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廣告宣傳——是必需的嗎?
    警醒!1988年 | 7月8日
    • 廣告宣傳——是必需的嗎?

      印度的藍孔雀突然展示斑斕的彩色。牠從背上展開那比身體長五倍的羽毛,其上綴著像眼睛般的斑點,在陽光之下閃閃生輝。牠以這種堂皇的景象在牠的未來配偶——雌孔雀——面前行來行去。曾有人將孔雀開屏描述為「世上最輝煌的廣告」,既然如此,雌孔雀又怎能抗拒呢?廣告是普世皆見的現象。我們這一系列文章會根據《儆醒!》雜誌駐英國通訊員的觀察考查一下廣告的動機和影響。

      基本說來,廣告宣傳是什麼?它便是使大眾週知的一項行動。在自然界,宣傳往往是保全和繁殖生命所不可少的。

      例如,狼群的嗥叫是宣傳自己的到臨,在各自找尋食物時避免與其他狼群有不必要的衝突。雌蛾可以察覺到雄性同類在數哩以外發出的信號素——一種求偶宣傳的化學物質。掠食動物聰明地避開朱砂毛蟲,因為毛蟲那明顯的黃、黑條紋宣傳牠非但不是美食,而且是有毒的。

      我們人類又如何?人類更進一步,使宣傳藝術成為商業化。請考慮以下幾個例子。

      商業廣告

      在底比斯出土的埃及紙草文獻也許是現存最古老的商業廣告。它寫成於3,000多年前,宣傳通緝逃奴的懸獎。

      古代希臘向公眾作大聲宣告的人後來演變為在歐洲各城市向民眾宣告政令的人;他們其實是活動的廣告員,吸引人去注意他們所宣告的事。

      在中世紀的英國,由三個垂懸金球形成的徽號(採自意大利麥第奇富豪家族的家徽)是放債取利者的宣傳徽號。今日,歐洲的當押業仍採用同一徽號。

      250多年前,倫敦的約翰生(Samuel Johnson)博士嘆道:「現時的廣告宣傳已繁多到無法詳細察看的地步。……商業廣告日益完善,要建議作任何改善已絕不容易了。」但自此之後,情況已有多大的改變!在以往50年間,廣告業已興盛到成為一項大企業。

      如今,廣告業是一項非常龐大的企業。報章、廣告招貼板、精美的雜誌篇幅、霓虹燈、商業電台和電視台,競相以疲勞轟炸式的勸誘去吸引我們注意,有時十分露骨,有時則聰明巧妙到驚人程度。

      飛在半空的現代飛船發聲吸引我們觀看那龐大的天空廣告。較小的飛機則在空中用煙霧排出口號。廣告方式似乎層出不窮!但這真正是必需的嗎?

      廣告宣傳怎樣發揮作用?廣告若是較少,我們消費者的處境會較好——抑或較壞?廣告在我們生活上擔任什麼角色?

  • 廣告宣傳——有力的說服者
    警醒!1988年 | 7月8日
    • 廣告宣傳——有力的說服者

      廣告宣傳可以滿足人類一項自古已有的需要。自有買賣以來,這項需要即一向存在。廣告宣傳是一門在多年來逐漸發展而成的藝術。

      現代廣告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突飛猛進。工商業自1950年代開始繁榮,至1960年代大為增長。當時的英國首相麥美倫(Harold Macmillan)說:「情勢從來沒有這麼好!」他的評論看來已證明屬實。

      環境富裕意味到購買力增強,這導致更大量的生產,也需要更努力銷售。供求率周而復始地完成了,完全繞著軸心——廣告——而旋轉。

      今日,銷售的藝術更迎頭趕上信用卡的流行。只在英國一地,信用卡每日的使用數量就達到2,260萬次之多,數目為全歐之冠。

      在本世紀之初,報章和雜誌以空白篇幅售給顧客,而僱客僅是把基本事實填在其上,說明有什麼貨物出售而已。例子之一是「柯達照相機出售」這個廣告。100年前,柯達公司在美國雜誌上的廣告費是每年350美元!現時,在美國每年平均花在每個人身上的商業廣告費已超過這個數目!

