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在處理方面有什麼進展?警醒!1987年 | 5月8日
-
-
癌症——在處理方面有什麼進展?
以下一系列討論癌症的文章目的是要對讀者提供幫助,使讀者對癌症療法的進展具有現實的看法。近年來,對癌症成因的了解已有相當進步。對於預防方法現在人們也可以獲得良好忠告。今日患者很容易及早獲得診斷,使治癒的機會較大。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總括現今的情形說:
「好消息:不是人人都會患癌。3分之2的美國人永不會患癌。更好的消息:每年有更多癌症患者痊癒。最好的消息:你天天都能做點事去保護自己不致患癌。」
我們並不打算戴著玫瑰色眼鏡去考慮這個問題。畢竟,一項醫學來源指出,僅在美國一地,「現今活著的5800萬人終會患上癌症。」其他許多國家估計所得的比例也不相上下。因此,虛假的樂觀是沒有根據的。可是,根據事實的樂觀卻可以幫助人懷著希望正視現實,並且鼓勵患癌者作更有效的奮鬥。
癌症能治癒嗎?
專家們怎樣回答這個問題?請留意以下的評論:
「癌症是能夠成功地治療的。不少病例甚至能完全治好。無數受過治療的癌症患者都過著長壽、健康的生活,沒有再發的跡象或病徵出現。……癌症確是可治的。」——《醫學指南大全》,米勒(Benjamin Miller)醫生著。
「害怕患癌使人忽略了一項事實,那便是將近半數的患者都可以治癒,不能痊癒的病人若獲適當診治亦可望延長壽命,過著安舒和富於成果的生活。」——《關於癌的事實》——耶魯大學外科教授麥卡因(Charles McKhann)博士著。
「有些癌症頗易醫治;有些在診斷出病症時已差不多無法可治。……現時三種器官(肺,乳和大腸)的癌特別嚴重,因為它們佔目前美國癌症死因的半數。」——《癌的成因》,英國牛津大學多爾和皮托(Richard Doll and Richard Peto)兩位爵士合著。
可是,對於這個問題還有一項發人深省的事實。科學作家西爾威斯特(Edward Sylvester)在他所著的《目標:癌》一書中說:「真正的兇手還未捕獲。在美國,最致命的癌症——肺癌、停經後期的乳癌和結腸癌——現時並不比30或40年前更易醫治,……雖然其中有些患者可以活得較久。」
每年在研究癌症方面均耗費巨資,但它仍是最難以捉摸的已知致命病症之一。可是,上述三種癌症仍有令人樂觀的一面——有些患者「可以活得較久」。
論到癌症,我們都是機遇的犧牲者嗎?抑或可以做點功夫去加以預防?食物和生活方式與癌症有任何關係嗎?
我們在下幾篇文章會考慮一些已知的病因和預防及治療方法,以及克服癌症的成功例子。最後一篇文章會解釋我們怎麼知道癌症快要被征服了。
-
-
癌是什麼?成因何在?警醒!1987年 | 5月8日
-
-
癌是什麼?成因何在?
許多年來,「癌」這字被人用作含有高度貶意的形容詞,這也許是很適切的。有些片語如「像致命的毒癌一般蔓延」令到許多人不願想及這個字及其真正意義。
可是,由於以客觀態度作過公開討論,今日這個題目已不像先前那麼可怕了。許多時「致死」一詞已轉變成「可治的」。「蔓延」一詞也時常被「局部化」一詞所替代。那麼,癌究竟是什麼?它的成因何在?
英國癌科專家多爾和皮托爵士解釋說:「人類的各種癌症乃是構成人體的細胞之一發生變化,變成不當地自我繁殖又繁殖,產生了千百萬從自我繁殖而來的同病細胞,其中有些甚至會蔓延到人體的其他部分而終於致人於死。」——《癌的成因》。
如今的重大問題是,原因何在?何以有些細胞會違反正常的模式而作不正常的繁殖呢?
生活方式會造成差別嗎?
在研究癌症的目前階段,醫生對癌禍只能提供未臻完善的答案。事實上癌症正在增加中,貝勒(John Bailar)和史密斯(Elaine Smith)兩位醫生最近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證實這件事說:「從1973至1981年,各種贅生物[癌]的粗略病例比率一共上升了百分之13。……因此在大體上,我們沒有理由認為癌已不是普遍的病症。」
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癌科專家一方面要滿足為惡性腫瘤找出適當療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滿足找尋真正成因以急謀預防的需要。研究病因導致許多錯綜複雜的理論——癌可以歸咎於病毒、遺傳因子、免疫反應、化學作用、環境、體內毒素或其他因素嗎?細胞在什麼過程中變成惡性,然後開始蔓延?
