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一貧如洗的人何其多!
    警醒!1995年 | 11月22日
    • 一貧如洗的人何其多!

      在東南亞一個國家裡,雅蒂離開簡陋的棚屋前往鞋廠上班。她不但要把製鞋用的小塊皮革縫合起來,而且也要縫製鞋帶。儘管每週工作40小時,每月加班90小時,她掙得的工資還不及80美元。她受雇的皮鞋公司擺出一副樂善好施的姿態,並且自我標榜,要為低度發展國家的人民爭取權益。這家公司的皮鞋在西方國家每對售價逾60美元,而工資不過是佔其中的1.4美元罷了。

      據《波士頓環球報》所載,雅蒂「的工作環境清潔整齊、燈火通明,但居住環境就迥然有別了。由於收入微薄,她只可以租用一所寬3米長3.6米的棚屋。雅蒂家徒四壁,牆上倒布滿壁虎,兼且骯髒不堪。她和兩位室友只好蜷作一團睡在地面的泥磚上」。令人遺憾的是,類似的窘況實在屢見不鮮。

      一個貿易協會的總幹事抗議說:「自從我雇用這些人以來,他們的境況究竟好轉了還是變得更糟糕?雖然工資不高,但他們畢竟已生活得不錯了。他們也許說不上養尊處優,但至少不愁溫飽。」事實剛相反,他們往往營養不足,甚至連孩童也要空著肚子睡覺。工作場所又險象環生,他們天天都身陷險境。由於經常接觸毒藥和有毒的廢物,許多工人都死於慢性中毒。他們真的可說是「生活得不錯」嗎?

      哈里是亞洲南部地區的農場工人,他對事情懷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用詩一般的言詞把周遭的可怕人生際遇描述得栩栩如生。他說:「辣椒苦夾杵臼間,研成粉末淚斑斑。窮人猶如辣椒片,壓榨成灰恨綿綿。」哈里的一生與「生活得不錯」恰成對照,他的雇主也許養尊處優,哈里到頭來卻一無所有。數天之後,哈里也一命嗚呼,他的一生就這樣給赤貧毀掉了。

      像哈里一樣,盈千累萬的人由出生至死亡都是一貧如洗。他們不斷被人剝削,可惜無力反抗。他們遭誰欺壓呢?哪一類人會耍出這樣的手段?這些人顯出一派慈善家的風範,並且口口聲聲說,要餵飽窮家子女,促進農作物的收成,改善窮人際遇,甚至令他們財源廣進。事實上,這些人旨在增添自己的財富,好把握一切機會推銷產品,牟取暴利。他們惟利是圖,就算引致孩童營養不良、工人中毒、環境大受污染,他們一點都不在乎。由於利慾薰心,這些公司不惜罔顧他人福利。公司的利潤直線上升,但令人心碎的是,工人的傷亡數目也隨之而加增。

      [第3頁的圖片鳴謝]

      U.N. Photo 156200/John Isaac

  • 窮國淪為富國的垃圾場
    警醒!1995年 | 11月22日
    • 窮國淪為富國的垃圾場

      為了尋找收容處,有毒貨物就像無人收養的孤兒一樣,從一艘貨船轉到另一艘,由一個港口運往另一個。這批貨物共有1萬1000個金屬桶,全部裝滿有毒的樹脂、農藥和其他危險化學品。貨物從非洲的吉布提運往委內瑞拉,接著轉到敘利亞,最後抵達希臘。金屬桶因幾經搬運而出現裂痕。在其中一艘貨船上,有毒的化學品不斷漏出,危及船員的性命。由於吸入外泄的毒氣,一名船員不幸喪生,大部分船員都患有皮膚、腎臟和呼吸器官等疾病。

      滿載著類似廢物的貨船、貨車和火車正在環球各地穿梭往返,替這批致命的貨物尋找收容處。貧窮國家不但飽受饑荒、疾病所蹂躪,更往往淪為毒藥和污物的傾卸場。環境學家擔心,這樣的情況遲早會釀成生態災害。

      你可能對過期的油漆和溶劑、破舊輪胎、廢棄電池、放射性廢物、充滿鉛和多氯化聯二苯(PCB)的熔渣等一點都不感興趣,但在經營工業廢料的企業家看來,由於生意日益興隆,上述廢料就倍添吸引力。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政府越是嚴格執行環保法例,工業家就越發把有毒廢物運往國外傾棄。倫敦《觀察家》週刊聲稱,在工業國家裡,許多公司「都肆無忌憚地把有毒的化學品傾卸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國土裡,每年達2000萬噸之巨」。不論是非洲、亞洲,還是拉丁美洲,由於當地法律充滿漏洞,政府又沒有嚴懲違法者,這些地區就淪為有毒廢物的堆集場。

      難怪這些公司認為,把廢物傾倒在落後國家是一門誘人的生意!只要找到合適的垃圾場,傾棄廢物的成本就可以大幅削減。一個例子就是「美國號」郵輪,這艘輪船一度是美國客運船隊的王牌。1992年,一家海上航遊公司購下「美國號」,打算把其翻新為第一流豪華客輪。這艘船所含的石棉也許比任何在水上航行的船隻要多。在美國,清除石棉的費用高達一億美元。但同樣的工程要是在土耳其進行,所需的費用不過是200萬美元罷了。「美國號」因此被拖往土耳其去,可惜得不到許可進入港口。由於石棉是致癌物質,土耳其政府認為,如果批准這艘船在國內清除4萬6000多平方米的石棉纖維,就會大大危害國民的健康。「美國號」最後獲准在另一個國家泊港,當地的環保標準較為寬鬆。

