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約》可信到什麼程度?聖經——上帝的話語抑或人的話語?
-
-
考古學支持聖經嗎?
15,16.考古學證實了聖經所提及的什麼古代統治者的存在?
15 考古學的研究比聖經批評有充實得多的根據。考古學家發掘以往文明的遺跡,在許多方面增加了我們對古代事件的了解。因此,不足為奇的是,考古學的發現屢次與我們在聖經裡讀到的記載一致。有時考古學甚至推翻了批評者的指控而證明聖經是真實的。
16 例如,據但以理書說,巴比倫被波斯人推翻之前的最後一位統治者名叫伯沙撒。(但以理書5:1-30)既然看來除了聖經之外,其他史籍均沒有提及伯沙撒,批評者遂聲稱聖經錯了,歷史上根本從未有過伯沙撒這個人。但在19世紀,有人在伊拉克南部的廢墟中找著了幾個刻有楔形文字的細小圓柱。他們發現其上的銘刻包括為巴比倫王拿布尼德斯的長子的健康而作的一個禱告。這個兒子的名字是什麼?伯沙撒。
17.我們可以怎樣解釋聖經將伯沙撒稱為國王,大部分銘刻卻將他稱為王子這件事?
17 因此伯沙撒確有其人!可是,當巴比倫傾倒時,他是國王嗎?後來發現的大部分文獻均將他稱為國王的兒子——太子。但稱為《拿布尼德斯編年史》的一份楔形文字文獻卻將伯沙撒的真正地位顯露出來。這份文獻報導說:「他[拿布尼德斯]將「營」交託給他的長(子),首生子,把國內各處的軍隊均交給他(統領)。他撇下(一切),將王權託付給他。」8 因此,拿布尼德斯將王權交給伯沙撒。既然如此,便實際等於將他立為王了!d伯沙撒和他的父親拿布尼德斯之間的這種關係可以解釋何以伯沙撒在巴比倫舉行的最後筵席中建議使但以理在國中位列第三。(但以理書5:16)既然拿布尼德斯是首席統治者,伯沙撒自己僅是巴比倫國中位列第二的統治者而已。
其他佐證
18.考古學提出什麼資料證實了大衛的統治所導致的和平繁榮?
18 的確,許多考古學發現已證明了聖經歷史的準確性。例如,聖經報導所羅門王繼他的父親大衛掌權之後,以色列享有很大的繁榮。我們讀到:「猶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都吃喝快樂。」(列王紀上4:20)與這項記載一致的是,我們讀到:「考古學的證據透露在公元前第10世紀期間及其後,由於大衛所帶來的和平與繁榮,國內人口激增而建造了許多新城鎮。」10
19.關於以色列與摩押之間的戰爭,考古學提出什麼額外的資料?
19 後來以色列和猶大分為兩個國家,以色列征服了鄰近的摩押地。有一個時期摩押在國王米沙統治之下反叛以色列人,於是以色列與猶大及鄰近的以東結盟合力與摩押爭戰。(列王紀下3:4-27)令人驚訝的是,1868年有人在約但發現了一塊石版,其上以摩押文刻有米沙自己對這場戰役所作的記載。
20.關於以色列人被亞述人所毀滅一事,考古學告訴我們什麼?
20 後來在公元前740年,上帝容許叛逆的北部以色列國被亞述人所摧毀。(列王紀下17:6-18)考古學家凱思林·凱尼恩(Kathleen Kenyon)論及聖經對這件事所作的記載說:「讀者可能懷疑這項記載中有些只是誇大其詞。」但真的是這樣嗎?她補充說:「關於以色列國的傾倒,考古學的證據差不多比聖經的記載更為生動。……以色列的城鎮撒瑪利亞和夏瑣完全被摧毀,連同米吉多的毀滅,乃是考古學的事實,從而證明[聖經]執筆者並沒有誇大其詞。」11
21.關於猶大被巴比倫人所征服一事,考古學提供什麼細節?
