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系列文章序言
    警醒!1988年 | 5月8日
    • 系列文章序言

      「大象通常只在受驚和準備衝鋒的時候才擺出這樣的姿勢[兩耳兜起散開]。」——《荒野寫真集》,莫斯(Cynthia Moss)著。

      牠所留意的對象這時也要提高警覺了——七噸重的龐然大物就要憤怒地向你猛衝過來。

      但是,人對象的威脅遠超於象對人的威脅。象牙的價格正在急升,最巨型的雄象的長牙每隻重達400磅(180公斤),法律根本禁制不了偷獵者。他們取了象牙,任由象屍曝在野外自腐。多麼殘酷。多麼可悲。

  • 非洲野生動物逐漸消失——能轉危為安嗎?
    警醒!1988年 | 5月8日
    • 非洲野生動物逐漸消失——能轉危為安嗎?

      清晨,非洲大草原一片寂靜。一頭大雄象正在灌木叢中啃著青草。牠用伸出的長鼻捲住嫩枝和草,連根拔起,然後搖落塵土,把植物放入口裡,滿足地咀嚼著。牠每日這樣齧食300磅(136公斤)的植物。不知不覺牠已在大草原過了40年;牠的巨牙反映出牠的高齡。看來牠還可以多活10年以上,在這期間繼續生育後代。

      突然槍聲一響,衝破了清晨的寂靜。

      子彈從高性能的步槍射出,深深穿透老雄象的腹脅。牠發出悲聲的吼叫,忙亂地拖著笨重的身軀蹣跚而逃,但子彈繼續飛來。牠終於屈膝倒下。這時有一輛小型貨車駛近前來,幾名男子興奮地向雄象下手。他們把大象的臉面割開,迅速地從頭骨把象牙拔出。幾分鐘後,偷獵者已逃得無影無蹤。大草原回復了寧靜。一度威風凜凜的老雄象現時只剩下1萬4000磅(6300公斤)的肉,遺落在那裡腐爛。

      可悲的是,這種慘事絕非偶一發生。事實上,估計每年被偷獵者所殺的雄象達4萬5000至40萬頭之多。對野生動物的調查顯示,非洲大象的總數已從昔日的數百萬頭減至不及90萬。若照現時的偷獵率繼續下去,在未來10年之內將會減少半數。隨著老雄象,或長牙象,的數目日減,有更多的幼雄象或雌象被人濫殺。

      虐殺的原因何在?非洲每年5000萬美元的象牙貿易,以及自動武器十分易得,已使大象成為偷獵者無法抗拒的目標。

      非洲犀牛甚至面臨更大的危險。由於上個世紀的濫殺,一個世代之前犀牛的數目已降至只有10萬頭左右。今日,在保護區的犀牛僅有1萬1000頭。在1972至1978年間,每年有2580頭被殺;不少生物學家害怕犀牛到公元2000年就會絕跡。

      何以要大加殺戮呢?答案還是金錢:犀牛角的零售價格已升至每磅5000美元(每公斤1萬1000美元)。犀角以粉末方式在遠東各地的市場出售,作為醫治頭痛和發熱的藥物,雖然試驗表明犀角在這方面其實沒有什麼功效。犀角在北葉門的銷場甚至更大,那裡新近發了大財的青年男子渴望擁有以犀角作柄的儀式短劍——雖然用牛角也可以達到同一目的。

      盧安達和薩伊爾的火山高地和烏干達的賓地森林附近,住著最後的一群山地大猩猩。牠們的數目已降至絕種邊緣。現存的野生山地大猩猩只餘400頭左右。原因何在,因為牠們被偷獵者殘殺作為紀念品。作為壁飾的大猩猩頭在黑市的售價高達1200美元,作煙灰缸用的大猩猩手則每隻售價600美元!

