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不靠真神而自求覺悟人類尋求真神
-
-
佛教勢力大張
20.(甲)佛教的「三寶」是什麼?(乙)佛陀的傳教運動廣泛到什麼程度?
20 五個比丘接受了佛陀的教訓之後,成為第一批僧侶或和尚。佛教的「三寶」就此完成,那便是:佛、法、僧。據稱這三寶乃是助人覺悟之途。準備妥當之後,佛陀喬答摩於是走遍恆河谷各地向人傳道。社會各階層和各種身分的人都來聽他講道而成為他的弟子。到他在80歲的高齡逝世時,他已聲名大噪、備受尊敬。據報他最後吩咐弟子的話是:「萬物皆承無常,精進自求正覺。」
21.(甲)佛教勢力大張是誰之功?(乙)他的努力導致什麼結果?
21 公元前第三世紀,在佛陀死後大約200年,佛教最大的擁護者阿育王出現了,當時印度的大部分地方均受他統治。征戰所造成的屠殺和動亂使他深感憂傷,於是皈依佛教,並予以國家的支持。他設立佛教碑碣,舉行結集,勸諭人民按照佛教的訓誨而生活。阿育王也派遣佛教傳教師到印度各地和斯里蘭卡、敘利亞、埃及和希臘等地宣教。主要由於阿育王的大力支持,佛教得以從印度的一個教派一躍而成為世界宗教。可以理解的是,有些人把阿育王視為佛教的第二位創立者。
22.佛教怎樣在亞洲各地奠定勢力?
22 佛教從斯里蘭卡向東伸展,進入緬甸、泰國和印度支那半島的其他地方。在北方,佛教傳播至克什米爾和亞洲中部。早在公元第一世紀,佛教僧侶已越過兇險的山嶺和沙漠,把他們的宗教傳入中國,而中國又進一步成為佛教傳入朝鮮和日本的捷徑。佛教同時被引進到印度北鄰的西藏。它在西藏與當地的宗教混合,成為喇嘛教;這個教派對人民的宗教和政治生活均操有極大的影響。到公元第六或第七世紀,佛教在東南亞和遠東各地已奠定了根基。但在印度又如何呢?
23.佛教在印度有什麼遭遇?
23 佛教的影響力雖然廣傳至其他地方,但在印度本土卻逐漸衰微。由於熱中於研究哲學和玄學,僧侶開始與俗家信徒日漸疏遠。此外,失去皇室的支持以及採納印度教的主張和習俗均加速了佛教在印度的衰落。甚至佛教聖地,例如喬答摩出生地的蘭毗尼以及他「覺悟」之處的菩提伽耶,也淪為廢墟。到第13世紀,佛教在它的發源地印度已差不多消失蹤影了。
24,25.佛教在二十世紀有什麼進一步的發展?
24 在二十世紀,佛教的面目經歷另一次改變。由於中國、蒙古、西藏和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變動,佛教受到嚴重的打擊。數以千計的寺院和廟宇被摧毀,數十萬僧尼被驅逐、監禁、甚至殺害。不過,佛教的影響力仍然深種在這些地方人民的思想和習俗之中。
25 在歐洲和北美,向個人內心尋求「真理」的佛教主張看來引起廣泛的共鳴,而冥想則可以幫助人逃避喧囂的西方生活。令人感興趣的一點是,在《活的佛教》一書的序言中,流亡在外的西藏達賴喇嘛丹增嘉措寫道:「佛教在今天也許可以盡一份力提醒西方人士留意他們生活上的屬靈層面。」
-
-
佛教——不靠真神而自求覺悟人類尋求真神
-
-
[第142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到公元第七世紀,佛教已從印度傳播至東亞各地
印度
貝拿勒斯
菩提伽耶
公元前第三世紀斯里蘭卡
公元前第一世紀克什米爾
亞洲中部
公元第一世紀中國
緬甸
泰國
柬埔寨
爪哇
公元第四世紀朝鮮
公元第六世紀日本
公元第七世紀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