這些弱點。他們應當問問自己他們是否真的願意作個人的犧牲以盡力謀求未來配偶的幸福。有許多男女若預先認真考慮過聖經所說結婚的人應當預料的事,他們便可以為自己和配偶免去無限的痛苦和憂傷了。這樣他們便不會毫無準備地貿然結婚,反之他們會等到自己具備充分能力負起婚姻的責任,並且有足夠眼光揀選一個適當的終身伴侶才採取這個重大步驟,這樣行無疑會為他們帶來恆久的裨益。

9.關於不完美的人尋得婚姻幸福的可能性,聖經怎樣說?

9 雖然聖經考慮到婚姻的這些不利之處,可是這並不是說在不完美的人當中不可能有幸福的婚姻。絕不然,例如聖經透露良妻乃是丈夫的真正財寶和莫大福分。我們讀到:「得著賢妻的是得著好處,也是蒙了耶和華的恩惠。」(箴言18:22)「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她的價值遠勝過珍珠。」(箴言31:10)聖經也對丈夫提出以下的鼓勵:「要喜悅你們幼年所娶的妻。」(箴言5:18)雖有種種缺陷,結了婚的人,特別是雙方都努力實行聖經原則的話,仍可以在婚姻關係上尋得很大的滿足和喜樂。

丈夫的角色

10.若要在行使首領權方面效法耶穌基督,丈夫必須怎樣行?

10 聖經鼓勵丈夫們在行使首領的職權方面效法耶穌基督所立的完美榜樣。丈夫雖是一家之主,卻無權對妻子作威作福,發號施令。反之這使他有責任要愛護妻子而甘願犧牲自己的利益,將妻子的福利置於自己的願望之先。受上帝感示的使徒保羅寫道:「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以弗所書5:25)基督耶穌絕沒有以苛酷或專橫的方式對教會行使首領的職權。反之他所表現的自我犧牲的愛心,連同他對教會成員的全心信任,促使他們也對他表現類似的愛心而盡力取悅他。——哥林多後書5:14,15;可參看約翰一書5:2,3。

11.丈夫可以怎樣表明他們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

11 使徒保羅繼續以比喻說明丈夫應該對妻子表現怎樣的愛心,說:「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以弗所書5:28,29)丈夫通常並不會貶低自己的成就,使自己看來慵懦無能,也不會虐待己身或將身體對休息和滋養的需要視若無睹。他們不想被人視為「無用的傢伙」,反之他們想在別人眼中具有尊嚴的地位。因此,丈夫若聽從聖經的勸告,便會以他們自己渴望獲得的尊嚴和體貼對待妻子。

12.為了「予妻子以女性較弱的器皿所應受的尊重」,丈夫需要怎樣行?

12 丈夫若要愛妻子如同愛自己,就必須真正認識妻子才行。這正是聖經吩咐丈夫們做的事:「要繼續按知識與[妻子]同住,予她們的女性較弱的器皿所應受的尊重。」(彼得前書3:7,《新世》)丈夫若深知妻子的感覺和妻子在身體、感情與其他方面的能力限度,他便會以體貼入微的方式對待妻子,將其視為珍貴的器皿一般,丈夫若要使妻子覺得自己在家庭裡居於一個榮譽的地位,就必須樂於以心平氣和通情達理的方式與妻子討論各事,探知她的意見和想法。妻子應當感覺可以隨意表達自己的意見,並且確知在討論嚴肅問題時,丈夫會認真考慮她的建議而非將其一笑置之。除此之外,丈夫必須留意妻子的言外之意。內心深刻的感覺可以由說話的聲調,面部的表情或缺乏熱心,自然的反應而表露出來。對妻子有真正認識的丈夫不會將這些跡象視若無睹,一意孤行而不必要地激怒妻子。

13.在什麼時候丈夫應該保持堅定,即使妻子感情用事?這可以有什麼益處?

13 當然,作為一家之主,丈夫若確知妻子的主張會對全家的福利有損,他便不會順應妻子的要求。他意識到他負有聖經所規定的義務要秉公行義,即使妻子感情用事。他若明知不對仍順應妻子的願望,他便羞辱上帝了,因為上帝授予他一家之主的地位。(哥林多前書11:3)再者,後來事情若導致家庭的困難,他很可能會因此而怨恨妻子。在另一方面,他若堅決緊守他相信是正確的途徑,這無疑會對他的家庭有益。當妻子在後來看出丈夫所作的決定的確明智時,她會感覺欣慰她的丈夫保持堅定。這不但加強她對丈夫的尊重,並且會使她以後更小心避免利用女性的影響力使丈夫依從她的意思。

妻子的角色

14.按照聖經的規定妻子擔任什麼角色?

