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得以認識真智慧守望台1989年 | 7月1日
-
-
我年幼時已受一個佛教憎侶所留意,他提議替我起名為『槃雅』,泰語的意思是『才智』或『智慧』。我雙親既是虔誠的佛教徒,自然喜歡我改用這名。
泰國是我在60年前出生的地方,那裡的人民十居其九自稱信奉佛教。佛教在印度已建立了2500年左右,傳播到亞洲許多地方。佛教向人提出一個較好的希望——免除苦難——據稱藉著個人的修行就可以獲致。
據佛教說,人在現世的景況乃是今生和前生所作所為(梵文稱為『羯磨』)的結果。佛教認為慾望是一切苦難的來源,因此人的目標是要消除所有慾望。為了達到這種境界,可能需要投生或輪迴許多次,直至擺脫再生的循環,進入涅槃狀態為止。在許多人看來,涅槃的意思便是不生不滅。
釋迦牟尼聲稱通過『悟道』而發現真理,佛教徒相信跟從他的教訓便是智慧的途徑。
-
-
我得以認識真智慧守望台1989年 | 7月1日
-
-
幼年的宗教影響
學校在每日開始上課時先舉行升旗禮及唱國歌。然後全體以巴利語(現已成為佛教的宗教語言)誦念禱文。我們學校的課程包括佛教的基本倫理和道德;除此之外並沒有很多宗教訓導。
多數佛教家庭都設有神龕供奉佛像,每日對之作禱告和冥想。佛像前面點燃著香燭。華裔家庭通常另設神位,崇奉祖先或其他神靈。
由於相信所有宗教都有好處,佛教徒遂把各種主張和儀式兼收並蓄,只要他們認為不錯,或者在某方面有所幫助就行。結果,泰國許多人的崇拜處所不但是佛教寺院,也包括眾多的中國神廟和婆羅門神廟。
我們的家庭雖非特別虔信宗教,宗教卻隨時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例如,穿著深黃色袈裟的光頭僧侶每天早晨都上門化緣。他們赤足沿路步行,或者划艇沿河前行,在各家門前停下來,讓戶主把米飯和其他食物放在化緣缽裡。
我自幼就受教要尊敬佛教僧侶,因為他們一生效法釋迦的生活方式。他們被認為具有超卓智慧,因此我們受到鼓勵要重視他們的主張和教訓。
-
-
我得以認識真智慧守望台1989年 | 7月1日
-
-
[第24頁的圖片]
佛教徒相信奉養僧侶可以積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