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尋求最佳指引
    警醒!2007年 | 8月
    • 要訣一

      尋求最佳指引

      理由做父母的,第一次把新生的小寶寶抱在懷裡,心情也許會很複雜。英國一個父親布雷特說:「初為人父,我又驚又喜,一面感到責任重大,一面感到自己還沒有做好準備,去做個稱職的爸爸。」在阿根廷,一個名叫莫妮卡的母親說:「我擔心照顧不好自己的小寶寶,就問自己:『我能夠把孩子帶大,栽培她做個負責任的人嗎?』」

      做父母的喜憂參半,你能夠明白他們的感受嗎?在人生各種事情當中,教養子女無疑是最辛苦的,但同時是最有價值的,是最容易讓人沮喪,卻又最能給人成就感的事之一。一個父親說:「你只有一次機會好好養育你的孩子。」對於子女的健康和幸福,父母發揮著關鍵性的影響。有鑑於此,你也許很想找到可靠的指引,讓自己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

      困難在教養子女的問題上,似乎人人都愛給父母建議。在過去的時代,初為人父母的可以跟從老一輩教孩子的方式,或是聽從宗教的指引來養育子女。但如今在許多地方,家庭制度正分崩離析,宗教已失去影響力。結果,許多父母就向育兒專家尋求指引。有時候,這些專家本著健全的原則提出建議;但有時候,他們的意見卻自相矛盾,而且很快就可能會過時了。

      對策耶和華上帝是人類的創造主,他最清楚父母要怎樣教養子女,所以,我們應該向他尋求指引。(使徒行傳17:26-28)他的話語聖經既包含明確的指引,也提供實際的例子作為參考,可以裝備你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他應許說:「我的眼要看顧你,為要給你勸告。」(詩篇32:8)

      上帝提供什麼指引,幫助父母悉心教養子女,好讓子女幸福快樂地成長?

      [第3頁的精選語句]

      「你要全心信賴耶和華,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箴言3:5

  • 家中洋溢愛心
    警醒!2007年 | 8月
    • 要訣二

      家中洋溢愛心

      理由孩子缺乏關愛,就無法茁壯成長。人類學家阿什利·蒙塔古在20世紀50年代寫道:「人在成長時期,是不能缺乏愛的。人需要感受到被人所愛,身心才能健康發展;孩子出生後的六年,尤其需要愛。」蒙塔古得出的結論是:「孩子得不到足夠關愛,身心健康就會嚴重受損。」現代的研究員也贊同他所下的結論。

      困難在這個缺乏愛心、自私自利的世界裡,就連家庭關係也變得緊張。(提摩太後書3:1-5)夫婦出現了婚姻難題,要是再加上因為養育子女,而在經濟和感情上承受很大壓力,他們的婚姻問題就可能會惡化起來。比如說,夫婦二人溝通本來就不好,如果在賞罰孩子的問題上意見不一,就可能使夫婦關係變得更加緊張。

      對策要經常安排時間讓整家人共享天倫。夫婦也要安排時間二人獨處,彼此作伴。(阿摩司書3:3)孩子上床睡覺後,夫婦就要善用時間增進感情,切勿看電視,錯過了二人獨處的好機會。要使婚姻生活保持浪漫,就得常常對配偶表達愛意。(箴言25:11;雅歌4:7-10)不要總是「指責」對方,倒要每天都找機會稱讚配偶。(詩篇103:9,10;箴言31:28)

      要告訴孩子你很愛他們。耶和華上帝公開表達了他對兒子耶穌的深情厚愛,為父母立下了優良的榜樣。(馬太福音3:17;17:5)一個奧地利的父親弗萊克說:「我發現孩子跟花兒頗有相似之處。有些幼弱的開花植物總是朝著太陽生長,為要得到光線照射,吸收溫暖的陽光;孩子也一樣,他們需要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也希望父母向他們表明,他們都是家中寶貴的一分子。」

      不管你是獨力,還是夫婦二人合力養育子女,只要你幫助家人學會愛上帝和彼此相愛,家庭生活就一定會得到改善。

      那麼,關於如何行使父母的權威,上帝的話語有什麼建議呢?