      美國無疑是現代廣告之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歐各國唯美國的馬首是瞻,現時發展中的國家也亦步亦趨,跨國公司的擴張也助長了這種趨勢。

      廣告業不但是巨大的商業,也是一種勢力龐大的企業——有些人甚至稱之為一種科學。無論如何,要避免它侵入我們的生活已是一件日益困難的事。不論我們看些什麼,作些什麼,廣告都在我們面前,向我們打招呼。它哄騙、哀求、推理、呼叫。我們大家在有意無意之間都受到廣告的影響。不論影響是好是壞。

      什麼人擁有和操作這台強大和富於說服力的商業機器?它是怎樣發揮功效的?

      你可以怎樣刊登廣告?

      你若想在當地報章刊登一則廣告,容易得很,只要打個電話給報館就行。可是,要在電視或全國各地的廣告招貼板上登廣告卻是另一回事。這必須請廣告公司為你效勞才行。在全世界,現時有許多廣告公司可供選擇,但你若住在紐約,可以先去麥迪遜大街;那是著名的廣告業中心,有許多廣告公司集中在那裡。

      1954年,在里夫(Rosser Reeves)創立設於廣告巷的泰特·伯斯(Ted Bates)公司之後十年左右,他在廣告業技術方面作出革命性的發展。里夫從微小的開始把公司擴展成為在50個國家設有分支的環球機構,資產在1984年已值30億美元。其他企業家爭相仿效,隨著工業在戰後崛興,廣告業也日益龐大。

      五年之前,英國大多數廣告公司還是美國屬下的子公司,但現在已不是這樣了。英國的薩特茲(Saatchi & Saatchi)公司在1986年收購了泰特·伯斯公司,搖身一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公司。雖然如此,在全球每年耗於廣告宣傳的金額方面,美國還是佔了半數以上。

      我們所談及的金額是什麼數字呢?每年不下1500億美元。據《經濟學家》週刊說,廣告公司所得的佣金接近230億美元之巨。

      但廣告的真正力量並非在於金錢,正如麥迪遜大街廣告業最大革新者之一的伯恩巴克(Bill Bernbach)說:「我們所有使用這種龐大傳媒的人都是社會的模鑄者。我們可使社會通俗化,獸性化。也可使其高尚化。」這便是廣告宣傳所操的可畏力量。那麼,它有以負責的方式行使這種力量嗎?

      「硬性推銷」

      據英國廣告協會所稱,「硬性推銷乃是一種大力、勸誘、高壓的宣傳術。」美國人對它所下的定義是「富於侵略性的高壓推銷」,這個定義也許更加直截了當。它正好是「軟性推銷」的「溫柔說服」的反面。那麼,這種推銷牽涉到什麼?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在市場接近飽和點時,由於各廠商爭著要保持或增加貨物在市場的銷量,侵略性的推銷就勢在必行了。西歐許多國家的產品,例如汽車、電視機和諸如此類的貨品,現時正要作硬性推銷,因為它們面臨生產過剩的威脅。

      美國現存一種饒有趣味的醫藥界情況可以說明高壓宣傳的背後動機。《時代》雜誌的一則大字標題說:「醫院學會硬性推銷。」許多醫院面臨空床日增以及醫院要和診所競爭生意的威脅,侵略性的廣告於是乘時而興。加州一間醫療中心的廣告問道:「有腎石嗎?你要去找誰……自然是腎石剋星!」

      然而,硬性推銷的難題之一是,它令人很難抗拒。它的說服力有時大到使我們被迫購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或者做些對我們並非真正有益的事。我們且來考慮一下兩個出名的例子。

      奶瓶育兒與母乳育兒的對照

      世界衛生組織現時規定,禁止派發免費奶粉樣本給母親們。禁令的目的是要保衛母乳育兒,因為母乳所含的抗體有助於為嬰兒防病。授乳同時可以遏止排卵,產生避孕作用,對許多尚未流行節育的國家很有幫助。

