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總要控制怒氣,以善勝惡
    守望台2010年 | 6月15日
    • 總要控制怒氣,以善勝惡

      親愛的,不要自己伸冤,總要以善勝惡。——羅馬書12:19,21

      1,2.有些見證人在滯留機場期間怎樣做,值得我們學習?

      一群耶和華見證人應邀出席某個分部辦事處的呈獻禮,他們一行三十四人搭乘飛機前往當地,途中機件發生故障,飛機不得不降落在一個偏遠的飛機場上。據原先估計,飛機只需停留一小時,加添燃料,誰知道一停就停了44小時,把乘客折騰苦了。由於食物和飲用水不足,又沒有足夠的衛生設施,許多乘客都火起來,還恐嚇機場的職員。但我們的弟兄姊妹卻保持平靜。

      2 這群見證人終於抵達目的地,還來得及出席呈獻禮的最後一個節目。呈獻禮結束後,他們雖然十分疲累,還是留下來跟當地的弟兄姊妹交往。後來他們得知,滯留機場期間,他們沉著應付,耐心等候,別人不是沒注意到的。一個乘客告訴航空公司:「要不是這34個基督徒,機場早就發生騷亂了。」

      處身在充滿怨憤的世界中

      3,4.(甲)從什麼時候起,怒氣所引發的暴行就一直為害人類?怎樣為害人類?(乙)為什麼說,該隱本可以克制怒氣?

      3 在目前的邪惡制度裡,人們疲於應付生活的壓力,脾氣可能變得暴躁。(傳道書7:7)怒氣積累不消,往往會產生仇恨,甚至觸發暴行。由於這緣故,國與國之間爆發戰爭,國家也發生內戰。怒氣不加控制,會使家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家就成為戰場。因惱怒而引發的暴行自古就有。亞當和夏娃的長子該隱,對弟弟亞伯又妒忌又惱怒,於是把弟弟殺了。耶和華曾勸該隱控制情緒,又說如果他去行善,就會賜福給他。儘管如此,該隱還是做出這件惡事。(請讀創世記4:6-8)

      4 雖然該隱生來就不完美,但在這件事上他不是沒有選擇的。該隱本可以克制怒氣。正因為這樣,他要為自己的暴行承擔全部罪責。我們的情況也很類似。我們都不完美,要抑制怒氣,避免因憤怒而做錯事,談何容易。在這段「非常時期」,還有其他嚴重難題可以對我們產生負面影響,使壓力大增。(提摩太後書3:1)舉例說,由於經濟拮据,我們可能有很大的心理負擔。警方和家庭服務機構都指出,越來越多人變得暴戾,家庭暴力個案也不斷增多,一個誘因是金融危機。

      5,6.關於憤怒,世人的什麼看法可能對我們產生影響?

      5 此外,我們接觸的人當中,許多都專愛自己,高傲,甚至兇悍。我們很容易被他們激怒,或受他們的不良品性所熏染。(提摩太後書3:2-5)事實上,電影和電視節目常常向觀眾灌輸這些意識:有仇不報非君子,用暴力解決問題合情合理。故事中最大快人心的情節通常是奸人「罪有應得」,被英雄打得遍體鱗傷,最後置於死地。

      6 傳播媒介助長「世界的靈」,向人灌輸這個世界的憤怒統治者撒但的思想,而不是上帝的思想。(哥林多前書2:12;以弗所書2:2;啟示錄12:12)「世界的靈」迎合墮落肉體的慾望,跟上帝的聖靈和聖靈的果實完全相悖。事實上,基督所教的一個基本道理就是,即使被人惹怒也不要報復。(請讀馬太福音5:39,44,45)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全面徹底地實踐耶穌的教導呢?

      好榜樣與壞榜樣

      7.西緬和利未沒有控制怒氣,結果如何?

      7 聖經提出很多關於控制怒氣的勸告,也載有不少實例,讓我們知道控制怒氣會帶來什麼好結果,不控制怒氣會導致什麼惡果。請看一個例子。示劍姦污了雅各的女兒底拿。她的兩個哥哥西緬和利未聽見了這件事,就向示劍報復。他們都「很痛心,十分憤怒」。(創世記34:7)雅各其餘的兒子也攻擊示劍城,把那座城劫掠一空,又擄走婦孺。他們這樣做,除了為底拿報復之外,也可能因為這件事損了他們的尊嚴,傷了他們的面子。他們覺得,示劍不但得罪了他們,而且得罪了他們的父親雅各。但雅各對兒子的行徑有什麼看法呢?

