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基督教會產生狂熱者嗎?守望台1988年 | 1月15日
-
-
基督教國的狂熱者多的是——從引火自焚作為政治抗議的人,至迫害宗教見解有異於己的人不等。例如,天主教會看見耶路撒冷落入它眼中的異教徒之手,便唆使各國成立十字軍去解放耶路撒冷。於是三群全無紀律的烏合之眾便拉雜成軍。他們蠻橫無度,還屠殺了住在萊茵河西部的猶太人。這樣,十字軍遂開始東征。十字軍攻下耶路撒冷之後,所謂的基督教戰士便肆意殺戮,使城裡血流成河。
威爾斯(H. G. Wells)在他的著作《歷史大綱》裡這樣描述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大屠殺使人不寒而慄;戰敗者血流漂杵,以致騎在馬上的人行過亦濺了一身血。傍晚時,十字軍已踹完酒榨。他們『喜極而泣』,走進聖墓,把染滿血腥的雙手合上,一起祈禱。」
後來教皇英諾森三世再次召集十字軍,屠殺阿爾比和瓦勒度兩個與世無爭的教派;原因是它們反對羅馬天主教的教義和教士們的暴行。論到這些人從狂熱者所受到的逼害,威爾斯寫道:「教廷已經受夠了。於是英諾森三世煽動大眾,對這些不幸的教派發動聖戰。不但如此,無論怎麼卑鄙的流氓惡棍,教皇都批准他們入伍,……讓他們不擇手段地逼害法王手下最守法的國民。任何異教徒殺害基督徒的紀錄都遠不及這場聖戰那麼殘酷可憎。」
基督教國的歷史充滿狂熱者,他們常常結出殘暴的果子來。由此我們可以斷定,宗教狂熱絕不會產生好的結果。馮克和瓦格奴斯合編的《新編標準英語辭典》(1929年版)為宗教狂熱下了這樣的定義:「過度熱心,或瘋了似的熱心。」它還用以下一段話加以說明:「歷史上沒有任何時期比十字軍時代更殘酷不仁,更無法無天,更狂熱於宗教。」
1961年版的《韋氏第三新國際辭典》為「狂熱者」所下的定義也值得注意,它寫道:『狂熱者——拉丁文,意即受神感動。1.被鬼纏附或彷彿如此;簡言之:即瘋狂、狂暴、癲狂。2.由過度熱心所引起,受其支配,或具有其特徵:極端、不合理;過分熱誠,特別於宗教問題上。』
-
-
真正的基督教會產生狂熱者嗎?守望台1988年 | 1月15日
-
-
使徒保羅曾經表示,時候要到,假冒的基督教將會出現。它們有基督教之名,卻無基督教之實,也不結出好果子來。他告訴以弗所的長老們說:「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使徒行傳20:29,30)基督教國從這些變節背教的人中興起,包括數以百計互相衝突的宗教組織,聲稱自己的主張乃是基督教的道理。但實際上它們是「悖謬的話」,是人的見解而不是上帝的道的真理。他們的宗教狂熱所產生的惡果表明他們只是假冒的基督徒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