      [第4頁的精選語句]

      「愛能完美地維繫團結。」——歌羅西書3:14

  • 好好行使權威
    警醒!2007年 | 8月
    • 要訣三

      好好行使權威

      理由《父母親》(英語)雜誌說,研究顯示「父母要愛護孩子,同時合理地使用權威,那就是說,給孩子劃出明確的界限,給他們所需的支持。這麼,孩子就能在多方面勝人一籌。跟那些受到太寬容或太嚴厲管教的孩子比起來,這些孩子通常學業優異,有較好的社交能力,有自信,也更快樂」。

      困難從嬰孩時期到青春期,孩子都會挑戰父母的權威。約翰·羅斯蒙德在他的書《父母是一家之主!》中這樣說:「孩子很快看出,父母什麼時候會退縮不行使權威,那就是父母容易妥協的時候。」又說:「至於『家裡由誰作主?』,父母如果不果斷行使權威,孩子就會搶著作主了。」

      對策你不用擔心行使父母的權威會使孩子跟你疏遠,或會打擊他們弱小的心靈。耶和華上帝是家庭的始創者,他沒有讓子女跟父母有同等的權力,可以在家中作主。剛相反,他授予父母領導權,並且吩咐做子女的:「要服從父母。」(以弗所書3:14,15;6:1-4)

      你們行使父母權威的時候,怎樣才能避免專制橫蠻呢?就是要效法耶和華。雖然耶和華有能力強迫我們這些凡人遵行他的旨意,但他沒有這樣做,相反,他激發我們的美好特質,在聖經裡鼓勵我們說:「但願你留意我的誡命!這樣,你的平安就多如河水。」(以賽亞書48:18)耶和華希望我們服從他是出於愛,而不是出於病態的畏懼。(約翰一書5:3)他對我們的要求是合理的,他知道我們如果按照他的道德標準生活,就必定會獲益良多。(詩篇19:7-11)

      你怎樣才能懷著自信、合理地行使父母的權威呢?首先,你要確信上帝要求父母行使權威。其次,你要確信按照上帝的正義標準生活,對你和你的子女才是最好的。(羅馬書12:2)

      你該怎樣行使父母的權威呢?

      [第5頁的精選語句]

      「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箴言29:17,《和合本》

  • 家規明確力行
    警醒!2007年 | 8月
    • 要訣四

      家規明確力行

      理由佐治亞州大學的社會學家羅納德·西蒙斯說:「父母把家規說得明明白白,同時堅定地管教孩子,無疑會更有利於孩子茁壯成長。不然的話,孩子就會變得自私、不快樂,只關心自我感覺,而且弄得身邊的人也不開心。」上帝的話語說得很簡單明確:「留意管教兒子的,才是愛他。」(箴言13:24)

      困難父母要給孩子定下合理的行為準則。另外,你還要付出時間和努力,並且持之以恆,才能貫徹執行這些準則。孩子似乎有天生的傾向,就是喜歡探測一下父母做事的底線。麥克和索尼婭育有兩名女兒,他們一語道破了父母的難處:「孩子雖小,但也是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慾望,也有與生俱來的犯罪傾向。」雖然他們倆都很疼愛女兒,但不得不承認:「有時候,孩子們又倔強又自私。」

      對策要效法耶和華對待以色列人的方式。他清楚申明以色列人必須遵守什麼律法,藉此表明他深愛自己的子民。(出埃及記20:2-17)同時,他把違反律法所招來的惡果羅列出來。(出埃及記22:1-9)

      因此,你要孩子在家中遵守的規矩,何不用白紙黑字寫下來。有些父母建議家規不宜過多,大概五條就行了。單是幾條精心篩選的家規,你執行起來會比較容易,孩子也較能牢記在心。要在這些家規旁邊,寫下違反了家規就要承擔什麼後果。要確保孩子所受的懲罰是合理的,也是你能夠執行的。此外,也要不時溫習家規,這樣全家人(包括父母)就都清楚要遵守什麼規矩了。

      如果孩子違反家規,就要迅速給予適當的處分;在施行管教的時候,務要心平氣和,保持堅定,首尾一貫。要記住:如果你生氣了,就要等到冷靜下來,才施行管教。(箴言29:22)可是,不要拖延,遲遲不給孩子處罰,也不要讓孩子討價還價。否則,孩子就會覺得這些家規沒什麼大不了。聖經說得多麼對:「由於惡行的刑罰不迅速執行,所以世人一心作惡。」(傳道書8:11)

      你還可以怎樣執行父母的權威,使孩子得益呢?

