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良好溝通警醒!2018年 | 第2期
-
-
溝通就像橋梁一樣,會拉近你和孩子的距離
寫給父母
5 良好溝通
這意味著什麼?
良好的溝通意味著父母和孩子都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覺。
為什麼要溝通?
當孩子十幾歲的時候,溝通可能尤其不容易。《解碼》(英語)一書說:「[沒多久之前,]你在孩子的世界裡還很重要,可以隨意進入他小劇場的『後台』。但現在你頂多只能坐在觀眾席上,而且還可能是個很差的位置。」雖然情況是這樣,但這時孩子最需要的恰恰就是溝通!
你可以怎麼做?
隨時敞開溝通的大門 如果孩子想和你說話,即使在深夜也不要拒絕他。
「孩子好不容易開口時,你也許想:『你現在想說了?我可陪了你一整天了!』不過,我們怎麼能說這樣的話呢?當孩子終於敞開心扉時,我們不是該高興嗎?」——莉莎
「我也想睡個好覺,但我發現跟孩子聊得最深入的幾次都過了晚上十二點。」——赫伯特
聖經原則:「每個人都要時常為別人著想,不要只顧自己。」——哥林多前書10:24
要全神貫注 一位父親說:「有時當孩子和我說話時,我腦子裡總想著很多其他的事情。不過孩子都不傻,他們都能看出來我沒在認真聽。」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情況,就不妨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專心聽孩子說話。即使他的問題看來是件小事,也值得你認真對待。
「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很重視他們的感覺。否則,他們就會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或者用不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馬蘭達
「即使孩子的想法很離譜,你也不要反應過激。」——安東尼
聖經原則:「你們要留心怎樣聽。」——路加福音8:18
把握機會輕鬆地交談 當你坐在孩子對面時,他們可能會感到壓力,很難敞開心扉。
「我們會利用坐車的時間跟孩子溝通。當孩子坐在我們旁邊而不是對面時,談話的效果往往更好。」——妮科爾
吃飯的時間也是輕鬆談話的好機會。
「吃晚飯時,大家會聊聊當天發生的事,有開心的,也有不開心的。這讓我們一家更親密,也讓我們看出不用獨自面對問題。」——羅賓
聖經原則:「要樂於聆聽,不急於說話。」——雅各書1:19
-
-
6適當管教警醒!2018年 | 第2期
-
-
適當的管教就好像船舵一樣,讓孩子不偏離方向
寫給父母
6 適當管教
這意味著什麼?
管教有教育和引導的意思。除了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以外,管教也意味著幫助孩子培養正確的道德觀,這樣能幫助他們避免踏出錯誤的一步。
為什麼要管教?
近幾十年來,父母越來越放任自己的孩子,擔心糾正孩子可能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其實,立下合理的規矩並訓練孩子遵守才是明智的做法。
「孩子需要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樣他們才能學會做人。孩子如果缺少管教,就像船沒有舵,最終會偏離航線,甚至翻船。」——帕梅拉
你可以怎麼做?
要說到做到 如果孩子不聽話,就要按照家規責罰他們;如果他們做得好,就要樂於稱讚他們。
「當孩子聽話時,我就會稱讚他們。我常常告訴他們雖然現在社會風氣很糟,但他們卻做得很好。這樣當我糾正孩子時,他們會更容易接受。」——克麗斯丁
聖經原則:「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拉太書6:7
要合理 管教孩子時,要考慮孩子的年齡、能力以及事情的嚴重性。如果孩子在某件事上犯錯,就要針對這件事進行責罰,這樣的管教往往很有效。例如,孩子要是玩手機上癮,你可能就要沒收他的手機一段時間或提出一些限制條件。不過,也要避免小題大做。
「我會仔細想想孩子是不小心犯錯還是故意那樣做。要是他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就顯示他可能有某個弱點,家長就要想辦法幫他根除;但如果只是些小錯誤,就只需稍加提醒就好了。」——溫德爾
聖經原則:「不要激怒兒女,免得他們灰心喪氣。」——歌羅西書3:21
要顯出愛 如果孩子知道父母是因為愛他們才管教他們,就更容易接受管教,服從父母。
「當兒子犯錯時,我們會讓他知道一直以來他都做得挺好的,這樣兒子就不會太灰心。我們會告訴他,只要改正錯誤就還是個好孩子,而且我們也會一直幫助他。」——丹尼爾
聖經原則:「愛,有耐心,又仁慈。」——哥林多前書13:4
-
-
7人生準則警醒!2018年 | 第2期
-
-
良好的人生準則就像可靠的指南針,能幫助孩子在人生路上做正確的決定
寫給父母
7 人生準則
這意味著什麼?