      8.關於報復,我們從西緬和利未的事例領悟到什麼?

      8 底拿的慘痛經歷想必令雅各哀傷不已。儘管如此,雅各卻譴責兒子的報復行動。西緬和利未試圖為自己開脫,說:「難道人可以把我們的妹妹當做妓女嗎?」(創世記34:31)但事情不是就此了結,因為西緬和利未的行徑令耶和華不悅。許多年後雅各預告,由於西緬和利未發怒殺人,他們的後代會分散在以色列的不同部族中。(請讀創世記49:5-7)西緬和利未沒有控制怒氣,不但令父親不悅,更不蒙上帝悅納。

      9.在什麼情況下,大衛幾乎讓怒氣支配自己?

      9 再看一個相反的例子。大衛王雖然有不少機會報復,卻沒有這樣做。(撒母耳記上24:3-7)不過,有一次大衛幾乎讓怒氣支配自己。大衛的使者曾保護拿八的羊群和牧人,後來卻遭這個大財主高聲辱罵。拿八如此對待大衛的使者,大衛心中不忿,要還以顏色,打算去攻擊拿八和他的家人。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出發之後,有個年輕人告訴拿八的妻子發生了什麼事,請她想辦法補救。拿八的妻子亞比該處事睿智。她趕忙準備了厚禮,下山去見大衛。她謙卑地為拿八的傲慢行為向大衛道歉,還曉之以理,勸大衛要憑著敬畏耶和華的心行事。大衛醒悟過來,說:「願你蒙福,因為你今天阻止我流血害命」。(撒母耳記上25:2-35)

      基督徒的看法

      10.基督徒對報復應該有什麼看法?

      10 西緬和利未的例子清楚顯示,不控制怒氣,行事暴烈,會令耶和華不悅;大衛和亞比該的例子則表明,促進和睦,必蒙耶和華賜福。使徒保羅說:「只要自己做得到,就要盡力跟所有人和睦相處。親愛的,不要自己伸冤,只要聽憑上帝發怒,因為經上記著說:『我必伸冤,也必報應,這是耶和華說的。』相反地,『你的仇敵餓了,就要給他吃;渴了,就要給他喝。因為你這樣做,就是把火炭堆在他的頭上』。不要被惡所勝,總要以善勝惡。」(羅馬書12:18-21)a

      11.一個姊妹怎樣學會控制怒氣?

      11 我們可以將保羅的勸告用出來。舉例說,一個姊妹向長老訴苦,說新來的女經理處事不公,待人嚴苛。姊妹感到惱怒,很想辭掉工作。長老勸姊妹不要輕舉妄動。他看出姊妹對上司的不公待遇憤憤不平,非但無補於事,反而會使情況惡化。(提多書3:1-3)長老指出,即使姊妹找到另一份工作,始終也要改變自己的態度,學會面對不仁慈的人。長老告訴姊妹,她希望經理怎樣待她,就該怎樣對待經理,正如耶穌所教的一樣。(請讀路加福音6:31)姊妹說她會試試這樣做。結果怎樣?一段時間以後,經理改變了態度,還讚賞姊妹的工作表現。

      12.基督徒之間發生摩擦,為什麼會令我們特別難受?

      12 我們在基督徒會眾外面受到不仁慈的對待,不會感到出奇。我們知道,生活在撒但的制度裡,遇到不公的事很平常;也知道要竭力克制自己,不要因作惡的人而氣憤。(詩篇37:1-11;傳道書8:12,13;12:13,14)可是,如果屬靈的弟兄姊妹對我們不仁慈,我們就可能覺得特別難受。一個基督徒姊妹憶述:「我踏上真道之後,要跨越的最大障礙,就是接受耶和華的子民都是不完美的。」我們從冷酷不仁的世界出來,自然希望基督徒會眾裡人人都會以仁慈相待。因此,要是基督徒同工對我們不體貼,或行事不合基督徒體統,我們就可能覺得難受,或感到氣憤。如果對方在會眾裡擔負職責,就更是這樣。我們可能心想:「這種事怎可能在耶和華的子民當中發生?」其實,在使徒的日子,受膏基督徒之間也曾發生摩擦。(加拉太書2:11-14;5:15;雅各書3:14,15)我們在會眾裡遇到以上問題,應該有怎樣的反應呢?