      [第6頁的精選語句]

      「你們的話,是就該說『是』,不是就該說『不是』。」——馬太福音5:37

  • 常規貫徹始終
    警醒!2007年 | 8月
    • 要訣五

      常規貫徹始終

      理由成年人在許多事上都要遵守常規。不管是工作,還是崇拜,甚至娛樂活動,通常都有一定的規矩。如果父母沒有指導孩子好好安排時間,沒有教他們按照編定的時間做事,那麼,孩子長大後就會很吃虧。另外,心理學教授勞倫斯·斯坦伯格說:「研究顯示,為孩子定下規矩和界限,是會使孩子感到安全的,這也幫助他們學會自制和自立。」

      困難今天,人的生活非常忙碌。許多父母工作時間很長,也許不能經常撥出時間和孩子共處。另外,孩子起初都不喜歡遵守常規。因此,父母必需有很大的決心和自我管束,才能建立一套家庭常規,並且貫徹到底。

      對策聖經告訴我們,「凡事都要規規矩矩,按著安排去做」。(哥林多前書14:40)父母要將這個原則實踐出來。比如,孩子小的時候,許多明智的父母都要孩子定時上床睡覺。但睡前的時間是親子的溫馨時光,父母要好好運用。家住希臘的塔蒂阿娜有兩個女兒,她說:「孩子上床後,我會一邊輕柔地撫摸她們,一邊談到她們上學後媽媽做了些什麼。然後,我會問她們,願不願意說說當天做了什麼事情。她們因為心情輕鬆,通常都願意把心裡話說出來。」

      塔蒂阿娜的丈夫科斯塔斯會讀故事給女兒聽。他說:「當孩子聽故事的時候,她們總會講出自己的看法,有時候連心裡話也不知不覺地講了出來。如果你開門見山就問她們有什麼心事,她們肯定是不會說的。」當然,隨著年歲漸長,孩子上床睡覺的時間也需要作出適當的調整。可是,你要是保持睡前談心這個常規,孩子就很可能會繼續向你敞開心扉。

      此外,整家人要慣常每天至少一起吃一頓飯,這樣做是明智的。為了養成這個習慣,父母也許需要靈活地安排進餐的時間。查爾斯有兩個女兒,他說:「有時我很晚才下班回家,太太可能會先拿些小吃讓孩子墊墊肚子。她總會讓大家等著,直到我回來後,整家人就可以一起吃飯了。吃飯時,我們會說說一天做了什麼事情,碰到什麼難題,也會討論一節經文。整家人邊講邊笑,非常開心。保持這個常規,使我們家庭享有幸福快樂,可見這個常規多麼重要,絕不能掉以輕心啊!」

      要好好掌握這個要訣,就不能為了追求物質財富而擠掉良好的家庭常規。要實踐聖經的勸告:「看清哪些事更為重要」。(腓立比書1:10)

      父母還可以怎樣改善跟子女的溝通呢?

      [第7頁的精選語句]

      「凡事都要規規矩矩,按著安排去做。」——哥林多前書14:40

  • 體恤兒女感受
    警醒!2007年 | 8月
    • 要訣六

      體恤兒女感受

      理由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孩子既渴望也需要父母了解他們的感受。可是,如果孩子向父母傾訴,父母總是訓斥他們,那麼,孩子就不大可能再向父母敞開心扉。更甚的是,他們可能會產生消極的心態,認為自己腦子笨,判斷力差。

      困難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往往容易誇大其詞。他們的話有時讓父母感到不安。比如,在遇到挫折時,孩子可能會說:「我不想活了。」a父母聽了,也許就立刻回應:「不要亂想!」這個時候,父母可能擔心如果體恤孩子的負面情緒或消極觀點,就等同縱容他們。

