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德國
    1999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添置印刷設施

      在70年代中期,德國分社位於威斯巴登的科爾克。科爾克從前屬於城市外圍,毗鄰森林,十分幽靜,可是現在已迅速發展為城市的一部分了。社方曾經擴建過分社的建築13次,但是西德的王國宣揚者的數目增至接近10萬人,他們需要更大的辦公地方去督導地區的工作,更大型的印刷設施去印製聖經書刊。當時,要得到額外的土地去擴建社方的物業其實十分困難。德國的弟兄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分社委員會於是禱告祈求耶和華的指引。

      在1977年年尾,新成立的分社委員會開始商議,看看在另一個地方興建新的伯特利的可行性有多大。問題是,他們真的需要新的分社建築物嗎?當時很多人覺得,舊制度很快就終結了。可是,另一個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無論舊制度會延續多久,社方仍舊要印製大量的聖經書刊。如果社方要繼續進行印刷工作,就必須趕上日新月異的印刷技術。後來,時機來到,威斯巴登分社的弟兄改變了他們的想法。但說來有趣,事情原來跟東德的耶和華見證人在受禁制期間,弟兄從應付當時的情況所累積的經驗有關。事情的始末到底是怎樣呢?

      決定採用平版印刷

      自從柏林圍牆在1961年豎起以來,為東德的耶和華見證人提供書刊變得越來越困難。社方為了方便運送書刊,特地為東德的見證人印製微型的特別版《守望台》,當中只刊載研讀文章。分社需要重新排印文章,才能夠出版特別版本的《守望台》。在特薄的紙上印刷其實已經十分困難了,要把印成後的紙摺成雜誌就更加棘手。後來弟兄找到一台自動化的機器,可以印製這種出版物,而製造這台機器的地方,竟然是東德的萊比錫。世事也真的十分奇妙,東德正是禁制耶和華見證人的國家,而這個較不起眼版本的《守望台》,就是專為了這個地區的見證人印製的。

      一位弟兄在加入伯特利前,學會了平版印刷的技術。他向社方建議,如果用平版印刷印製供應東德用的雜誌,工序會比較簡單。他們可以先把研讀文章縮印,然後製成印刷版。後來,有人把一台可以印刷單張紙的平版印刷機贈送給社方。過了一段時間後,弟兄們不單可以印刷黑白的研讀文章,最後更能夠出版彩色的整本《守望台》。社方更運用同樣的方法,出版小型版的精裝書。

      1975年,當時的守望台社社長內森·諾爾視察威斯巴登的分社。他對這種印刷程序很感興趣,看過印成品後,說:「很不錯。」後來,有人向諾爾弟兄解釋,這些書刊是特別為東德的傳道員印製的,西德的弟兄很高興可以採用這種新式的印刷方法去印製這些書刊。諾爾弟兄回應說:「那裡的弟兄吃了這麼多苦頭,我們理應把最好的給他們。」於是,他立刻批准西德分社購置額外的印刷器材,印製書刊給東德的弟兄姊妹。

      1977年,治理機構的成員格蘭特·蘇特訪問西德,透露社方其實很久以來已一直認真考慮轉用平版印刷,而當時社方正打算全面採用這種方法。這時候,威斯巴登的弟兄已經懂得一點平版印刷的技術了。東德的禁令間接令這裡的弟兄做好準備,迎接新的轉變。

      可是,轉變印刷方法並不僅是牽涉到接受一套新的觀念那麼簡單。蘇特弟兄解釋,他們也需要使用更大型和更重型的印刷機。但是,哪裡可以容納這些機器呢?用捲筒紙印刷機印刷彩色的刊物,想像起來自然容易,到實行卻又是另一回事。社方曾經嘗試在科爾克各地尋找可以用來擴建分社的地方,但都不成功。該怎麼辦呢?

      新分社大樓

      分社開始在另一個地方物色土地。1978年7月30日,約五萬名在杜塞爾多夫參加大會和在慕尼黑聚集起來的近六萬個見證人,聽到這個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消息:社方打算購置土地,興建一個全新的分社。

      在接著一年,弟兄們視察過123個地方。最後,他們選中了一塊位於小山岡上、俯瞰塞爾特斯村的土地。經治理機構批准後,分社在1979年3月9日買下這塊土地。然後,分社跟鄰近65塊土地的18個地主商議,收購他們的物業,令新分社的可發展面積達30公頃。塞爾特斯位於威斯巴登以北約40公里,貨車運輸十分便捷,距離法蘭克福的萊茵-美因國際機場只有不到65公里。

      德國耶和華見證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快要展開了。弟兄們已經準備就緒嗎?建築委員會的羅爾夫·諾伊費特憶述:「除了負責工程的建築師弟兄外,沒有人參與過這麼大型的建築項目。工程的難度實在難以想像。這麼大型和複雜的建築計劃,一般只有由經驗豐富的工程總監連同各方面的專門人才,才應付得來的。」可是,弟兄們的想法是,只要興建分社是耶和華的旨意,他就必定會祝福事情的結果。

      他們要先取得40份不同的許可證才能夠動工;他們很感激當地的官員,在這方面十分合作。其實,他們起初也遇到一點阻力。始作俑者主要是教士,他們發動民眾集會,挑撥反對的情緒,卻始終未能得逞。

      來自全國各地的見證人自願協助興建分社,他們的熱心實在十分感人。在工地裡,每一天平均有400個全時的工人和約200名「假期」工人工作。在工程進行的四年裡,至少有1萬5000個見證人自願參與建築工程。

