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最珍貴的液體
    警醒!2006年 | 8月
    • 最珍貴的液體

      「血液跟保健的關係等同於石油跟交通的關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生物倫理學中心主管亞瑟·卡普蘭

      石油不是極具價值的流體嗎?近年燃油價格居高不下,許多人也許會有這種想法。不過,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流著幾公升比石油珍貴得多的液體。想一想:每年要開採數以十億桶石油,才能緩解人類對燃油的渴求;每年,有人捐出約九千萬個單位的血,希望藉此幫助患病的人。a這個驚人的數字差不多等於八百萬人的血液容量了。

      不過,血液跟石油一樣,似乎有供不應求的問題。全世界的醫學界正在鬧血荒。(請參閱附欄:「血庫告急」)血液為什麼如此珍貴呢?

      獨一無二的器官

      血液實在複雜得驚人,人們常常把它比作人體的器官之一。布魯斯·萊內斯醫生說:「血是人體眾多器官之一,奇妙無比,也獨一無二。」血液確實十分獨特!一本教科書指出:血是「人體惟一的液態器官」,更可說是「有生命的交通系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科學家利·安德森說:「循環系統就像威尼斯的水道一樣,把好東西輸送到適當的地方,也會把廢物帶走。」血液流經長達十萬公里的循環系統,沿途幾乎經過身體所有的組織,包括心、腎、肝、肺,這幾個重要的器官既要處理血液,也全靠血液維持。

      血液不但把氧氣、養分和抗體等許多「好東西」帶給身體的各細胞,也帶走含毒性的二氧化碳、受傷和死細胞中的物質,以及其他「廢物」。血液有帶走廢物的功能,這就能解釋為什麼血液一旦離開身體,就可能變得危險而不要接觸了。還有,沒有人可以保證血液中的「廢物」都能通通分辨出來,而且在輸給其他人之前完全清除。

      毫無疑問,血的功能是維持生命所不可少的。難怪醫學界的慣常做法,就是給失血的病人輸血。許多醫生認為,由於醫學界普遍採用輸血的療法,血也因而變得非常珍貴。然而,醫學界逐漸改變這個想法;在某種意義上,一場革命正靜悄悄地進行。許多醫生,不論內科還是外科,都不再像以前一樣,動不動就替病人輸血了。為什麼呢?

      [腳注]

      a 以每單位相當於450毫升(1品脫)血液計。

      [第4頁的附欄或圖片]

      血庫告急

      據醫療專家估計,每年全球需要血液的數量比現時要多2億個單位。世上有百分之82的人住在發展中國家,但全球血庫總存量只有少於百分之40的血液是從這些國家收集得來的。這些國家的醫院多因「無血可輸」,而要改用其他療法。肯尼亞的《民族報》報導,「每天差不多有一半的醫療程序,因為血液不足而需要取消或延遲進行」。

      血液存量不足在富裕國家也同樣普遍。隨著人口老化和醫學技術進步,外科手術的需求也增加了。除此之外,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出外旅遊,人們較易感染各種的疾病和寄生蟲;越來越多捐血者的血都不合用。

      各地的血庫似乎都面對著血液存量不足的危機。有時血庫會特別呼籲年輕人捐血,因為他們的生活一般比較正常,血液也比較安全。例如,在津巴布韋,百分之70的血液都是由學生捐出來的。很多血液收集中心延長開放時間,有些國家甚至容許這些中心提供報酬,藉此吸引人來捐血。捷克共和國就有機構發起一個運動,以啤酒作為捐血者的報酬!在印度,有關當局甚至派人上門呼籲市民捐血,好減輕血庫存量不足的情況。

  • 輸血療法——前景無憂?
    警醒!2006年 | 8月
    • 輸血療法——前景無憂?

      「輸血療法的發展有點像穿越熱帶雨林,前人走過的路徑不錯是清晰的,可是依然要步步留神,未見的新威脅可能依然潛伏在前方的一角,掉以輕心的人隨時會墮入陷阱。」——輸血療法教授伊恩·富蘭克林

      20世紀80年代,席捲全球的愛滋病(又叫艾滋病)導致血液安全受廣泛關注,自此之後,醫學界加倍努力,務求消除血所帶來的「未見的威脅」。可是,如山的障礙依然無法消除。2005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承認:「接受安全輸血的機會……因國家而異,分別可以很大。」為什麼呢?

