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堂必修課 —— 讓你的孩子一生受益警醒!2019年 | 第2期
-
-
© 2019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本出版物是非賣品,發行本出版物是全球聖經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這項工作靠自願捐款提供經費。捐款請上donate.jw.org網站。除非另外注明,所有經文引自《聖經新世界譯本》。
-
-
簡介警醒!2019年 | 第2期
-
-
簡介
六堂必修課 —— 讓你的孩子一生受益
你希望孩子長大後有什麼美好的品格呢?
自制
謙卑
堅韌
有責任心
思想成熟
誠實
孩子不會自然而然就有這些品格,他們需要父母的教導。
本期雜誌會討論孩子需要學習的六堂課。父母按照這些內容教導孩子,就能幫助他們為將來的人生做好準備。
-
-
學會自制警醒!2019年 | 第2期
-
-
第一課
學會自制
自制是什麼意思?
有自制力的人會……
耐心等待
克制一時的衝動
盡力完成工作,即使不喜歡也不例外
先為他人著想
為什麼自制力很重要?
有良好自制力的孩子通常能抵抗誘惑,不會只顧眼前的快樂。相比之下,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卻更容易……
爭強好鬥
受情緒問題困擾
抽煙或酗酒,甚至吸毒
有不良的飲食習慣
一項研究表明,有良好自制力的孩子成年後比較少會有健康或經濟上的問題,也比較少會做違法的事。根據這個結論,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教授達克沃斯表示:「培養自制力多多益善,永遠不嫌多。」
怎樣幫助孩子培養自制力?
學會說「不」,並且說到做到
聖經原則:「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馬太福音5:37
孩子可能會通過鬧脾氣來試探父母的底線,有時還會當著別人的面這樣做。父母一旦順著孩子的意思改變主意,孩子就會認為只要哭鬧,「不可以」也能變成「可以」。
但如果父母學會說「不」而且堅持原則,孩子就會明白一個人生的基本道理:不是你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心理學家大衛·華許博士在書中寫道,有意思的是,「學會這個道理的人通常也最知足。父母若讓孩子以為他要什麼都有人會送到他面前,並不是真的對他好」。a
父母對孩子說「不」,也能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說「不」。這樣,當孩子日後面對吸毒、婚前性行為的引誘,或受誘惑做其他壞事的時候,也能夠堅定地拒絕。
教孩子分析利弊,考慮做事的結果
聖經原則:「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拉太書6:7
孩子需要知道做任何決定都需要承擔相應的結果,而缺乏自制力通常會導致不好的結果。假如你的孩子一不開心就發脾氣,大家可能會躲著他。不過,如果他培養自制力,例如在別人說話時保持耐心、不隨意打斷對方,或受到冒犯時懂得控制情緒,他就會有更多朋友。父母要幫助孩子明白,表現自制力往往會帶來良好的結果。
教孩子分清主次
聖經原則:「看清哪些事更為重要。」——腓立比書1:10
有自制力的人不僅會避免做錯的事,也會努力做該做的事,即使自己不太感興趣也會盡力而為。父母要教導孩子分清主次,並幫助他們學會先做重要的事,例如要先做完作業才能去玩。
要樹立榜樣
聖經原則:「我為你們樹立典範,我對你們怎樣做,你們也該照樣做。」——約翰福音13:15
你面對難題或逆境時的反應,孩子都看在眼裡。要用行動讓孩子看出,表現自制力會帶來良好的結果。你在這方面有沒有立下榜樣呢?當孩子做錯事時,你會生氣還是會保持冷靜呢?
a 節選自《如何教養噴火龍——從NO到YES的親子關係》。
-
-
學會謙卑警醒!2019年 | 第2期
-
-
第二課
學會謙卑
謙卑是什麼意思?
謙卑的人會尊重別人,他們不傲慢,也不會期望別人給自己特別的待遇。人有謙卑的特質就會真誠地關心別人,也樂意學習別人的優點。
有些人誤以為謙卑就是懦弱,但事實上謙卑卻能給人真正的力量,讓人能夠認清自己的能力限度,也正視自己的錯誤。
為什麼謙卑很重要?
謙卑能促進人際關係 《自戀時代》一書提到,謙卑的人通常能交到更多朋友,在與人溝通方面也更加得心應手。
謙卑能為孩子帶來長遠的益處謙卑不僅對孩子的現在有益,也對他們的未來有幫助,比如求職的時候。心理學家薩克斯提到,如果青少年喜歡自誇,「不知道自己能力不足的地方,他們是不可能在面試時表現良好的」。但如果一個年輕人虛心聆聽面試官所說的話,「就比較可能得到這份工作」。a
怎樣幫助孩子培養謙卑?