      致命的廢物回收

      西方企業在發展中國家經商,自以為是向窮人施恩。美國商會會員哈維·奧爾特辯稱,「在這些國家,廢物出口及回收業有助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檢討過這些企業在國外的經營手法之後,大多數事例表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但沒有提高,「有最大可能剝削工人階級的」反而是西方企業。這些公司「只肯支付法定的最低工資,又肆意污染環境,在一些事例上,甚至利用騙人手法推銷危險物品」。

      關於發展中國家的污染情況,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最近在一個研討會上表示關注。教宗說:「貧窮國家經濟疲弱,法律也漏洞百出。富裕國家為了本身利益,還要雪上加霜,不惜利用這些弊病,把污染環境的工業技術和廢物輸往貧窮國家。這樣做不但使當地的環境素質下降,同時也大大危害平民百姓的健康。」

      南非擁有世上最龐大的回收水銀廢物工業。且考慮當地一個典型事例,這據稱是「非洲大陸最糟的污染醜聞之一」。該宗毒廢物事故奪去一名工人的性命,另一名工人則陷入昏迷狀態;此外,據報還有三分之一的工人中了水銀毒。在某些工業國家,政府要不是禁止,就是嚴格限制水銀廢物傾棄。在這些國家當中,至少有一個國家的大型企業用貨船把這類危險貨物運往非洲海岸。在廢物回收廠內,檢查人員發現了一萬桶水銀廢物,分別來自三家不同的外國公司。

      他們把廢物傾棄在發展中國家的行為,美其名稱為回收再用。他們辯稱廢物回收業能夠製造有用的副產品,提供就業機會,並且刺激經濟增長。但正如上述來自南非的報告表明,這門工業也可以為禍無窮。雖然廢料可以再造有用產品,工序進行期間卻會放出致命的化學物質;除了污染環境之外,這些化學品還會引發疾病,有時甚至奪去工人的性命。《新科學家》週刊評論說:「無可否認,廢物回收有時被用作傾棄垃圾的藉口。」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週刊把廢料商所運用的狡計揭發出來:「發展中國家由於缺乏專門知識,再加上法律的種種漏洞,很容易就成了廢料商的推銷對象。這些商人惟利是圖,不惜用假標籤魚目混珠,要不是把有毒的污泥稱為『有機肥料』,就是把過期的農藥列為『農場用品』。」

      在墨西哥,外資工廠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外國公司所以在墨西哥開設工廠,主要目的在於迴避嚴格的環保標準,同時又可削減成本,因為當地有廉價勞工源源供應。盈千累萬的墨西哥人被迫棲身在簡陋的茅舍裡,跟積滿污水的溝渠為鄰。一位女子說:「黑漆漆的污水,連山羊也不肯喝。」美國醫學協會一份報告聲稱,邊界地區「實質上是個污水池,也是傳染病菌的滋生地」。

      不單殃及害蟲

      蘇丹喀土穆一位農學兼農藥專家阿里夫·賈邁勒問道:「一個國家怎可以一面禁止國民使用某種毒藥,一面大量生產,並向其他國家傾銷呢?這樣的行為有什麼道德可言。」他展示不同的照片,照片上的金屬桶蓋了出口工業國的印記:「禁止在國內使用」。這些金屬桶被發現傾棄在蘇丹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內。在附近一帶,動物屍體堆積如山。

      據《紐約時報》報導,某一富國「每年輸出大約2億2700萬公斤的農藥,這些農藥要不是被查禁、受限制,就是不准在國內使用」。1978年,當局禁止種植各種莊稼的農民使用七氯,因為這種農藥含有致癌物質,跟滴滴涕(DDT)屬同一類。可是,發明這種農藥的公司仍繼續生產這種化學品。

      聯合國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至少在85個發展中國家,「含有劇毒的農藥」到處有售。每年約有一百萬人急性中毒,死於化學品中毒的也許多達2萬人。

      煙草商利慾薰心,即使奪去人命,也在所不惜,他們可說是典型的貪得無厭之徒。《科學美國人》雜誌一篇題名為「煙草瘟疫席捲全球」的文章聲稱:「在環球各地,因吸煙而罹患惡疾,甚或死亡的人不知凡幾,情況實在非常嚴重,這絕非誇大其詞。」吸煙者的平均年齡不斷下降,抽煙的女子也急劇加增。煙草商財雄勢大,廣告商詭計多端,雙方攜手合作打開落後國家的龐大市場。他們踐踏著吸煙者的屍首、病軀,走上自己致富的門徑。a

      然而,並非所有公司都把發展中國家的福利置之不理。在發展中國家,有些外資公司也力求以公平可靠的手法經營生意。且舉例說明。某一公司為雇員提供退休及醫療福利,所支付的工資更是法定最低的三倍。另一家公司在人權問題上採取強硬態度,甚至不惜取消了無數的合同,為的是不願侵犯人權。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