      許多地區欠缺由國家協調的機制,以確保血液和血製品的收集、測試和運輸過程符合安全標準。有時候連儲存血液的方法都有問題,隨便把血液放在殘舊的家用電冰箱和郊遊用的冰箱中就算了!既然沒有安全標準可言,病人要接受來自百里以外,甚至千里以外的另一個人的血液,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永不傳播疾病的血液——遙不可及

      有些國家聲稱他們的血庫的安全程度已達史無前例的高水平,可是隱憂還是有的。美國三家血液中心合編了一份「資訊通告」,第一頁這樣說,「警告:全血和血成分來自人血,因此可能帶有病毒等致病媒體。……捐血者雖經小心檢測,收集的血液也經實驗室嚴格測試,也不能保證零風險。」

      難怪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高級幹事彼得·卡羅蘭這樣說:「我們實在無法保證血庫絕對安全。」他補充說:「檢測不出的新傳染病還是會不斷出現的。」

      如果有一種新傳染病像愛滋病一樣,潛伏期很長,以致不易檢測出來,卻又很容易經血液傳播,那又怎麼辦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的哈維·克賴恩醫生,在2005年4月捷克共和國布拉格舉行的醫學會議中發表演說,其間指出以上的可能性是值得認真考慮的。他補充說:「醫護人員在收集血液成分的時候,他們防範經血傳播疾病的意識,比起早年愛滋病初起的時候,實在提高不了多少。」

      人為錯誤與輸血反應

      對先進國家的病人來說,輸血最大的風險是什麼呢?就是人為錯誤和免疫反應。《環球郵報》報導2001年在加拿大做的一次調查,發現有數以千計的輸血手術幾乎鬧出人命,原因包括「抽錯另一個病人的血液樣本,血液樣本標籤出錯和配錯血」。這樣的錯誤在1995年至2001年期間在美國起碼奪去了441條人命。

      接受別人血液的病人面對的風險,基本上跟器官移植差不多。免疫系統傾向排斥外來的組織,但有些病例顯示,輸血可能會抑制免疫系統的自然反應,令病人變得虛弱,無法抵禦手術後的感染和本來處於不活躍狀態的病毒。難怪上文提到的富蘭克林教授提醒臨床醫生,「在為病人輸血之前,要三思、三思、再三思。」

      專家們直言不諱

      掌握了以上的知識後,越來越多醫護人員用更謹慎的態度考慮輸血療法。據《戴力血液研究心得》這本參考書說:「有些醫生認為,同種異體血[別人的血]是一種危險藥物,如果把它當成其他藥物而用同一套標準評核,就會被評定為禁藥。」

      論到在心臟手術進行期間,替病人輸入血的主要成分這個做法,布魯斯·斯皮斯教授在2004年底,曾這樣說:「認為這種做法會改善手術效果的[醫學]文獻就算有,也是寥寥可數。」事實上,斯皮斯教授也曾指出在許多病例中,輸血「對創傷手術以外的幾乎每一種手術都是害處多於益處」,增加了「肺炎、感染、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令許多人感到詫異的是,使用血的準則原來遠遠不像人們期望的那樣規範化。加布里埃爾·佩德拉薩醫生最近提醒在智利的同事,他說「輸血療法的指引和準則模糊不清」,結果「不是人人都容易實行……和遵守」。難怪英國愛丁堡及蘇格蘭輸血服務總監布賴恩·麥克萊蘭要求醫生「記住,輸血是移植手術的一種,不能輕率決定」。他建議醫生要捫心自問:「如果接受手術的是我自己或是我的孩子,我會同意輸血嗎?」

      一位血液學家告訴《警醒!》雜誌,說:「作為輸血療法的專家,我們不喜歡接受輸血,也不喜歡給別人輸血。」表達同樣意向的醫護人員其實為數不少。如果連醫學界一些飽受訓練的專才也有這種想法,病人應該有什麼想法呢?

      療法會改變嗎?