      13.為什麼我們應該努力消除彼此間的嫌隙?怎樣消除?

      13 剛剛提到的姊妹說:「我學會為傷害我的人禱告,這樣做總是有幫助的。」先前提到,耶穌教我們要為迫害我們的人禱告。(馬太福音5:44)既然如此,我們不是更應該為屬靈的弟兄姊妹禱告嗎?正如父親希望兒女相親相愛,耶和華也希望他的僕人融洽相處。我們不是盼望在新世界裡跟弟兄姊妹和諧快樂地生活,直到千秋萬世嗎?事實上,耶和華正教導我們這樣做。他希望我們同心協力地執行他所交託的偉大工作。所以,讓我們盡力消除彼此間的嫌隙,甚或「不追究過犯」,繼續並肩前進。(請讀箴言19:11)我們不該避開那些跟我們意見不合的弟兄姊妹,倒該互相幫助,以求留在上帝的子民當中,繼續受耶和華「萬世長存的臂膀」所蔭庇。(申命記33:27)

      對所有人和氣帶來好結果

      14.撒但一心要引起分裂,我們怎樣才能抵抗這種壞影響?

      14 為了阻止王國好消息的傳播,撒但和邪靈不斷興風作浪,破壞幸福的家庭,擾害會眾的團結。他們知道內部分裂深具破壞力,於是設法撒播不和的種子。(馬太福音12:25)想要抵抗撒但和邪靈的壞影響,就該聽從保羅的勸告:「主的奴隸不必爭辯,倒要對所有人和氣」。(提摩太後書2:24)要記住,我們對抗的不是血肉之軀,而是邪靈。要戰勝邪靈,就必須穿起屬靈的盔甲,包括「用和平的好消息當做鞋子穿在腳上」。(以弗所書6:12-18)

      15.基督徒會眾面對外來的威脅,我們該有怎樣的反應?

      15 耶和華子民的會眾也面對外來的威脅,那些跟耶和華敵對的人惡毒地攻擊這群愛好和平的人。有的仇敵襲擊耶和華見證人,有的利用新聞媒介或在法庭上誣衊我們。耶穌早就告訴門徒,他們會被誣衊,受迫害。(馬太福音5:11,12)那麼,我們該有怎樣的反應呢?我們絕不可「以惡報惡」,在言談和行為上都不可。(羅馬書12:17;請讀彼得前書3:16)

      16,17.一群會眾面對什麼棘手的情勢?

      16 不管魔鬼耍什麼手段攻擊我們,我們總是「以善勝惡」,就能為上帝作美好的見證。請看以下例子。在太平洋一個海島上,一群會眾租了個會堂舉行耶穌受難紀念聚會。當地教會的神職人員知道這件事後,就吩咐教區的信眾在我們租用的時段到那個會堂做禮拜。警察局長命令教會的神職人員在耶和華見證人租用的時段交出場地。時候到了,會堂卻擠滿教會的信眾,禮拜儀式開始了。

      17 警察準備用武力驅散教會的信眾。這時候,教會主管來找我們的長老,問他:「今天晚上,你們有什麼特別的節目嗎?」弟兄告訴他關於耶穌受難紀念聚會的安排。教會主管說:「是嗎?我不知道啊!」一個警察聽見了,就大聲說:「今天早上,我們不是告訴過你了嗎?」教會主管一臉不懷好意的笑容,對長老說:「那你打算怎麼做?整個會堂都是我們的信眾,難道你真要叫警察趕走我們嗎?」他很奸險,想令人以為耶和華見證人迫害他們!在這種情勢下,弟兄會怎樣做呢?

      18.教會挑起事端,我們的弟兄怎樣做?結果如何?

      18 耶和華見證人提議,先讓教會舉行半小時的禮拜儀式,之後弟兄才舉行耶穌受難紀念聚會。教會的禮拜儀式超過議定的時限。等到信眾全都離去,弟兄就馬上舉行耶穌受難紀念聚會。第二天,當地政府就這件事成立了調查委員會。委員會查證事實後,就命令教會向信眾宣布,挑起事端的是教會主管,而不是耶和華見證人。調查委員會還讚賞耶和華見證人在困難的情勢下忍耐,保持克制。耶和華見證人盡力「跟所有人和睦相處」,帶來了好結果。

  • 說話帶著恩慈能促進和睦
    守望台2010年 | 6月15日
    • 說話帶著恩慈能促進和睦

      你們的話要時刻帶著恩慈。——歌羅西書4:6

      1,2.一個弟兄說話帶著恩慈,產生了什麼好結果?