癌科專家坦尼伯格(Stephan Tanneberger)教授說:「目前一件確定的事實是,過程包括若干階段,當其時一個具有某種遺傳結構的正常細胞在若干因素影響之下轉變成腫瘤細胞。我們知道病毒、放射物和化學物質構成了這樣的因素,但我們可以確定地說,這些因素只有在交互作用之下才能在許多階段的過程中產生一個癌細胞。」——《稜鏡》。
這個說法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意味到什麼呢?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會長李梅斯特(Charles LeMaistre)博士說,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與癌症因素有相當關係。他聲稱:「現時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所吃和所喝的東西、是否吸煙和多麼頻常地暴露在陽光之下,對患上多種癌病的可能性有頗大的決定作用。」——《黑檀》月刊。
牛津大學研究家多爾和皮托證實了這個看法。他們聲稱:「對人類的狂妄古怪行為觀察所得,也許會產生一些在實驗室研究所不會產生的意見。在歷史上,研究癌症起因大多數集中於關乎受可燃的煤產品、陽光、X射線、石棉和多種化學物質影響的危險。但現在研究者卻促請人留意與嚼食各種檳榔、煙草、石灰混合物以及與吸煙有關的危險。」
既然生活方式和環境因國而異,這意味到某些國家的人有多患某種癌症和少患其他癌症的趨向。例如,吸煙在英國已流行了數十年,因此該國居民多患肺癌。尼日利亞沒有那麼盛行吸煙,目前的肺癌病例數字較低。美國康乃狄格州以結腸和膀胱癌為最多,這些病例在尼日利亞的水平最低。
生活方式可以使人患癌的另一個例證是卡普氏(Kaposi)肉瘤,一種平常頗罕見的癌症。在以往數年,同性戀者受到該病襲擊。這是愛滋病所造成的後果,由於愛滋病削弱病人的免疫系統,以致病人受到各種傳染和這種腫瘤所侵襲。
美國加州大學醫院的佩爾蒂埃(Kenneth Pelletier)博士指出另一個可能的致癌因素,說:「多次以動物和人作實驗的研究表明,緊張、灰心和其他心理學上的因素會危害到有機體抗病——例如癌症——或阻止疾病蔓延的能力。」——《霍利斯醫學雜誌》。
其他許多醫生也懷持這項見解,認為過度緊張可以影響到免疫系統,因而令人容易患上癌症和其他疾病。我們且來就近觀察一下致癌的若干顯明因素吧。
煙草——致命的大敵
近數十年來,研究者指出煙草和癌症有關。因此我們讀到以下的報章報導並不感覺意外:「世界衛生組織引述一項報導說,每年差不多有100萬人的死亡是由於使用煙草所致;因此該組織對使用煙草提出猛烈譴責。」刊載該篇文章的《紐約時報》繼續聲稱,「吸煙佔全數肺癌病因的百分之90,佔全數慢性支氣管炎和氣腫病因的百分之75,佔局部貧血心臟病、其他類型癌病、妊娠併發症和呼吸器官疾患的百分之25。」
吸煙既與患癌有這麼重大關係,美國德州大學醫學院的貝利(Byron Bailey)博士認為煙癖應該稱為煙草中毒,它的後果便是患癌。他寫信給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說:「我們必須意識到,今日在美國[和全世界!]煙草中毒乃是最致命的毒癮,在生命和金錢方面所造成的損失甚至大過可卡因、海洛英、後天免疫性缺乏症、交通意外、兇殺和恐怖分子襲擊的總和。」
可是,使用那些今日流行普世,為千百萬人所嗅吸、嚼食的所謂「無煙煙草」又如何?《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導說:「在印度、中亞和東南亞各地,口腔癌的病例多於美國。事實上,口腔癌是那些地方最普遍的癌症。」報導繼續說:「事實表明,單獨使用無煙煙草或同時嚼食檳榔、蒟醬葉和石灰,大大增加患口腔癌的危險。」
煙草與酒精——有連帶關係嗎?
