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基督徒與今日的人類社會
    守望台1993年 | 7月1日
    • 基督徒與今日的人類社會

      「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馬太福音24:9。

      1.基督教的一個顯著特色是什麼?

      與世界保持分離乃是早期基督徒的一個顯著特色。基督向天父耶和華禱告時論及門徒說:「我已將你的道賜給他們。世界又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翰福音17:14)耶穌在本丟·彼拉多面前受審時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18:36)正如基督教希臘文聖經和歷史家一致表明,早期的基督教的確與世界保持分離。

      2.(甲)耶穌的跟從者與世界的關係會隨著時間過去有所改變嗎?(乙)耶穌的王國會藉著使全世界的人歸信而來臨嗎?

      2 耶穌有沒有在後來透露,他的跟從者與世界的關係會有所改變呢?或者他的王國會藉著全世界的人都歸信基督教而來臨?絕沒有。耶穌死後,門徒在聖靈感示下寫成的書信絕沒有提及這樣的事。(雅各書4:4[公元62年之前不久寫成];約翰一書2:15-17;5:19[公元98年左右寫成])剛相反,聖經把耶穌的「臨在」和他後來帶著王權「來臨」一事與「事物制度的末期」及其「終結」相提並論。(馬太福音24:3,14,29,30,《新世》;但以理書2:44;7:13,14)耶穌描述將他的派露西亞(即「臨在」)顯示出來的標記時論及他的真正跟從者說:「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馬太福音24:9。

      今日的真正基督徒

      3,4.(甲)一本天主教百科全書如何描述早期的基督徒?(乙)這本書以什麼類似的口吻描述耶和華見證人和早期的基督徒?

      3 今日有哪一個宗教團體由於緊守基督教的原則、與世界保持分離廣為人知,而且屬下的成員飽受人恨惡和逼迫呢?然而,有哪個普世的基督徒組織在每方面均與歷史對早期基督徒所作的描述吻合呢?關於這點,《新天主教百科全書》說:「雖然早期的基督徒社會起初僅被視為猶太圈子裡的另一個教派,但它的神學主張卻證明別具一格,信徒的熱心尤其卓爾不群。他們在『全猶太和撒瑪黎雅,直到地極』為基督作見證(宗徒大事錄1.8)。」——第3卷,694頁。

      4 請留意「被視為……另一個教派」、「主張……別具一格」、「熱心……作見證」等描述。現在請留意同一本百科全書如何描述耶和華見證人:「一個教派。……見證人深信還有不多年,世界末日便會來到。這項清晰的信念看來便是他們那孜孜不倦的熱心背後最強大的推動力。……這個教派的所有成員負有一項基本義務,就是要宣揚耶和華那將臨的王國,藉此為他作見證。……他們把聖經視為信仰及行為準則的惟一來源。……人若要作真正的見證人,就必須或多或少以有效的方式向人傳道。」——第7卷,864-5頁。

      5.(甲)耶和華見證人的主張在哪幾方面別具一格?(乙)請舉例說明耶和華見證人的信仰如何與聖經一致。

      5 耶和華見證人的主張在哪幾方面別具一格呢?《新天主教百科全書》提及幾點:「他們[耶和華見證人]譴責三位一體的教義,視之為異教的偶像崇拜。……他們認為耶穌是最偉大的耶和華見證人,是『一位神』(他們對若望福音1.1的譯法),在地位上僅次於耶和華。……他以人的身分死去,復活成為上主一個不死的靈體兒子。他的受苦和死亡就是他所付出的代價,目的是要使人類復得在地上享永生的權利。不錯,『一大夥』(若望默示錄7.9)真正的見證人懷有生活在地上樂園裡的希望;只有14萬4000個信徒(若望默示錄7.4;14.1,4)才能與基督一起享有屬天的榮耀。惡人會遭受完全的毀滅。……浸禮——見證人採取將整個人沒入水裡的方式,……這乃是象徵他們獻身事奉耶和華上帝的外在儀式。……耶和華見證人以拒絕輸血廣為人知。……他們在婚姻和性道德方面的標準頗為嚴謹。」耶和華見證人也許在這些方面別具一格,但他們所採取的立場都是有充分聖經根據的。——詩篇37:29;馬太福音3:16;6:10;使徒行傳15:28,29;羅馬書6:23;哥林多前書6:9,10;8:6;啟示錄1:5。

      6.耶和華見證人堅守什麼立場?為什麼?