要幫助孩子對自己有合理的看法
聖經原則:「人如果沒有什麼了不起,卻自以為了不起,就是自欺。」——加拉太書6:3
鼓勵要實際不要對孩子說「你所有的夢想都會成真」或者「只要你想,沒有什麼是你做不到的」。這樣的話雖然聽起來 鼓舞人心,但其實不切實際。孩子必須訂下合理的目標,並腳踏實地為之努力,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成功。
稱讚要具體只是說「你好棒!」並不能幫助孩子培養謙卑,要具體地稱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在使用社交網站方面,要對孩子有所約束在社交網站上,人們時常吹捧自己、秀才藝或炫耀自己的成就,而這樣的精神與謙卑完全相反。
要鼓勵孩子儘快道歉要幫助孩子看出自己哪裡做得不對,並鼓勵他們儘快承認錯誤。
要幫助孩子培養感恩之心
聖經原則:「要顯出感恩之心。」——歌羅西書3:15
對大自然心存感激要幫助孩子看出人的生命有賴於大自然。為了生存,我們需要空氣、水還有食物,你可以跟孩子談談這些事物,幫助他培養感激之心和敬畏之情。
對別人心存感激要讓孩子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所以,不要因為別人的能力比自己強就心生嫉妒,而是要欣賞別人的優點並向他們學習。
顯出感恩之心要教孩子發自內心地感謝別人,而不是機械性地說「謝謝」。人有感謝之心,也更容易保持謙卑的態度。
要讓孩子看出為人服務的價值
聖經原則:「要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優秀。不要只關心自己,也要關心別人。」——腓立比書2:3,4
要讓孩子做家務不讓孩子做家務,等於是給孩子灌輸一個錯誤的觀念:「你太寶貴了,不該做這種小事!」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做家務比玩樂更重要。要告訴孩子,做家務可以幫助別人,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肯定。
要強調為人服務很有意義為人服務能讓孩子變得成熟。要鼓勵孩子觀察一下,身邊有沒有人需要幫助,然後和孩子一起討論可以為對方做些什麼。當孩子幫助別人時,要稱讚和支持他們。
a 節選自《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
-
-
學會堅韌警醒!2019年 | 第2期
-
-
第三課
學會堅韌
堅韌是什麼意思?
有堅韌品格的人,即使遭遇挫折也不會輕易放棄。他們比較容易振作起來,重拾樂觀積極的態度。孩子只有經歷逆境,才能培養出堅韌的品格。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像學習走路一樣,他們總得跌倒幾次才能成功。
為什麼堅韌很重要?
面對失敗、遇到難題或受到糾正的時候,有的孩子很容易灰心喪氣,有的甚至會完全放棄。其實,他們需要明白人生的一些基本道理:
堅韌的品格能幫助你的孩子勇於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怎樣幫助孩子培養堅韌?
面對失敗的時候
聖經原則:「義人跌倒七次,也會再次起來。」——箴言24:16
要幫助你的孩子正確地看待失敗。例如,考試沒考好,他會有什麼反應呢?他會不會非常灰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呢?
為了幫助孩子培養堅韌的品格,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想想他怎樣做才能進步,並協助他制定一個計劃。這樣,他就能學會積極地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動地承受打擊。
另外,不要替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要鼓勵他獨立思考,學會自己想辦法。你也許可以問問孩子:「你怎樣才能把這門功課學得更好呢?」
遇到難題的時候
聖經原則:「你們明天的生命會怎麼樣,你們還不知道。」——雅各書4:14
人生總會有一些無法預料的事。富有的人可能在一夜之間失去財富;今天還健健康康的人,明天也有可能躺在病床上。正如聖經所說:「跑得快的不一定贏得比賽,勇士不一定戰勝敵人……因為人人的經歷,都取決於時間和無法預料的情況。」(傳道書9:11)
出於愛,你自然會盡力保護孩子免受傷害。但現實的情況是,你無法為孩子擋住所有困難和危險。
當孩子遇到難題時,例如家人去世或跟朋友發生矛盾,要幫助他好好應付。這樣,他長大後就會懂得如何處理其他難題,包括面對工作或經濟方面的壓力。a
受到糾正的時候
聖經原則:「要聽從勸告,接受管教……好使你將來成為有智慧的人。」——箴言19:20
糾正並不是無端的指責,而是有益的勸告,能幫助孩子改掉錯誤的行為和態度。
如果你教導孩子學會接受糾正,你和孩子就都能免受不少痛苦。一位名叫約翰的父親說:「如果孩子每次犯錯都得不到糾正,他們就永遠不可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以後,他們會製造越來越多的問題,而你也必須一輩子跟在他們後面,替他們收拾爛攤子。這樣,你和孩子的人生都會非常可悲。」
你怎樣做就能幫助孩子接受糾正,並從中得益呢?當老師或其他人給孩子一些勸告時,與其替孩子打抱不平,不如先問問孩子以下問題:
你覺得為什麼你會受到糾正呢?