      全世界跑得最快的陸上動物——獵豹——也被認為瀕於絕種。野生的獵豹現今只餘下2萬頭左右。科學家進一步提出警告,這種數目日減的動物面臨近親繁殖的危險,因此獵豹的幼獸死亡率頗高。棲息地日益狹小的壓力使牠們更易受到傷害。

      事實上,非洲野生動物需要有地方棲息一事已成為十分複雜的難題。例如,一頭野象經過農場齧食農作物,可能威脅到農夫的生計。可是,若有太多大象被囿限在公園或保護區裡,雖不致威脅到農作物,但由於牠們食量奇大,很快就會使公園的森林變成草地。既然象群不能遷移,森林就沒有機會長回原狀了。

      環境保護者、護林員和科學家合力謀求解決這些難題,並且已獲得若干成果;這是值得稱讚的。例如,不久之前南非的白犀牛只有100頭左右。但由於採取有效的步驟去加以保護,現時牠們的數目已增至大約3000頭了。

      但面臨險境的不僅是非洲犀牛和非洲的野生動物而已,其實全世界的野生動物都大受威脅。亞洲的大象和犀牛的絕種危險比我們所討論過的非洲品種更甚。令人不安的是,調查顯示每日都有一種生物完全絕種。另一項報告指出,由現時至本世紀末,消失的動物將達每小時一種之多!

      我們能經得起這種損失嗎?人類的需求市場——不論是實在的抑或想像的——能夠為這種貪得無厭的殘殺辯護嗎?

  • 非洲探險旅行——現在那裡有許多動物供我觀賞——將來也會有動物供我的子孫觀賞嗎?
    警醒!1988年 | 5月8日
    • 非洲探險旅行——現在那裡有許多動物供我觀賞——將來也會有動物供我的子孫觀賞嗎?

      「詹保!」我們被這話叫醒,揉著惺忪睡眼回答說,「詹保!」這是施瓦希里語叫人起床的呼聲,意思是,「有什麼新事?」經過多月的準備和幾千哩的行程,我們現正置身於肯雅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帳篷裡——作非洲探險旅行!a

      探險其實在先一日已經開始。我們一抵達,嚮導就領我們去參觀動物。「瞪羚!」我們當中有人嚷道,那時我們正在搖搖晃晃的郊野旅行車裡向外張望。各人急忙笨手笨腳地去拿照相機、旅行指南書和望遠鏡。

      我們的嚮導是個爽朗的英國小個子,他對我們的興奮覺得好笑。「牠其實是格蘭特瞪羚。可愛的小東西,是嗎?」

      這些可愛的小東西嬌小玲瓏、顏色美麗,但顯然設計成十分結實和敏捷;牠們和較小的湯普森瞪羚在我們所到之處隨時可見。在旅行初期,我們也看到和拍攝到大羚羊、非洲大羚羊、長頸羚羊,甚至看到稀有的條紋羚羊和小葦羚。

      轉了個彎,我們被一群黑斑羚嚇了一跳。牠們本來靜立在那裡,但突然垂直地躍高6呎至8呎,好像被隱形的彈簧彈起似的。b嚮導說:「你可以想像這種跳法使掠食者大感混亂。」黑斑羚跳躍而去,一跳可達30呎的距離。

      我們也看到斑馬,牠們那黑白相間的斑紋非常悅目;這使我們想起聖經的約伯記一書所載,斑馬是不能馴養的。(約伯記39:5)我把這件事向嚮導詢問。他說:「不久之前有幾個美國人來這裡攝製電影。他們需要一頭馴養的斑馬讓女演員去騎,但卻找不著,因為根本沒有這樣的斑馬。結果他們只好把一匹馬髹上斑紋充數。」

      第一日回營時,我們看見一隻鴕鳥。牠一見我們便發足狂奔,健步如飛地跑過山峰。鴕鳥奔跑起來可達時速40哩,一步可跨25呎。牠的快捷使我想起聖經約伯記的另一節經文:「他[鴕鳥]幾時挺身展開翅膀,就嗤笑馬和騎馬的人。」(約伯記39:18)那時我們正乘車前行,我想,牠也可以嗤笑我們的汽車。

      就在我們被「詹保!」的喊聲喚醒的那個早晨,我們感到探險旅行真的步入佳境了。我們乘馬穿越廣闊的草原,草原上有不少刺槐點綴著,遠處的肯雅山雄峻可賞。嚮導突然以動作制止我們出聲,並向一方指去。所指之處,在樹頂上突出一群長頸鹿的頭——牠們正在齧食刺槐樹葉!