14 論到妻子所擔任的角色,聖經說:「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這樣,若有不信從道理的丈夫,他們雖然不聽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過來,這正是因看見你們有貞潔的品行和敬畏的心。……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彼得前書3:1-4。

15.妻子可以怎樣表現自己的順服?這樣行可以為她帶來什麼裨益?

15 留意聽從這項聖經訓示的妻子會在大事上——重要的購買,職業的機會及諸如此類——與丈夫商量過才採取行動。她會設法獲知丈夫對各事的見解,並以她知道會合丈夫心意的方式處理家務。這樣行會對她十分有利。她的丈夫不會覺得必須為她立下規條以防止她做出不智的事來。反之她會深受丈夫所信任,因此丈夫准許她在照料家人方面盡量運用自己的才幹和主見。——箴言31:11-31。

16.即使丈夫不理會聖經的勸告,妻子如此行卻可以帶來什麼裨益?

16 妻子順服丈夫可能並非時時都很容易,特別是丈夫若不體貼,不合理或甚至不負責任的話。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妻子若企圖當權用事,不斷期望過高,這絕不會使情形有所改善。(箴言21:9,19;27:15,16)在惱人的情形之下,與其將丈夫的疏忽加以誇大,設法予以鼓勵和保持鎮靜安詳無疑會好得多。妻子「溫柔安靜的心」也許可以使丈夫認真想想自己的為人而開始改過自新。即使進步十分緩慢,聽從聖經勸告的妻子仍會得益不淺。她可以避免公開與丈夫衝突所導致的巨大感情壓力,憤恨和不愉快。——箴言14:29,30;彼得前書3:10,11。

17.為什麼丈夫若作了錯誤的決定,妻子避免小題大做乃是明智之舉?

17 類似地,丈夫若作了錯誤的決定,妻子小題大做並不會有什麼好處。人通常喜歡為自己辯護,即使他們犯了錯。因此妻子若對丈夫所作的錯誤決定大事批評,丈夫的反應便可能與她所想見到的剛相反。也許丈夫會更堅決不理會她的話,藉此證明他並不需要妻子的勸告。在另一方面,妻子的反應若表示她很明白不完美的人無法完全避免作錯誤的判斷,丈夫便很可能在下一次樂於考慮她的意見。(雅各書3:2)這樣丈夫的自尊心遂不致與事情有如此密切的關係。

教養兒童

18.父母聽從或忽視聖經勸告的程度怎樣對兒女大有影響?

18 父母聽從抑或忽視聖經對於夫妻在家庭裡分別擔任什麼角色一事所提出的勸告可以決定他們對兒女會有好抑或壞的影響。妻子若破壞上帝授予丈夫的權柄,兒女便可能在日後對父母均不尊重。他們可能利用一方對付另一方,以圖從中取利。可是,妻子若以言談和榜樣幫助兒女對丈夫的判斷力養成賞識之心,兒女便會體會到向父親請教的益處。(箴言12:4)父親若坦率承認自己的過錯,並且樂於考慮家人的建議和感覺,這會大大有助於養成一種溫暖的家庭精神。兒女若可以清楚看出他尊重妻子的意見,他們也會尊重和體會母親的勸誡。(箴言6:20-23;31:28,29)不錯,聖經鼓勵夫妻在彼此之間養成一種相親相愛,互相尊重的關係,這種關係可以使家庭團結起來,並且使兒女樂於接受父母的訓導。

19.為什麼以適當的方式教養兒女絕非易事?

19 適當的方式教養兒女無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童從很幼小的年紀便表現頑梗、忤逆和自私等劣根性。父母必須小心留意這些錯誤的傾向,然後採取適當的管教措施耐心地糾正他們的兒女。(箴言22:15;29:15)父母也必須能夠從一些本身也許看來並非不對的事察覺到可能發生的難題。時常問題只是父母是否能夠看出某條途徑已變成不健全了。

20.為什麼孤立是應當避免的一項危險?