      6 《新天主教百科全書》在1965年(文章看來在該年寫成)補充說:「見證人尚未對他們生活於其中的社會懷有歸屬感。」作者看來認為,隨著時間過去,耶和華見證人的數目漸增,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像教會過於像個教派」,於是他們就會成為這世界的一部分了。可是,情形卻絕非如此。今日,耶和華見證人的數目增至1965年的人數四倍有多,但他們對於世界仍然堅守一貫的立場。「他們不屬世界」,正如耶穌「不屬世界」一樣。——約翰福音17:16。

      保持分離,卻非敵對

      7,8.像早期的基督徒一樣,今日的耶和華見證人表明自己的為人如何?

      7 羅伯特·M.格蘭特引用第二世紀護教士殉道者查斯丁為早期基督徒所作的辯護,在《早期基督教與社會》一書中寫道:「如果基督徒是革命黨,他們就會躲起來以求祕密達成他們的目標。……但是在促進社會的和平與秩序方面,他們其實是皇上的最佳盟友。」照樣,今日耶和華見證人也是愛好和平、奉公守法的公民,並且以此舉世知名。任何類型的政府都知道,它們無需對耶和華見證人感到恐懼。

      8 北美洲一位社論作者寫道:「人若認為耶和華見證人會對任何政權構成威脅,這樣的想法簡直是匪夷所思的偏見。以一個宗教團體而言,見證人乃是愛好和平的人而絕非顛覆分子。」讓·皮埃爾·卡特萊恩在《良心的抗拒》一書中寫道:「見證人完全順服政府,而且通常都服從法律。他們忠實納稅,既不質疑政府,也不試圖改變或推翻政府,因為他們從不牽涉在世界的事務裡。」卡特萊恩進一步補充說,惟獨政府要求耶和華見證人付出他們的生命,由於他們已將這些東西完全獻給了上帝,他們才會拒絕服從。在這方面,見證人與早期的基督徒如出一轍。——馬可福音12:17;使徒行傳5:29。

      受統治階層誤解

      9.關於與世界保持分離,早期的基督徒與現代的天主教徒有什麼顯著不同之處?

      9 大部分羅馬皇帝都對早期的基督徒有所誤解,因此對他們大肆逼迫。《致狄奧格內圖斯的書信》(有些人認為是公元第二世紀寫成)指出箇中的原因說:「基督徒住在世界裡,卻不屬世界,也不捲入世界的事務中。」另一方面,在第二次梵蒂岡會議席上,教會的教義決議卻聲稱,天主教徒應當「參與世俗的事務」,並且「努力將世界從內部加以淨化,藉此使天主的國實現」。

      10.(甲)統治階層對早期的基督徒懷有什麼看法?(乙)人們時常對耶和華見證人懷有什麼看法?見證人對此有什麼反應?

      10 歷史家E.G.哈迪說,羅馬皇帝把早期的基督徒視為「可鄙的宗教狂熱者」。法國歷史家艾蒂安·特羅克梅則指出,「有教養的希臘和羅馬官員都對一個被他們視為怪誕不經的東方教派[基督徒]十分鄙視。」比特尼亞的羅馬總督小普林尼致皇帝圖拉真的信件顯示,當時的統治階層一般都對真正的基督教信仰一無所知。照樣,今日耶和華見證人也往往受世上的統治階層所誤解或甚至鄙視。然而,這乃是見證人意料中的事,因此他們並沒有為此大感驚恐。——使徒行傳4:13;彼得前書4:12,13。

      「到處被毀謗」

      11.(甲)有人怎樣論及早期的基督徒?有人怎樣論及耶和華見證人?(乙)為什麼耶和華見證人不參與政治?

      11 論到早期的基督徒,曾有人說:「這教門,我們曉得是到處被毀謗的。」(使徒行傳28:22)在公元第二世紀,信奉異教的塞爾蘇斯聲稱,基督教所吸引的只是人類社會的渣滓而已。同樣,也有人論及耶和華見證人說,「他們大部分來自下層社會。」教會歷史家奧古斯都·尼安德特報導說:「基督徒被人描述為世上的行屍走肉,對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務均毫無用處。……有人問道,如果人人都像他們一般,日常生活會變成什麼模樣呢?」由於耶和華見證人不參與政治,他們也時常被人指控為人類社會的朽木。但他們怎可能一方面是政治上的激進分子,同時又向人推薦上帝的王國是人類的惟一希望呢?耶和華見證人將使徒保羅的話牢記在心:「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提摩太後書2:3,4。

      12.在什麼重要方面,耶和華見證人效法早期的基督徒與世界保持分離?

