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以全球的規模合力建造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環球的辦事處、印刷廠及伯特利之家

      1992年,守望台社在環球各地一共設立了99個分社辦事處,以便統籌耶和華見證人在世界各部分的活動。在這些分社中,有超過半數從事各種印刷活動以推廣聖經教育工作。這些分社的工作人員大部分均安置在稱為伯特利(意思是「上帝之家」)的住所裡。由於耶和華見證人和他們的傳道活動大為擴張,社方不得不擴大這些設施及建造新的設施。

      由於組織擴展得十分迅速,時常有20至40項擴建分社的工程在同時進行。這需要社方設立一項龐大的國際建築計劃。

      為了方便在世界各地進行的龐大建築工程,守望台社在紐約總部設有本身的工程部及製圖部。有些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撇下世俗工作,自願全時協助與王國活動有直接關係的各項建築工程。除此之外,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也訓練其他男女擔任建築、設計和製圖方面的工作。社方透過這個部門將工作統籌起來,因此,在世界任何部分建築分社所獲得的經驗,均可以造益在其他國家執行同樣計劃的見證人。

      後來,由於工作量激增,社方發覺在日本設立一個地區工程部是有益之舉,目的是要協助在東方執行的各項建築計劃,為這些計劃繪製藍圖。此外,在歐洲和澳大利亞也有地區工程部設立,工作人員來自多個不同國家。這些工程部與總部緊密合作,他們所提供的服務,連同採用電腦技術,能夠減少各建築工地所需的製圖人員。

      有些工程規模不大。例如,1983年在塔希提島興建的分社辦事處便屬於此類工程。這個分社包括辦公室、貯物室和供八位志願工作人員居住的宿舍。1982年至1984年間在加勒比海馬提尼克島興建的四層分社建築物也屬這個類型。在其他國家的大城市居民看來,這些建築物也許平平無奇,但在當地卻引起了大眾的注意。《法國-安的列斯群島報》宣稱,馬提尼克島的分社建築物是「建築學上的傑作」,充分反映出建造者的「高度敬業精神」。

      在規模方面,與上述工程迥異的是1981年在加拿大落成的分社。分社的連棟大樓包括一幢佔地面積逾9300平方米的工廠和供250名工作人員居住的宿舍大廈。在巴西的塞薩里烏蘭日,於同一年落成的守望台連棟大樓包括八座建築物,實用面積幾達4萬6000平方米。建築工程用了一萬輛貨車運載的水泥和砂石,所用的混凝土樁合共的長度相當於埃佛勒斯峰的兩倍!1991年,一幢大型的新印刷廠在菲律賓落成;除此之外,社方還在當地興建了一幢11層高的宿舍大廈。

      為了照料尼日利亞數目日增的王國宣揚者的需要,1984年社方在伊吉杜馬落實一項龐大的建築計劃。工程包括興建一所工廠、一座寬敞的辦公大樓、四座互相連結的宿舍大廈以及所需的設備。社方定下計劃,整個工廠會預先在美國製好,然後運往尼日利亞。政府所定的入口期限看來是弟兄們不可能達到的;但是他們終於克服了這些困難,所有物資都順利抵達建築工地。見證人並沒有將功勞歸於自己;反之,他們為耶和華的祝福向他致謝。

      環球各地的迅速擴展

      可是,由於宣揚王國的工作擴展得十分迅速,一個國家將分社設施大為擴展之後,時常僅過了一段短時候,便需要再次開始建造了。請考慮幾個例子。

      在祕魯,1984年年底社方完成了一座美觀的新分社,包括辦公室、22間睡房、伯特利家庭成員所需的其他基本設施以及一個王國聚會所。但在南美洲的這個國家,人們對王國信息的響應比預期大得多。四年後,社方需要將當時的連棟大樓擴大一倍,並且採用防地震的設計。

      1979年,社方在哥倫比亞落成了一座寬敞的新分社連棟大樓。在當時看來,這應當有足夠地方供多年之用了。可是,僅七年之後,哥倫比亞的見證人數目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再者,分社負責印刷西班牙文版的《守望台》和《儆醒!》雜誌,不僅供本國使用,同時也供應鄰近的四個國家。結果他們在1987年不得不再次興建新分社——這次在一個有較大擴展餘地的地方。