      「如果輸血療法是這麼危險,又有其他選擇,」你也許會問,「為什麼輸血還是這麼普遍呢?」原因之一是許多醫生都固守舊法,不願意採用不輸血療法,或者他們不知道在輸血療法以外,還有其他不輸血療法可以選擇。《輸血》雙月刊的一篇文章指出:「醫生基於過去受的教育、醫藥界的文化和『臨床判斷』來決定是否為病人輸血。」

      外科醫生的技術高低也可以造成很大差別。英國倫敦的貝弗利·亨特醫生寫道:「不同醫生操刀,手術的失血量會大大不同,越來越多人關注在培訓外科醫生時,應該加強手術止血法的相關訓練。」其他人聲稱輸血以外的其他療法費用太高,不過報告顯示真相其實剛剛相反。無論如何,許多醫生都會同意一所醫院的醫療總監邁克爾·羅塞醫生的意見,他說:「任何接受不輸血療法的病人,他們所接受的,其實是切實可行而又最優質的手術。」a

      最優質的醫療護理,不就是您想要的嗎?如果您有這種想法,您就跟把這本雜誌帶到您手上的這群人有共通點了。請您繼續看下去,了解一下他們在輸血問題上的明確立場。

      [腳注]

      a 請參閱第8頁附欄:「不輸血療法」

      [第6頁的精選語句]

      「在為病人輸血之前,要三思、三思、再三思。」——伊恩·富蘭克林教授

      [第6頁的精選語句]

      「如果接受手術的是我自己或是我的孩子,我會同意輸血嗎?」——布賴恩·麥克萊蘭

      [第7頁的附欄或圖片]

      輸血相關性急性肺損傷導致的死亡

      據報首宗輸血相關性急性肺損傷(TRALI)在20世紀90年代初發現。這是一種輸血引起的致命免疫反應。據報每年奪去幾百人的性命。可是,專家認為實際的死亡人數可能更高,因為很多醫護人員對這種病的徵狀一無所知。雖然引致這種免疫反應的原因未明,但《新科學家》週刊(英語)指出,看來這種情況大都跟輸入的血液有關,這些血液「主要來自一些曾多次接受輸血的人,他們接受過不同血型的血液」。一項報告指出,輸血相關性急性肺損傷現時在英國和美國,可說是通過輸血而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對血庫而言,這種病比眾所周知的愛滋病毒更棘手」。

      [第8,9頁的附欄或圖解]

      血的主要成分

      捐血者一般捐的都是全血。不過,在很多情況下,他們捐的主要是血漿。雖然有些國家的醫生會替病人輸全血,但更常見的情況是,血液會首先被分為不同的成分,然後才進行測試和輸入病者體內。以下是有關血的四種主要成分、每種成分的作用及佔全血的比例。

      血漿佔全血的52-62%。呈禾褐色(淡黃色),含有血細胞、蛋白質及其他物質懸浮流動的液體。

      血漿中91.5%是水,7%是血漿蛋白的微量成分,(其中包括4%的白蛋白,3%的球蛋白,少於1%的纖維蛋白原)。還有1.5%的成分是由其他物質組成,例如養分、激素(荷爾蒙)、帶氧氣體、電解質、維生素和含氮的有機廢物。

      白細胞佔全血少於1%,負責攻擊和消滅可能有害的外來物質。

      血小板佔全血少於1%,使血液凝固,避免傷口流血不止。

      紅細胞佔全血38-48%,負責輸送氧氣,帶走二氧化碳,使身體的組織保持活躍。

      血漿可以細分為各種不同的成分,血的其他主要成分也可以細分成微量成分。例如,血紅蛋白就是由紅細胞分離出來的微量成分。

      [圖解]

      血漿

      水 91.5%

      蛋白 7%

      白蛋白

      球蛋白

      纖維蛋白原

      其他物質 1.5%

      養分

      激素

      帶氧氣體

      電解質

      維生素

      含氮的有機廢物

      [鳴謝]

      第9頁:圓圈裡的血液成分:This project has been funded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 federal funds from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under contract N01-CO-12400. The content of this publica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views or policies of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nor does mention of trade names, commercial products, or organizations imply endorsement by the U.S. Government

      [第8,9頁的附欄或圖片]

      不輸血療法

      過去六年,耶和華見證人的醫院聯絡委員會在世界各地向醫學界分發了數以萬計的《不輸血療法——安全有效,容易掌握》錄像帶。這部影片以大約25個語言版本發行,b輯錄了世界知名的醫生所作的討論,內容關於流行而有效的不輸血療法。影片的信息受到大眾關注。例如,英國國家血液服務局的人員在2001年年底看過這部影片,於是寫信給全國的血庫管理人員和血液學顧問醫生,並將錄像帶一併附上,鼓勵他們觀看,因為「優質治療的其中一個目標是盡量避免替病人輸血,而這個理念越來越受人認同」。信中還指出,「[影片的]信息意義重大,國家血液服務中心深表認同。」