人生準則是一個人認為應當遵守的原則。舉例來說,如果你把誠實當作人生準則,就會努力做個誠實的人,也肯定想幫助你的孩子遵守這個準則。
人生準則也包括行為規範。一個人如果遵守良好的行為規範就會做事勤勞,待人公平,也會體貼別人。這些良好品格在人年輕時更容易培養。
聖經原則:「要教孩子走該走的路,就算他老了也不會偏離正道。」——箴言22:6
為什麼要有良好的人生準則?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道德規範必不可少 一位叫卡琳的母親說:「有了電子產品,孩子隨時隨地都可能接觸到有害的內容,他們甚至可能就在你眼皮底下看那些不好的東西。」
聖經原則:「成熟的人……能明辨是非。」——希伯來書5:14
行為規範很重要 這包括生活中的基本禮節,例如常常說「請」和「謝謝」。另外,現在很多人的注意力都在他們的手機和電腦上,對身邊的人卻越來越冷淡。人如果遵守良好的行為規範就會對他人表現關心。
聖經原則:「你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們,你們就要怎樣對待別人。」——路加福音6:31
你可以怎麼做?
清楚說明道德標準 研究表明,如果青少年清楚知道婚前性行為是錯誤的,就更容易避免這種行為。
試試看 通過最近發生的事自然地引入話題。比如,新聞報導了一起嚴重的犯罪案件,你可以說:「這樣的做法真的很殘忍。你覺得他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如果孩子連是非對錯的標準都不知道,就很難做出正確的選擇了。」——布蘭登
訓練孩子 孩子即使年紀很小,也可以學會說「請」和「謝謝」,也能對他人表現關心。《教育無國界》(英語)一書說:「如果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庭、學校或社區的一員,就更容易有良好的行為。他們會考慮怎樣讓身邊的人得益,而不是只考慮自己。」
試試看 讓孩子做一些家務,這樣他們就能學會為他人服務。
「如果孩子從小就開始做家務,他們就能學會負起責任。這樣,當他們獨立時就不會不知所措了。」——塔拉
-
-
8以身作則警醒!2018年 | 第2期
-
-
孩子會照著你的榜樣做,就像踩著你的腳印走一樣
寫給父母
8 以身作則
這意味著什麼?
以身作則意味著父母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榜樣。例如,你希望孩子做個誠實的人,但當有人敲門而你又不想見他時,就叫家人說你不在家。孩子無意間聽到你說謊,就很可能也會變得不誠實。
「如果我們自己不做,卻常常要求孩子:『按我說的去做!』,孩子不但不會聽,反而會說你言行不一致。他們就像一塊海綿,我們說的話、做的事都會被他們『吸收』,對他們造成或好或壞的影響。」——戴維
聖經原則:「你宣講『不可偷竊』,自己竟然偷竊嗎?」——羅馬書2:21
為什麼要以身作則?
不論是對年幼的兒童,還是十幾歲的孩子,父母的影響力都是最大的,甚至比孩子同齡人的影響力還大。因此,為了幫助孩子走正確的道路,你的角色最重要。當然,你要以身作則才能扮演好這個角色。
「孩子就是這樣,有時我們說了很多遍,也不知道他聽沒聽進去,但是只要我們的言行不一致,他們就肯定會指出來。其實孩子會留意我們做的每一件事。」——妮科爾
聖經原則:「從上頭來的智慧……不虛偽。」——雅各書3:17
你可以怎麼做?
反省自己 你經常看什麼娛樂節目呢?你怎樣對待配偶和孩子?你的朋友是什麼樣的人呢?你考慮他人的感受嗎?總之,你做得怎麼樣?你給孩子提出的要求,自己做到了嗎?
「我和丈夫不會要求孩子去做我們自己也做不到的事。」——克麗斯丁
做錯了就要道歉 孩子知道你是不完美的。無論是對配偶還是孩子,你都要及時承認錯誤,說聲「對不起」。這樣就是給孩子上了寶貴的一課,讓他們學會誠實和謙卑。
「如果我們做錯了,就需要讓孩子聽到我們承認錯誤,聽到我們的道歉。否則,他們學到的就是隱瞞過錯。」——羅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