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寶貴的大氣層
    警醒!1994年 | 12月22日
    • 寶貴的大氣層

      1961年5月4日,馬爾科姆·羅斯和維克·普拉瑟乘坐氣球上升至海拔34.6公里。對羅斯來說,當時刷新的記錄意義不大。但他輕輕拉起百葉簾之後,首次從吊籃望出外面,四周的景象卻叫他嘆為觀止。

      他回想說:「我們在3萬零500米的高空所看見的簡直是美麗絕倫之景。」大氣各層的顏色使羅斯感到驚奇。最低的一層是「鮮藍帶白」的對流層,距離地球表面大約16公里。接著是深藍色的平流層,顏色逐漸加深,最後是漆黑的外太空。羅斯在《全國地理雜誌》寫道:「我們默默凝眸遠望,天上的雄偉氣勢實在教人懍然生畏。」

      的確,神奇的大氣層是值得我們仔細思量的。

      維持生命

      大氣層實際是個圍繞地球的氣圈,高度為80公里左右,重量逾5000萬億噸。大氣層在海平面的壓力相當於每平方厘米1.03千克。要是沒有大氣壓力,我們就不能生存,因為大氣壓力防止我們的體液蒸發。高層大氣缺乏足夠的氣壓去維持人類的生命。有鑑於此,羅斯和普拉瑟需要穿上增壓的太空衣。羅斯解釋說:「要是缺少人造氣壓,我們的血液就會沸騰,所有血管和器官都會破裂。」

      當然,我們也需要這個氣圈去維持生命氣息。可是,由於我們不能看見大氣層,大部分人因此將其視作理所當然。古代一位虔誠的男子滿懷感激地說:「[上帝]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使徒行傳17:24,25。

      假如沒有大氣層,塵埃就不能存在於大氣中;由於塵埃是雨點的核心,雨點也無法形成。要不是有大氣層,我們早在日間就給太陽的直接輻射燒焦了,或在晚上凍死。值得慶幸的是,大氣層像毯子一樣覆蓋地球,把太陽所發出的部分熱能保存起來,使晚間不致過於寒冷。

      此外,大氣層也發揮保護作用,使地上居民免受流星襲擊。赫伯特·里爾在《大氣層簡介》一書中解釋說:「每日進入外層大氣的外太空固體物質,據估計重量共達數千噸。」可是,大多數流星尚未抵達地面已在大氣層中碎裂。

      大氣層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不少樂趣,使我們能夠欣賞萬里碧空、茫茫白雲、清新雨露,以及絢爛的朝日晚霞。此外,要是沒有大氣層,我們就不能聽見心愛親友的聲音,也不能欣賞自己最喜愛的音樂。為什麼呢?原因是,音波需要通過媒質才能傳播開去。空氣是傳播聲音的理想媒質,可是外太空卻萬籟俱寂。

      奇妙的混合物

      古人認為大氣層是由一種物質構成的。後來,科學家在18世紀末葉發現大氣層主要是由兩種相輔相成的氣體——氮和氧——混合成的。大氣層含有不同氣體,氮佔百分之78,氧佔百分之21;剩餘的百分之1是由氬、水蒸氣、二氧化碳、氖、氦、氪、氫、氙,以及臭氧等氣體混合成的。

      當然,氧是維持生命的氣體,身體通過呼吸就可以獲得所需的氧。對地上生物來說,大氣層的氧氣量是最適中的。要是氧氣的成分驟降,我們就會變得昏昏欲睡,最後甚至失去知覺。如果氧氣的成分激增,即使森林的嫩枝和青草是濕潤的,也會變成高度易燃。

      氮不單是氧的理想稀釋劑,對於維持生命,氮也擔任相當重要的角色。所有生物都須要靠氮來維持生命。植物藉助閃電作用和一種特別細菌而獲得大氣層的氮。我們則從食物汲取身體所需的氮。

