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用血拯救生命——方法如何?
    守望台1991年 | 7月15日
    • 能夠在醫學上拯救生命?

      12.關於輸血,有思想的人可以合理地想到什麼事?

      12 多年來專家們一直聲稱血能夠拯救生命。醫生也許舉出一些例子,病人嚴重失血,但在接受輸血之後,病情便有所改善。因此人們也許納罕,『從醫學上看來,基督徒的立場是否明智呢?』在接受任何重要的醫藥治療之前,有思想的人無疑想先探知治療法可能帶來的效益和所冒的風險。輸血又如何?實情便是,輸血帶有許多危險,有時甚至能夠致命。

      13,14.(甲)輸血在什麼方面證明有頗大風險?(乙)教皇的經歷怎樣足以說明血對健康所造成的危險?

      13 不久之前,L·T·古特納夫和J·M·沙克醫生指出:「很久以來,醫學界已意識到,雖然我們盡力使血的供應安全可靠,輸血卻一向都帶有風險。輸血最常引起的併發症乃是非甲非乙型肝炎;其他可能導致的併發症包括乙型肝炎、異體免疫性、輸血反應、壓抑免疫力和鐵質過量。」該項報告對這些嚴重危險中僅是一種作出『保守』的估計,然後補充說:「預料[僅在美國一個國家]大約每年有4萬人染上非甲非乙型肝炎,其中有百分之10的病例會演變成肝硬變和/或肝癌。」——《美國外科學雜誌》,1990年6月。

      14 隨著從輸血染病的風險越來越為人所知,許多人正重新考慮他們對輸血的看法。例如,教皇在1981年遇刺之後在醫院裡接受治療,但他出院之後又再返回醫院接受治療兩個月。他的病勢十分沉重,以致看來他可能變成殘廢而被迫退休。為什麼呢?原來他從所輸的血染上了巨細胞病毒感染。有些人會納罕,『如果給教皇所輸的血也不安全,給一般平民所輸的血又怎樣呢?』

      15,16.即使血受過防病檢驗,為什麼輸血仍不安全?

      15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他們不能將血加以檢驗以防止疾病傳染呢?』為了舉例說明這件事,請想想對乙型肝炎所作的檢驗。《病人護理雜誌》(1990年2月28日)指出:「對血普遍加以檢驗之後,輸血後染上肝炎的事例減少了,但仍有百分之5-10輸血後染上乙型肝炎的病例。」

      16 這些檢驗方法絕不是百無一誤的,從另一種藉血傳染的疾病——愛滋病——的風險足以見之。愛滋病的流行使許多人意識到受感染的血液的危險。誠然,現今有普檢的方法去查出病毒的證據。可是,血液並非在所有地方均受到檢驗,而且看來人可以在血液裡攜帶愛滋病病毒多年,但仍不致被現行的檢驗方法所察出。因此病人可以從受過檢驗的血染上愛滋病——事實上亦確有這樣的事例!

      17.輸血可以怎樣造成一些並非立即顯現出來的傷害?

      17 古特納夫和沙克醫生也提及「壓抑免疫力」一事。不錯,有與日俱增的證據表明,甚至經過適當配合的血也可以損害病人的免疫系統,結果導致癌症和死亡。例如,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覺,「頭部和頸部患癌的病人的事例表明,在各割除腫瘤期間接受輸血的病人在事後免疫力大為降低。」(《醫藥郵報》,1990年7月10日)南加州大學的醫生們報導說:「在所有喉癌病例中,沒有接受輸血的人的復發率是百分之14,接受輸血的人則是百分之65。至於口腔、咽、鼻或鼻竇癌的病例,沒有輸血的人的復發率是百分之31,接受輸血的則是百分之71。」(《耳鼻喉科紀事》,1989年3月)由於病人的免疫力受到壓抑,看來這也足以解釋何以在施手術期間接受輸血的人較易受感染。——請參看第10頁的附框。

  • 用血拯救生命——方法如何?
    守望台1991年 | 7月15日
    • [第10頁的附欄]

      輸血與感染

      尼爾·布隆伯格醫生曾就輸血是否使病人受到感染一事作過廣泛的檢討,他所獲得的結論是:「在12項臨床研究中,有10項顯示,至相當重要的程度,輸血使病人有受細菌感染的更大風險。……除此之外,如果輸血對免疫性所造成的影響像有些研究所顯示的那麼悠久的話,在接受外科手術之前若干時候施行的輸血便可能影響到病人對感染的抵抗力。……這些資料若能受到證實,看來手術後嚴重的感染乃是異體同型輸血所造成的最常見的嚴重併發症。」——《輸血醫學評論》,1990年10月。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