      12 K.S.拉圖雷特教授在《基督教歷史》一書中寫道:「早期基督徒與希臘和羅馬世界的分歧之一是參與戰爭的問題。在最初三個世紀的基督徒寫作中,留傳到今日的沒有一本寬容基督徒參與戰事。」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一書中說:「基督徒無法擔任兵士、法官和諸侯的角色,除非他們捨棄一項更神聖的責任。」耶和華見證人也嚴守中立,並且緊緊跟從聖經在以賽亞書2:2-4及馬太福音26:52列出的原則。

      13.人們對耶和華見證人提出什麼指責?但事實表明什麼?

      13 耶和華見證人的仇敵指責他們破壞別人的家庭。誠然,有些家庭由於有一個或多個分子成為耶和華見證人而產生分裂的情勢。耶穌曾預告必然會有這樣的事發生。(路加福音12:51-53)可是統計顯示,因這個理由而破裂的婚姻卻是罕有的例外。例如在法國的耶和華見證人當中,每3對夫婦便有1對的配偶不是見證人。但在這些宗教分裂的婚姻中,夫婦離婚的數目卻比該國的平均離婚率為低。為什麼呢?因為使徒保羅和彼得在聖靈感示之下向有不信配偶的基督徒提出明智的勸告,而耶和華見證人都盡力聽從他們的吩咐而行。(哥林多前書7:12-16;彼得前書3:1-4)若有一宗這樣的婚姻破裂,提議分手的差不多總是非見證人的一方。另一方面,有千百宗婚姻卻由於配偶一方成為耶和華見證人,開始把聖經原則在生活上實踐出來而得以保全。

      是基督徒,不是三位一體論的信徒

      14.人們對早期的基督徒提出什麼指責?為什麼這是頗為諷刺的事?

      14 諷刺的是,在羅馬帝國裡,人們對早期基督徒提出的指責之一是:他們是無神論者。奧古斯都·尼安德特博士寫道:「否認諸神的人、無神論者……等都是人們時常加於基督徒身上的稱謂。」基督徒崇拜一位永活的創造主而非多個神祇,異教徒所崇拜的其實「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頭、石頭」,但異教徒竟反過來將基督徒稱為無神論者。這實在是太奇怪了。——以賽亞書37:19。

      15,16.(甲)有些宗教人士怎樣論及耶和華見證人?但這引起了什麼問題?(乙)什麼表明耶和華見證人是真正的基督徒?

      15 同樣諷刺的是,今日基督教國裡有些權威人士否認耶和華見證人是基督徒。為什麼呢?因為見證人不接受三位一體的道理。據基督教國所定的無理界說,「基督徒就是那些承認基督為上帝的人。」與此剛相反,一本現代辭典為「基督徒」這個名詞所下的定義是:「一個相信耶穌基督,並且跟從他的教訓的人。」「基督教」一詞的定義則是:「以耶穌基督的教訓為根據的宗教,相信基督是上帝的兒子的信仰。」哪個團體的信仰較接近這個定義呢?

      16 關於耶穌究竟是誰,耶和華見證人接納耶穌自己的聲稱。耶穌說:「[我]是上帝的兒子」,不是「子上帝」。(約翰福音10:36;可參閱約翰福音20:31。)見證人也接納使徒保羅在聖靈感示下論及基督的話:「他雖然以上帝的形態存在,卻從沒有考慮過進行篡奪,就是使自己與上帝同等。」a(腓立比書2:6,《新世》)《基督教所含的異教成分》一書說:「耶穌基督從沒有提及這樣的現象[一個彼此平等的三位一體],『三位一體』一詞也從沒有在新約裡出現過。這個主張是教會在我們的主死後三百年才採納的。這個觀念是完全出於異教的。」耶和華見證人接納聖經本身論及基督的教訓。因此,他們是基督徒,不是三位一體論的信徒。

      絕不支持宗教聯合運動

      17.為什麼耶和華見證人拒絕與宗教聯合運動合作?

      17 另外兩項針對耶和華見證人的指控是:他們拒絕參加宗教聯合運動,同時從事所謂「使人改信的侵略活動」。早期的基督徒也曾受到這兩項指責。基督教國,連同屬下的天主教、正教會和基督新教各教會,無可置疑地都屬於這個世界。但耶和華見證人卻像耶穌一樣「不屬世界」。(約翰福音17:14)因此,他們怎可能通過宗教聯合運動,與一些提倡違反基督教訓的行為和信仰的宗教組織攜手合作呢?