你可以怎樣改善呢?
下次碰到同樣的情況,你會怎樣做呢?
請記住,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勸告和糾正都能讓你的孩子受益無窮。
-
-
學會負起責任警醒!2019年 | 第2期
-
-
第四課
學會負起責任
「有責任感」意味著什麼?
有責任感的人十分可靠、值得信賴。他們會按時完成工作,並努力把工作做好。
年幼的孩子雖然能力有限,但已經能學習負起責任。《教養無國界》一書說:「嬰兒十五個月大就有能力跟人合作,十八個月大就有助人的慾望。」這本書也提到,「許多國家的家長會訓練子女出力幫忙,尤其是五到七歲的小孩」,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可以幫父母做很多事。
為什麼負起自己的責任很重要?
今天,有些年輕人被稱為「回巢族」。他們成年後從家裡搬出去,後來卻發現自己無法獨立生活,最後只能搬回去和父母住,就好像是回到自己的「老巢」。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往往是父母之前沒有教他們怎樣做家務、管理錢財以及處理其他日常事務。
因此,如果你現在不幫助孩子培養責任感,他們成年後就可能無法負起該負的責任。《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一書也提到:「你不會想讓他們到了十八歲還在依賴你,也不會想[要]說分就分,把他們丟進現實世界。」
怎樣幫助孩子培養責任感?
安排孩子做家務
聖經原則:「各種辛苦的工作都有益處。」——箴言14:23
小孩子通常喜歡在父母身邊做個小幫手。父母可以善用孩子的這種天性,安排他們做一些家務。
不過,有些父母不願意這樣做,他們覺得孩子的功課已經夠多了,不想再加重孩子的負擔。
但事實上,平時做家務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通常更出色,因為他們在家裡已經學會接受任務,並且盡力完成。另外,《教養無國界》一書說:「孩子小時候想幫忙[卻]不讓他們參與,孩子就會認定幫忙不重要……還會開始期望別人會幫他們把事情做好。」
由此可見,做家務對孩子來說是良好的訓練,能幫助他們學會為人付出,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孩子常做家務,就會意識到自己是家裡重要的一員,對家庭負有責任。
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承擔後果
聖經原則:「要聽從勸告,接受管教,好使你將來成為有智慧的人。」——箴言19:20
孩子犯錯時,要教他負起責任,而不是掩飾錯誤。事實上,孩子能夠做一些事來彌補自己犯下的錯。例如,他不小心弄壞了別人的東西,他可以道歉,甚至賠償對方的損失。
孩子懂得認錯,就能學會:
做一個誠實的人
不責怪別人
不為自己找藉口
在需要道歉時,勇於道歉
-
-
向成年人尋求指引警醒!2019年 | 第2期
-
-
第五課
向成年人尋求指引
誰能夠引導孩子?
孩子需要成年人的引導和建議。身為父母,引導孩子是你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不過,其他成年人也可以從旁協助。
為什麼孩子很需要成年人的引導?
在一些地方,孩子和成年人之間的交流很少。為什麼會這樣呢?請想想以下情況:
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度過,身邊同學的數量遠遠超過老師和其他成年人。
放學後,不少孩子回到家也是自己一個人,因為父母都在外面工作。
一項研究指出,美國8到12歲的兒童,平均每天會花差不多6個小時使用電子產品進行娛樂活動。a
《不要放開孩子的手》(英語)一書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向同輩學習,而不是向父母、老師或其他成年人尋求教導和指引。」
怎樣引導孩子?