人若又吸煙、又喝酒,那又如何呢?多爾和皮托兩位博士證實酒精與煙草有「『交互作用』而可以加強彼此的效果。在過去60年來,研究者一直懷疑酒精有致癌作用,因為事實表明,在職業上要消耗大量酒精的人當中,患口腔癌、咽喉癌和食道癌的比一般人較為普遍。」
德國癌科專家坦尼伯格教授證實這項結論,他說:「吸煙和喝酒過度是重大的危險因素。……因此無可置辯的事實是,在個人生活模式和患癌之間存有因果關係。」
「看來無害的」殺手
每年有千百萬人使自己暴露於一個看來可喜而無害的殺手之下——陽光。作過度的日光浴,尤其是青年人受到嚴重的日曬,就可能造成黑變病——皮膚的深黑色素癌。正如一項醫學來源解釋:「含有最大危險的情況也許是淺色皮膚的人突然暴露在日光之下。」——《癌的成因》。
我們對這項致癌原因不應一笑置之,因為只在美國一地去年就有2萬3,000宗新症及預料有5,600人死亡。最容易感染的也許是淺色皮膚、藍眼、金髮或紅髮和面有雀斑的人。
在醫學檢查中過度暴露於X射線之下可能是另一個「看來無害」的致癌因素。例如,「在甲狀腺癌方面,迅速增加的病例……比任何別的腫瘤為多,部分原因也許是在醫學上使用X射線引致非絕症的甲狀腺癌流行。」——《癌的成因》。
甚至食物也可能是意料不到的癌病因素。「研究表明,若干食物和其中所含的養分可能與癌的發展有關。研究顯示高度攝取減肥食物的脂肪是致癌的危險因素。……
「科學家們發現,缺乏維生素甲和丙與癌症頗有關係。例如,在飲食中缺少維生素甲與攝護腺癌、子宮頸癌、皮膚癌、膀胱癌和結腸癌有關。」——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
一個古怪的例子是黃麴霉毒素,據多爾和皮托兩位博士說:「它是黃麴霉菌的產品,在炎熱、潮濕天氣下儲藏的花生和其他纖維性碳水化合食物常有黃麴霉毒素存在。在若干熱帶國家裡,這是造成肝癌的主要因素。」
除了因果關係之外——其次是什麼?
事實上,已知的癌至少有200種,因素有許多是獨特的或互相關連的。有若干例子的因素依然未曾為人確知。食物所用的化學劑或工業污染物都曾被指控為可能的因素。為了某些原因,延遲生第一個孩子,因而延遲天然乳汁的分泌,與乳癌也頗有關係。要知道癌症因素的進一步資料,請閱22頁的附欄。
科學家若已確定多種癌症是人類行為和環境因素所致,我們就有希望獲致癌症難題的重要解決方法了——預防和醫治。這一切留待下文討論。
[第21頁的附欄]
癌症專門名詞的定義
腫瘤——體素的不正常積聚;任何不健康的腫脹;它同時稱為贅生物或新生物。有良性和惡性之分。
良性——細胞不侵入或滲透其他組織。可是,良性腫瘤可以造成危險的壓力。
惡性——細胞侵入和滲透周遭的組織;除非加以抑制,否則最終會致人於死。
癌——惡性腫瘤。癌可分為兩大類:肉瘤和惡瘤。
肉瘤——結構上和關連組織——包括骨、軟骨、脂肪和肌肉——上的癌。
惡瘤——影響到覆蓋或填襯身體器官的組織——皮膚、腸、肺和乳部——的癌。
致癌物——使人患癌的物質。
病毒轉移——病毒從原有地方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
淋巴液——循環身體各部的清澈液體。它包含白血球、抗體、雜質和養分。
淋巴腺——或淋巴結。正常功用是從身體濾出雜質。淋巴系統對身體抵抗感染的能力十分重要。
[資料根據《癌症和維生素C》,卡梅倫(Ewan Cameron)和波林(Linus Pauling)兩博士著;《關於癌的事實》,麥卡因(Charles McKhann)博士著。]
[第22頁的附欄]
若干業已證實的致癌原因
原因生癌處
黃麴霉毒素(在發霉花生裡)‐‐‐‐‐‐‐‐‐‐‐‐‐‐‐‐肝
飲酒過量‐‐‐‐‐‐‐‐‐‐‐‐‐‐‐‐‐‐‐‐‐‐‐‐‐口、喉、食道、肝
石棉‐‐‐‐‐‐‐‐‐‐‐‐‐‐‐‐‐‐‐‐‐‐‐‐‐‐‐肺、胸膜、腹膜
嚼食檳榔、煙草、石灰‐‐‐‐‐‐‐‐‐‐‐‐‐‐‐‐‐口
家具(硬木)‐‐‐‐‐‐‐‐‐‐‐‐‐‐‐‐‐‐‐‐‐‐‐鼻竇
皮具‐‐‐‐‐‐‐‐‐‐‐‐‐‐‐‐‐‐‐‐‐‐‐‐‐‐‐鼻竇
營養過豐(造成肥胖症)‐‐‐‐‐‐‐‐‐‐‐‐‐‐‐‐‐‐子宮內膜、膽囊
初次懷孕年齡過大‐‐‐‐‐‐‐‐‐‐‐‐‐‐‐‐‐‐‐‐‐乳
不育或子嗣太少‐‐‐‐‐‐‐‐‐‐‐‐‐‐‐‐‐‐‐‐‐‐卵巢
寄生蟲傳染:
血吸蟲,非洲‐‐‐‐‐‐‐‐‐‐‐‐‐‐‐‐‐‐‐‐膀胱
Chlonorchis sinensis, 中國‐‐‐肝
性雜交‐‐‐‐‐‐‐‐‐‐‐‐‐‐‐‐‐‐‐‐‐‐‐‐‐‐子宮頸;皮膚
類脂醇‐‐‐‐‐‐‐‐‐‐‐‐‐‐‐‐‐‐‐‐‐‐‐‐‐‐肝
煙草‐‐‐‐‐‐‐‐‐‐‐‐‐‐‐‐‐‐‐‐‐‐‐‐‐‐‐口、喉、肺
病毒(B型肝炎)‐‐‐‐‐‐‐‐‐‐‐‐‐‐‐‐‐‐‐‐‐肝
(資料根據:《癌症原因》)
-
-
你能擊敗癌症嗎?警醒!1987年 | 5月8日
-
-
你能擊敗癌症嗎?
