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沙撒洞悉聖經(上冊)
-
-
世俗歷史證實伯沙撒曾統治巴比倫嗎?
繼阿維爾-馬爾杜克(以未米羅達)之後,涅里格利沙爾作巴比倫王。一塊可追溯至他登基之年的楔形文字泥板記述了一宗金錢交易,當中提到「王的司令伯沙撒」。雖然還未經證實,但這個司令可能就是聖經提到的伯沙撒。1924年,一份稱為《拿波尼度史詩》的古代楔形文字文獻獲成功解讀並公開發表。這份文獻揭示了很有價值的資料,清楚證實伯沙撒曾在巴比倫作王,並說明他如何跟拿波尼度共同執政。文獻記述了拿波尼度在位第三年攻佔提瑪,其中一部分說:「他把『軍營』交給他的大(兒子),就是長子[伯沙撒]。全國各地的軍隊他都交給他(指揮)。他放下(一切事),把王權交給他,而他自己[拿波尼度]則踏上征途,率領阿卡德(軍隊),向(遠在)西邊的提瑪進發。」(《古代近東文獻》,J.普里查德編,1974,313頁)因此,伯沙撒必定從拿波尼度在位第三年起,就開始執掌王權。這一年可能就是但以理所說的「巴比倫王伯沙撒元年」。(但7:1)
巴比倫神殿的圓柱,記載了拿波尼度王和他兒子伯沙撒的名字
在另一份稱為《拿波尼度編年史》的文獻中,有一句話在拿波尼度在位第七年、第九年、第十年和第十一年的記載裡反覆出現,這句話說:「王(在)提瑪,王子、軍官和軍隊都(在)阿卡得[巴比倫尼亞]。」(《亞述與巴比倫的編年史》,A.K.格雷森著,1975,108頁)由此看來,拿波尼度在位期間,時常不在巴比倫。雖然他沒有放棄最高的統治權柄,但他不在國都時就把政權交給兒子伯沙撒,由兒子處理國事。從古代檔案裡發現的一些文獻證實,伯沙撒行使王權,頒布法令和指示。如果拿波尼度在巴比倫的話,一些本該是最高統治者處理的文件和法令就不會交由伯沙撒處理了。不過,伯沙撒仍然是帝國第二位統治者,因此他只能讓但以理「在國內位列第三」。(但5:16)
官方的銘文誠然稱伯沙撒為「王儲」,可是但以理書卻稱他為「王」。(但5:1-30)從敘利亞北部出土的一件文物,助我們了解產生這個差異的原因。1979年,古代歌散一個統治者的雕像被發掘出來。雕像有真人大小,衣擺的邊上刻有兩段銘文,一段用亞述語寫成,另一段用阿拉米語寫成,但以理書關於伯沙撒的記載就是用阿拉米語寫的。這兩段銘文除了一個明顯的差異外,其餘部分幾乎完全一樣。這個差異是:用官方亞述語寫成的銘文說這個雕像是「歌散總督」,而用當地人說的阿拉米語寫成的銘文則稱他為「王」。
因此,考古學家兼語言學家艾倫·米勒德寫道:「根據巴比倫文獻和新發現的雕像上的文字,我們可以說,但以理書這樣的非官方文獻稱伯沙撒為『王』是合情合理的。儘管伯沙撒可能不是正式登基的國王,但他代表父親行使王權。但以理書的要旨跟這一細節毫不相干,若加以精確區分,反而會造成混亂。」(《聖經考古學評論》,1985年5/6月,77頁)
巴比倫人期望在巴比倫尼亞行使王權的人帶領他們崇奉神明。現存的六份楔形文字文獻,記載了拿波尼度在位第五年到第十三年的大事,當中顯示伯沙撒十分敬重巴比倫的神祇。文獻記述,作為拿波尼度的代理君王,伯沙撒在以歷和西巴爾的神殿裡獻上金銀和祭牲,這樣做跟他的君王身份相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