21 在較後時期,聖經告訴我們耶路撒冷在約雅斤王治下被巴比倫人所包圍和戰敗。《巴比倫編年史》——考古學家所發現的一塊楔形文字泥版——載有這件事的經過。我們在其中讀到:「阿卡得[巴比倫]王……包圍猶大(iahudu)城,王在阿達魯月2日攻下了城。」12約雅斤被擄到巴比倫去,囚在獄中。但據聖經報導,後來他從獄中獲釋,並且獲賜恩俸。(列王紀下24:8-15;25:27-30)這件事也受到在巴比倫發現的政府文件所支持,因為該項記錄列出賜給「猶大王雅斤」的恩俸。13
22,23.以一般而言,考古學與聖經的歷史記載之間的關係如何?
22 關於考古學與聖經的歷史記載之間的關係,弗里得曼(David Noel Freedman)教授評論說:「可是,以一般而言,考古學傾向於支持聖經記載的歷史準確性。從族長至「新約」時代,聖經年代方面的一般綱要是與考古學的資料一致的。……未來的發現很可能會維持目前的中庸立場,即聖經的傳統是基於歷史和忠實地傳授的,雖然這種傳統在批判或科學的意義上說來並不是歷史。」
23 然後他論到聖經批評家試圖低貶聖經一事,說:「現代學者試圖重新建造聖經的歷史——例如韋爾豪生認為族長時代是後來分裂王朝的反映;或諾斯和他的跟從者拒絕承認摩西和出埃及一事的歷史性,並試圖將以色列人的歷史加以重建——在接受考古學資料的考驗方面,這些理論並不像聖經的敘述那麼成功。」14
耶利哥的陷落
24.關於耶利哥的陷落,聖經提供什麼資料?
24 這意味到考古學在每件事上均與聖經一致嗎?不然,兩者之間仍有若干歧異。歧異之一是本章起頭所描述的征服耶利哥城的戲劇性經過。據聖經說,耶利哥是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時最先征服的城市。聖經的年代計算表示這城在公元前15世紀的上半期陷落。以色列人征服耶利哥城之後將其用火完全焚毀,然後這城無人居住達數百年之久。——約書亞記6:1-26;列王紀上16:34。
25,26.發掘耶利哥城使考古學家獲得兩個什麼不同的結論?
2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加斯坦(John Garstang)教授在人們相信是耶利哥故址的地方從事發掘。他發現這城十分古老,並且曾多次被毀和重建。加斯坦發現其中一場毀滅顯示,城牆彷彿被地震所震塌,城市完全被火焚毀。加斯坦相信這件事大約發生於公元前1,400年,距離聖經表示耶利哥被約書亞所毀的日期並不遠。15
26 大戰之後,另一位考古學家——凱思林·凱尼恩——在耶利哥作了進一步的發掘。她所獲得的結論是,加斯坦所發現的城牆倒塌,事情發生的日期其實比他所想像的早數百年。她認為耶利哥的確在公元前第16世紀經歷一場重大毀滅,但聲稱在公元前15世紀——聖經說當其時約書亞正侵入迦南——在耶利哥的故址上並沒有任何城市。她接著指出,可能有另一場毀滅發生於公元前1325年,並且提議說:「我們若要將耶利哥的毀滅與約書亞率領下的進侵連繫起來,[後者]便是考古學所提議的日期。」16
27.為什麼考古學與聖經之間的差異不應使我們感覺過度不安?
27 這意味到聖經錯了嗎?絕不然。我們必須記住,雖然考古學向我們打開通向以往的一道窗門,這道窗門卻並非時時均十分清晰。有時它相當模糊不清。正如一位評論家指出:「不幸的是,考古學的證據是片段的,因此頗為有限。」17 以色列歷史的較早時期並沒有清晰的考古學證據,因此考古學的見解尤其不肯確。事實上,由於耶利哥的故址被侵蝕得很厲害,證據甚至更不清晰。
考古學的限度
28,29.學者們承認考古學有些什麼限度?
28 考古學家本身也承認這門科學所知頗有限。例如阿哈隆尼(Yohanan Aharoni)解釋說:「在歷史或歷史地理的解釋方面,考古學家踏出了精確科學的範疇,他必須倚賴價值判斷和假設以求對歷史獲得一項全面的概念。」18 論到為各項發現所鑑定的日期,他補充說:「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並非所有日期都是絕對的,它們都受到若干程度的懷疑,」雖然他覺得今日的考古學家能對所鑑定的日期比以往更有信心。19
29 《舊約世界》(The World of the Old Testament)一書提出以下的問題:「考古學的方法究竟客觀或真正科學化到什麼程度?」該書回答說:「考古學家在發掘事實時比解釋事實時較為客觀。但他們的個人成見也會影響到他們在從事「發掘」時所採用的方法。他們掘透多層泥土時無法不把證據消滅了,因此他們永不能藉著重複去查測他們所作的「試驗」。這使考古學在各門科學中情形十分獨特。再者,這使考古學的報告成為一項至為艱難和易犯錯誤的工作。」20
30.研究聖經的人對考古學懷有什麼看法?
