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會統治世界?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
-
-
公元前340年,十六歲的亞歷山大王子不能再接受亞里士多德的教導了,因為他要返回培拉,在父王出外時管治馬其頓。這位王儲很快就顯露自己的軍事天才,令腓力非常高興。亞歷山大迅速敉平了色雷斯的一個部落米迪族的反叛,攻下他們的主要城市,然後照自己的名字給這城起名為亞歷山德魯波利斯。
征服天下,所向披靡
腓力在公元前336年遇刺身亡,二十歲的亞歷山大於是登上馬其頓的王位。公元前334年春季,亞歷山大率領三萬名步兵和五千名騎兵,渡過赫勒斯滂海峽(現代稱為達達尼爾海峽),進入亞洲。他的軍隊雖然人數不多,卻十分精銳。隨大軍出征的還有工程師、測量員、建築師、科學家和史官等。
在小亞細亞西北隅(現今的土耳其)的格拉尼庫斯河,亞歷山大首次戰勝波斯人。同年冬天,他征服了小亞細亞西部。次年秋天,他在小亞細亞東南隅的伊蘇斯,再次與波斯軍隊決戰。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率領五十萬大軍前來迎戰亞歷山大。大流士自料必勝無疑,所以把母后、王后和王室的其他成員都帶到戰場,讓他們看看波斯軍怎樣大獲全勝。但波斯人料不到馬其頓軍隊的攻勢如此迅速猛烈,一時間措手不及。亞歷山大的部隊徹底擊潰了波斯大軍,大流士只好倉皇逃命,撇下家人給亞歷山大擄去。
亞歷山大並沒有乘勝追擊波斯人,反而揮軍南下,攻下了波斯強大海軍在地中海沿岸的各個基地。但位於島上的泰爾城卻反抗到底。亞歷山大決心要征服這個島國,於是開始圍城。這次軍事行動延續了七個月。在圍城期間,大流士提出本文起頭談及的謀和條件。條件的確十分優厚,據報亞歷山大十分信任的參謀帕爾梅尼奧說:「如果我是亞歷山大,我一定接受。」但是亞歷山大反駁說:「如果我是帕爾梅尼奧,我也會接受。」亞歷山大拒絕與波斯講和,繼續圍攻泰爾,終於在公元前332年7月攻陷這個稱霸海上的島城,把泰爾徹底摧毀。
耶路撒冷向亞歷山大投降,得以逃過毀滅的厄運。亞歷山大向南推進,佔領了迦薩。埃及厭倦了波斯的統治,於是歡迎亞歷山大拯救他們脫離波斯的轄制。亞歷山大在孟斐斯向公牛神阿匹斯獻祭,取得了埃及祭司階層的歡心。他也興建了亞歷山大城。這個城市後來成為足與雅典分庭抗禮的學術中心,至今仍然以他為名。
在此之後,亞歷山大轉向東北方,穿過巴勒斯坦向底格里斯河進發。公元前331年,他在離尼尼微廢墟不遠的高加米拉第三次與波斯人決戰。波斯軍隊重整後至少有二十五萬人,卻竟然敗在亞歷山大率領的四萬七千人手下!大流士在逃亡期間被自己的臣民所弒。
亞歷山大乘勝向南推進,攻佔了波斯帝國的冬都巴比倫。他也佔領了書珊和波斯波利斯這兩個都城,奪得價值連城的波斯寶庫,把薛西斯宏偉的王宮焚毀。最後,位於埃克巴坦那的都城也落入他手中。接著,這位行軍迅速的君王征服波斯帝國餘下的領土,向東一直推進至位於現代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河。
亞歷山大渡過印度河之後,到了波斯帝國塔克西拉省邊境外的地區。在那裡,他遇到一個頑強的敵手——印度王公波羅斯。公元前326年6月,亞歷山大打了他一生的第四場大戰,也是他最後一次重大戰役。波羅斯的軍隊有三萬五千名士兵和二百頭大象。馬其頓的戰馬看見巨象,不禁大為恐慌。戰況十分激烈,雙方都傷亡慘重,但亞歷山大的軍隊終於戰勝。波羅斯投降,成為希臘的盟友。
馬其頓軍隊入侵亞洲已經八年多了,士兵都厭戰思家。他們與波羅斯的血腥激戰令他們心有餘悸,於是要求回國。亞歷山大起初不大願意,但終於答允他們的請求。當時希臘確已成為稱霸世界的強國。希臘殖民地在佔領的地區裡紛紛建立起來,結果希臘的語言和文化傳播到帝國各地。
-
-
誰會統治世界?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
-
-
[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亞歷山大所征服的土地
馬其頓
埃及
巴比倫
印度河
-
-
誰會統治世界?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
-
-
[整頁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