      氧和氮在大氣層所佔的比例經常保持適中簡直是個奇跡。由於微生物所發揮的有益作用,氮得以返回大氣層。氧又怎樣?焚燒燃料消耗巨量的氧;為了維持生命,人和動物也吸入大量的氧。然而,氧在大氣層所佔的比例始終保持在百分之21的水平上。怎會這樣呢?就是藉著綠色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這個化學過程每天為大氣層提供逾十億噸的氧。

      雖然二氧化碳是大氣層的微量氣體,僅佔百分之0.03,但如果缺少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就不能進行了。除了倚靠光之外,植物還需要二氧化碳才能生長,然後產生果實、果仁、穀物和蔬菜。此外,二氧化碳也把熱能反射回地球,使我們的行星得以保持暖和。可是,如果二氧化碳的水平上升,這可能是由於消耗過量的木材、煤、天然氣和石油等燃料的緣故,地球氣溫最終會變得灼熱,地上生物也不能存活。在另一方面,要是二氧化碳的成分大大減少,光合作用就會停止,我們也終會餓死。

      臭氧是地上生物賴以生存的另一種微量氣體。高層大氣(也稱為平流層)所含的臭氧把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吸收了,藉此保護我們免受紫外線輻射所傷害。

      的確,我們對大氣層的認識越深,就越有理由感到驚訝。氮、氧和其他微量氣體在大氣層所佔的比例正恰到好處。地球的體積也剛好適中,使大氣層的氣體能夠保持均衡。要是地球的體積較小,或重量稍減,萬有引力的強度就大大削弱了,以致大部分的大氣會漏到外太空。

      《生態環境》這本科學教科書聲稱,「在另一方面,要是地球的體積比現存的為大,引力的強度就會增加,使更大量的氣體保留下來。……大氣層各氣體之間的微妙均衡因而受到干擾。」

      很可悲,現代人類的生活方式正擾亂大氣層的「微妙均衡」。情況有多嚴重?我們有希望挽救寶貴的大氣層,使它不致遭受破壞嗎?

      [第5頁的附欄]

      絢爛多彩的日落

      大氣層把太陽的光線反射出來,給萬里長空塗上宜人的蔚藍。夕陽西下,斜暉要穿過更多的大氣,於是把天幕染成萬紫千紅,這麼鮮豔的色彩也許是城市居民從未見過的。

      在工業城市所看見的日落,除了顯出深淺不同的紅色之外,通常都是色彩暗淡的。《新科學家》週刊指出,要是地區遭受嚴重污染,居民「就只能看見一輪晦暗的紅日,還未西下已在空中消失了」。

      上述週刊解釋說:「如果大氣層是異常清澈、毫無污染的話,斜陽的色彩就顯得尤其鮮豔奪目。落日粲然放出耀眼的金光,使天空呈現深淺不同的橙與黃。隨著夕陽沉到地平線之下,天上的色彩也漸漸改變,由橙轉為藍。即使太陽已消失蹤影,天上的低雲仍繼續把落日的光芒反射出來。」

      試想像一下,在一個毫無污染的世界裡,你可以欣賞到無數絢爛多彩的日落!——啟示錄21:3-5。

  • 大氣層慘遭破壞
    警醒!1994年 | 12月22日
    • 大氣層慘遭破壞

      1971年,埃德加·米切爾乘坐阿波羅14號太空船登陸月球。他在途中觀賞到大地的風貌,不禁驚嘆說:「地球簡直就像一顆璀璨生輝的藍白寶石。」時至今天,人從太空會看見什麼呢?

      假如有特製的眼鏡,米切爾戴上之後便能看見地球大氣層的各種無色氣體,那麼,天上的景象就顯得迥然不同了。拉杰·錢加帕在《今日印度》月刊寫道:「他會看見在南極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層有巨大的破洞。他目睹的不是一顆閃閃生輝、藍白的寶石,而是一個混沌、骯髒的地球,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烏煙裊裊上升。」

      高層大氣的臭氧保護屏布滿洞孔,原因何在?大氣層的污染物質日益增多,情況真的這麼危險嗎?