30 因此考古學可以有頗大幫助,但像任何人為的努力一般難免有錯。雖然我們有興趣考慮考古學所提出的理論,我們卻永不應當把它們視為無可置辯的真理。考古學家就他們的發現所提出的解釋若與聖經有所抵觸,我們就不應當自動認為聖經錯了,考古學家是對的。他們的解釋也曾作過修改。
31.關於耶利哥城的陷落,最近有人提出什麼新的見解?
31 令人感興趣的一點是,比姆森(John J. Bimson)教授在1981年再次審查耶利哥的毀滅。他仔細研究耶利哥據稱在公元前16世紀中期——按照凱思林·凱尼恩的估計——所經歷的毀滅。據他說,這場毀滅不但與聖經論及約書亞毀滅該城的記載十分吻合,而且考古學對迦南所獲得的印象完全符合聖經在以色列侵入迦南時對該地所作的描述。因此,他認為考古學所鑑定的日期錯了,他主張這場毀滅其實發生於公元前15世紀的中期,當約書亞仍然在生的時候。21
聖經是真確的歷史
32.我們留意到有些學者有什麼傾向?
32 這足以表明一件事實:考古學家時常彼此意見分歧。因此,有些考古學家同意聖經的說法,其他的則不同意,這是不足為奇的。可是,有些學者已開始尊重聖經,承認聖經的歷史以一般而言——即使並非每一細節——是真確的。奧爾布賴特(William Foxwell Albright)足以代表一派學者的思想,他寫道:「一般學者現在已再次體會到以色列的宗教歷史在一般範圍和事實的細節方面均是正確的。……總括來說,我們現在可以再次把聖經自始至終視為宗教歷史的一項真確記錄。」22
33,34.希伯來文聖經本身怎樣提出證據表明它的歷史記載是真確的?
33 事實上,聖經本身便帶有準確歷史的標記。不像大部分的古代神話和傳說一樣,聖經將事件與明確的年份和日期連接起來。聖經所載的許多事件受到當代的銘刻所支持。在聖經和某些古代銘刻之間若有差異,這種差異時常可以追溯到古代統治者們不願將自己的戰敗記錄下來以及他們希望誇大自己的成功。
34 的確,古代的銘刻有許多可說是官方的宣傳過於是歷史。與此截然不同的是,聖經的執筆者表現一種罕見的坦率。聖經將以色列祖先中的重要人物如摩西和亞倫的弱點及長處透露出來,甚至將英明的君王大衛的過失也忠實地詳加報導。它再三揭發整個國家的短處,這種坦率表明希伯來文聖經是真實可靠的,並且使耶穌對上帝禱告時所說的話更有分量:「你的道就是真理。」——約翰福音17:17。
35.理性主義的思想家未能怎樣行?聖經研究者向什麼方面找尋證據去證明聖經是上帝所感示的?
35 奧爾布賴特接著說:「無論如何,聖經在內容方面比所有較早的宗教著作更卓爾不群,在信息的直接、簡單和對所有國家、時代的人所具的廣泛吸引力方面也比以後一切文學作品更卓爾不群。」23正如我們在較後各章將會見到,證明聖經受上帝感示的乃是這項『卓爾不群的信息』而非學者的作證。
-
-
《舊約》可信到什麼程度?聖經——上帝的話語抑或人的話語?
-
-
[第44頁的附欄]
考古學的價值
「考古學提供古代的工具和器皿、牆壁和建築物、武器和裝飾的樣本。這些東西的大部分均可以按照時代先後而排列,並且與聖經所含的適當詞語和情況連接起來。在這種意義上,聖經準確地以文字形式保存了它的古代文化背景。聖經故事的細節並非作者的向壁虛構,而是當時世界的真正反映;聖經所載的事件,從平凡以至神奇,均發生在這個世界裡。」——《聖地考古學百科全書》(The Archaeological Encyclopedia of the Holy L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