      1980年間,巴西的耶和華見證人用了大約1400萬小時公開向人宣揚王國信息。到1989年,這個數字升到幾達5000萬小時。有更多人渴望滿足自己的靈性飢渴。在1981年呈獻的分社設施已不敷應用了。1988年9月,為了興建新工廠而進行的挖掘工作開始。新工廠提供比原有工廠多百分之80的面積;當然,除此之外,分社也需要增建各項設施去照料數目大增的伯特利家庭成員。

      在德國的塞爾特斯/陶努斯,守望台社在1984年為社方屬下第二大的印刷連棟大樓舉行呈獻禮。五年之後,由於德國的工作擴展,以及在若干由德國分社供應印刷品的國家裡,作見證的機會大為增加,社方定下計劃將工廠的面積擴大百分之85,並且增建其他的有關設施。

      1972年,日本分社從東京遷到沼津的新址,其中的設施比以前大得多。1975年,分社作了進一步的重大擴展。1978年,社方購置了坐落在海老名的一項物業,並且迅速著手興建一座新工廠,面積達沼津舊工廠的三倍。這座建築物在1982年落成。但設施仍然不敷所需,於是社方在1989年增建了其他建築物。社方豈不能夠一勞永逸地建築一所較大的分社嗎?不能夠。日本的王國宣揚者數目屢次倍增,這是沒有人能夠預料的。1972年,該國有1萬4199名傳道員;1989年,傳道員的數目激增至13萬7941人,而且其中有頗大部分將全部時間用來執行服事職務。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情形出現。在社方興建了有印刷設備的龐大分社之後,十年之內——有時僅在數年之內——又再需要大事擴充了。在墨西哥、加拿大、南非、大韓民國和其他地方均有這種情形出現。

      實際的建築工作由誰擔任呢?這一切是怎樣成就的?

      盈千累萬的人鼎力相助

      在瑞典,社方興建阿爾博加的新分社時,該國有1萬7000名見證人,其中有5000人自願協助工程進行。大部分是在建築方面沒有什麼特殊技能的志願工人,但其中也有不少是技術精良的專業人士;這使工作能夠以妥善的方式完成。究竟什麼促使他們參與這件工作呢?對耶和華的摯愛。

      丹麥政府測量部的一位官員聽聞社方在霍爾拜克興建新分社,所有工程均由耶和華見證人本身擔任,他對此表示疑慮。可是,志願服務的見證人卻能夠提供所有必需的專業技能。即使如此,他們若雇用外界的承建商,工作的成果是否會較好呢?工程完成之後,市政府工程部的專家前往參觀,他們都對工作素質的優良有好評——這種情形是他們在現今一般商業性的工程上很少見到的。至於在較早時候表示疑慮的官員,他微笑著說:「你要明白,當時我還不知道你們擁有一個怎樣的組織。」

      1978年至1983年間,社方在澳大利亞的英格爾伯恩興建新分社,有3000人志願參與工程。由於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大部分志願人員至少要走1600公里的路程才能抵達工地。在弟兄統籌之下,多組志願人員分別乘坐公共汽車前往分社。他們在途中歇息時,沿途的會眾慷慨提供膳食,並與在場的弟兄交往。有些弟兄賣掉住宅,有些結束生意,有些則運用假期及作出其他犧牲以便參與這項工程。有多隊經驗豐富的技藝工人前來——有些甚至再三前來——擔任倒混凝土、安設天花板、豎起欄柵等工作。另一些則慷慨捐出各種建築材料。

      在這些工程上,大部分志願工人都是沒有特殊技能的;但受過若干訓練之後,其中有些能夠負起重大責任而成就優質的工作。他們學會怎樣安裝窗門、操作拖拉機、調製混凝土和砌磚。與外間從事同類工作的非見證人比較,他們佔有很大優勢。在什麼方面呢?那便是,有經驗的見證人樂於將自己的知識與別人分享。沒有人害怕別人會奪去他們的差事;人人都有充分的工作可做。再者,他們受到有力的激勵要把工作做得好,因為這乃是他們對上帝表現愛心的機會。