20 例如私生活和孤立並不是同一回事。若干程度的私生活是有益的,這可以使人有機會作專心的沉思和建設性的思維與計劃。但孤立卻是危險的,因為別人的思想,經驗和判斷力具有一種助人保持平衡的影響,但孤立的人卻無法從這種影響得益,孤立可以使人變成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的需要和感覺均默不關心。孤立的人只見到自己,因此可能變成自憐自艾或剛愎自用,冷酷無情。聖經的箴言說:「與眾寡合的,獨自尋求心願,並惱恨一切真智慧。」——箴言18:1。

21.父母可以怎樣行以幫助兒女避免孤立的傾向?

21 兒童若有孤立的傾向,父母就應該留意使他們感覺受人歡迎和賞識;他們都是家庭裡的成員,他們的思想,感情和經驗均受父母所重視。他們需要從父母所立的榜樣見到明確的證據,看出真正的快樂來自將自己貢獻出來為別人服務。(使徒行傳20:35)父母可以提出這樣的證據,不但藉著對需要幫助的人表現真摯的關注與同情,同時也盡力予以協助。可能所需的只是為年老體弱或殘廢的人購物、清潔或作點其他雜務而已,父母從兒女很年幼的時候便可以開始教導他們參加這樣的活動。這可以幫助孩子體會到關懷別人的福利的重要性。

22.兒童可能怎樣將自己孤立起來與成年人隔離?這很可能對他們產生什麼影響?

22 父母也必須留意不要鼓勵或容許兒女以自己的娛樂,朋友見解或幻想將自己孤立起來。一家人需要一同做事才能保持良好的溝通。父母必須小心避免只是在表面上看來一家人一同做事。也許當有客人來訪或一家人出外探訪別人時,兒童照例離開成年人,在整段探訪期間均不在場。父母甚至可能吩咐孩子們走開。結果兒女只與年紀相若的人交往,這樣他們又怎能對來自年歲和經驗的智慧養成體會呢?(箴言1:20,21;8:1-11)他們可能學會與成年人作有意義的談話,並且了解較年長的人的志向,關懷,感覺和需要呢?(利未記19:32)他們的觀點豈不會變成十分狹窄,僅以少年缺乏經驗的眼光去看各事呢?同時,父母的眼光豈不是也會變成狹窄,因為他們對兒女的想法一無所知呢?他們豈不會有代溝在家裡形成呢?

23.父母可能怎樣對兒女的真正感覺和想法矇然不覺?

23 父母也可能以其他方式對兒女的真正感覺和想法矇然不覺,以致與兒女脫節。這種情形怎可能發生呢?由於父母專注於追求個人目標,他們也許沒有撥出時間聽兒女說話和留意兒女的反應。(可參閱箴言27:23)他們也許問兒女學校的情形如何,或問兒女對於吸煙、吸毒、與異性交遊等事有什麼看法。父母或者意識到他們並未獲悉事情的全部真相,但只聽過兒女所作的簡短回答和評論便算了。雖然兒女內心較深的感覺從他們的語氣、面部表情、熱心和自然的程度反映出來,父母卻屢次將這些證據視若無睹;過了相當時間之後,父母甚至可能不留意到兒女的態度和行動顯示他們並非言出由衷。父母也許以為兒女情形很好,因為他們衣食無缺。可是其實兒女卻深感不滿,認為父母對他們的福利並不關心。父母的這種疏忽顯然會破壞家庭裡彼此之間的重要溝通。

24.以弗所書6:4對父親們提出什麼勸誡?作父親的若不理會這項勸告便可能有什麼事發生?

24 除了努力避免對兒女的思想和感情矇然不覺之外,父母也須知道怎樣管教兒女。聖經吩咐父親們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主[耶和華]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以弗所書6:4)父親的管教會怎樣「惹兒女的氣」呢?他也許對兒女發號施令,諸多要求,過度嚴厲或朝令夕改。他也許在暴怒之下嚴懲兒女。既然怒氣激發怒氣,兒女遂可能對父親形成憤恨之心。他們接受管教僅因為父親比他們力量較強而已。在這種情形之下,管教非但不會推使人做對的事,反倒將他們最壞的品質引發出來——憤怒、怨恨和叛逆。

25.為了使管教對兒女有良好影響,父親應當怎樣行?