      不久之前,有些英國國立健康醫院派發奶粉樣品使人留下許多記憶和恐懼。在英國利物浦舉行的五年調查結果顯示,「許多母親不明白[奶粉育兒]籤條上的用法指導,以致奶瓶和橡皮奶頭都處於不衛生的狀態。」研究家斯蒂芬斯(A. J. H. Stephens)博士公允地補充說:「母乳代用品若調配得當和符合衛生,是頗為安全的。」(楷書本刊自排)若不然,難題可多了。

      1983年,《非洲現狀》發表了一項驚人報導,透露估計由奶粉育兒所促成的嬰兒傳染病和嬰兒營養不良的病例每年達1000萬宗之多。較早時候,在1974年,稱為「對抗匱乏」的慈善機構聲稱,發展中國家每年有100萬個嬰兒夭折是推銷奶粉所造成的結果。原因何在?《非洲現狀》報導說:「由於高壓推銷與提倡母乳代用品的緣故。」

      《觀察家報》描述有些人沒有能力在每次餵奶時都符合衛生條件,以致造成悲劇,說:「從貧窮國家所得的大量證據顯示,商人以廣告說服受教育不多的母親們相信奶粉和母乳一般優良,結果使許多嬰兒因奶瓶未經徹底消毒而患病致死。」在若干事例上,母親們在接受了免費奶粉試用樣品之後,無力購買奶粉。但這時乳腺已枯乾了。硬性推銷遂這成了悲慘後果。

      煙草廣告的收穫

      在1980年代,香煙宣傳對英國女性十分成功。因此,儘管一般人都公認吸煙可以危害健康,但在過去15年,英國婦女吸煙的數目只下降了五分之一,男子吸煙數目卻下降了三分之一。a結果,「肺癌殺害婦女的數目已接近乳癌的數目,而且有越來越多女性患上『男子』所患的心臟和胸部疾病。」倫敦的《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說。

      英國健康教育局對此大感關注。但官方的宣傳預算只有150萬英鎊。煙草業的廣告費卻達1億英鎊,政府又有什麼辦法與之抗衡呢?

      有人主張禁登煙草廣告。有些國家已立例嚴禁香煙廣告——挪威在1975年,鄰近的芬蘭在3年之後,蘇丹則在1983年。在其他許多地方,例如西德、美國、南非共和國等,壓力團體不斷努力遊說政府進一步限制香煙廣告。

      但在英國,煙草公司在一個「競爭市場」中繼續以印刷形式,尤其是在婦女雜誌上,作硬性推銷。何以要在這些雜誌裡?《星期日泰晤士報》評論說:「[因為]婦女是一個極可觀的收入來源。」廣告代理商若受僱推銷一樣貨品,就未必顧及道德問題了。

      利用運動作宣傳

      按理說來,主辦運動會的廠商出品應該是與運動有關的才對,——例如輪胎和汽油商主辦賽車會等。可是,煙草公司又怎會去提倡運動,並且在1985年耗資於英國的運動方面達8200萬英鎊之多呢?英國一位議員評論說:「運動是要使人增進健康,吸煙卻會使人生病。因此煙商主辦運動會其實與通過運動促進健康的主張絕不調和。」可是,這樣的提倡乃是有利的投資。請考慮一下箇中原因。

      首先,運動會和所要宣傳的牌子立刻拉上關係,但這不過是起頭而已。廣告商把巨大的招牌巧妙的擺放在場內四圍,當電視直播運動的進行時,香煙廣告就赫然出現在數百萬電視幕上,而煙草公司並沒有為這項特權花費分毫。這樣行同時避過了英國已執行20年的禁止香煙刊登電視廣告的法令。

      1982年,娜拉蒂露娃(Martina Navratilova)贏得溫布頓網球冠軍大賽,據估計當時在90個國家中有3億5,000萬電視觀眾看見她所穿的運動衣與某種流行香煙煙包的顏色相同。「這與香煙毫無關係。誰會為此擔心呢?」一位主辦人在面對英國廣播公司電視台的抗議時這樣回答。現時已有更嚴格的禁令制定以應付運動界諸如此類的挑戰,但對於這樣的巧妙遊說,要棋高一著並不容易。