      在所有建築工地,若干見證人形成了建築「家庭」的核心。從1979年至1984年,當工程在德國的塞爾特斯/陶努斯進行之際,通常有幾百個見證人形成了工人隊伍的核心。有數以千計的工人與這些核心分子合力工作,逗留的時間長短不一,有許多人僅在週末參與工程。社方定下周詳的計劃,使所有志願工人抵達工地時都有充分工作可做。

      只要人一天是不完美的,便會有難題發生;但是,參與這些工程的人盡力根據聖經原則去解決難題。他們深知,以基督徒的方式做事比效率優良更為重要。為了提醒人謹記這點,在日本海老名的建築工地,有些巨大的標語牌描繪一些戴著安全帽的工人,在每頂安全帽上各以日本字寫著一種聖靈果子:愛心、喜樂、和平、恆忍、仁慈、良善、信心、溫和、自制。(加拉太書5:22,23,《新世》)前往工地參觀的人可以耳聞目睹這件事所造成的差別。一個前往巴西分社建築工地參觀的記者表達他的感想說:「大家都通力合作,毫無混亂的情形。……這種基督徒氣氛使這塊工地與通常在巴西商業建築工地上見到的情形大異其趣。」

      世界總部持續擴展

      當守望台屬下的各分社紛紛擴展之際,世界總部的設施也必須大為增加。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社方在布洛克林和紐約州其他地方的工廠和辦公室擴展了逾十次之多。為了容納工作人員,社方不得不建造或購置、改建多座大小不同的建築物。社方在1990年8月和1991年1月宣布在布洛克林進行大規模的擴展。與此同時,1989年在紐約市之北開始的建築工程仍繼續在廣闊的守望台教育中心進行;這個中心被設計成能夠容納1200人,包括職員和學生在內。

      自1972年以來,布洛克林的世界總部和紐約州及新澤西州的社方設施,持續不斷地有建築工程進行。過了相當時候,社方清楚看出,即使有數以百計的固定建築工人,他們仍無法照顧所有工作。因此,社方在1984年設立了一項持續的臨時工人計劃。社方致信給當時美國的8000多群會眾,邀請具備資格的弟兄撥出一個星期或更長的時間參與工作。(一項類似的計劃在若干分社,包括澳大利亞的分社,均有很好的成效,那些能夠逗留兩個星期的人受到邀請作志願服務。)社方會供給工人住宿和膳食,來往的交通費用則自付,而且不會有任何薪酬。誰會響應這項呼籲呢?

      到1992年,社方已處理了2萬4000多份申請表!在這些人當中,至少有3900人已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十次或第二十次申請服務了。他們當中大部分是長老、服事僕人或先驅——具備優良的屬靈資格的人。他們全都自願做任何必要的工作,不論是否需要他們運用自己的技能。工作通常又吃力又骯髒。但他們卻認為,能夠以這種方式參與推廣王國事務是一項特權。有些人覺得,這幫助他們更深深體會到在世界總部工作的弟兄們所表現的自我犧牲精神。他們人人都覺得,由於他們有機會在場聆聽伯特利家庭的早晨崇拜和每週伯特利家庭的《守望台》研讀,他們獲得了豐富的酬報。

      國際志願工人

      隨著迅速擴展的需要日殷,社方在1985年設立了一項國際志願工人的安排。這項安排並不意味到,見證人在合力建造方面剛開始邁向國際化;反之,只是從這時起,合作的安排由總部加以仔細統籌而已。所有參與的人都是見證人,他們自願協助其他國家的建築工作進行。這些都是熟練的工人,他們的配偶也一同參與建築計劃,盡可能提出協助。他們大部分均自付旅費,而且沒有為所擔任的工作接受任何薪酬。其中有些是短期的,通常逗留兩個星期至三個月不等。另一些則是長期的志願工人,逗留一年或更長時間,也許直至工程完成為止。在最初五年,有來自30個國家的3000名耶和華見證人參與這項計劃;還有很多人也表示,在社方需要他們的技能時願意參與服務。他們認為,能夠獻出自己和自己的資源,以這種方式推廣上帝王國的事務乃是一項特權。

