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巴比倫
    洞悉聖經(上冊)
    • 城外建有兩層防禦壁壘,使城看來堅不可摧。

      [第64,65頁的地圖]

      古代的巴比倫城

      內層壁壘 用天然磚塊建造,共內外兩道城牆。內牆厚6.5米(21.5英尺),外牆厚約3.5米(11.5英尺),內外牆相距7米(23英尺)。兩道城牆上都建有塔樓,既可增強防禦力量,又有助於鞏固城牆的結構。離外牆約20米(66英尺)處有個碼頭,是用燒的磚和瀝青砌築的。外牆之外是護城河,在城的南北兩頭跟幼發拉底河連接。護城河既可為城裡的居民供水,又可防禦敵軍入侵。巴比倫的文獻顯示,共有八道城門通往城裡。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已找到四道城門,並已發掘出土。

      外層壁壘 尼布甲尼撒二世(這人摧毀了所羅門興建的聖殿)在幼發拉底河的東面加建外層壁壘,把北邊、東邊和南邊的一大片平原圍起來,這樣當戰爭爆發時,住在附近的居民可以逃進來避難。外層壁壘也有兩道城牆。內牆用未燒過的磚建成,厚約7米(23英尺),城牆上有供防衛用的塔樓;外牆距內牆約12米(40英尺),是用燒的磚建造的,由兩部分構成,分別厚約8米(26英尺)和3.5米(11.5英尺),這兩部分由塔樓相連。

      拿波尼度沿幼發拉底河東岸建造了一道城牆,跟外層壁壘的盡頭相接。這道城牆寬約8.5米(28英尺),也有多個塔樓和一個寬3.5米(11.5英尺)的碼頭。

      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歷史家希羅多德說,幼發拉底河兩岸各有一個很長的碼頭,有城門的城牆將碼頭和城隔開。據他記載,城牆高約90米(295英尺),厚26.5米(87英尺),長約95公里(59英里)。不過,希羅多德看來有點誇大其詞。考古學證據顯示,巴比倫的規模比他描述的要小得多,外層壁壘的長度和高度都比他說的尺寸小;也沒有證據顯示幼發拉底河西岸曾有碼頭。

      從高大城牆的城門進去,就會看見貫通全城的縱橫交錯的道路。「遊行大道」是城內的主軸大街,路面鋪砌了石料,路旁的牆上有琺瑯獅子像。(見下冊323頁圖片)

  • 巴比倫
    洞悉聖經(上冊)
  • 巴比倫
    洞悉聖經(上冊)
  • 巴比倫
    洞悉聖經(上冊)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