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耶穌斥責法利賽人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耶穌斥責法利賽人

      耶穌指出,他若憑撒但的能力趕鬼,那麼撒但便是自相紛爭了。他繼續說:「你們或以為樹好,果子也好;樹壞,果子也壞;因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樹。」

      法利賽人聲稱耶穌能夠行趕鬼的善工是由於他事奉撒但的緣故,這樣的指控是愚不可及的。如果果子是好的,樹就不可能是壞的。在另一方面,法利賽人對耶穌提出荒謬的指責和無理的反對,這樣的壞果子證明他們自己是壞人。耶穌喊道:「毒蛇的種類!你們既是惡人,怎能說出好話來呢?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既然我們的言談可以反映出我們的內心情況,我們所說的話便成了審判的根據。耶穌說:「我又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

      文士和法利賽人故意不理會耶穌所行的許多大能事跡,進一步要求耶穌說:「夫子,我們願意你顯個[標記]給我們看。」雖然這群來自耶路撒冷的人可能沒有個別見過耶穌所行的奇跡,可是,當時卻有許多目擊見證人提出無可反駁的證據,證實這些奇跡確曾發生過。因此耶穌告訴猶太人的領袖們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標記],除了先知約拿的[標記]以外,再沒有[標記]給他們看。」

      耶穌繼續解釋他的話的意思,說:「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約拿被大魚吞下,後來得救重見天日,他有如從死裡復活一般。因此,耶穌預言他會死去,然後在第三日再次活過來。然而,儘管後來耶穌真的復活過來,猶太的領袖們卻仍然拒絕承認『約拿的標記』。

      由此耶穌表明,尼尼微人既聽見約拿所傳的道而悔改,他們會在審判的日子起來定猶太人的罪,因為猶太人拒絕接納耶穌。類似地,耶穌也舉出示巴女王作一對比。她從地極而來,要見識所羅門的智慧;她對所見所聞驚嘆不已。耶穌指出:「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所羅門更大!」

      耶穌接著設了一個比喻,說有一個污鬼離開了一個人的身體。可是,那人並沒有以各種美事去填補空缺,結果後來有七個更惡的鬼來住在他裡面。耶穌說:「這邪惡的世代也要如此。」以色列國曾一度受到潔淨和經歷改革——如污鬼暫時離開人一般。可是,這個國家卻不肯聽從上帝的預言者,最後甚至更反對基督,由此顯明它的邪惡比先前更變本加厲。

      耶穌正說話的時候,他的母親和兄弟來到,站在群眾的邊緣。有人對耶穌說:「看哪,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你說話。」

      耶穌問道:「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他伸手指著門徒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耶穌以這種方式表明,不論他與親屬的關係如何親密,他與門徒的關係卻更為寶貴。馬太福音12:33-50;馬可福音3:31-35;路加福音8:19-21。

  • 用比喻教人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耶穌斥責法利賽人時看來是在迦百農。在同一天較後的時間,他離開自己所住的房子,步行到附近的加利利海去,那裡有許多人聚集起來。

  • 用比喻教人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耶穌說完這五個比喻之後,便解散群眾,返回他所住的房子去。不久之後,他的12個使徒和其他的人前來找他。

      從耶穌的比喻得益

      門徒在耶穌向岸邊的群眾演講完畢之後前來找他,因為他們對耶穌所運用的新教導方法感到好奇。雖然他們以往也曾聽過耶穌用比喻教人,但他從未試過像這次用那麼多的比喻。因此他們問道:「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

      耶穌這樣行的原因之一是要應驗預言者所說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我要宣揚從定基以來一直隱藏的事。」(《新世》)但事情並非至此為止。耶穌運用比喻有助於將人的內心情況顯露出來。

      其實,一般人對耶穌的興趣僅限於他所說的故事和所行的奇跡;他們沒有將他視為主而不自私地跟從他。他們不想改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也不想自己的生活方式受到干擾。他們不願讓王國的信息對他們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

      因此耶穌說:「我用比喻對他們講話,因為他們看卻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以賽亞的預言,正應驗在他們身上,他說:『……因為這人民的心思遲鈍。』」(《新譯》)