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聖經原則:「要教孩子走該走的路,就算他老了也不會偏離正道。」——箴言22:6
孩子天生就喜歡尋求父母的指引。專家指出,孩子即使到了十幾歲,仍然會把父母的建議看得比其他孩子的話更重要。心理學教授史坦堡博士在《家有青少年》(英語)一書中說:「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和態度影響最大,這種影響力會延續到孩子的青春期,甚至是剛成年的時候。許多青少年即使嘴上不承認,但其實他們很在意父母說的話;就算他們不完全同意父母的意見,也還是很想知道父母的想法。」
既然孩子喜歡聽父母的意見,你就要善用這樣的天性教導孩子,多花時間陪伴他們。你可以跟他們分享自己從人生中學到的經驗教訓,也可以告訴他們你對不同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讓他們明白你重視的是什麼。
幫孩子找個良師益友
聖經原則:「與有智慧的人同行,就有智慧。」——箴言13:20
你身邊有沒有一個成年人能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呢?你可以安排時間讓他跟你的孩子相處嗎?當然,這不是說你可以把教養孩子的責任推給別人,而是說你可以找一些值得信賴的成年人從旁協助,一起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聖經記載,提摩太年輕時從使徒保羅身上學到很多,直到他成年,和保羅的來往仍令他獲益良多,而這段友誼也帶給保羅很大的鼓勵。(腓立比書2:20,22)
現在,許多人都不和親戚住在一起,有的甚至相隔很遠。如果你們家的情況也是這樣,孩子因此很少有機會跟長輩來往,你就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與品格好的成年人交流,這樣孩子就能培養同樣的好品格。
a 這項研究還發現,年齡更大的孩子平均每天會花將近9個小時在電子產品上,這些數據還不包括上學和做家庭作業時上網所用的時間。
-
-
培養正確的道德觀警醒!2019年 | 第2期
-
-
第六課
培養正確的道德觀
正確的道德觀意味著什麼?
一個人有正確的道德觀,就能清楚地判斷是非對錯。他們作出判斷的依據不是一時的感覺,而是一套可靠的原則。即使在沒人留意的情況下,他們也會按照這套原則行事為人。
為什麼正確的道德觀很重要?
現在的孩子可以說天天都受各種錯誤思想轟炸。這些思想可能來自同學,也可能來自他們聽的音樂、看的電影或電視節目。孩子也許會懷疑,自己的道德標準是否正確。
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有這樣的情況。《如何跟孩子談論性》(英語)一書談到,十幾歲的孩子需要明白,「很多人可能會給他們壓力,要他們做一些不對的事,好讓自己受歡迎。他們需要學會堅持做對的事,即使這樣做會令朋友不高興」。由此可見,父母應該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前,就幫助他們培養正確的道德觀。
怎樣幫助孩子培養正確的道德觀?
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聖經原則:「成熟的人才能吃固體食物。他們的辨識力因常常運用而鍛鍊純熟,能明辨是非。」——希伯來書5:14
要清楚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你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孩子看出對與錯的區別。碰到不同的情況時,你可以說:「這樣做就是誠實,那樣做就是不誠實。」「這樣做就是忠貞,那樣做就是不忠貞。」「這樣做就是有愛心,那樣做就是沒有愛心。」漸漸地,孩子就會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要分析背後的原因例如,你可以問問孩子:為什麼做人要誠實?為什麼說謊會破壞友誼?為什麼偷東西是不對的?要跟孩子好好推理,幫助他們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
要強調遵守道德規範的益處你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誠實,別人就會信任你。」你也可以說:「如果你對人友善,別人就會想跟你做朋友。」
全家人用心遵守良好的道德規範
聖經原則:「你們要……不斷驗明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哥林多後書13:5
全家人遵守良好的道德規範,才能良心無愧地說:
「在我們家裡,沒有人會說謊。」
「我們不會對家人大呼小叫,更不會大打出手。」
「我們不會說難聽的話傷害別人。」
這樣,你的孩子就能看出,良好的道德規範不是空洞的規條,而是全家人用心實踐的標準。
要常常跟孩子談論正確的道德標準。你可以善用生活中的實例來教導孩子,例如拿學校或媒體宣傳的觀念跟你們家的標準進行對比。你也可以問問孩子:「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如果我們家碰到這個問題,我們會怎麼處理呢?」
要強化孩子遵守道德規範的決心
聖經原則:「持守……無愧的良心。」——提摩太前書1:19
好的行為要稱讚如果孩子做了正確的事,表現出美好的品格,就要稱讚他,並說明他為什麼值得稱讚。例如,你可以說:「你非常誠實,真是我的好孩子!」如果孩子主動承認自己做錯了事,在糾正他之前,別忘了真誠地稱讚他誠實的態度。
不好的行為要糾正要幫助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需要知道他哪裡做得不好、他怎樣違背了家人共同的道德標準。有些父母不願指出孩子的錯誤,怕孩子會灰心。但事實上,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錯誤,能讓孩子有更敏銳的良心,更懂得如何判斷是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