      有個弟兄說:「我逐戶傳道時,一個男子開門,他火氣很大,氣得嘴唇顫動,全身發抖。我心平氣和地嘗試向他講解聖經,不料他卻越來越憤怒,還破口大罵,連他的妻兒也出來幫口。我知道自己應該離開了,就對他們說:『我和和平平地來,也想和和平平地走。』接著打開加拉太書5:22,23給他們看,經文談到愛心、溫和、自制、和平,然後我就離開了。

      2 「我探訪街對面的住戶時,看到之前那家人坐在家門口的台階上。他們大聲喊我。我心想:『他們又想做什麼?』那個男子拿著一壺涼水,倒了一杯給我,說自己剛才太無禮了,要向我道歉,還稱讚我信心堅強。最後,我們和氣地說再見。」

      3.為什麼我們必須克制自己,不讓自己被人激怒?

      3 當今社會壓力重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傳道的時候,難免會遇到憤怒的人。即使別人動怒,我們也必須「態度溫和,深深尊重他」。(彼得前書3:15)上面提到的弟兄被住戶怒罵惡待,要是他按捺不住,也發起火來,住戶的態度肯定不會軟化,反而會變本加厲。弟兄克制自己,說話帶著恩慈,因而帶來了好結果。

      怎樣才是說話帶著恩慈

      4.說話帶著恩慈,為什麼十分重要?

      4 我們跟會眾的同工、教外的人甚或家人相處時,都必須聽從使徒保羅的勸告:「你們的話要時刻帶著恩慈,用鹽調味」。(歌羅西書4:6)想跟別人好好溝通並和睦相處,說話得體恰當是不可少的。

      5.跟別人好好溝通,不是指什麼?請舉例說明。

      5 跟別人好好溝通,不是指心裡想到什麼、有什麼感受,都立即說出來。當你心情不快的時候,就更要留意這點。聖經表明,盡情發泄怒氣不是剛強的象徵,而是軟弱的表現。(請讀箴言25:28;29:11)雖然摩西「處世為人比地上任何人都要謙和」,但也曾因以色列人的叛逆而發脾氣,沒有把榮耀歸於上帝。摩西十分直率地表達心中的感覺,卻令耶和華不悅。摩西帶領了以色列人40年,到頭來卻不得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民數記12:3;20:10,12;詩篇106:32)

      6.說話謹慎是什麼意思?

      6 聖經讚賞人約束言語,說話謹慎。「多言多語,難免犯錯;約束嘴唇,才算睿智。」(箴言10:19;17:27)說話謹慎,不是指不可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指說話「帶著恩慈」,舌頭要像治病的良藥,不要像刺人的利刀。(請讀箴言12:18;18:21)

      「有靜默的時候,有說話的時候」

      7.我們應該避免哪些發泄情緒的言談?為什麼?

      7 不論是跟同事交談,還是向陌生人傳道,我們都要約束嘴唇,說話帶著恩慈。跟家人和會眾的弟兄姊妹說話也一樣。不顧後果地發泄怒氣,可以大大損害自己和別人的靈性、感情和身體健康。(箴言18:6,7)由於生來就不完美,我們很容易有負面情緒,必須加以控制才行。說詆毀、譏誚、侮辱、憤恨的話,都是不對的。(歌羅西書3:8;雅各書1:20)這樣的言談可以破壞我們跟別人的寶貴關係,摧毀我們跟耶和華的珍貴友誼。耶穌告訴我們:「凡對弟兄懷怒不消的,都得被法庭定罪;誰用難堪的話侮辱弟兄,就得被最高法庭定罪;誰罵人『可鄙的蠢材』,就必丟到欣嫩谷的火裡去。」(馬太福音5:22)

      8.我們在什麼時候有必要表達自己的感覺?怎樣表達?

      8 不過在某些事上,我們也許認為最好把感覺表達出來。要是有弟兄說話做事冒犯了你,你心裡總是有根刺,就千萬不要讓怨憤在心裡滋長。(箴言19:11)別人惹你生氣,你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後採取恰當的行動解決問題。保羅說:「不要到日落還在動怒」。如果問題困擾著你,你就要在適當的時候,以仁慈的態度跟對方談談。(請讀以弗所書4:26,27,31,32)說話既要坦白真誠,也要帶著恩慈,謹記目標是要彼此言歸於好。(利未記19:17;馬太福音18:15)

      9.找別人談談彼此間的矛盾之前,為什麼應該先控制自己的情緒?