      有建設性的遊說

      廣告可以製造職業空缺和刺激經濟——這是社會所歡迎的貢獻。廣告甚至可以在本來沒有市場的地方開拓市場。請考慮一下鑽石在日本的影響。

      按照西方習俗,追求異性成功的高潮是以鑽戒作為訂婚的記號,但日本的習俗可不是這樣。在1968年,日本女性獲得訂婚戒指的不及百分之5。但在那年開始有人提倡使用鑽石,結果,到了1981年,戴著鑽戒的日本新娘佔全數的百分之60。愛潑斯坦(E. J. Epstein)在他所著的《鑽石的發明》一書中評論說:「只在13年間,1500年的日本傳統已發生急劇改變。」由此可見廣告的說服力何等強大。

      廣告公司也可以被僱用來發出危險的示警。1986年,英國政府授命倫敦一家廣告公司向全國發出警告,促請人留意愛滋病威脅的嚴重性。當時全國每家人都獲得一張免費傳單,此外更在播音和電視、報章和雜誌大肆宣傳這種危險。

      但是,有效宣傳最偉大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將近2000年前,耶穌基督第一批勇敢的跟從者身上。你知道早期基督徒在宣傳方面多麼熟練嗎?這的確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腳注]

      a 英國有1,700萬煙民——佔女性人口百分之32,男性人口百分之36。

      [第6頁的附欄]

      什麼使廣告日益流行?

      現代廣告費用十分昂貴。電視商業廣告也許需費數萬美元,暢銷的報章和雜誌亦然。人們會閱讀廣告嗎?讀後會記得嗎?隨即會採取行動嗎?為了確保他們會這樣行,現今科學在籌備廣告方面擔任日益重要的角色。以紅外線檢視觀眾目光的視線追蹤設備立刻顯示廣告的哪一部分最能吸引人注意。即使如此,賣方必須刺激顧客的購買慾。心理生理學家聲稱,他們在考查過人腦反應之後已獲得解答。可是,據奧格爾維研究發展中心報導,簡單的事實仍然是:「電視商業節目越討人喜歡,就越富於說服力。」

      [第8頁的圖片]

      在日本推銷鑽戒方面,廣告宣傳造成巨大差別

  • 宣傳——基督教的有力武器
    警醒!1988年 | 7月8日
    • 宣傳——基督教的有力武器

      耶穌基督死後,第一批基督徒流離四散,飽受迫害。拉圖雷特(K. S. Latourette)在他所著的《基督教歷史》一書中解釋說:「基督徒由於不肯參加異教儀式而被人詆為無神論者。由於他們拒絕參加……異教的節日慶祝、大眾娛樂——那些娛樂在基督徒看來是充滿異教信仰和色彩且是不道德的——他們被譏為憎恨人類者。」

      在面對這麼激烈的反對之下,基督教竟然能安然無恙,而且繼續擴展到當時所知的普世,這件事的確異乎尋常。怎麼可能呢?部分的要訣有賴於傳道,亦即宣傳!

      卡多斯(C. J. Cadoux)教授在《早期教會與世界》一書中描述耶穌以富於說服力的傳道者和導師身份所從事的工作,說:「說服的工作要藉著言語、行為兩者來進行。因此,耶穌的生活和教訓必然受到很大宣傳。……他和門徒的早期教訓有很大部分均已公諸於世。」卡多斯進一步評論眾門徒在耶穌死後的傳道活動,說:「他們極力作宣傳。見證人很率直大膽地宣布他們的信息。」

      我們所談論的是怎樣的人呢?普雷辛斯(Edmond de Pressensé)在《早期基督教》一書中解釋說:「教訓……不是經過預先準備,而是從心裡發出的。眾使徒並不是唯一的講者;其他基督徒也隨時隨地談論上帝的奇妙作為。」基督徒是自己的宣傳人員。他們所有人都參加公開傳道和教人的工作,熱心地將信仰與別人分享。