「因此,看來人類的癌大多數是可以預防的。」——《癌的成因》。
「病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在醫療過程中願意合作可以對病人的健康進度有重大影響。」——《霍利斯醫學雜誌》。
怎樣才能把癌擊敗呢?讓我們看看各種治癌方法或避免患癌的提議。可是,有句格言說得好:預防勝於治療。因此我們首先考慮一下藉飲食預防癌症的可能性。
飲食能造成差別嗎?
我們所攝取的某些食物是否可能觸發癌症?《有害的疏忽》一書聲稱:「在美國,比率很高的結腸癌和乳癌被認為與飲食有很大關係。」因此,你多年來所吃的食物可以影響到患癌的可能性。是故,希望享有良好健康的人應該留意自己所吃和所喝的東西。
飲食習慣也包括攝取酒精在內。既然濫用酒精可以導致多種癌症,明顯的忠告是喝酒要適度。但醫生認為的「適度」是什麼呢?答案也許使不少自以為適度喝酒者感覺驚訝:「一天兩杯或以下,尤其是你若吸煙的話。」(《飲食、營養和防癌》)由此看來,你若一天喝酒超過兩杯,根據防癌忠告,你就不是適度喝酒了。
重要之點是,我們個人若採取預防措施,就可對防癌有所幫助。可是,要採取什麼預防措施才可以影響大眾呢?癌症外科醫生卡迪(Blake Cady)坦率地說:「推行大眾教育計劃,……使人摒除高脂肪的肉類而改用含脂肪較低的,採用膽固醇較低的飲食,在減低患癌率方面比藥物更為有效。」(《目標:癌》)那麼,什麼食物能夠有助於避免患癌呢?
一個政府衛生部門建議在食譜中每日至少包括25-35克(約一英兩)的天然纖維。這樣行會幫助腸臟保持自然清潔。從什麼食物獲得纖維呢?進食大量的水果、蔬菜、豆、莢豆、全麥麵包和穀類食物。吃馬鈴薯、蘋果、梨、桃子等要帶皮吃。捲心菜一類的蔬菜也能減少患結腸癌的危險。
另一個建議是避免吃動物脂肪。禽類和魚類比紅肉更值得推薦。你若要吃肉類,要留意肉類裡外只含小量的脂肪。奶類要選低脂肪或脫脂的。食物中要含有維生素甲和丙,例如深綠色的多葉蔬菜——花椰菜、青菜、菠菜、菊苣、水田芹、甜菜,甚至蒲公英葉!另一種顯示含有大量維生素甲和丙的食物顏色是黃色與橙黃色——紅蘿蔔、甜薯、南瓜、倭瓜;水果——杏子、甜瓜、木瓜、桃子、菠蘿、香瓜等,以上所舉的只是其中幾種而已。
《飲食、營養和防癌》一書同時聲稱:「證據表明,攝取太多(飽和的與不飽和的)脂肪可以增加患上結腸癌、乳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的機會。」那麼,這導致什麼結論呢?你的飲食對多種癌症能夠造成差別。
我們若希望減少患癌危險,有什麼其他產品也應避免呢?雖然有些人對這項建議不表歡迎,我們必須檢討一下煙草所擔當的角色。
對煙草的真確評估
牛津大學的兩位專家多爾和皮托寫道:「在已知的方法中,沒有其他單一的方法比減少使用煙草對癌症死亡率具有更大影響。……影響主要在於肺癌的死亡事件上,經常吸煙者在中年後期患上肺癌的比率較之一生不吸煙的人大10倍。」
戒煙也可以減少其他癌症的患病率。「這樣行對多種癌症病例也產生了頗大的效果,例如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膀胱癌或者胰癌和腎癌等。」——《癌的成因》。
殺人的化學物質
你在工作地方有呼吸到化學產品或者以肌膚接觸它們嗎?近期研究已經確定,有些化學產品能夠觸發癌的反應。據美國國立毒物學研究計劃主持人拉爾(David Rall)聲稱,證據表明「18種化學物質能夠使人患癌,其他18種則有致癌嫌疑。」美國一本研究健康的刊物(《十年的發現》)聲稱:「在造成腫瘤方面,單一的化學物質可以具有發動和加強的作用,兩種或以上的化學物質則能夠產生交互作用。」那麼,什麼化學物質和職業是危險的呢?
