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非洲何以苦難重重?
    警醒!1993年 | 3月8日
    • 非洲何以苦難重重?

      42歲的雅各布身患惡疾。他染上的是愛滋病,他的妻子也因此受感染。雅各布承認說:「她知道是我連累她的。」

      雅各布究竟是怎麼染上這種致死病毒的呢?他解釋說:「我獨個兒住在哈拉雷,經常要駕車從贊比亞出發,途經津巴布韋再往博茨瓦納和斯威士蘭去。我的妻兒則住在津巴布韋的馬尼卡蘭。我們當司機的,幹了些事,我們是本應謹慎點才去做的。」

      濫交釀成災害

      今天,愛滋病在非洲傳播的主要渠道是放任的性行為。簡而言之,正如一位愛滋病研究人員唐·莫科博解釋說:「性行為的守則大都已形同虛設。」《非洲事務》季刊這樣寫道說:「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中,兒童的價值還算高,婚姻卻是一錢不值。婚外情……即使導致懷孕,也不會受人強烈譴責。」據《自然界》週刊指出,愛滋病病毒蔓延的最典型途徑始於嫖妓。報告寫道:「疫病多源於妓女,經由不羈的丈夫,再傳播到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婦女身上。」

      願意在行為上改弦易轍的人少而又少。非洲一份有關愛滋病的資料記述扎伊爾一位醫學研究員的親身經歷:「一天晚上,我在郊區與一些扎伊爾籍的同僚做完血液化驗工作之後,他們便跟一些本地女子結伴而去。他們發生性關係,其中只有一個人用避孕套。」當他問及他們可知會有風險時,「他們不禁笑起來,說你總不能只因為可能染病便放棄生活情趣啊。」不錯,很多人將隨便跟任何人發生性行為視作「生活情趣」——是玩意,也是娛樂。

      一如世界各地的情況一般,青年人是特別容易受放任之風所影響的一群。一項在南非以377名青年為對象的調查顯示,超過百分之75的被訪者曾有性交經驗。類似地,在非洲中南部工作的一位海外傳道員留意到「很少年屆15歲的少女是還未曾懷孕的」,他補充說:「假如你見到一個單身少女,你心裡不禁暗忖,『明年這個時候,她必定已身懷六甲的了。』」

      然而,單就非洲而言,還有其他因素使愛滋病如此迅速蔓延。

      破裂家庭

      《南非》季刊寫道:「只要繼續有大批年屆二十至三十歲的青年男子要被迫離鄉背井在外工作——不論在市區的工廠、礦場、果園抑或作貨車司機——則愛滋病只會有增無減。」非洲移居者必須忍受艱苦的生活。他們與妻兒分離,在城市中為找尋棲身之所和職業而掙扎求存。據《非洲事務》季刊指出,許多移民在供養自己和故鄉的親人之際委實承受很大壓力,因而深受「挫折與屈屈不得志的感覺」所煎熬。季刊接著指出這種情勢時常導致這樣的移居者「乾脆什麼也不理」。

      貨車途經的路線時常被指為是傳播愛滋病病毒最致命的管道。正如一位貨車司機曾說過:「我所到之處都要有女朋友來伺候。」位於東非貧民窟內的一所建築物便是愛滋病病毒的典型溫床。在這裡賣淫的妓女有600多人。她們的顧客大部分是過路「喝茶小休」的貨車司機。據報這些妓女中已染上愛滋病病毒的比率竟高達百分之80。與此同時,受感染的司機又已上路,往下一站「喝茶小休」去了。最後他便回到家裡去,就這樣,他們一路上都帶著致死的病毒,愛滋病也就沿途擴散開去了。

      除此之外,非洲大陸接連不斷爆發內戰和政治鬥爭,數以百萬計的難民遂應劫而生。正如愛滋病專家艾倫·懷特賽德所觀察一般:「大凡在政治不穩、內戰頻仍的地方,正常的社會行為規範便會隨之瓦解。……居無定所的難民很可能成了傳播病毒的淵藪。而且這些人更可能同時有多個性伴侶。」

      醫學上的災難

      資金奇缺的非洲根本無法應付在醫藥上的困境。一份稱為《認識與預防愛滋病》的冊子解釋說:「在許多非洲國家中,每人每年可得的醫療護理費用甚至不足以作一次愛滋病病毒的血液化驗。」同樣地,一本稱為《愛滋病——大限將至前的倒數》一書作者基思·埃德爾斯頓解釋說:「很多時,甚至用來消毒儀器的潔液和家用的普通消毒水也根本找不到。」