      [腳注]

      b 如果想觀看《不輸血療法紀錄片專輯》數碼光碟(DVD),請聯絡任何一個耶和華見證人。該專輯由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第9頁的附欄或圖片]

      血液分離法——血液微量成分用於醫學用途

      通過現今的科技,人們能辨別出血液的不同成分,把它們從血液中分離出來。這個技術叫做血液分離法。就拿海水來打個比方,海水有百分之96.5是水分,通過分離過程可以收集其餘的成分,例如鎂、溴,當然還有鹽分。類似地,血液中一半以上是血漿,而血漿中百分之90是水分。通過分離過程,可以收集血漿其餘的成分,例如蛋白質,其中包括白蛋白、纖維蛋白原和各種球蛋白球。

      在某些醫療程序中,醫生可能建議運用血漿其中一種成分的濃縮劑量。例如含豐富蛋白質的冷沉澱物,就是透過冷凍再融解血漿而得的。這種不能融解的成分含有大量凝血因子,能令病人停止出血。醫生施行另一些療法時,可能會採用含有少量血液微量成分的產品,也可能採用以某種血液微量成分為主要成分的產品。c另外,病人受病原體感染後,醫生可能利用從血漿分離出來的蛋白質進行常規注射,幫助病人增強免疫力。幾乎所有用於醫學用途的血液微量成分,都含有可以從血漿找到的蛋白質。

      《科學新聞》週刊指出,「據估計,人體的血流中有數千種蛋白質,但目前科學家只能辨別出其中幾百種而已」。隨著醫學界對血液的認識日漸加深,將會有更多用血液的蛋白質製造的新產品面世。

      [腳注]

      c 有些產品含有動物的血液微量成分。

      [第6,7頁的圖片]

      有些醫護人員對於接觸血液態度非常謹慎

  • 血的真正價值
    警醒!2006年 | 8月
    • 血的真正價值

      「血液是全球共享的生命之源,是全人類的生命動力,不分膚色、種族、宗教。」——聯合國大會主席

      毫無疑問,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血液是珍貴的資源,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東西。不過,你認為輸血或把血應用在其他醫藥治療之上,是否安全及明智呢?

      我們已經看到,世界各地醫療安全的標準相差很大,輸血療法比許多人所想像的危險得多。醫生的教育背景、技術水平、觀點角度,都會大大影響他們用血的準則。至今,許多人對輸血的問題看得更謹慎了,也有越來越多的醫生傾向於採用不輸血療法。

      這就把我們帶回這個系列首篇文章所提的問題了。血究竟為什麼這麼珍貴呢?如果血的醫藥價值越來越成疑問,血還有什麼其他價值嗎?

      造物主對血的看法

      早在全人類祖先挪亞的時代,上帝定下一條重大的律例。他容許人類食用動物的肉,但不准他們吃血。(創世記9:4)他也清楚說明原因,就是血等同活物的生命。後來他說:「活物的生命就在血裡。」在造物主的眼中,血是神聖的,代表所有生物都擁有的生命恩賜。上帝後來再三重申這個原則。(利未記3:17;17:10,11,14;申命記12:16,23)

      大約二千年前,基督教創立不久,信徒領受了「禁戒血」這道來自上帝的誡命。這道誡命並不是建基於對身體健康的顧慮,而是建基於血是神聖的。(使徒行傳15:19,20,29)有些人辯稱,這道來自上帝的禁令只涉及吃不吃血的問題,可是「禁戒」二字已經說得明白不過了。醫生要我們戒酒,我們總不會覺得把酒注射進血管中就沒關係吧!

      聖經再進一步解釋血液為什麼這麼神聖。耶穌基督流出寶血,代表他為全人類犧牲生命,給所有基督徒打開希望之門,使罪得赦,使人有希望得永生。基督徒禁戒血,就等於表明自己深信,只有耶穌基督的血才真正能夠救贖自己的生命。(以弗所書1:7)

      眾所周知,耶和華見證人把這些記載於聖經中的誡命緊記心中,所以拒絕以任何方式給自己輸入全血或血的主要成分:紅細胞、白細胞、血漿和血小板。至於從這些血的主要成分,進一步提煉出來的各種微量成分,以及含有這些微量成分的產品,聖經並沒有什麼評論。因此,每個見證人會自行決定是否接受。見證人採納這個有聖經根據的立場,是不是表示他們抗拒醫藥治療,或者輕視健康和生命呢?絕對不是!(請參閱「耶和華見證人與健康」的附欄)