      9 當然,你應該找個合適的機會才表達自己的感覺。聖經說:「有靜默的時候,有說話的時候」。(傳道書3:1,7)也說:「義人的心沉思怎樣回答」。(箴言15:28)這意味著,你可能要遲一點才找別人談談彼此間的矛盾。要是你心情仍然很差,去找別人談也許會令情況更糟。不過,一味等待,遲遲不解決問題,也是不明智的。

      待人有恩能促進和睦

      10.待人有恩可以怎樣促進人際關係?

      10 說話帶著恩慈,跟別人好好溝通,就可以建立並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事實上,我們盡己所能,以行動促進和睦,也可以促進彼此間的溝通。真誠主動地向別人行善,例如留意機會幫助別人,真心地送禮物給別人,表現好客之道等,都有助於坦誠溝通。我們這樣做,彷彿「把火炭堆在」別人的頭上,能令對方顯出美好的特質。結果,要把問題說個明白就容易多了。(羅馬書12:20,21)

      11.雅各怎樣主動向以掃求和?結果如何?

      11 族長雅各明白這點。他的孿生哥哥以掃十分惱恨他,他怕哥哥會下毒手,所以逃離家園。許多年後,雅各起程回鄉,以掃竟帶著四百人迎著他來。於是,雅各祈求耶和華幫助,之後就把大量牲畜當禮物送過去。這些見面禮達到了目的。以掃的心被打動了,態度軟化下來,跟弟弟重逢時,還跑上前擁抱他。(創世記27:41-44;32:6,11,13-15;33:4,10)

      說話帶著恩慈,鼓勵別人

      12.為什麼我們跟弟兄姊妹說話要帶著恩慈?

      12 基督徒事奉的是上帝,不是任何人。話雖如此,我們仍然很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這是人之常情。我們說話帶著恩慈,可以緩解弟兄姊妹的壓力和憂慮;嚴詞斥責,卻可以加重他們的負擔,甚至使一些弟兄姊妹以為自己不再蒙耶和華悅納。因此,讓我們真誠地用言詞鼓勵弟兄姊妹,「看情況說強化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以弗所書4:29)

      13.(甲)長老提出勸告時,應該謹記什麼?(乙)長老寫信給別的會眾或分部時,應該謹記什麼?

      13 長老特別要「溫柔和藹」,以溫情對待羊群。(帖撒羅尼迦前書2:7,8)如果有必要提出勸告,長老就會力求態度溫和,規勸「對抗的人」時也不例外。(提摩太後書2:24,25)長老須要寫信給另一群會眾的長老團或分部辦事處時,措辭也應該溫和有禮。他們的表達方式應該仁慈得體,跟馬太福音7:12的原則一致。

      跟家人說話要帶著恩慈

      14.保羅向做丈夫的提出什麼勸告?為什麼?

      14 我們很容易低估自己的言談、表情和動作對別人所產生的影響。舉例說,有些男子也許不大清楚自己的話對女子造成的影響有多大。一個姊妹說:「我丈夫生氣,大聲對我說話時,我都會很害怕。」女子聽到嚴厲的言詞,感受可能比男子要深,甚至久久不能忘懷。(路加福音2:19)女子聽到自己所愛所重視的人說話尖刻,感受就更加強烈。保羅勸做丈夫的:「要愛妻子,不要發怒苦待她們。」(歌羅西書3:19)

      15.請用比喻說明為什麼丈夫應該溫柔地對待妻子。

      15 請聽聽一個已婚弟兄的經驗之談。他說明為什麼丈夫應該溫柔地對待妻子,像對待「較弱的器皿」一樣。他說:「你拿起一個又貴又脆的花瓶時,一定不可以太用力,否則花瓶就會破裂。即使你把裂縫修補好,裂痕仍然看得見。丈夫對妻子說話太嚴厲,可能會傷害妻子的感情,使夫妻關係出現難以彌合的裂痕。」(請讀彼得前書3:7)

      16.妻子可以怎樣強化家人?