      一個弟兄憶述:「無論是晴是雨,不管春夏秋冬,大家都排除萬難,令工程繼續進行。換上別的人早已收工休息的時候,我們卻還是剛剛開始。」

      幫手也從外地而來。來自美國俄勒岡州的史密斯夫婦,傑克和諾拉,還有15歲的女兒貝姬,就不遠千里來到這裡幫忙。社方宣布德國將會興建新分社的時候,他們一家人正在慕尼黑參加國際大會。他們都說:「可以參與興建新的伯特利,實在是莫大的榮幸。」於是,他們向有關的部門毛遂自薦。傑克回憶說:「1979年,我們正在為大會做準備的時候,收到申請表和邀請信,請我們盡快到那裡去。我們興奮極了,簡直不能集中精神工作和參加大會。」

      工地上原有的建築物需要改建,給建築工人住宿。大概到了1979年年尾的冬季,第一座房子蓋好了。1980年9月,新的伯特利之家奠基。印刷廠房的建築工程也展開了,剛好趕得及時間。分社在1978年1月訂購的27米長捲筒紙平版印刷機將會在1982年年初送到印刷廠房,所以到時印刷廠必須起碼完成了一部分。

      大部分工程都可以由弟兄們完成。一位弟兄直到今天仍舊語帶驚異地說:「這項工程實在十分浩大,工作人員又經常流動,我們從來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工作過。曾有不少次,我們沒有合適的專業人才,無能為力,滿以為要停工了,怎料總在最後一刻,就有一些具有合適技能的弟兄申請前來工作。我們什麼時候需要人,就馬上有合適的人在我們眼前出現。」弟兄們對耶和華的指引和祝福實在感激不盡。

      遷到塞爾特斯

      當時的伯特利約有二百名成員,他們的傢具、個人用品,還有分社的機器和工具,都要搬到新分社去。這件工作絕不容易,也不可能一次就完成。伯特利家庭按照工程的進度,逐個部門遷到塞爾特斯去。

      頭一批搬到新分社去的是印刷廠房的工人,因為印刷廠是最先落成的建築物。他們把威斯巴登的機器拆卸,分批運送到塞爾特斯。在搬遷的同時,弟兄們在1982年2月19日在塞爾特斯開始用新購置的輪轉平版印刷機印製彩色的刊物。這實在是個值得慶賀的日子!同年5月,威斯巴登的印刷廠終於停產,34年的印刷歷史也就此終結了。

      新的平版印刷機所印刷的第一個大型項目,是印製《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社方打算在1982年的區務大會發行這本新書,德國分社負責印製其中七種語言的譯本。問題是,裝訂的機器仍然在威斯巴登,一年多後才會搬到塞爾特斯去。於是,書帖一在塞爾特斯印刷好,弟兄們就連忙用貨車把它們運送到威斯巴登去裝訂。雖然工作量是加重了,他們卻能夠印成48萬5365本精裝書(初版的發行量是134萬8582本),讓不同國家裡參加大會的不同國籍的人,都能夠收到新發行的刊物。

      可以理解的是,搬遷分社令人百感交集。威斯巴登是不少伯特利家庭成員35年來的老家。不久之後,威斯巴登的分社設施將會分別出售給不同的人,只留下從前是裝訂工場的部分,改建成為王國聚會所。到了今天,這個聚會所由四群會眾共用,兩群德語,一群英語,一群俄語,充分體現了耶和華的子民四海一家的精神。

      奉獻禮

      塞爾特斯的伯特利建築群完成最後的修飾後,在1984年4月21日舉行奉獻禮。所有曾參與工程的人都感到,耶和華一直在旁扶持他們。他們全心尋求耶和華的指引,很感謝他幫助他們消除一切看來難以克服的障礙。現在這些設施已經完工了,並且正在用來推廣純真崇拜。他們現在看見明顯的證據,表明耶和華正在祝福這些設施。(詩篇127:1)奉獻禮實在是個特別值得歡樂的場合。

      分社在奉獻禮的那個星期初,開放讓訪客參觀,不少跟工程有關的政府官員也應邀到來。分社也很歡迎附近的居民前來參觀。其中一個訪客說,如果不是他教會的牧師,他就不會來了。他解釋說,近年來他的牧師老在發牢騷,說見證人的不是,教會裡的人快要給他悶死了。剛剛過去的星期天,牧師又在數落見證人的不是,還警告教眾千萬不要接受邀請,參加見證人的接待日。訪客接著說:「我記得你們的邀請,只是忘記了日期。要不是牧師在星期天提起來,恐怕我可能錯過這次參觀了。」

      分社奉獻禮前的參觀活動結束後,正式的節目開始了。節目在早上9時20分以音樂開始。教人高興的是,當年治理機構的14位成員當中,有13位應邀出席這個盛會!由於大會不可能讓所有曾參與工程的人都親身出席奉獻禮,所以大會安排用電話線把節目播送到另外11個會場去,讓9萬7562人能夠聆聽奉獻禮的節目。

      塞爾特斯的奉獻禮是個難忘的盛會。與會者包括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給囚禁在納粹集中營裡的見證人,另外也有小部分人是剛從東德的監獄裡獲釋出來的;他們確實是忠貞的人。塞利格夫婦,恩斯特和希爾德加德,也是座上客。塞利格弟兄開始全時服務,剛好是60年前的事。在納粹黨和共產黨政權下,他們夫婦倆給關在大大小小的監獄和集中營裡,渡過了四十多個寒暑。他們筆述參加奉獻禮的感受,說:「我們可以在屬靈的樂園裡,參與這一桌豐美的屬靈筵席,感受實在難以形容。從開始到結束,聽著奉獻禮精彩的節目,就像在欣賞一首由神治的團結與和諧交織出來的神聖樂章一樣。」(關於他們以往在信心上遭遇考驗的經歷,請參閱《守望台》1976年1月15日刊。)

  • 德國
    1999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第88頁的圖片]

      威斯巴登伯特利,攝於1980年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