      一些非洲國家更習慣把用過的針筒再用,就這個問題,埃德爾斯頓警告說:「在非洲,如果你有需要……接受注射的話,要向院方要求使用新的針筒和針頭,而且要親眼看見它們是從消毒過的包裝袋裡拿出來的才好接受。」

      由於意外而感染病毒的風險大增,這正構成專業醫務人員中的嚴重流失問題。兩位於南非一所醫院執業的醫生在治療愛滋病人時不慎給針頭刺傷。他們終於因受感染而不治。結果,其他同院的六位外籍醫生均紛紛辭職不幹。

      有鑑於此,難怪越來越多人正重新評估一種醫療法,就是把傳播愛滋病病毒的罪魁禍首——血——輸進體內!《南非醫學雜誌》週刊指出:「受污染的血液仍然是傳播病毒的主要方式,」它補充說:「在中非洲,血液差不多仍然是完全沒有受過檢驗的,捐出的血液則至少有百分之60已感染病毒。」

      這樣,歷盡滄桑,劫難重重的非洲又再次飽受蹂躪。然而,愛滋病疫症在非洲橫行,最悲慘的受害者要算是那些不幸的婦孺了。

      飽受痛苦的無辜者

      露茜是愛滋病的無辜受害者。她那性雜交的丈夫使她感染到病毒。她年僅23歲,已是個寡婦。露茜內心百感交集。她嘆道:「我還未弄清楚應該懷念我的丈夫,還是怨恨他使我身染惡疾。」露茜那種矛盾的心情正好道出了愛滋病的無辜受害者飽受痛苦煎熬的苦況。

      《今日世界》月刊報導說:「雖然在發展中國家,愛滋病患者的男女數目比例大致相同,但是對婦女所造成的衝擊……則相較之下大得多。」這種情形在非洲尤其真實——在這裡,基於各種不利因素如文盲、貧困以及丈夫到處移居等,婦女們都只有默默忍受的份兒。

      可是,愛滋病遺留下來的悲慘傷痕還是落在兒童身上。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估計,到這世紀末,在非洲將會有290萬個婦女死於愛滋病,更有高達550萬名兒童因此淪為孤兒。在一個國家中,官方報導現時成為愛滋病孤兒的至少有4萬人,而且已「有一些……全是兒童的村落」。

      令人進退維谷的典型例子是一些與兒女齊染病毒的母親。《南非醫學雜誌》週刊解釋說:「嬰兒的血清若證實已染有病毒,他的母親總會問道:『誰會先病發身亡?』」

      難怪很多婦女自覺在愛滋病蹂躪下,根本無招架之力。贊比亞的M.弗勒醫生說:「婦女們常來探問的是會否有藥物可服以預防感染病毒。……她們恐怕即使自己生活檢點,她們的伴侶或丈夫卻未必會同樣忠貞。她們為此大感憂慮。」

      那末,假如一個已婚的人發覺配偶在外有不檢行為,他可以怎樣行呢?如果他打算表現寬恕而與對方和解的話,那麼犯過的一方便應同意接受檢驗,以便證實有否感染愛滋病病毒。(請參看馬太福音19:9;哥林多前書7:1-5。)直至獲知檢驗報告為止,處於這種情況下的夫婦可能決定暫時停止性交,或至少採取一些預防感染的措施。

      鑑於愛滋病的潛伏期十分長,打算結婚的年輕人在作出承擔與某人結婚前也應抱審慎態度;即使對方現在正按基督徒標準而生活,你若對他以往的道德生活存有疑問的話,便尤其應當小心。關於這類高風險人士,坦桑尼亞一位愛滋病專家S.M.泰巴恩尤卡醫生建議年輕人應採取預防措施,即「雙方須在婚前先接受HIV的檢驗」。

      現實的情況是,只要愛滋病繼續在非洲以及世界各地肆虐,則無辜的受害者,不論是患者的配偶抑或子女,便會繼續有無窮的苦難。

      [第7頁的圖片]

      基於許多理由,愛滋病正在非洲橫行,殺人無數

      [鳴謝]

      WHO/E.Hooper

  • 非洲的愛滋病——向世界發出警告!
    警醒!1993年 | 3月8日
    • 非洲的愛滋病——向世界發出警告!

      「假如在6年間,你每年更換一個伴侶,你的伴侶亦以同樣比率更換伴侶的話,那麼,你便等於跟4萬5000人有過性接觸。」以上是南非一份稱為《持續的醫學教育》週刊引述K.E.薩皮爾醫生所作的簡單計算。由此可見,在濫交成性的人中,感染病毒的潛在危險是何等巨大啊!

      那末,何以單把焦點集中於非洲之上呢?

