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巴比倫陷落了!」啟示錄偉大的高潮近了!
-
-
天使告訴我們,大巴比倫「曾經叫所有國族都喝了她淫亂、發怒的酒」。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叫別國喝憤怒的酒跟征服別國有關。例如,耶和華曾對耶利米說:「你要從我手裡接過這杯烈怒之酒,拿到我差你去的萬國,叫他們喝。他們喝了,就必搖搖晃晃,瘋瘋癲癲,因為我要使刀劍打擊他們。」(耶利米書25:15,16)公元前6世紀和前7世紀,耶和華叫古巴比倫倒了一杯象徵患難的酒給多個國族喝,叛道的猶大國也不能倖免。結果,上帝的子民被擄到巴比倫去。巴比倫本身也因為國王自高自大,冒犯「天上的主」耶和華,結果以陷落收場。(但以理書5:23)
5 大巴比倫也征服過不少國族,但征服的過程多半是不怎麼明顯的。她像娼妓一樣,耍詭計「叫所有國族都喝」她的酒,在靈性上跟她通姦行淫,並誘使政治領袖跟她建立友好關係,結成聯盟。她利用宗教的影響力,企圖在政治、商業和經濟方面施壓。為了政治目的和商業利益,她不惜策動宗教迫害,發動宗教戰爭,例如十字軍東征,又挑起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她甚至聲稱戰爭爆發是上帝的旨意,妄圖給戰爭披上神聖的面紗。
6 20世紀,從信奉神道教的日本、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信奉佛教的越南,到信奉「基督教」的北愛爾蘭和拉丁美洲,以至其他地方,宗教捲入戰爭、干預政治的情況都十分普遍。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不容忽略的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的隨軍教士都慫恿本國的壯丁奮勇殺敵。以下是大巴比倫跟政治領袖私通的典型例子:1936-1939年,西班牙爆發內戰,大巴比倫從中作祟,推波助瀾,導致最少六十萬人在內戰中喪生。這次流血事件是由天主教教士的支持者和他們的盟友挑起的,部分原因是教會的財富和地位受到西班牙合法政府的威脅。
-
-
「大巴比倫陷落了!」啟示錄偉大的高潮近了!
-
-
[第208頁的附欄]
她淫亂的酒
天主教在大巴比倫中有很大的影響力,由羅馬的教宗管治。教會聲稱每位教宗都是宗徒伯多祿的繼承人。關於這些所謂的繼承人,以下是一些公開的史實:
福慕(891~896):「福慕死後九個月,埋在教廷地下墓穴的屍體就被人挖出來,在[新任教宗]德範主持的『死屍』會議上進行審訊。這位已故的教宗被控野心太大,以非法手段奪取教宗的職權。這次會議宣布撤銷福慕所頒的一切教令。……他們剝去屍體的教宗禮服,斬斷右手的手指。」(《新天主教百科全書》,英語)
德範六世(896~897):「新任教宗德範六世[審訊福慕的屍體]後,由於反應強烈,不出幾個月就被迫下台了。他不但被奪去教宗徽章,還遭囚禁,後來被人勒死。」(《新天主教百科全書》)
思齊三世(904~911):「他之前的兩任教宗……都是在獄中被勒死的。……他在羅馬得到狄奧菲拉克圖斯家族的支持。據說,他跟這個家族的一個女兒瑪羅齊亞私通,生了一個兒子(即日後的教宗若望十一世)。」(《新天主教百科全書》)
德範七世(928~931):「教宗若望十世在位最後幾年……激怒了羅馬元老院的女議員瑪羅齊亞夫人,因而被囚禁,繼而被刺殺。於是,瑪羅齊亞安排良六世坐上教宗的寶座,但他登位後僅六個半月就去世了。繼任的德範七世很可能也是靠瑪羅齊亞的勢力當上教宗的。……他在位兩年,一直受瑪羅齊亞操縱,十足是個傀儡。」(《新天主教百科全書》)
若望十一世(931~935):「德範七世死後……狄奧菲拉克圖斯家族的瑪羅齊亞為她那二十剛出頭的兒子若望謀得教宗之職。……若望在位期間,完全受母親支配。」(《新天主教百科全書》)
若望十二世(955~964):「他當選為教宗時,年僅十八歲。當時的史料記錄均顯示:他對屬靈的事毫無興趣,耽於下流的娛樂,荒淫無度。」(《牛津教宗詞典》)
本篤九世(1032~1044;1045;1047~1048):「這個臭名昭著的人物把教宗職位出售給他的教父,後來又做了兩任教宗。」(《新天主教百科全書》)
由此可見,上述這類教宗,非但沒有效法伯多祿盡忠職守,反而成了一股邪惡的勢力。他們在位期間,對流血害命、通姦行淫一類的惡事姑息縱容,也助長屬靈的淫亂,容許耶洗別一類的婦女腐化教會。(雅各書4:4)1917年,聖經研究者出版的《完成的奧祕》明確具體地揭露了這些事實。這是聖經研究者在那個年代「用各樣災殃打擊大地」的一種方式。(啟示錄11:6;14:8;17: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