《癌的成因》一書列出烷化物、香劑胺、石棉、苯、氯乙烯和若干化合物,或在氧化狀態中的砷、鎘、鉻和鎳等。該書也指出一些危險職業,如製造硬木家具和皮具,以及生產異丙基酒精。你的職業若牽涉到上述任一種因素,你可以怎樣行呢?
通常,負責的僱主會採取行動去免除污染的危險。有時,在工廠增加通風設備可以更迅速除去有害的氣體。在其他事例上,工人可以減少在危險地方工作的時間。工人可以穿著護身衣和戴上口罩。可是,在這裡提出一項警告是適當的。
「大多數工廠甚至不知道有這些化學物質存在,或者即使知道它們存在,也不知道它們是致癌物。」(《十年的發現》)若是這樣,你可以怎樣行呢?你的僱主若不肯保護你,就最好權衡一下改換職業是否可行。畢竟,你的健康是你最寶貴的資產之一。
因此,你能夠設法擊敗癌症嗎?首先請回答這幾個問題:你是否熱愛生命、健康和充沛的精力?你為了健康身體這項奇妙的恩賜而感激嗎?你渴望擊敗癌症嗎?若然,你就能夠養成充分的毅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樣的改變可以使身體減少患癌機會。(參看22頁附表)。
及早診斷——醫療的第一步
預防若已太遲又如何?科學作家西爾威斯特聲稱:「對於害怕患癌的人,這仍然是個好消息……,可是……大多數癌病療法的進展都與及早診斷有關。」因此,所有癌科專家都勸人留意有患癌可能的警告信號。其中一些信號是:
1.大小便的模式或習慣改變。
2.瘡口長期不癒合。
3.異乎尋常的出血。
4.在乳房或其他地方隆起腫塊或硬塊。
5.經常消化不良或難於吞咽。
6.疣或黑痣出現明顯的改變。
7.經常咳嗽或聲音沙啞。
8.體重無故減輕。
若有上述病徵的任何一種出現,就應該和醫生商量。當然,病徵未必意味到患癌。但是越早診斷就越好。
各種新的先進方法可以在早期察出腫瘤,例如胸部X射線透視法、自動記錄溫度圖、聲譜圖(超聲波圖片)、CAT掃描、Pap塗片和排泄物檢驗等。目前研究家已發明了一種更加準確的早期診斷系統,稱為MRI(磁性叩響圖象)。正如作家博爾(John Boal)解釋,MRI掃描是「一項沒有侵擾、沒有放射、沒有痛苦的程序。」它的效果奇佳,因為「在(英國)亨亭頓郡的一次調查表明,它在93名病人身上發現腦瘤,但CAT掃描卻沒有發現病人腦裡有任何不正常之處。」(《美國方法》)這種診斷雖然十分昂貴,但預期在不久之後美國會有300家醫院裝置這種系統。
病人的態度和醫生的建議
病人在聽說自己患了癌症時,初步的反應時常是否認——拒絕相信。麥卡因博士在他所著的《關於癌的事實》一書中指出,否認乃是「對抗威脅生命的情況或消息的一種極其正常和健康的自衛機械作用。這種作用被形容為『靈魂的嗎啡』,乃是我們拒絕想像難於忍受的痛苦的方法。我們其實是讓自己有時間去結集感情力量來正視現實,讓現實慢慢顯明以免壓倒我們。」
可是,他提出警告說:「強烈和拖長時日的否認會阻止人去及早尋求醫藥護理,並且由於不肯接受診斷而拒絕醫生的忠告和治療。」
另一項反應是恐懼或憤怒。了解憤怒的對象對所有人都會有幫助:「遷怒的目標可能是……家人、上帝、命運、醫生、護士、醫院或疾病本身。」
許多時癌症患者會產生罪咎感。患病的丈夫會因為也許不能養家而感到內疚;妻子則因為不再能如前一般照顧家庭而自怨。可是麥卡因博士勸告說:「對力有不逮的事感覺遺憾會比感覺自疚令你安舒得多。」
癌症病人通常進一步的反應是沮喪;沮喪能導致絕望或灰心感。麥卡因博士對這一切反應有什麼看法呢?「雖然並不愉快,所有這些強烈反應都是正常的。……這些情緒代表病人對疾病的反應而非疾病本身的一部分。」
他建議:「與癌症對抗的病人需要打許多場仗。打仗有時會勝,但有時失敗也是意料中的事。……對抗仇敵要知己知彼。這意味到要習知癌怎樣攻擊身體,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怎樣攻擊你的為人——真正的你。」
勇敢地正視癌症療法
在若干方面,對抗癌症的奮鬥正逐漸產生成果,近數十年的結果比以前較令人鼓舞。醫生、科學家和研究家們認為他們已看到一線曙光。這在抗癌的戰爭中引入了一項重要的因素——希望。正如麥卡因博士所說:「也許能與癌共存的單一和最重要的條件便是希望。……希望是人生最神祕和最具支持力量的東西之一。」希望能加速復元,絕望卻能使癌症加重。可是,癌症患者從哪裡獲得希望呢?
