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居魯士
    洞悉聖經(上冊)
    • 據居魯士圓柱記載(見下冊332頁圖片),這位波斯王對國內那些被征服的各民族,一般都採用寬厚的懷柔政策。圓柱上的銘文記述了他的話:「底格里斯河那邊的聖城[前面提到這些城的名字],其中的聖所已經荒涼了很長時間,我把(以前)住在那裡的偶像歸還那些城,並為這些偶像建造永久的居所。我(又)召集城裡(以前)的居民,把他們的住所歸還(他們)。」(《古代近東文獻》,316頁)

  • 居魯士
    洞悉聖經(上冊)
    • 居魯士圓柱是一份楔形文字文獻,歷史家認為這份記錄在巴比倫寫成並面世。這份文獻充滿宗教色彩,記述居魯士把勝利歸功於巴比倫的主神馬爾杜克,說:「他[馬爾杜克]巡視並細察所有國家,尋找一個願意領他……(參加一年一度的遊行)的正義領袖。(然後),他說出安申王居魯士的名字,宣布他(字面意思是:念出[他的]名字)將成為全世界的領袖……偉大的主馬爾杜克保護他的人民或崇拜者,他看到他的(即居魯士的)好行為和正直的思想(字面意思是:心),就很高興,(於是)吩咐他進軍他的城巴比倫。他使他踏上通往巴比倫的大路,像真朋友一樣在他身邊。他的軍隊遍布大地,人數像河水一樣無法計量,他們踏著輕快的腳步前進,武器都收藏起來。他讓他不經一戰就進入他的城巴比倫,這樣巴比倫就不必經歷戰禍。」(《古代近東文獻》,315頁)

      關於巴比倫傾覆的記述,居魯士圓柱跟聖經為何不同?

      居魯士圓柱把巴比倫陷落歸功於異教的神明,但聖經表明,居魯士下旨容許被擄的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時承認:「天上的上帝耶和華把地上的萬國都賜給了我,又指派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聖殿。」(拉1:1,2)居魯士這樣說當然不是指他歸信了猶太教,而僅是指他知道聖經預告過他的戰績。既然但以理在巴比倫傾覆前後,都曾身居高位(但5:29;6:1-3,28),那麼,認為居魯士對耶和華的先知所記錄和作出的預告(包括以賽亞指名提到他一事)一無所知的看法,是極不合理的事。至於前面引述的居魯士圓柱,學者都承認,除了居魯士之外,可能還有其他人參與編寫這份楔形文字文獻。歐內斯特·賴特在《聖經考古學》(1962,203頁)一書說,「是王或有關部門擬定這份文獻的」(請比較大流士王的類似事例,載於但6:6-9)。埃米爾·克雷林教授(《蘭德·麥克納利聖經地圖集》,1966,328頁)說居魯士圓柱是「由巴比倫祭司編寫的宣傳作品」。這份文獻說不定真的是在巴比倫祭司影響下寫成的(《古代近東文獻》,315頁,腳注1),目的是要為馬爾杜克(也叫彼勒)和巴比倫的其他神祇開脫,因為這些神祇全都無力解救巴比倫城擺脫厄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文獻甚至將耶和華的作為歸功於馬爾杜克。(參看賽46:1,2;47:11-15)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