      在我們看來,世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像是一種優雅、從容或甚至無力自衛的動物。但其實不然;牠們那長長的脖子不但用來在樹頂取食,而且使牠們處於有利地位,以牠們那望向遠處的大眼守望著幼獸、群體或臨近的危險。長頸鹿的動作雖然看來優雅緩慢,但跑起來卻可達時速35哩,向獅子踢一腳可以折斷後者的肋骨。牠也能夠把頭當作大鐵錘使用。動物園裡的一頭長頸鹿有一次用頭向體重1000磅的大羚羊一撞,大羚羊被撞斷肩胛,整個飛起!c

      我們乘馬在長頸鹿群中穿過。我們若徒步而行,牠們便會散開,但騎在馬上就好像另一群放牧的動物。不遠之處有許多瞪羚和大羚羊,有些斑馬與昨日所見的稍為不同——身軀較高,條紋較狹,又大又圓的耳朵看來很可愛。

      「葛氏斑馬,」嚮導告訴我們說。「這種斑馬的數目日減,大部分是牠們有漂亮的皮所致。裝飾家願出高價收買牠們的皮。」多麼可悲,人竟然毀滅了那麼多的動物和牠們的棲息地!但還有更可悲的消息。

      我們乘車訪遊犀牛保護區,那地面積達5000畝,四周圍著10呎高的通電籬笆,不時有武裝監視員巡邏。d那裡是13頭黑犀牛和一頭白犀牛的家。我們小心翼翼地把車駛到一頭兇猛的犀牛旁邊,車子好像突然變成十分脆弱、微小。

      嚮導說:「犀牛的視覺極弱。住在牠背上的非洲啄牛鴉若感到危險臨近而大叫一聲飛起,犀牛看不見是什麼東西在騷擾啄牛鴉,就衝上前去聞聞是什麼。犀牛住在氣味的世界裡。現在犀牛已被獵殺到瀕於絕種了。」

      太陽西下,我們靜默地乘車回營。晚上我們圍著營火坐下,正談著犀牛的命運,突然聽到一陣沙啞而有韻律的吼聲。接著有其他吼聲回應。

      嚮導說:「獅子。」他平靜地撥著火堆。我緊張地問:「噢,聲音似乎很近,是嗎?」他回答說:「絕不近。在幾哩以外。獅子的吼聲可以傳至5哩以上。」我們於是上床休息,希望下一站在馬薩伊瑪拉動物保護區看到那些大貓。我們並沒有失望。

      瑪拉的大貓

      我們駕車越過塞倫蓋蒂大平原極北的大草原之際,司機突然嚷道,「森巴!」這使我們大感振奮。我們小心駛近一點,看見不只一隻,而是成群的獅子——全數約40頭。幾頭雌獅聚攏一起躺下。有些帶著幼獅從灌木叢裡出來。有幾頭在雨水窪旁喝水。幼獅互相追逐扭打為戲。

      我們渴望出去和獅子嬉戲,可是看見雌獅皮下的強壯肌肉,鬃毛華美的兩頭大雄獅擺出斯芬克斯(埃及獅身人面雕像)的姿勢——金黃色的大貓心滿意足地在夕陽照射下眨著牠們那黃色的眼睛,我們只好把渴望抑制下來。和幼獅玩耍的時代還未來到。——以賽亞書11:6-9。

      嚮導說:「在24小時之中,獅子要休息20小時左右。雄獅甚至休息更久。雌獅差不多負起全部育兒責任和百分之90的獵食責任,但首先吃東西的卻是雄獅。」我們隊中的女性對這項事實作出會心微笑!可是,群中若沒有雄獅保護,就不能安全地育兒和進食。雄獅若被農人視作害獸或被獵人看作戰利品而射殺,獅群就會潰散,幼獅則被遺棄不顧。