希望的來源有多處,其中特別傑出的三方面是:(甲)富於同情和態度樂觀的醫生和護士,(乙)病者的親屬,特別是思想積極的婚姻配偶,(丙)基礎穩固的宗教信仰。在這一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我們會評論到信仰以及未來希望的真正基礎。a
在醫學方面,希望的根據是三種主要的正統治癌方法——外科手術、化學療法、射線療法。這三種方法是什麼呢?
外科手術包括以手術切除腫瘤或附帶切除周圍的若干組織。
化學療法是以藥物治癌,藥物散布全身以打擊腫瘤細胞。「用來治癌的化學物質超過50種,有些腫瘤可以治好。」——《關於癌的事實》。
射線療法則使用X射線、鈷、鐳和其他來源的高能量射線去摧毀惡性細胞。
正視副作用
只談及治癌方法的成功而不提及冒險或副作用是不公平的。以最簡單的術語來說,「化學療法的藥物是有毒的」而且「有些藥物的毒性很強,以致曾有病人死於副作用。」(《目標:癌》)因此,藥物療法是以毒攻毒的方法,它乃是一把兩刃的劍。醫生希望它殺滅惡性細胞多於健康細胞。但它也能導致強烈的第二作用,例如噁心、嘔吐和暫時脫髮等。不少病人認為暫時忍受那難受的副作用勝於減短壽命。
射線療法在射線所到之處殺滅所有細胞。可是,它能把焦點集中於腫瘤的正確部位。一位權威人士聲稱,「有相當強的證據顯示射線療法可能造成後來的癌症。」這形成了一種利害參半的情勢,病人必須自作決定是否值得冒險。
有些醫生承認,雖然有時從他們的觀點看來病人已沒有痊癒希望,他們仍然施行各種療法。正如智利的外科專家維勒(Villar)醫生承認說:「有時,治療癌症是一種非常昂貴——非常昂貴——的心理治療方式。」科學作家西爾威斯特指出,「許多癌科醫生都與維勒有同感,他們承認有時醫生甚至決定施用高毒性的療法,雖然並沒有什麼證據證明療法是有效的。他們對此感覺不安。」那麼他們為什麼推薦這些療法呢?「因為醫生認為,正如一位感到不滿的腫瘤學家說:『我總不能見死不救呀。』」——《目標:癌症》。
可是,許多人卻寧願聽天由命,認為治療只是延長痛苦而已,尤其是以治療不但於事無補,甚至加增痛苦時維然。
乳癌可以克服嗎?
對女性——甚至有些男子——說來,最可怕的癌症之一是乳癌。乳癌不但死亡率頗高,而且對美觀和心理均有不利影響。你能做些什麼去避免乳房切除術嗎?一個基本的要素是及早診斷。
婦女們雖然受到勸告要自行檢查胸部是否出現硬塊,醫生仍建議隆胸的婦人應該每年作一次早期胸部腫瘤X射線透視法檢查。原因何在?因為在組織深處的硬塊是很難從簡單的觸診可以察覺的。塞維斯(Cory SerVaas)醫生勸告說:「你一達到35或40歲就去作胸部腫瘤X射線透視法檢查,僥倖得以痊癒的機會就大得多。」為什麼要這樣行?「因為對大多數類型的乳癌來說,若在癌症第一期便發現病情,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超過百分之85。」
目前作胸部透視檢查的X射線儀器的放射水平很低,因此射線過度以致引起癌症的可能性也為之減少。
有助於及早診斷的另一個方法是自動記錄溫度圖;這是對胸部溫度的掃描。「腫瘤形成本身的血液供應,需要大量的血液氧氣以助其生長。……[它們]形成許多熱點,所噴出的能量比正常細胞大得多。」(《目標:癌》)。這樣,自動記錄溫度圖就可及早察出「熱點」。
在以往,乳癌手術時常牽涉到徹底的乳房切除——切除乳房、周圍的組織和淋巴結以致損毀病人的體型。現在醫生仍然認為這種方法是必要的嗎?乳癌科專家費希爾(Bernard Fisher)醫生認為徹底的乳房切除不但通常沒有充分理由而且「簡單的乳房切除——切除所有乳房組織——的病人生存率也未必比腫瘤切除術[單只切除腫瘤]連同用或不用射線的療法為高。」
還有其他可選的療法嗎?