      對策做父母的,要聽從聖經的勸告:「要敏於聆聽,不急於說話,不急於動怒。」(雅各書1:19)上帝的許多忠僕也曾有過消極的情緒,然而,聖經記述了他們傾吐的苦情,表明耶和華體恤僕人的感受。(創世記27:46;詩篇73:12,13)舉個例子,當約伯遭遇嚴峻的考驗時,他曾說自己希望死去。(約伯記14:13)

      顯然,約伯的思想必須受到糾正,他也要好好控制情緒。但是,耶和華不但沒有斥責約伯思想消極,也沒有阻止他傾吐苦情;相反,耶和華顧及約伯的尊嚴,耐心地聽他傾吐肺腑,最後才仁愛地糾正了他。一個基督徒父親這樣說:「既然耶和華容許我通過禱告向他傾心吐意,那麼,我當然也應該讓孩子說出心底話,不論孩子想談開心的事還是 消極的感覺。」

      如果下一次你很想對孩子說「你弄錯了!你不是這樣想的」,或想說「你不是真的這樣想嘛」,就請留意耶穌的金規:「你們希望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加福音6:31)比方說,你某天上班,因自己失誤而遇上挫折或受人斥責。於是,你去找一個好朋友訴苦,告訴他工作太困難,自己應付不來。這時,你希望朋友怎麼說呢?說你弄錯了,你不是真的這樣想,又說問題全是因為你出了岔子而引起的?還是你希望他說:「你心裡一定很難受,你熬過今天真不容易啊」?

      不管孩子也好,大人也好,如果能夠感受到勸教者不但了解他們,也明白他們的難題,就更會樂意接受勸告。上帝的話語說:「明智人的心叫他的口洞悉事理,又使他的嘴更能勸服人。」(箴言16:23)

      如何確保孩子會認真聽從你的勸告呢?

      [腳注]

      a 孩子要是說想自殺,你切勿掉以輕心。

      [第8頁的精選語句]

      「未聽先答,就是愚蠢羞辱。」——箴言18:13

  • 身教勝於言教
    警醒!2007年 | 8月
    • 要訣七

      身教勝於言教

      理由身教勝於言教,言教只讓孩子知道該怎樣做,但身教就以行為來教導孩子。舉例說,父母也許告訴孩子要有禮貌,要誠實,但轉過身來卻衝著配偶破口大罵,厲聲喝斥子女,或編瞎話推脫一些不願負起的責任,他們這樣做,就等於告訴孩子:這才是成年人的做法。薩·塞韋爾博士是一位作家,他說:「對孩子來說,模仿父母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

      困難父母都是不完美的。使徒保羅說:「所有人都犯了罪,不能完全反映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23)關於約束我們的言語,門徒雅各這樣寫道:「舌頭卻沒有人能馴服。」(雅各書3:8)此外,孩子有時也會令父母忍無可忍。拉里有兩個女兒,他平時性情溫和,很自制,但他說:「我很難理解,我的女兒怎麼很容易把我氣得發火。」

      對策雖然你無法樹立完美的榜樣,但也要努力做稱職的父母。就算你偶爾犯錯,也可以善用機會幫助孩子從中學習。克里斯有兩個女兒,他說:「如果我衝著孩子發火了,或自己做錯決定,影響了她們,我都會承認錯誤,向她們道歉。這樣,孩子們就能明白到父母也會犯錯,我們所有人都要不斷努力改善行為。」前面提到的科斯塔斯說:「我看出,我發了脾氣就立刻向家人道歉,女兒 也就學會了做錯事時要說對不起。」

      耶和華上帝說:「不要激怒兒女,只要照耶和華的意思管教他們,糾正他們的思想,把他們撫養成人。」(以弗所書6:4)看到有權的人說一套做一套,即使是大人也會生氣,又何況孩子,他們可能會更加氣憤。因此,一天結束前,何不問問自己:假如我這一整天都沒說話,孩子可以從我身上學到什麼呢?他們學到的,跟我所教的一樣嗎?

      [第9頁的精選語句]

      「你教導別人,竟不教導自己嗎?」——羅馬書2:21

      [第9頁的圖片]

      父母會道歉,孩子也就學會道歉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