      18.(甲)為什麼雖然耶和華見證人聲稱惟獨他們才信奉純真的宗教,別人卻沒有充分理由批評他們的信念?(乙)羅馬天主教徒雖然相信自己擁有純真的宗教,他們卻並不具有什麼?

      18 耶和華見證人像早期的基督徒一樣,相信惟獨自己所信奉的是純真的宗教。誰有充分理由批評他們的這個信念呢?天主教會雖然虛偽地聲稱與宗教聯合運動合作,甚至這個宗教組織也宣稱:「我們相信純真的宗教一直留在天主和使徒的教會當中。主耶穌曾對各使徒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當時他把向所有人宣教的任務託付給這個教會。」(第二次梵蒂岡會議,「宗教信仰自由聲明」)可是,看來這項信念並不足以激發天主教徒以孜孜不倦的熱心去使萬民成為門徒。

      19.(甲)耶和華見證人決心怎樣行?他們受到什麼所推動?(乙)下篇文章會考慮什麼問題?

      19 耶和華見證人卻具有這樣的熱心。只要上帝要他們繼續向人作見證,他們就決心如此行。(馬太福音24:14)他們從事的見證工作乃是熱心的作為,不是侵略的活動。這項工作是受到對鄰人的愛——而非對人類的仇視——所推動的。他們希望盡力幫助多些人得救。(提摩太前書4:16)像早期的基督徒一樣,他們力求「與眾人和睦」。(羅馬書12:18)下篇文章會討論他們以什麼方式這樣行。

      [腳注]

      a 關於三位一體的教義,1971年12月15日刊的《守望台》(739-40頁)就這節經文作了一項詳細的討論。

  • 對於世界,要用智慧行事
    守望台1993年 | 7月1日
    • 對於世界,要用智慧行事

      「你們對於外人要[繼續]用智慧行事。」——歌羅西書4:5,《呂譯》。

      1.早期的基督徒面對什麼壓力?保羅向歌羅西的會眾提出什麼勸告?

      早期的基督徒生活在羅馬世界的各城市,要不斷面對偶像崇拜、不道德的享樂,以及異教禮儀和習俗的壓力。生活在歌羅西(位於小亞細亞中西部的一個城市)的基督徒,無疑要面對弗呂家原住民所奉行的母神崇拜和通靈術、希臘居民的異教哲學,以及猶太殖民地居民所信奉的猶太教。有鑑於此,使徒保羅向基督徒會眾提出以下的勸告:『對於這些外人,要繼續用智慧行事。』——歌羅西書4:5,《呂譯》。

      2.為什麼今日耶和華見證人要對外人用智慧行事?

      2 今日,耶和華見證人也面對類似和甚至更多的錯誤習俗。因此,對於真正基督徒會眾以外的人,他們也需要用智慧行事。很多宗教人士、政界領袖和傳播媒介業者都反對耶和華見證人。反對者若非公然就是含沙射影地抨擊見證人,企圖玷污他們的名聲,使別人對他們產生偏見。早期的基督徒被人不公地視作宗教狂和甚至帶有危險的「異端」。照樣,今日耶和華見證人也往往成為別人歧視和誤解的對象。——使徒行傳24:14;彼得前書4:4。

      消除偏見

      3,4.(甲)為什麼真正的基督徒永不會為世界所愛?但我們應當盡力怎樣行?(乙)一位作者怎樣論及納粹集中營內的耶和華見證人?

      3 真正的基督徒並不期望為世界所愛,因為據使徒約翰說,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翰一書5:19)然而,聖經卻鼓勵基督徒要盡力使人歸向耶和華和純真崇拜。我們會藉著公開的見證工作和良好的品行這樣行。使徒彼得寫道:「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鑑察的日子歸榮耀給上帝。」——彼得前書2:12。

      4 在《可恕——卻不可忘》一書中,作者西爾維亞·薩爾韋森論及與她同囚在納粹集中營內的見證人女子說:「這兩個人,凱特和瑪加麗塔,以及許多別的[見證人],幫了我不少忙。她們不僅在信仰上,也在其他事情上予我實際的幫助。她們替我們弄到第一批乾淨的碎布來抹瘡。……簡言之,我們發覺這群人的確為我們的好處著想,並且切實把友情化作行動。」見證人從「外人」贏得多麼美好的口碑!

      5,6.(甲)目前基督正在成就什麼工作?我們千萬不可忘記什麼?(乙)我們應當對世人懷有什麼態度?為什麼?