      獅子目前雖然仍能抵抗絕種的威脅,獵豹可沒有那麼順利。我們在翌晨碰巧見到兩頭姿態優美的獵豹。母親正在教導兒子怎樣獵食。牠們緩慢地向一群湯普森瞪羚走去,母親雖然小心翼翼地放緩腳步,兒子卻迫不及待地追逐瞪羚。牠在剎那間就使出那著名的時速70里的招數,看上去像一片黃金色的斑雲。結果空跑一次!獵豹只能作短時間的全力疾馳,瞪羚四散逃走了。

      幼獵豹屢戰屢敗,終於感到挫折,氣喘喘地回到母親那裡,讓母親教牠正確的方法。母親慢步走向瞪羚,到接近時才以全速撲去。牠把獵物和兒子分享。

      「看哪!」嚮導大喊一聲,指著前面。不知從哪裡出來一條鬣狗。牠撲向獵豹,嚇得牠們捨棄辛苦抓來的瞪羚而逃,鬣狗於是搶走了食物。

      「啊,那惡賊!」嚮導口沫橫飛地說。他贊成立刻追蹤鬣狗,尋回獵豹所殺的動物,可惜惡賊已遠去了。鬣狗素來不受人歡迎。但鬣狗卻從沒有使任何動物受到絕種的威脅。但願人類能夠這樣說就好了!

      有趣的家庭

      除了大貓之外,我們在瑪拉保護區也看到多種動物的家庭。一個鴕鳥家庭行近前來,身高七呎的雙親合力照顧一群看來邋遢的幼雛。疣豬的家庭也不少,牠們樣貌醜陋,動作滑稽。牠們既敏捷又聰明,跑起路來昂著那長著獠牙的鏟形頭。纖幼的尾巴向上豎直,活像汽車的天線。

      我們的馬薩伊族汽車司機伸出食指大笑說:「疣豬先生用這個方法表示,『我是老闆。』」

      猴子家庭也是惹笑的來源。瘦削結實的長尾黑顎猴在樹間跳來跳去,吱吱地叫,牠們的幼兒在下面淘氣地玩耍,學習爬樹。疣猴在我們上空表演特技,牠們穿著顏色陰暗的黑白「袍子」,像個發怒的教士。狒狒家庭也到處都是,幼狒狒時常騎在母親背上,像個小騎師。狒狒是好奇和愛吵鬧的動物。在坦桑尼亞,我和妻子甚至要把狒狒趕出旅館的房間。

      非洲最大的動物

      在瑪拉的一個森林裡,我們看到一群大象,無聲地在樹木之間移動牠們那灰色的巨大身軀。那一群共有8頭雌象,帶著一頭屬於女族長的3個月大幼象。細小的幼象無畏地在象群那些巨柱般的象腳之間走來走去,不時找著母親吃一會兒奶。但象群掩蔽著幼象,以致我們不容易看見牠。我獲知象群會把自己的步伐和幼兒合一,並且一起站著來保護牠。事實上,象群的女族長幾乎向我們的司機衝過來——他立刻飛跑回汽車裡!

      雄象時常獨來獨往。在坦桑尼亞的諾倫哥魯火山區,我們看見一頭老雄象,白色的長牙閃閃生輝。牠能用長牙去掘穴取鹽和礦物,在乾旱季節甚至能挖掘水穴,使其他動物可以分享。然而,那些顯然設計來幫助大象生存的美妙工具卻招惹貪婪的人類去將牠消滅,這是多麼諷刺的事!

      在大小方面僅次於象的,便是巨大的河馬。(有人說白犀牛是第二大的陸上哺乳動物。)我們駐足在小河附近,看見整群河馬在曬太陽、噴鼻和打呵欠;牠們就是這樣過日子的。

      嚮導告訴我們:「河馬整天泡在水裡躲避熾熱的陽光,到夜間才出來吃草。皮上的脂油保護牠們不致感受太多陽光和水分。」他繼續說:「奇怪的是,河馬殺人比非洲其他動物殺人更多。河馬不是肉食動物,但游泳者或划艇者若太接近牠們——被牠一咬就完了!」