      近年來不少醫生看出見證人謹守這個聖經立場,結果治療的效果很好。例如,一位脊骨外科醫生最近公開表示,選擇輸血以外的其他療法是好的。他說:「不只是對耶和華見證人,而是對所有人來說,都絕對是最安全的。」

      要為自己和別人的身體健康做重大決定,絕不容易,壓力也很大。當考慮輸血這種常見的療法時,請記住呼吸系統專家兼醫院總監戴夫·威廉斯醫生的這句話:「尊重別人的意願是很重要的,……對於把什麼東西放進自己的身體,我們必須非常小心。」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過去有道理,今天更有道理。

      [第11頁的附欄或圖片]

      血紅蛋白載氧體是什麼?

      每個紅細胞有大約三億個血紅蛋白分子,約佔紅細胞體積的三分之一。每個血紅蛋白分子都含有球蛋白和一種叫血紅素的色素;而血紅素裡則有一個鐵原子。紅細胞經過肺部時,氧分子就會進入紅細胞,依附血紅蛋白分子,不出幾秒,氧就被送到身體的組織,維持組織各細胞的生命。

      有些製造商從人類或牛的紅細胞抽出血紅蛋白,濾除雜質,然後進行化學改良和淨化,再混和溶液,加以包裝。這種成品稱為血紅蛋白載氧體,在很多地方仍未獲准使用。由於血紅蛋白裡的血紅素就是使血液呈深紅色的物質,所以血紅蛋白載氧體看起來像紅細胞一樣。血紅蛋白就是從紅細胞抽取出來的。

      取出的紅細胞必須冷藏,而幾星期後就要丟棄。血紅蛋白載氧體卻不一樣,可以在室溫貯存幾個月。另外,細胞膜含有獨特抗原,如果血型不相配,就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血紅蛋白載氧體卻沒有細胞膜,所以沒有這種危險。可是,基督徒憑良心服從上帝關於血的律法,衡量是否接受血紅蛋白載氧體時,比考慮其他血液微量成分更要小心謹慎。為什麼呢?除了血紅蛋白載氧體是取自血液之外,還有兩個不利的因素必須考慮。第一,血紅蛋白載氧體發揮血液主要成分(紅細胞)的重要功能;第二,它是從紅細胞中提取的,也是其中的主要成分。因此,決定是否採用這種成分或類似的產品時,基督徒要作重大而嚴肅的決定。他們必須禱告求上帝指引,仔細認真地沉思相關的聖經原則,明白到血的神聖用途。如果我們渴望跟耶和華保持良好的關係,就必須按照自己受過聖經熏陶的良心作決定。(加拉太書6:5)

      [圖片]

      血紅蛋白分子

      [第12頁的附欄或圖片]

      日漸普及的療法

      《華爾街日報》報導:「越來越多醫院為病人提供另一個選擇:『不輸血』外科手術。最初,開發不輸血的外科手術是為了照顧耶和華見證人的需要。現在,這項技術卻已成了主流,而且很多醫院都向大眾加以推廣。」世界各地的醫生都發覺,施行治療時減少為病人輸血有很多好處,特別是對病人而言。目前,有數以千計的醫生替病人施行各種不輸血的手術和療法。

      [第12頁的附欄或圖片]

      耶和華見證人與健康

      耶和華見證人拒絕接受輸血,在世界各地都為人所知。不論是全血還是血的主要成分,他們也不會接受。所有見證人的立場都是一樣的,他們當中有些也是醫生和護士。他們所堅持的是人為的教條抑或是對信仰治療的信念?都不是。

      耶和華見證人珍惜生命,把生命視為上帝賜予的禮物。他們相信聖經是「上帝用聖靈啟示的」,也盡力按照聖經的標準生活。(提摩太後書3:16,17;啟示錄4:11)聖經鼓勵敬拜上帝的人要避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行為及惡習,例如暴食、吸煙或嚼檳榔、縱酒和吸毒。(箴言23:20;哥林多後書7:1)

      我們會按照聖經原則行事,包括保持環境清潔,注意個人衛生,以及常做運動強身健體。(馬太福音7:12;提摩太前書4:8)耶和華見證人通情達理,有病就會看醫生,現有的療法他們大部分都會接受。(腓立比書4:5)他們服從聖經有關「禁戒血」的命令,堅持只接受不輸血的療法。(使徒行傳15:29)這個選擇往往使他們得到更優質的治療。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