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必能獲致!
耶穌基督說:「認識自己靈性需要的人快樂了!」(馬太福音5:3,《新世》)與一般人的意見截然不同,耶穌指出,人如果要成功地追求快樂,一個主要因素就是滿足自己的靈性需要,而非物質慾望。人只要把耶穌所說的話付諸實行,就必然得享快樂。
可是,認識自己的靈性需要並非僅是覺得有這樣的需要就夠了。人的需要如果得不著滿足,就多半會引致憂慮和忿恨,卻不會帶來快樂。聖經的一句箴言這樣說:「所盼望的遲延未得,令人心憂。」(箴言13:12)因此,人一旦採取行動去認識自己的靈性需要,並且加以滿足,就可以享有無比的快樂。人到底可以怎樣做呢?
在這方面,聖經能夠大派用場。為什麼呢?原因是,有些問題是大部分人一直在沉思的,但他們始終未能找到滿意答案,惟獨聖經才能一一解答。例如,你可曾想過,『人生有什麼目的?我們為什麼活在世上?未來會有什麼希望?』關於這些及其他許多問題,聖經除了予人滿意的答案之外,還提供生活指引,使千百萬人學會應付現今要面對的種種複雜難題,這些難題往往妨礙我們尋得快樂。詩篇的執筆者說:「[上帝]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119:105)不錯,聖經是一本可靠的指南,能助你成功地尋得快樂。請考慮以下兩個取自現實生活的例子。
從夫妻不和至婚姻美滿
婚姻可以帶來快樂,也可以招致苦惱。令人遺憾的是,對大部分人來說,婚姻卻是苦惱的來源。可是,許多人卻把聖經勸告實際應用出來,從而獲得幫助使一度令人痛苦不堪的婚姻充滿快樂。
永焜和玫秀曾有這樣的經驗。永焜吐露:「頭七年的婚姻生活並不愉快。我很少花時間跟妻子和兩個女兒共處。事實上,我經常在工作地方過夜。」他們雖然在物質上毫無欠缺,生活卻過得不開心。他的妻子補充說:「丈夫除了供應物質東西之外,家庭的一切事務就交由我料理。我真的感到忿忿不平。」他們甚至打算分居。
永焜還有其他家庭難題。由於以前的家庭糾紛,儘管他和姐姐在相距不及一百米的地方居住,他們沒有來往已有七年多了。可是,現在他不但享有幸福的婚姻,而且也跟姐姐有良好的關係。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改變呢?
永焜解釋說:「我和妻子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並且參加他們每週舉行的聚會。」他的姐姐也有這樣做。他們把所學得的教訓實際應用出來,結果令他們大為驚奇。永焜找到一份工作,使他不但能夠供應家人的物質需要,同時也可以照顧家人的靈性和感情需要。現在他們享有快樂、團結的家庭生活。
她尋得人生目的
研究人性的學者曾說,我們如果要活得開心,就需要知道生存的理由,以及人生的目的。人如果畢生都自私地追求物質財富,就不能滿足這項需要。二十六歲的麗妮發覺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她說:「我以往慣常每週工作七天,每天12小時。我的目標是要開設一間大型美容院。」她雖然差不多可以夢想成真,卻發覺自己的生活還是有點美中不足。「我過去經常納罕究竟人生有什麼目的。人生僅是工作和掙錢嗎?」
後來,有一天有人走進她的商店,並且提出她一直很想知道答案的同一問題。她獲知聖經可以提供答案。她雖然從未讀過聖經,卻同意每週撥出一小時去查考一下。
通過每週的研讀,麗妮得知自己天天所目睹的許多事情,其實聖經早已預言到。聖經這麼準確地預先描述四周的人所表現的態度,實在叫她大感驚訝。聖經預告人會「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上帝」。她還讀過其他預言,這些預言指出,戰爭、饑荒和天災在環球各處可見,為人類帶來空前的苦難。——提摩太後書3:1-5;馬太福音24:7,12。
麗妮接著學到一些令她歡欣不已的資料:雖然世界局勢往往奪去人們的快樂,但這其實標明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即將臨近。(馬太福音24:3-14)此外,她在聖經裡讀到,人類的創造者定意在地上建立一個新世界,而普世都會得享物質繁榮,這樣的繁榮是不完美的人類前所未聞的。(詩篇72:16;以賽亞書65:17,18,21,22)這個未來的繁榮社會絕不會受到貪婪、自私和物質主義所損害,因為這些思想作風,連同一切惡果,都會不復存在。(詩篇37:9-11,29;哥林多前書6:9,10)她讀到聖經以下的應許時,不禁大為興奮:「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後書3:13。
你必得享快樂
麗妮現今不再把全部時間花在追求物質目標之上,反而撥出大量時間向別人傳講自己從聖經所學得的教訓。關於這些奇妙的應許,你喜歡知道多一點嗎?麗妮、永焜、玫秀以及數以百萬計的人已尋得真正的快樂。你喜歡查考一下聖經怎能助你尋得這樣的快樂嗎?耶和華見證人非常樂意向你提供幫助。
[第8,9頁的圖片]
我們的創造者定意建立一個地上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