      在觀看河馬時,我們領悟到何以約伯記說河水漲到牠口邊,牠也不發顫。僅是牠的頭部就有一噸重。——約伯記40:23。

      塞倫蓋蒂平原

      我們向南行至坦桑尼亞,駐足在蔚為奇觀的諾倫哥魯火山區。那是12哩寬的一塊盆地,其上布滿野生動物。稍遠之處有個淺淺的鹼性小湖,湖面好像蓋上一層粉紅色的雲。原來是一大群小火鶴——個子較小和粉紅色較深的品種。牠們咕噥、吱喳地叫,成群結隊地大搖大擺而行;牠們的腿子看來像鮮紅色的稻草管子,時曲時直。

      火山區西北部的塞倫蓋蒂平原是一塊廣大的草原,間中有丘陵點綴。所謂丘陵就是陽光曝烈的巨石群,其間充斥著毛茸茸的小蹄兔和彩色蜥蜴。我們在附近的灌木叢看見非洲小羚羊,牠們身高只有一呎,惟一的自衛方法是把自己藏起來。

      我們駛車進入角馬群中,大群角馬一望無際地向四面八方伸展。牠們喜歡群集起來移棲,又叫又跳,動作滑稽。我對於牠們的擁擠和喧嘩不禁微笑;我想,「這裡終於有一種動物不致被人類滅絕!」

      嚮導興奮地說:「我敢說今年牠們會有200萬之多。牠們目前正為了風雨將臨而前行——牠們能感覺到30哩外的風雨!」

      一個下午的稍後時間,我們在平原觀鳥,算來不下200種禽鳥之多,盡都十分美麗。

      「啊!是真的!」我的姊妹喘著氣說,指著那邊。我轉身看到,預期牠是隻鳥,但看到的是一頭豹,在20碼外堂而皇之地伸開四肢躺在刺槐樹上。e牠平靜地和我們對望,打個呵欠,有如安坐家中一般,獅子本來也會爬樹,但身軀比豹子重兩倍,因此只有在避熱和避蠅時才爬樹。我們曾看見獅子在樹上顯得那麼笨重和不自在,實在惹人發笑。但豹子卻在樹上吃東西、睡覺,差不多住在樹上。

      「牠真漂亮,豈不是嗎?」嚮導十分興奮地說。「很可惜,現在大多數遊客遊罷回家都沒有眼福看見過豹子。豹子由於美麗的毛皮大量被人偷獵。」太陽正在下山,我們趕快紛紛拍照。至今為時不過數月,我納罕那豹子是否還活著。

      我們的子孫會有動物觀賞嗎?

      我們的飛機起飛回程之際,我俯瞰塞倫蓋蒂平原,不禁感慨萬千。離開這塊美麗的地方實在令人依依不捨。但回想起來,此行也引起若干悲傷的感觸。

      例如,獵豹的敏捷、大象的長牙、長頸鹿的脖子、我們所見到的每種動物的特色,都一致指向一位偉大的設計者;這位設計者的傑作美觀和實用兼備,形貌和功能皆優。世上設計者的工作雖相形見絀卻飽受讚揚。可是,奇妙萬物的偉大設計者卻甚至很少人視之為設計者。反之,人把功勞歸於稱為進化的盲目機遇。這實在太可悲了。

      更糟的是,這些傑作本身正不斷受到無情的破壞。儘管有些人努力加以保全,但關於非洲野生動物,還有許多可怕的問題存在。在不斷被人偷獵和棲息地方日減的雙重壓力之下,動物能繼續生存嗎?我們子孫的世代還會有動物供他們觀賞嗎?

      問題的確令人煩惱。可是,在有思想的人看來,這些問題無法不導致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地球和萬物的智慧設計者會對這種無情的毀滅坐視不理嗎?絕不會;反之,他應許「要毀滅那些敗壞全地的人。」更好的是,他應許在他指定的時候,人與動物將會和平相處。這個時候已經近了。——啟示錄11:18,《新譯》;以賽亞書11:1-9。

      不錯,創造主對於最使我們煩惱的問題已提供樂觀、可靠的答案。想念他的應許使我對非洲野生動物的傷感消失殆盡。牠們不但現今存在,將來也會繼續生存。——外稿。

      [腳注]

      a 1哩=1.6公里。

      b 1呎=0.3米。

      c 1磅=0.5公斤。

      d 1畝=0.4公頃。

      e 1碼=0.9米。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