      原因是,發生在這裡的事赫然是對世界發出的一項警告。非洲並非是濫交行為成風的惟一地方。這已是一種普及全球的現象。正如愛滋病專家丹尼斯·西夫里斯醫生所說:「終歸來說,任何在性生活上活躍而擁有一個以上伴侶的人均有染病的危險。」類似地,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週刊指出,按目前標準來看,甚至「婚姻本身也無法確保配偶是個異性戀者——或確保他忠貞不二——因此也絕非預防愛滋病的萬全之策。」

      故此,《非洲事務》季刊有充分理由發出以下的警告:「這種疫症可以輕易在別處同樣蔓延。」事實有力地顯示非洲的危機的確正在世界各處醞釀成災。

      例如,《新聞週刊》報導在巴西,「異性戀者從受感染的情人身上染病的事例正直線上升。」這個國家的醫務部估計已有50萬人證實帶有愛滋病病毒。在里約熱內盧的加弗雷埃吉內大學醫院部愛滋病研究所所長卡洛斯·阿爾貝托·莫雷斯·代薩醫生評論說:「現在若不想想辦法,我們將面臨一場公共衛生的大災難。」

      甚至美國也大受威脅。《時代》雜誌報導說:「雖然異性戀者的病例相對來說並不多,但是,在過去一年間[1990年],數字的增幅是百分之40,即較其他任何一類人士的增幅更迅速。」在著名球星「魔術手」約翰遜宣布自己經由異性性接觸而感染了愛滋病病毒之後,整週內,醫務部的電話線路全給來電堵塞著,大起恐慌的人紛紛嚷著要獲知有關這種災病的更多資料。

      在亞洲,有關一場將臨浩劫的噩耗經已發出。在地球的這端,愛滋病從1988年幾近乎零的開始經已遞增至目前超過一百萬宗!吉姆·麥克德莫特醫生在往亞洲作實地考察歸來的報告中預測說:「相較之下,非洲感染病毒的水平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他補充說:「我深信亞洲將會成為席捲全球的愛滋病疫症中,一個隱伏的龐然巨物。」

      試圖為愛滋病的起源與散播尋根究底,而把罪責歸咎於某一大洲或民族,這不單於事無補,兼且費時失事。正如美國密歇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瓊·奧斯本醫生率直地指出:「問題不在於你是什麼人,而是在於你在做些什麼事。」

      愛滋病還會在各地大肆橫行而極盡破壞之能事嗎?究竟有沒有解決方法,抑或愛滋病最終會使非洲大陸,以及世界各國的大片土地淪為渺無人煙的荒土呢?

      [第8頁的圖片鳴謝]

      WHO photo by H.Anenden; background: NASA photo

  • 愛滋病——將如何終止?
    警醒!1993年 | 3月8日
    • 愛滋病——將如何終止?

      「我堅信在這個世紀內,我們必定會找到預防的疫苗。」——美國費城的韋思·艾爾斯特研究中心專門研究疫苗的負責人約爾格·艾希貝格這樣聲稱。

      試想想,若真的找到醫治愛滋病的良方,甚或找到一種預防疫苗,那豈不是太好了嗎!去年有9000多名愛滋病專科醫生齊集於意大利佛羅倫斯,舉行以「科學挑戰愛滋病」為題的會議;尋得這樣的一種療法無疑是他們的最大心願。

      由於在新近染病的人中,十居其九皆來自發展中國家,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法的任務遂越形急切。然而,據《新科學家》週刊透露,很多出席佛羅倫斯會議的醫生看來「已失卻了迫切之感」。週刊認為原因「可能」是這場災害如此來勢洶洶,很多人遂「乾脆把問題束之高閣」。

      冷酷的現實是,科學家們遇上的問題比找到的答案還要多。《新科學家》週刊解釋道:「在疫症蔓延的10年來,病毒學家與免疫學家所要面對的難題有增無已。」英國一位愛滋病醫生伊恩·韋勒警告說:「抵抗病毒療法的全球戰略部署看來未有著落。」

      可是,即使抵抗愛滋病疫苗真的面世,病者可以得到注射的機會又有多高呢?在非洲執業的丹尼斯·西夫里斯醫生深諳在當地工作所必須面對的現實,他解釋說:「我們擁有對付肺病十分奏效的疫苗,因此理論上,肺病與諸如麻疹、乙型肝炎一類的疾病應早已絕跡。可是,上述的三種疾病……卻仍位於非洲的頭號殺手之列。因此,即使能夠培植出疫苗,病者能否得到這些產品仍是個主要的難題。」

      既然尋得治愈方法如此渺茫,非洲便只有一個選擇,就是說服人民改變生活的模式。然而,問題是——如何著手?