      吉朋(Edward Gibbon)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一書中指出:「為了供[羅馬]軍團使用而建造的公路使基督徒傳道員能夠輕而易舉地從大馬士革去到哥林多,從意大利去到西班牙或大不列顛的極遠之處。」吉朋補充說:「我們有極大理由相信,在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執政之前,基督教的信仰已經傳揚到[羅馬]帝國的每個省份和各大城市。」

      為了宣傳信仰,基督徒利用一切可用的工具。聖經翻譯者古德斯皮德(Edgar Goodspeed)在他所著的《基督教進行印刷》一書中透露:「他們[基督徒]在買書和讀書方面達到異乎尋常的程度。他們也是一群翻譯者和出版書刊的人……[在公元140年]基督教的出版者採用書頁形式的抄本,發覺它十分切合實際……和方便,這於是成為他們[基督徒]的特有書本形式。」

      二十世紀的宣傳方式

      今日,耶和華見證人也像他們在第一世紀的同工們一般,熱心、活躍地向全世界宣揚他們的信仰——並且利用現代科技這樣行。請考慮一下他們在二十世紀的若干重要行動:

      ● 1914年。《創世影劇》。這齣戲劇由幻燈片和活動影片構成,聲音和音樂則由留聲機提供。這種設計是有聲電影的先驅之一。

      ● 1920年。「現今活著的千百萬人將會永遠不死」。這個受人歡迎的演講和其後的小冊在兩年期間通過廣告招貼板、報章和個人的談論向普世展開宣傳運動。

      ● 1922年。「宣揚君王和王國」。這是美國俄亥俄州杉樹角大會富於挑戰性的主題。在大會中發出「宣揚、宣揚、宣揚君王和王國」的口號,自那時起為耶和華見證人努力宣揚王國一事定下步調。

      ● 1922年。WBBR,守望台社播音台。設立的目的是要利用初期的播音傳訊作傳道之用。在1933的巔峰年度,耶和華見證人使用包括408個電台的廣播網向六大洲宣揚聖經的信息。

      ● 1934年。手提留聲機和78轉的唱片。耶和華見證人使用這種現代傳訊方法共十年之久,當其時他們製造了2萬張唱片以應需求。

      有力的最後見證?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45年結束,耶和華見證人準備好發動一項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傳道工作。耶穌曾說他的跟從者會懷著信心作「更大的事」,甚至比他所作的更大。這乃是指他們的傳道工作規模而言。這個預言已證明多麼真實!

      1987年,有三百四十多萬位見證人在210個國家用了7億小時從事傳道和教人的工作。聖公會的牧師朗德希爾(Jack Roundhill)指出:「不論你住在世界的哪處地方,你也很難遇不著耶和華見證人。」他補充說:「他們在市場、公眾講壇和可以找到聽眾的一切地方向人作見證。但見證人的獨特方法卻是把信息帶到任何願意接納的人家裡。他們許多時只能站在門檻以外,若然,他們就會以門檻作講壇。」

      口頭宣傳獲得極豐富的酬報,例如僅在1987年就有23萬個新見證人受浸。在每年一次的耶穌基督受難紀念,去年他們吸引了將近900萬人士前來王國聚會所參加。

      他們在環球各地所設的多間印刷廠以200多種文字印行了數以億萬計的書籍、小冊和單張,並且數目正不斷增加。《守望台》和《儆醒!》在今日已成為世界最暢銷的宗教雜誌,兩者的銷數每月達4,600萬本。但這些雜誌絕不刊登商業廣告。見證人出版的一本精裝書——《導至永生的真理》——銷數共達1億零600萬本,以116種文字印行!其他以聖經為根據的書籍銷數也各達1,000萬本以上。

      不錯,耶和華見證人作妥準備要宣揚君王和他的王國,這個公義的政府行將接管人類的事務。既受到這樣的激勵,他們的熱心宣傳的確是基督教的有力武器!

      [第9頁的圖片]

      用留聲機傳道

      當日:「創世影劇」的宣傳吸引了大批觀眾

      [第10頁的圖片]

      見證人現時正在200多個國家地區傳道

      見證人在5萬4000個小組中宣揚上帝的王國

      在全世界,億萬的聖經刊物以200多種文字印行,上圖是所用的印刷機之一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