至此我們只考慮過正統的治癌方法。可以順帶提及的是,有些病人選用其他療法,有時成功亦有時失敗。這些方法包括利蒂里爾(Laetrile)[維生素乙17]療法,霍西爾(Hoxsey)療法[使用草藥和若干化學物質]以及牙醫基利(William Kelley)博士所發明的方法,這項方法相信癌「表示病人的活性胰酶有所缺乏」。——《癌的解決方法》。
此外,正如《目標:癌》一書聲稱:「有數目很大的人,包括許多醫生在內,同意病因、醫治和預防的『整體』治療主張對癌和其他疾病都適用:癌是『起因於』整個人出了毛病的一種疾患;在人類方面,自覺的努力可以回復健康。不少著名人士相信這項主張,許多前度的癌症患者斷言他們的痊癒是依靠以整體治療為根據的處方,而非根據治標論者對健康的看法。」
一位以前曾經患癌的人是50餘歲的艾麗斯,她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的一位樂觀婦人。36年前,她因手上有個惡性小腫瘤而初次接受手術。六年之後,她又因卵巢癌而接受手術。後來在1960年,她再接受子宮切除術。
她在1965年再度患癌,醫生又推薦動手術。艾麗斯說:「他們希望為我施行結腸造口術和乳房切除術,我不願接受。那時我已受夠外科手術了。於是我去墨西哥接受整體療法。我遵行此法已有11年之久。它對我很有效,但我知道它對別人未必有效。自那時至今,癌症沒有復發。」
另一位努力抗癌成功的人是露絲瑪麗(Rose Marie)。她在下文講述自己的抗癌經過。
[腳注]
a 下期《儆醒!》會刊出一篇文章討論醫護人員和親屬所擔任的支持角色。
[第28頁的附欄]
《儆醒!》雜誌雖然提及各種不同的療法,卻並不保證這些方法有效。正如基利(Kelley)醫生承認:「應該記得的是,不論你選擇任何療法[正統或非正統的]或任何合併療法,都要冒相當大的危險。」因此,我們只是論及近期的發展,每個人在經過研究及與合格的醫生商討之後必須自行作出決定。
[第25頁的圖表]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男性吸煙者患癌死亡數字與,不吸煙者的預期死亡數字比較圖b
每個男子代表100宗死亡
肺癌
不吸煙者 231預期死亡數字
吸煙者 2,609已知死亡人數
口腔癌和喉癌
不吸煙者 65預期死亡數字
吸煙者 452已知死亡數字
[腳注]
b 以美國在1970年代中期的男性死亡率為根據,死者都是1950年代的吸煙人士——參看《癌的成因》,1221頁。
[第24頁的圖片]
這些食物含有具備防癌作用的天然纖維和多種維生素
-
-
「癌——敗在我手中」警醒!1987年 | 5月8日
-
-
「癌——敗在我手中」
露絲瑪麗是一位60多歲,樂天爽朗的美國德州婦人。1964年,她初次發覺有個腫瘤,那時她正在停經期。她自述那令人鼓舞的故事說:
「我初次留意到在胸部有硬塊時擔心它究竟是什麼。外子帶我前往醫院檢查。我那時心驚膽戰——坐在那裡等候裁判,最後聽說我可能患了乳癌。我還記得當時的感覺好像有人在我胸口踢了一腳一般。然後開始了一段猶豫不決的時期——我們應該採取什麼途徑?有些醫生敦促我接受手術,其他的人則推薦別的療法。我們怎樣決定呢?
我丈夫和一位當醫生的朋友討論,醫生說乳瘤雖然大多數是良性的,但惡性的也有可能。目前的選擇是,我們應否冒一下險,延遲接受手術,抑或立刻切除那討厭的硬塊?我們一起決定接受手術。硬塊切除了,醫生宣布是良性的,我舒了一口氣。
1965年,我在胸部同一處地方發現另一硬塊。這是個打擊,但卻不是戰敗。我再次接受手術,那硬塊也是良性的。我提心吊膽地過了安定的兩年。到1967年,在同一處地方又發現第三個硬塊。醫生小心地作過活組織檢查,表明它是惡性的。乳房必須切除。因此一個月後,我接受了「簡單的」乳房切除術。
八年過去了,沒有什麼難題發生。我自覺已經擊敗了癌症。但到了1975年,在另一乳房又發現硬塊。鑒於以往歷史,醫生贊成切除那邊乳房。為了確使癌症不致蔓延,他們施行了一系列的射線治療。我必須承認那些過程使我害怕極了。為什麼?