      臭氧怎樣遭受破壞

      60多年前,科學家宣布發明了一種安全的冷凍劑,可以用來取代其他會發出臭味,兼且有毒的冷凍劑。這種新化學物質的分子(CCl2F2)是由一個碳原子、兩個氯原子,以及兩個氟原子構成的,它與其他人造化學物質合稱為含氯氟烴(CFCs)。

      到1970年代初期,生產含氯氟烴已發展為龐大的環球工業。除了冰箱之外,噴霧器、冷氣機、清潔劑、快餐容器,以及其他發泡塑膠產品都是用含氯氟烴製造的。

      可是,在1974年9月,舍伍德·羅蘭和馬里奧·莫利納兩位科學家解釋,含氯氟烴會逐漸上升到平流層,然後把所含的氯釋放出來。據科學家估計,一個氯原子可以破壞數以千計的臭氧分子。然而,高層大氣的臭氧卻非一律遭受同樣程度的破壞,南北兩極上空的臭氧層所遭受的破壞最為嚴重。

      自1979年以來,在南極洲的上空,每年春天都有大量臭氧消散,然後又重新積聚起來。按季節而減少的臭氧量稱為臭氧洞孔。此外,近年來這個所謂洞孔的範圍正不斷擴大,臭氧消失的時間也越來越長。1992年,人造衛星的測量顯示臭氧洞孔的面積創下新紀錄——比北美洲還要大!剩餘的臭氧也十分稀少。探空氣球的測量顯示臭氧量減少了百分之60有多,達到空前的低點。

      與此同時,在地球其他地方,高層大氣的臭氧水平也不斷下降。據《新科學家》週刊報導,「最新的測量表明,……在1992年,位於北緯50度和60度之間的臭氧濃度降到異乎尋常的低點,範圍包括北歐、俄羅斯和加拿大在內。臭氧水平比正常低了百分之12。與過去35年來所進行的連續監測相比,這個水平是最低的。」

      《科學美國人》月刊聲稱,「如今證據表明,即使科學家作出最壞的預測,他們還是低估了含氯氟烴對臭氧所造成的破壞。……可是,他們先前作出預測的時候,政府和工業界的要人卻以證據不足為理由,大力反對制定法例。」

      據估計,在大氣層擴散的含氯氟烴已達2000萬噸之多。既然含氯氟烴需要多年時間才會飄到平流層,仍有數百萬噸還未上升到高層大氣,對臭氧進行破壞。可是,破壞臭氧的氯並非僅是由含氯氟烴釋放出來的。《大眾科學》月刊報導,「據美國太空總署估計,穿梭機每發射一次,臭氧層就會沉積到大約75噸的氯。」

      後果如何?

      科學家仍未完全了解,高層大氣的臭氧變得稀薄會帶來什麼後果。他們倒可以肯定,到達地面的有害紫外線日益增多,皮膚癌的發病率因此不斷上升。據《大地》月刊報導,「在過去十年,侵襲北半球的有害紫外線每年增加了百分之5左右。」

      據估計,紫外線輻射要是上升了百分之1,皮膚癌的病例就會增加百分之2至3。非洲《度假勝地》雜誌聲稱:「南非每年有8000多宗新的皮膚癌症。……上空的臭氧水平差不多接近最低點,而皮膚癌的發病率則幾乎高踞榜首(兩者之間的關係絕不是巧合的)。」

      多年前,羅蘭和莫利納兩位科學家早已預計,要是高層大氣的臭氧遭受破壞,皮膚癌的發病率就會增加。他們曾建議美國立即禁止使用有含氯氟烴的噴霧劑。如今許多國家都意識到這種化學物質會危害生態,所以一致同意在1996年1月停止生產。但在這個日期來到之前,使用含氯氟烴仍繼續對地球的生物構成威脅。

      據《我們現存的世界》雜誌報導,南極洲上空的臭氧水平下降,「紫外線輻射因此能夠透入海洋深處,比以往所推測的程度要深。……結果單細胞微生物的數量大大減少。這些微生物是海洋食物鏈的根基。」此外,實驗證明,由於紫外線輻射增多,許多農作物都歉收,全球的食物供應因此大受影響。

