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洞悉聖經(上冊)
-
-
彼得發言最快,受糾正、受責備和申斥的次數也最多。有一次,耶穌預告彌賽亞必定會受很多苦,甚至被殺。耶穌的話說得坦白率直,彼得就把他拉到一旁,開口勸阻他。彼得這樣做雖是出於好意,卻犯了嚴重的錯誤。耶穌轉過身來,直斥其非。耶穌稱彼得為「撒但」(意即他跟耶穌作對),指出他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意思,而是人的意思,跟聖經的預言背道而馳。(太16:21-23)值得注意的是,耶穌斥責彼得時,「看著[其餘的]門徒」,很可能他知道彼得的話也表達了他們的想法。(可8:32,33)另一次,彼得妄自在納稅問題上代耶穌發言,耶穌就溫和地幫助彼得,讓他看出說話前該先想清楚才好。(太17:24-27)彼得顯然過度自信,覺得自己比其餘的十一個使徒更堅強,聲稱哪怕別人全都因耶穌的事而失足,他 也永不失足;他甘願跟基督一起坐牢,甚至一起赴死。當然,其餘的使徒也說了同樣的話,但彼得最先發言,而且態度十分堅決,只是耶穌接著預告,彼得必定會三次不認主。(太26:31-35;可14:30,31;路22:33,34)
彼得不但心直口快、敢作敢為,而且見義勇為、當仁不讓,對主的感情也很深。有一次,耶穌清晨起來,走到外面僻靜的地方禱告,西門彼得帶著一班人「四處找他」。(可1:35-37)另一次,耶穌在風浪大作的海上行走,彼得請耶穌吩咐他從水上走到耶穌那裡去。彼得果然在水上行走了一段距離,才因信心不足而往下沉。(太14:25-32)
耶穌生活在地上的最後一晚,彼得、雅各和約翰有幸在客西馬尼園陪同耶穌到一處地方禱告。當時耶穌熱切禱告,彼得卻像另外兩個使徒一樣,因疲倦和憂傷而睡著了。彼得曾十分堅決地表示,自己必永不離棄主,所以耶穌特別衝著他說:「你們連跟我守望一小時也不能嗎?」(太26:36-45;路22:39-46)彼得沒有「不斷禱告」,以致帶來嚴重的後果。
門徒見暴民要逮捕耶穌,就問他們的主是否應當抵抗;但彼得沒有等耶穌回答,就已經拔劍削掉了一個男子的耳朵(也許彼得原本打算砍這人的頭),結果受耶穌責備。(太26:51,52;路22:49-51;約18:10,11)雖然彼得像其餘的門徒那樣撇下耶穌逃跑了,後來卻「一直遠遠跟著」暴民。他內心顯然飽受煎熬,一方面擔心自己的安危,一方面又很想知道耶穌有什麼遭遇。(太26:57,58)
憑著另一個門徒的幫助,彼得跟這門徒一起進了大祭司的院子。(約18:15,16)他沒有靜靜地躲在黑暗角落裡,而是到院子裡跟別人一起坐下烤火。在火光照明下,有人認出他是跟耶穌一夥的,他的加利利口音也叫別人懷疑。彼得在指控下三次否認他認識耶穌,最後甚至發咒起誓,說他不認識這個人。這時,城中某處雞啼了兩次,耶穌「轉過身來,看了彼得一眼」。彼得就出去,禁不住痛哭起來。(太26:69-75;可14:66-72;路22:54-62;約18:17,18;見雞叫;誓言)即使這樣,上帝垂聽了耶穌先前為彼得所作的懇切祈求,讓彼得不致信心盡失。(路22:3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