      耶穌繼續說:「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可以看見;你們的耳朵是有福的,因為可以聽見。我實在告訴你們,曾經有許多先知和義人想看你們所看見的,卻沒有看到,想聽你們所聽見的,卻沒有聽到。」(《新譯》)

      不錯,12使徒和那些與他們一起的人都有受教的心,因此耶穌說:「屬天王國的神聖奧祕是賜給你們去了解的,卻沒有賜給那些人。」(《新世》)由於門徒渴望了解比喻的真意,於是耶穌向他們解釋有關撒種者的比喻。

      耶穌說:「種子就是上帝的道,」土地則是人的心。至於落在路旁硬地的種子,他解釋說:「就是人聽了道,隨後魔鬼來,從他們心裡把道奪去,恐怕他們信了得救。」

      在另一方面,落在石地上的種子,就是人聽了道,歡歡喜喜地接受了,可是,由於上帝的道沒有在他們的心裡生根,這些人在面對考驗或逼迫時便跌倒了。

      耶穌接著解釋那些落在荊棘叢中的種子,就是人聽了道,後來被今生的憂慮、財富和宴樂所擄去,這些事物將他們完全「擠住」,以致他們不能在真道上貫徹始終。

      最後,耶穌指出落在好土裡的種子就是那些懷有良好內心情況的人;他們聽了真道之後把道持守住,忍耐地結出果實來。

      門徒能夠聽見耶穌親自解釋他的教訓是多大的福分!耶穌希望人明白他的比喻,藉此將真理傳授給他們。因此他問道:「人拿燈來,豈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嗎?」當然不是,『是放在燈台上。』然後耶穌補充說:「所以,你們應當[留心]怎樣聽。」

      獲得更多教益

      門徒從耶穌獲悉撒種者的比喻的意思之後,還想進一步學習。他們請求耶穌說:「請把田間稗子的比喻講給我們聽。」

      門徒的態度與岸邊群眾的態度多麼截然不同!群眾並不切望獲知耶穌的比喻的真意,他們對耶穌所提出的教訓僅是一知半解便感到滿足了。耶穌將海邊的聽眾與他手下好學不倦的門徒作一對照,說:

      「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由於門徒對耶穌的教訓表現熱切的興趣和關注,因此他們能夠從耶穌獲得更多教益。耶穌回答門徒的詢問時解釋說:

      「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期];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耶穌講解完比喻的各項特色之後,接著描述事情的最終結局。他說在事物制度的末期,收割的人,意即天使,會把與稗子相若的假基督徒從真正的「天國之子」分別開來。「惡者之子」會被判處毀滅,上帝王國之子——「義人」——則會在天父的國裡發出光來。

      耶穌接著向他那些好學的門徒另外設了三個比喻。首先,他說:「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

      他繼續說:「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

      耶穌自己便好像那發現隱藏珍寶的人一般,又像那尋得貴重珍珠的商人一樣。他彷彿變賣一切,放棄了在天上的尊貴地位,成為一個卑微的人,並且在地上作人時甘願忍受諸般凌辱和惡毒的逼迫,由此證明他有資格成為上帝王國的統治者。

      耶穌的跟從者也面對類似的挑戰,他們也必須變賣一切以求贏得與基督一起作王統治,或成為王國的地上臣民的偉大獎賞。我們真的把承受上帝的王國視為比人生的任何事物更有價值,視之為無價之寶或貴重的珍珠嗎?

      最後,耶穌把「天國」比作一個聚攏了各樣水族的魚網。漁夫將魚分別出來,把不適用的丟掉,好的則留下來。耶穌表示在事物制度的末期,情形便會這樣;天使會將惡人從義人分別開來,惡人會注定遭受毀滅。

      耶穌親自發動這項捕魚工作,並吩咐第一批門徒要「得人如得魚」。在天使的監察之下,捕魚的工作延續了多個世紀之久。最後,拉「網」的時候來到,這「網」象徵地上所有以基督教自居的組織。

      雖然不適用的魚會被丟棄而遭受毀滅,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有機會被算作『好魚』而得蒙保全。藉著效法耶穌門徒的榜樣,切望加深自己的知識和了解,我們不但能夠從耶穌獲得更多教益,同時也可以贏得上帝所賜的永生。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