      使用含氯氟烴的確有潛在的危險,甚至可以釀成災害。可是,我們的大氣層還積聚了許多其他污染物質——大氣中有一種氣體,這種氣體的分量只要維持在極低的水平,甚至是地上生物維持生命所必需的。

      污染所造成的影響

      在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用煤、天然氣和石油作為燃料,消耗量比以前多了,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水平也因此不斷上升。那時這種微量氣體在大氣層所佔的比例是百萬分之285。可是,人類卻消耗越來越多的礦物燃料,大氣層所含的二氧化碳已超過百萬分之350了。既然這種氣體能把太陽的熱力困住,它在大氣層所佔的比例又日益增多,這個現象究竟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不少人相信,由於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了,所以造成地球的氣溫上升。可是,其他研究人員則認為,地球日趨暖和,原因主要在於太陽的變化,近年太陽所發出的熱能比以往多了。

      在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把地球的氣溫記錄下來。不管什麼原因,在1980年代的十年,地球氣溫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據南非《星報》報導,「地球氣溫上升的趨勢繼續伸展到1990年代。過去140年的記錄顯示,最熱的一年是1990年,排行第三的是1991年,而1992年……則佔第十位。」1991年,皮納圖博火山爆發,把大量灰塵噴進大氣層。據說這就是地球氣溫在過去兩年稍微下降的原因。

      關於地球氣溫上升對未來所操有的影響,這個問題引起了不少激烈的爭辯。可是,地球日趨暖和,對天氣預測卻造成明顯的影響,使這件本來困難的工作變得越發複雜。《新科學家》週刊指出,「隨著地球氣溫日漸上升,整個氣候都改變了」,天氣預報出錯的機會「也越來越大」。

      許多保險公司憂慮,保險單會因全球氣溫上升而變得無利可圖。《經濟學家》週刊承認,「由於碰到一連串的厄運,有些再保險公司現正減少接受天災投保。其他保險公司則考慮完全退出保險市場。……難以預料的情況把他們嚇怕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1990年,即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北極大部分的浮冰群都向後退,嚴重程度是前所未見的。結果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數以百計的北極熊被迫滯留在弗蘭格爾島上。《BBC野生動物》雜誌警告說:「鑑於地球日趨暖和,這些情形……可能會經常發生。」

      1992年,非洲一份報章報導,「從南極洲向北遷移的冰山激增,嚴重危及南大西洋船隻的安全。氣象專家認為原因在於地球日趨暖和。」據《大地》雜誌1993年1月刊報導,加利福尼亞州南岸的海平面逐漸上升,海水日趨暖和是部分成因。

      可悲的是,人類不斷把巨量毒氣投進大氣層。《地球報告第3號》一書聲稱,「環境保護署在1989年所發表的報告指出,據估計美國每年把90多萬噸的有毒化學物質注入空氣中。」一般認為環境保護署的估計過低,因為這個數字並不包括盈千累萬的機動車輛所噴出的廢氣。

      此外,關於其他工業國家的空氣污染,許多報告都是駭人聽聞的。至於東歐,新近揭露的真相顯示,在共產政權治下,當地的空氣污染數十年來一直不受管制,情況尤其令人毛骨悚然。

      地球的樹木吸入二氧化碳之後,就會放出氧氣,可惜這些樹木也深受毒氣所害。《新科學家》週刊報導說:「德國的樹木越來越缺乏生氣,據……農業部長[所稱],森林日漸枯槁,空氣污染可說是罪魁。」

      這個現象跟南非德蘭士瓦省高原的情況相似。詹姆斯·克拉克在《回到大地》一書報導,「在德蘭士瓦省東部,茁壯的松針由深綠變為蒼白,並且布滿斑駁。種種跡象表明,酸雨已開始造成破壞。」

      類似的報導遍及全球各地。沒有任何國家能避免空氣污染這個問題。工業國家的煙囪高聳入雲,把高空噴出的廢氣擴散到鄰近的國家去。工業發展向來旨在急功近利,這樣的記錄絕不能為人帶來希望。

      雖然這樣,人類仍有理由懷持希望。我們可以深信寶貴的大氣層會獲得挽救,免遭敗壞。你若想知道這件事是怎樣成就的,請閱讀下一篇文章。

      [第7頁的圖片]

      由於高層大氣的臭氧遭受破壞,皮膚癌的發病率因此上升

      [第9頁的圖片]

      這樣的污染會造成什麼後果?