25 但是父親若努力使兒女意識到他對他們懷有深摯的愛心,並且諄諄善誘地幫助兒女體會到與聖經一致的生活方式多麼有價值和正當,結果便會大為不同了。誠然,起初兒女也許並非時時都承認父親的管教是對的,但是他們在後來回想到這件事,便可以看出父親的管教其實是一位對他們關懷備至的慈父的仁愛表現。——希伯來書12:5-11。

26.為什麼父親撥出相當時間與兒女在一起是很重要的?

26 按照聖經,父親對兒女負有很重大的責任,施行管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父親也有義務撥出相當時間與兒女在一起,以自己的榜樣和教訓抵消兒女在學校和其他地方所受到的不良影響。一個真正負責的父親不會以為他每週與家人主持一個聖經研究便已履行一切責任了。反之他體會到「按照耶和華的教訓」養育兒女是一項應當儘可能每日履行的責任。——申命記6:6,7。

27.父親天天教導兒女意味到什麼?

27 天天的教導並不是說父親必須不斷對兒女引用經文。反之他需要知道聖經說些什麼,並將其中信息所含的精神灌輸給兒女。父親自己的態度和言行應當與聖經一致。每逢兒女需要指導,他應該能夠幫助他們從聖經的觀點去看各事。這樣上帝的道便會在兒女眼中居於一個顯要的地位。在提供這種重要的訓練方面,妻子能夠對丈夫有很大幫助。——箴言1:8;6:20;31:26。

28.丈夫若不聽從上帝的道的勸告,妻子必須怎樣行?

28 丈夫若不尊重上帝的道又如何呢?如果只有妻子賞識聖經的勸告又如何呢?在這種情形之下「按照耶和華的教訓」養育兒女的責任落在妻子身上。(可參閱箴言31:1)這並不是一種理想的情形,但亦非毫無希望。有許多女子曾成功地幫助兒女成為耶和華上帝手下堪作模範的僕人。

29.提摩太的事例怎樣表明即使丈夫不是信徒,母親仍可以對兒女施行良好的聖經訓導?

29 以第一世紀的提摩太為例。由於受到他母親友尼基,以及他祖母羅以的教導,他對聖經養成深刻的體會。他的母親在他很年幼的時候便開始教導他認識聖經,雖然這樣行可能相當困難,因為她的丈夫並不是信徒。由於這緣故,使徒保羅能夠對提摩太說:「你是從小明白聖經。」(提摩太後書3:15)不錯,從最早的記憶開始,提摩太不記得有一個時期他是不熟悉聖經的。他所受的良好訓練對於使他成為一個模範少年有莫大影響。所有熟悉他的人都對他有好評。(使徒行傳16:1,2)使徒保羅對腓立比的小組論及提摩太說:「我沒有別人[像他一樣]同心,實在掛念你們的事。……你們知道提摩太的明證,他興旺福音,與我同勞,待我像兒子待父親一樣。」——腓立比書2:20-22。

30.即使父母最近才開始體會聖經的價值,他們仍然應當對訓練兒女懷有什麼感覺?

30 按照聖經所規劃的方式訓練兒童無疑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所花的時間和所作的努力豈不值得嗎?兒女長成為能為父母增光的人豈不是一項莫大的酬報嗎?即使父母在過去因為不體會聖經的價值而在教育兒女方面失敗,他們也許仍然能夠抵消因為他們未予兒女適當指導和管教所造成的損害。實踐聖經的原則也許仍能夠感動較大的兒女的心,因為他們看出父母真正以他們的最大福利為念。

31.想按照聖經而生活的人必須怎樣行?他可以怎樣得益不淺?

31 按照聖經而生活的確會帶來恆久的裨益。為了這樣行,我們必須真正認識其中的內容,並且在所行的一切事上都受聖經教訓的精神所指引。這並不是在一夕之間便可以辦得到的事。反之我們必須努力不懈地研讀上帝的道,並且熱切渴望聽從其中的明智忠告才行。這樣行必定會導至真正的快樂,安全,滿足與和平。正如聖經的箴言一書說得不錯:「得智慧,得聰明的,這人便為有福。因為得智慧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金,比珍珠寶貴,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它右手有長壽,左手有富貴。它的道是安樂,它的路全是平安。它與持守它的作生命樹,持定它的俱各有福。」——箴言3:13-18。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