每次進院,我都要和其他接受射線治療的人一起等候。他們的面上和身上用紅色染料標明射線槍的發射目標,看上去真令人不安。後來輪到我獨自進入特別放射治療室。一切似乎非常怪誕,因為我知道有種無形力量正在摧毀我體內的組織,不論好壞都同時殺滅。可是,我要在15週內接受30次射線治療。此後,我只需接受兩次小手術,除去背上和頭上的良性腫瘤便行了。
賴以生存的力量
自第一次發現腫瘤至今已有22年,我的確為自己仍然活著而感謝。幫助我在磨難中保持堅忍的是什麼呢?首先是丈夫的支持。他安排時間,每次都陪我進醫院,包括多次接受射線治療在內。我認為誰都需要在進院時有個密友或親屬陪同。但這人必須堅強、積極而非多愁善感。我容易哭泣,但不願有人在這方面灑同情之淚。
我也發現醫生們的幫助很大。我很慶幸遇到湯普森(James Thompson)醫生,他是當時的名醫之一。他有親切的臨床態度,在手術室裡也是一樣。他把我的病情坦白相告,但卻不過於武斷和率直。
我學懂了不去想著自己的處境。我在腦中和生活上時常充滿多種興趣和活動。我愛讀書,但情節必須是以令人快樂為題的。我不願想及病態的題材,電視裡的醫院故事使我無法看下去!
病中的良助是些什麼呢?值得感激的事情之一是親友紛紛寄來的問候卡和問候信。知道有這麼多人關懷的確令我鼓舞。病人未必喜歡招呼太多探病者,但問候卡是十分歡迎的。當然,我感激探病者來到時所說的富於建設性和積極的話。沒有人想知道三年前患癌死去的親友!因此訪者在探病時體恤病人的感受是值得感謝的。
當然,作為耶和華見證人,我的信心對我有極大助力。在可能範圍內,我在基督徒的傳道工作上保持忙碌。傳道和教人認識聖經所提出的新規制和復活希望幫助我加深了自己的信心。時至今日,我很慶幸自己仍然活著,並且生活上充滿為耶和華服務的活動。——外稿。
近年來癌症治療已進步到對有些病人只需切除腫瘤便行。可是,選擇哪種療法卻有賴於許多因素。——編者按。
-
-
癌會在什麼時候終止警醒!1987年 | 5月8日
-
-
癌會在什麼時候終止
「到了2100年,生物學上的基本研究可能已進步到能以現時完全未能預見的方法防止癌症發生。」——《癌的成因》。
根據聖經預言,癌症甚至會在較早時候終止,而且無疑像上述的書的作者所說,藉著「現時完全未能預見的方法」。我們為什麼這樣斷言呢?
因為在1,900多年前奉差來到地上的耶穌基督獲得能力使人恢復生命和健康。有一次,他甚至沒有看見病人便治好了羅馬軍官僕人的病,那人「害癱瘓病,躺在家裡,甚是疼苦。」(馬太福音8:5-13)又有一次,他治癒使徒彼得岳母的熱病。他怎樣醫治呢?「[他]把她的手一摸,熱就退了,她就起來。」——馬太福音8:14-17。
分析一下耶穌的傳道工作,我們見到他曾治好不同年齡的男女的各種疾病。他使跛子、殘廢者、瞎子、啞巴、癲癇的、癱瘓的、患血漏的婦人、一手枯乾的男子、另一個患腫症的人均恢復健康。他也使幾個人從死裡復活。他用什麼方法呢?是否藉著某些特殊的療法?
事實上,他所用的不是催眠療法、心理療法或任何別種醫學方法,也不是由於耶穌本人的智慧、知識或能力。反之他所施行的是來自超自然力量的奇跡醫治。(馬太福音8:17;以賽亞書53:4)能夠治病的是他父的靈和力量。可是,在耶穌的日子,只有少數病人獲得醫治,治癒的人在後來也不免死去。那麼,他的醫治究竟成就了什麼目的呢?
耶穌所作的醫治表明,有一天,所有順服的人類都會自此得益,復得上帝所賜的健康和生命。我們擁有上帝所感示的聖經應許,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在地上]作他的子民。……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3,4。
行將過去的「以前的事」包括癌症和它的成因。在基督掌權的上帝王國政府治下,致死的環境因素將被除去,人類的免疫系統會照原來的目的運作。健康的身體會與健康的頭腦合作,將注意集中於真正具有屬靈價值的事之上。——以賽亞書33:24;35:5,6。
這一切是否過於理想而無法實現呢?可是,正如聖經所說,我們獲得上帝的保證,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啟示錄21:5)這個活的希望使耶和華見證人能忍受癌病的折磨,有些甚至死去。他們知道耶和華上帝已應許要帶來一個「新天新地」。——以賽亞書65: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