  • 挽救大氣層的方法
    警醒!1994年 | 12月22日
    • 挽救大氣層的方法

      人類會甘願停止污染空氣?這就是挽救大氣層的方法嗎?

      不,單憑人類遵守防止污染的法例絕不能挽救寶貴的大氣層。相反,擁有至高權威的那位會插手干預,他不但會淨化大氣層,還會帶來一個潔淨的地球。

      地球的奇妙設計充分表明,創造者對地球和其上的生物關懷備至。上帝創造地球,是要地球永遠長存。——詩篇104:5,24。

      保養安排

      例如,大氣層備有自行修理及淨化的功能。請考慮一下高層大氣的臭氧。臭氧層的構造非常巧妙;臭氧不但把危害人類的紫外線輻射吸入,同時也容許安全的射線穿過,讓地上生物得到所需的陽光。

      我們從以上兩篇文章獲知,人造的含氯氟烴會漸漸上升到高層大氣,臭氧層因而遭受嚴重破壞。發揮保護作用的臭氧可以怎樣補充呢?臭氧層具有自行修理的功能,創造者的設計實在叫人驚嘆不已。不錯,高層大氣會不斷產生臭氧。事實上,臭氧所過濾的有害射線就是製造臭氧的原料!雖然人類所造成的污染迅速破壞臭氧,但與此同時臭氧卻獲得部分補充。

      低層大氣也有類似的情況。大氣層的重量逾5000萬億噸,低層大氣佔大部分。大自然的循環系統迅速把污染空氣的物質清除,功效確實不同凡響。《世界書籍百科全書》評論說:「污染物質隨風飄揚,雨雪又把它們沖下土壤。」

      顯然,只要人類停止污染空氣,或極力管制空氣污染,大自然的空氣很快就會變得清新、芳香。然而,上述參考書卻一針見血地指出難題的癥結,並且解釋說:「在許多地方,空氣受到污染的速度比氣象轉變快得多,天然氣候未能把污染空氣的物質清除。」

      人類不斷污染大氣層,這種自私行徑會怎樣終止呢?

      一個潔淨的地球指日可待

      惟有上帝插手干預,地球的污染才會終止。聖經預告上帝會「毀滅那些敗壞全地的人」。(啟示錄11:18,《新譯》)他絕不會容許貪心的人類繼續不斷污染這個錦繡大地,以及維持生命的大氣層。上帝應許說:「因為作惡的必被剪除;惟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詩篇37:9。

      惡人會怎樣遭受毀滅呢?上帝的屬天政府會把他們鏟除;他的王國會取代軟弱無能的人為政府。聖經應許說:「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但以理書2:44)上帝的政府就是耶穌教導門徒去祈求的王國:「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10。

      上帝定意要他的王國統治地球,這樣,人類就可以在毫無污染的環境下享受生活。因此,上帝定必「毀滅那些敗壞全地的人」。(啟示錄11:18,《新譯》)這會是一項多麼偉大的拯救行動!

      自私的人類正大肆污染地球。試想像一下,你可以在一個毫無污染的地球上生活的情景!屆時寶貴的大氣層會回復健康的狀態。以下的聖經應許一旦實現,這件事就會發生:「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3,4;彼得後書3:13。

      你須要怎樣做才能生還進入上帝所應許的新世界呢?上帝曾差遣他的代表到地上來;你要認識這位代表,並且遵守他的教訓。(約翰福音3:16;7:29)上帝的代表就是耶穌基督,他向天父禱告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3。

      [第10頁的圖片]

      一個潔淨、毫無污染的地上樂園指日可待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