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恃強凌弱,舉世皆然警醒!2003年 | 9月8日
-
-
恃強凌弱,舉世皆然
「你明天膽敢上課,我們就宰了你!」——加拿大一個名叫克里斯滕的學生接到恐嚇電話,對方是個女子。a
「我不是個感情用事的人,但實在受不了,連上學也提不起勁。每天我都胃痛,吃完早餐就嘔吐。」——宏美是日本的中學女生,她訴說自己受人欺負。
-
-
恃強凌弱,舉世皆然警醒!2003年 | 9月8日
-
-
上文提到的少女克里斯滕,在學期間常常受到同學針對欺侮。念小學時,幾個小霸王用口香糖黏她的頭髮,嘲笑她樣貌難看,恐嚇要揍她一頓。上了高中,情況更糟糕,她接到電話,對方恐嚇要殺死她。今天克里斯滕已經18歲,她很感慨地說:「原本以為學校是個讓人安安靜靜地念書的地方,萬萬料不到同學竟然威脅要傷害我、殺死我。」
-
-
恃強凌弱,舉世皆然警醒!2003年 | 9月8日
-
-
恃強凌弱,舉世皆然
世界各地,學童受人欺負的事無日無之。《兒科評論》刊登了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在挪威,百分之14的學童不是欺負人就是給人欺負。日本百分之15的小學生表示曾被人欺侮,澳大利亞和西班牙曾受人欺凌的學生則多達百分之17。英國一位專家估計,該國給人欺負和欺凌小輩的學生,總數達130萬名之多。
阿莫斯·羅利德是艾默克伊茨雷埃勒學院的教授,他為21所學校的2972名學生做了一項調查。《耶路撒冷郵報》報導,該名教授發現「百分之65的學生表示曾遭同學掌摑、腳踢、推撞,有些更被同學侵犯」。
-
-
橫行霸道的前因後果警醒!2003年 | 9月8日
-
-
在很多學校,學生人數眾多,背景各異,家庭教養差別很大。可悲的是,有些孩子橫行霸道,是因為父母教導他們,要想如願以償,就最好嚇唬、辱罵別人。
遺憾的是,這些欺負人的方法往往真的奏效。謝莉·西姆爾在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助理學監,從事兒童行為的研究達二十年之久。她說:「我們發現有些孩子懂得用欺負人的方式來達到目的,而糟糕的是,這些方式往往管用。他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權力、地位、眾人的關注。」
另一個促成惡霸有恃無恐的因素是缺乏管制。很多受害者感到求助無門,而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確實沒有人幫助他們。德博拉·佩普勒在拉瑪什解決暴力與衝突研究中心(位於多倫多的約克大學)擔任主管,曾對校園的學生進行密切觀察,結果發現在所有惡霸行徑中,被教師發現並制止的只佔百分之4。
佩普勒博士認為,對惡霸行徑進行干預至為重要。她說:「孩子沒有能力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涉及到權力。惡霸每得逞一次,他的權力就增加一分。」
那麼,為何很多受害者不把自己受欺負的事告訴別人呢?這是因為他們認定如果告訴了別人,只會令事情變得更糟。因此,很多年輕人在學時,終日焦慮不安。這樣的生活給他們造成了什麼影響呢?
對身心的影響
據美國的國家學校心理學者協會報告,每天因為害怕受惡霸欺負而逃學的學生多達十六萬。受到欺負的學生,也許不想談及跟學校、某個班級或學校活動有關的話題。他們可能每天遲到或者逃課,或者索性找個藉口完全不上學。
受欺負的孩子有些什麼表現呢?他們可能變得情緒不穩、急躁易怒、垂頭喪氣,或顯得倦怠、孤僻。他們更易於跟家人、朋友、同輩發生衝突。此外,目睹欺侮行為的其他人也會受影響。雖然他們不是直接的受害者,但是所見所聞令他們深感恐懼,以致學習能力下降。
惡霸行徑的影響還不止於此。《兒科評論》雜誌指出:「惡霸行徑對受害者以及社會帶來的最惡劣影響,是暴力行為,這包括自殺和謀殺。有些受欺負的孩子由於感到極度的絕望無助,以至輕生或採取致命的報復行動。」
多倫多大學的埃德·阿德拉夫教授從事公共衛生學的研究,他說:「跟常人相比,惡霸和受傷害的人,現時及將來情緒發生問題的機會大得多。」在2001學年,研究者對22萬5000名安大略省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學生捲入惡霸行徑,有的是受害者,其他的則是小惡霸。在這些學生當中,每十個就有一個曾真的想過自殺。
長期受惡霸欺負的人,自信心會大受打擊,健康也受到嚴重影響,甚至事業盡毀。受欺負的人,會出現頭痛、失眠、焦慮、抑鬱等症狀,有些人甚至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如果受害者在身體上受到攻擊,往往會引起別人的深切同情;但如果是在感情上受到傷害,就難以贏得同樣的反應了,這是因為感情上的傷害遠不如身體上的傷害那麼明顯。結果,受害者的親友非但不諒解他們,反而對他們的抱怨感到厭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