      慣常對策

      在非洲,最常用來解決愛滋病問題的方法是派送避孕套,避孕套,更多的避孕套。貨車司機們在關卡可獲免費派發。報刊把它們放進信封裡隨報附送。診所和醫務人員以百萬計的數量大批進貨。

      即使這些措施也許有助遏止愛滋病的傳播,它們卻絕非萬全之策——尤以非洲而言。據在安哥拉的法國國際醫藥會辦事的醫務人員斯特芬·范德·博爾蓋特解釋,假如你送出三百萬個避孕套,情形看來很妥當,可是,這其實意味到地區內的150萬名男士在缺貨前只可以有兩次性交。

      然而,除了在實施和分配上存有困難之外,無選擇地派發避孕套對於濫交行為——非洲愛滋病的禍根——又會產生什麼影響呢?一切證據均顯示這些措施非但不能減低人們的性活動,反而助長人更常如此行。甚至政府機關也開始留意到這件事實。一個非洲國家已經下令,在官方的新聞媒介撤回一切有關避孕套的宣傳,因為這只會助長濫交行為而已。《愛滋病——大限將至前的倒數》一書的作者基思·埃德爾斯頓在書中進一步指出:「鑑於使用避孕套固有的風險,……很清楚的事實是,若要萬無一失,便只有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才行。」

      可是,在婚姻中恢復一夫一妻制的道德觀,對於非洲大陸來說,這是個合乎現實的選擇嗎?

      徹底消滅愛滋病

      「假如人們明天便不再亂攪男女關係的話,愛滋病病毒將會絕跡。病患者會陸續死去,然後事情便就此了結。」非洲一位研究愛滋病的專家魯木·希爾教授這樣聲稱說。類似地,南非約翰內斯堡的《星報》在社評中指出:「一個人若從不亂攪性關係,不跟人共用針筒和不輸血的話,其實是很難會染上愛滋病病毒的。」

      今天,在非洲,超過45萬個耶和華見證人便正禁戒這類行為。他們堅信基於聖經的道德觀才是有真正價值的。請考慮一下他們的推理:耶和華上帝既是人類的造物主,他就人類行為所訂的法則自然是值得遵循的。載於希伯來書13:4的原則便是個極佳的例子:「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實踐這些經文的人非但不覺得快樂受到剝奪,反之,他們得以逃過種種在感情與身體上的創傷。——請參閱使徒行傳15:29;哥林多後書7:1;以弗所書5:3-5。

      饒有趣味的是,新聞媒介經常對於在非洲的耶和華見證人的道德行止深表讚賞:「他們表明自己是一些……規行矩步,井然有序,謹守崇高道德法則的公民。」以上是英國倫敦的《每日電訊報》的評語。它補充說:「在非洲社會中的濫交和多妻特色,在見證人中簡直是難以想像的事。」類似地,《宗教在同時代中的轉化》一書作者布賴恩·威爾遜評論說,「在非洲社會中,見證人……是一群與眾不同的人。」此外,「[他們]緊守的道德律則所產生的結果……在他們當中可謂成效卓著。」

      這並非意味到耶和華見證人完全不受愛滋病的影響。有些見證人從自己那沒有緊守同一基督徒原則的配偶身上染上惡疾,其他則在未成為見證人之前已染上愛滋病。此外,也有少數人選擇重過今日世界那種放蕩不羈的生活。其中小部分便因而染上愛滋病,這便是他們要為自己生活方式收回的部分苦果。(加拉太書6:7)不但這樣,那些故意追隨不道德生活方式的人更喪失了留在基督徒會眾中的特權。(哥林多前書5:13;6:9,10)可是,至今而言,在全球四百多萬的耶和華見證人中,絕大部分人均由於緊守造物主就道德生活所訂的原則,而得以在身體、感情與靈性方面大享平安。

      值得慶幸的是,聖經表明對抗愛滋病一類災病的永久解決方法已經在望了。(啟示錄21:1-4)耶和華上帝應許為人帶來一個新世界,屆時一切疾病,包括愛滋病,的不道德根源均會被徹底消除。那時,沒有人會是無辜受害者,因為人人都會追求正直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帶來真正的快樂。——以賽亞書11:9;彼得後書3:13。

      [第9頁的精選語句]

      「我們需要的不是用數以十億計的金錢作研究與發展,……我們需要的是重整道德。」——南非免疫學家馬克·亨德里克斯醫生

      [第9頁的圖片]

      嚴守一夫一妻制是避免愛滋病疫症的重要方法

      [第10頁的圖片]

      上帝應許為人帶來一個沒有疾病,也沒有愛滋病的新世界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