      16 那麼男子呢?他們聽到別人所說的話,包括妻子的話,可能感到鼓舞,也可能感到灰心。「睿智的妻子」配得丈夫的信賴,她體恤丈夫的感覺,正如她希望丈夫體恤她一樣。(箴言19:14;31:11)妻子的影響力可不小,她們對家庭可以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有真智慧的女子建立家室,愚蠢的婦人親手拆毀家宅。」(箴言14:1)

      17.(甲)年輕人對父母說話,應該有怎樣的態度?(乙)長輩對年輕人說話,應該有怎樣的態度?為什麼?

      17 父母對兒女說話,應該帶著恩慈,兒女對父母說話也一樣。(馬太福音15:4)我們跟年輕人說話時,先想想該怎麼說,就能避免「激怒」他們。(歌羅西書3:21;以弗所書6:4)即使孩子必須受管教,父母和長老都應該用尊重的口吻跟他們說話。長輩這樣做,年輕人就比較容易改過,維繫他們跟上帝的關係。不要讓年輕人覺得,我們已經放棄他們。他們有這種感覺的話,就可能會自暴自棄。用尊重的態度對待年輕人,實在好得多。別人提出的勸告,年輕人不一定通通記得,但別人對他們說話的方式,他們卻不會忘記。

      衷心地說良善的話

      18.我們怎樣做,就能消除有害的思想和情緒?

      18 控制怒氣,意思不是裝作平靜,擺出一副和善的面孔。我們的目標不該只是壓抑心中的強烈情緒。表面上若無其事,實則怒火中燒,只會使自己大受壓力。情況就像司機邊踏煞車踏板,邊踏加速器一樣。這樣做會使汽車受壓過度,因而損壞機件。因此,不要積壓怒氣,以致怒不可遏就爆發出來。要向耶和華禱告,求他幫助你消除心中有害的情緒。要讓耶和華的靈幫助你更新思想,使你的心思意念符合他的旨意。(請讀羅馬書12:2;以弗所書4:23,24)

      19.我們採取什麼行動就能避免發怒,不致跟別人吵架?

      19 要採取切合實際的行動。你跟別人說話時,如果發覺氣氛越來越緊張,怒火也漸漸湧上心頭,就最好離開當時的環境。這樣,你就可以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箴言17:14)如果你發覺對方開始生氣,就要格外克制自己,力求說話帶著恩慈。要記住:「溫和的回答平息烈怒,傷人的話語激起怒氣。」(箴言15:1)說話帶刺或咄咄逼人,即使聲音柔和,也只會火上加油。(箴言26:21)因此,如果情況令你很難自制,就不要急於說話,不要急於動怒。要祈求耶和華賜聖靈幫助你,使你能說良善的話,而非口出惡言。(雅各書1:19)

      從心裡寬恕別人

      20,21.我們知道什麼,就會樂於原諒別人?為什麼我們必須寬恕別人?

      20 說來遺憾,我們人人都不能完美地控制自己的舌頭。(雅各書3:2)無論我們的家人和親愛的基督徒弟兄姊妹付出多大的努力,他們有時也可能衝口說出一些傷感情的話。與其急於還以顏色,何不忍一時之氣,想想他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請讀傳道書7:8,9)他們是不是受著重壓?是不是身體不適、心情不好?是不是為某些事擔憂?還是面對著你不知道的難題,苦苦掙扎呢?

      21 當然,無論誰都不該拿這些原因做藉口,大發雷霆。但我們知道誘因,就會理解為什麼別人有時會說些不該說的話,做些不該做的事。這樣,我們就會樂於原諒別人。我們人人在言語和行為上都犯過錯,傷了別人的感情,自然希望別人寬待我們,原諒我們。(傳道書7:21,22)耶穌說,我們必須 寬恕別人,才會蒙上帝寬恕。(馬太福音6:14,15;18:21,22,35)因此,我們應該盡快道歉,也該樂意寬恕別人。這樣,我們就能在家庭和會眾裡維繫彼此間的愛,而「愛能完美地維繫團結」。(歌羅西書3:14)

      22.我們力求說話帶著恩慈,為什麼大有價值?

      22 這個充滿怒氣的世界越接近末日,我們要保持喜樂和團結就越困難。聖經的原則很切合實際,我們聽從這些原則,就能好好運用舌頭,避免出口傷人,跟家人和會眾的弟兄姊妹相處也會融洽得多。我們以身作則,善用舌頭,也會為「快樂的上帝」耶和華作美好的見證。(提摩太前書1:11)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