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聖經
    洞悉聖經(下冊)
    • 保全聖經 據目前所知,聖經的原稿沒有一份流傳到今天。可是,耶和華確保有人製作抄本取代殘舊的原稿。此外,從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的時代起,直到猶太人離開巴比倫後,巴勒斯坦以外的許多猶太社區急速增長,於是人們需要更多聖經抄本。後來有專業的抄經士出現,滿足了這個需求。他們非常注重手抄本準確無誤。以斯拉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個熟練的抄經士,精通以色列的上帝耶和華所賜的摩西律法」。(拉7:6)

      有幾百年的時間,人們繼續製作聖經手抄本,其間聖經的篇幅添上了《希臘語經卷》。

  • 聖經抄本
    洞悉聖經(下冊)
    • 我們怎麼能肯定聖經的內容沒有改變?

      儘管抄寫聖經的人非常細心,微小的抄寫錯誤和改變還是在所難免的。總的來說,這些差異都是無關宏旨的,不影響聖經整體的可靠程度。學者們通過仔細校勘存世的抄本和古譯本,已經找出各種錯誤和差異,加以修正。聖經希伯來語文本校勘學始於18世紀末葉。1776-1780年間,本傑明·肯尼科特在牛津出版了六百多份馬所拉希伯來語抄本。1784-1798年間,意大利學者詹伯納多·德羅西在帕爾馬出版了731份抄本的校勘本。德國學者貝爾也出版了《希伯來語經卷》的主要文本,C.D.金斯伯格也在較近期這樣做。希伯來語學者魯道夫·基特爾在1906年發表了《聖經希伯來語文本》初版,文本的腳注提供了鑑別經文的資料,比較許多馬所拉文本的希伯來語抄本。基特爾基本上採用本·哈因的文本。可是,後來有更古更好的馬所拉文本(本·亞設編纂)面世,於是基特爾著手編纂全新的第三版,直到去世為止。基特爾去世後,遺作由他的同事完成。

      最初在1950-1960年出版的《聖經新世界譯本》,就是以《聖經希伯來語文本》第7,8,9版(1951-1955)作為基本文本,從希伯來語翻成英語的。一份希伯來語新文本叫做《希伯來語經卷斯圖加特文本》,在1977年面世。《新世界譯本》1984年版用這個新文本去更新腳注的參考資料。

      1514-1517年出版的《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希臘語及拉丁語)收錄了《希臘語經卷》的第一個印刷本。1516年,荷蘭學者伊拉斯謨出版了《希臘語經卷》希臘語主要文本的初版。這個版本有許多訛誤,但1519-1535年有4個修訂版相繼面世,使文本的素質得以提升。後來,法國巴黎印刷商兼編輯羅伯特·埃蒂安納(斯特凡尼斯)發行了幾個「新約」希臘語版本。這幾個版本大致根據伊拉斯謨的文本,但按照《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和15份近期抄本修正錯誤。1550年,斯特凡尼斯出版他的希臘語文本第3版。這個文本實際上成了「公認文本」(拉丁語textus receptus),許多早期英語譯本都以這個文本為根據,包括1611年出版的《英王欽定本》。

      J.J.格里斯巴赫編纂的希臘語主要文本是近代一個比較值得注意的文本。他運用其他人搜集的資料,留意奧利金等早期作家所引錄的經文,研究各種譯本(如亞美尼亞語譯本、哥特語譯本、菲洛克塞努斯譯本)的異文。他認為存世的抄本有三個體系,或三種類型的校訂本,分別是拜占廷類型、西方類型、亞歷山大類型,而他認為亞歷山大類型比較好。他所編的希臘語主要文本的不同版本在1774-1806年間面世,《希臘語經卷》全書文本的主要版本在1796-1806年間出版。格里斯巴赫的文本是夏普的英語譯本(1840)的底本,也是本傑明·威爾遜翻譯的《雙語對照強調譯本》(1864)所印行的希臘語文本。

      1881年,劍橋大學的兩個學者B.F.韋斯科特和F.J.A.霍特出版了《希臘語經卷》一個主要文本,受到普遍的接納。這個文本是二人辛勞28年的成果,雖然二人各自工作,但經常比較筆記。他們像格里斯巴赫那樣,把抄本分成幾個體系,而且特別重視他們叫做「中立類型」的抄本,包括著名的《西奈抄本》和《梵蒂岡抄本1209號》(兩份抄本都是公元4世紀的文獻)。假如這些抄本的文句一致,特別是古代其他安色爾字體抄本也一樣的話,韋斯科特和霍特就認為大概不必商榷了,但他們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把所有想得到的因素都考慮過,以求解決異文引起的問題。假如兩段異文的分量差不多,就會在他們的主要文本裡注明。《新世界譯本》的《希臘語經卷》部分就是主要根據韋斯科特與霍特的文本譯成英語的。不過,新世界聖經翻譯委員會也參考其他出色的希臘語文本,其中之一是內斯特萊編纂的希臘語文本(1948)。

      關於《希臘語經卷》文本的歷史和現代經文校勘學的研究成果,庫爾特·阿蘭教授說:「憑著40年的經驗,以及在各抄本驗證過1200段經文的結果,我們可以斷言:《新約》文本流傳至今仍然極為準確,比古代任何著作都要可靠。即使將來還會發現其他抄本,但這些抄本令目前文本不得不大幅度修改的可能性是零。」(《流傳至今的〈新約〉仍然準確可靠》,斯圖加特,1986,27-28頁)

      存世的《希臘語經卷》抄本(希臘語或其他語言的抄本)在詞句上有若干歧異(稱為「異文」)。這是意料中事,因為抄本是由不完美的人輾轉傳抄的,而且抄寫的人有許多並不是專家。假如有若干抄本都按照同一份抄本(也許是早期文本的某一個修訂本)謄寫,或者都來自某個地區,就可能至少有一些異文是相同的。這些抄本可以說是屬於同一個體系或類型。學者把有相似異文的文本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或體系,而且越分越多,目前已經有亞歷山大類型、西方類型、東方類型(敘利亞和凱撒里亞類型)、拜占廷類型,包括了不同的抄本或散見於眾多抄本中的異文。儘管不同類型的抄本各有異文,各類型之內也有歧異,流傳至今的聖經其實跟上帝啟示的原作沒有實質上的不同。異文一般對聖經的道理沒有影響。學者的校勘工作已經把所有重大的錯誤修正,因此今天我們看到的文本是真確可靠的。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