      社方提供國際志願工人住宿和膳食。至於各種便利的設施,時常都頗為有限。當地的見證人很感激這些外來弟兄所作的服務;只要是可能,他們便接待弟兄到家裡住宿,即使他們的住所相當簡陋。以大部分而言,志願工人都在工地進食。

      並非全部工程均由外來的弟兄擔任。這些弟兄的目標是要與當地的建築工人一起工作。在國內有數以百計,甚至數以千計的人,也在週末前來協助,有些更花一週或更長的時間參與工作。在阿根廷,259位來自其他國家的志願工人與數千個當地弟兄一同工作,其中有些天天參與,另一些則花幾個星期的時間服務,還有些則僅在週末如此行。在哥倫比亞,工程進行的各階段分別有830位國際志願工人參與。除此之外,有逾200個當地的志願工人全時參與工程,每個週末還至少另有250人前來協助。因此,參與工程的個別人士超過3600人。

      語言不同可以造成難題,但並不足以阻止來自多個國家的人合力工作。手勢、面部表情、幽默感,以及渴望完成一項為耶和華增光的工作——這一切均有助於使工作順利完成。

      在有些國家裡,在建築方面有熟練技能的見證人數目頗有限,但這些國家卻在組織方面經歷傑出的增長——因此需要建造較大的分社設施。對耶和華見證人來說,這並沒有造成障礙,因為他們樂意彼此扶助。他們合力工作,因為他們是一個全球的大家庭,絕沒有因為國籍、膚色或語言不同就產生分裂。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志願工人每人按政府勞工處的要求,將本行的技藝傳授給一位巴布亞新幾內亞人。這樣,當地的見證人在獻出自己參與服務之際,也同時學會一些技能而能夠在後來照顧自己和家人的需要。

      當薩爾瓦多需要有一幢新分社時,有326位外國志願工人加入當地弟兄的行列。至於厄瓜多爾的工程,則有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270位見證人與厄瓜多爾的弟兄姊妹並肩工作。有些國際志願工人甚至參與幾項同時進行的工程。他們按照工程對他們的技藝的需要,輪流到歐洲和非洲各地的建築工地服務。

      到1992年,社方已將國際志願工人差遣到49個分社地區去協助當地的建築工人。在有些事例上,從這項計劃獲得幫助的人能夠進一步向別人提供協助。例如,菲律賓在建築新分社期間有60位長期的國際工人在當地服務。此外還有230位來自外國的志願工人曾提出短期的協助。在此之後,有些菲律賓弟兄自願前往東南亞其他國家協助建築當地的分社。

  • 以全球的規模合力建造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第337頁的圖片]

      新近抵達紐約世界總部的臨時建築工人

      每群人均受到提醒要作屬靈的人,而且記住工作的素質比工作的速度更重要

  • 以全球的規模合力建造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第338頁的附欄或圖片]

      國際建築計劃滿足緊急需要

      由於組織迅速擴展,環球各地的分社辦事處、工廠及伯特利之家也需要不斷擴充

      國際志願工人協助當地的見證人

      西班牙

      見證人所採用的建築方法使許多經驗有限的志願工人也能作出有價值的服務

      波多黎各

      熟練的工人喜樂地獻出自己的服務

      新西蘭

      希臘

      巴西

      採用耐用的材料有助於減低長遠的維修費用

      英國

      由於人人都真正關心要將工作做得好,他們得以達成優質的工程;他們藉此把自己對耶和華的摯愛表達出來

      加拿大

      這些建築工程是充滿喜樂的場合;許多見證人都在此締結了恆久的友誼

      哥倫比亞

      這個在日本的標語牌提醒工人不但需要留意安全措施,同時也要表現上帝聖靈的果子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