      5 對於外人,我們用智慧行事大大有助於消除偏見。不錯,我們現正生活在基督耶穌掌權作王的時候,他正在把列國的人分別開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馬太福音25:32)但我們千萬不可忘記,基督才是審判者;至於誰是「綿羊」,誰是「山羊」,這應當由他來判定才對。——約翰福音5:22。

      6 這件事實應當影響到我們對耶和華組織以外的人所懷的態度。我們也許把他們視為世俗的人,但他們也屬於上帝所愛的世人;「上帝……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把別人看作未來的綿羊,遠好過妄自判定他們是山羊。有些人曾一度猛烈反對真理,但現今卻獻了身成為見證人。其中有許多在還未對直接的見證工作作出回應前,即已受到見證人的仁慈之舉所感動。例如可參看第18頁的圖片。

      只是熱心,不是侵略

      7.教宗發表了什麼批評?但我們大可以提出什麼問題?

      7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抨擊一般的教派,但尤以耶和華見證人為對象。他說:「為求爭取更多新的信徒,有些教派不惜表現近乎侵略的熱心。他們逐戶上門探訪,或在街頭截住過路的人,假裝表現使徒和傳教士的熱忱。」但我們大可以問問,如果我們的熱心只是「假裝表現使徒和傳教士的熱忱」,那麼,我們可以在哪裡找著真正傳福音的熱心呢?肯定不在天主教徒當中,也絕不是在基督新教徒或正教會的信徒當中。

      8.我們應當怎樣從事逐戶傳道工作?我們希望獲致什麼結果?

      8 無論如何,為了避免別人指責我們的見證工作帶有侵略性,我們與別人交談時應當總是和藹可親、謙恭有禮。門徒雅各寫道:「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雅各書3:13)使徒保羅則勸我們「不要爭競」。(提多書3:2)例如,我們向人作見證之際,與其率直地指出對方的信仰的不是之處,何不對對方的見解表現真摯的興趣呢?然後,告訴對方聖經所載的好消息。我們要採用積極的方法,對信奉其他宗教的人表現適當的尊重。這樣,我們就能夠幫助他們以較佳的心態聆聽我們的話,甚至看出聖經的信息對他們所具的價值。結果,有些人可能因此而「歸榮耀給上帝」。——彼得前書2:12。

      9.我們可以怎樣把保羅在(甲)歌羅西書4:5,(乙)歌羅西書4:6,提出的勸告應用出來?

      9 使徒保羅勸告說:「你們對於外人要用智慧行事,要爭取時機。」(歌羅西書4:5,《呂譯》)J.B.萊特富特解釋這節經文的後部分說:「無論在言詞 還是在行動上,萬不要錯過任何促進上帝事務的機會。」(楷書自排。)不錯,我們必須敏於在適當的時機以言詞和行動向人行善。這樣的智慧也包括選擇日間適當的時候上門探訪別人。人若拒絕聆聽我們的信息,這是因為他們不賞識信息本身,還是由於我們在不適當的時候探訪別人的緣故?保羅也寫道:「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歌羅西書4:6)這需要我們三思及對鄰人表現真正的愛心。我們應當總是以仁慈得體的方式向人傳講王國的信息。

      謙恭有禮,「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10.(甲)使徒保羅向生活在克里特的基督徒提出什麼勸告?(乙)在跟從保羅的勸告方面,耶和華見證人如何堪作模範?

      10 我們不能背棄聖經的原則。在另一方面,我們不應當沒有必要地為一些與基督徒的忠誠無關的問題與別人爭論。使徒保羅寫道:「你要提醒眾人[克里特的基督徒],叫他們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不要毀謗,不要爭競,總要和平,向眾人大顯溫柔。」(提多書3:1,2)論到這段話,聖經學者E.F.斯科特寫道:「基督徒不僅要服從權威,還要預備行各樣的善事。這……意味到,若有必要,基督徒就應當帶頭表現維護公益的精神。不時都有火災、瘟疫和各種天災人禍發生;這時,所有好公民都應當樂於幫助鄰人。」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災禍發生,耶和華見證人往往是首批投入救援工作的人。他們不但幫助自己的弟兄,也幫助外人。

      11,12.(甲)對於權威,基督徒應當怎樣行事?(乙)關於興建王國聚會所,順服權威包括些什麼事?

      11 保羅致提多的信中的這段話也強調人對權威表現尊重的重要。年輕的基督徒由於緊守中立的立場而在法官面前受審時,尤其應當留意對於外人用智慧行事。他們的儀表、行為舉止,以及他們對掌權者說話的方式等,都能大大提高或降低耶和華見證人的名聲。他們應當「凡人所……當恭敬的,恭敬他」,同時懷著深深的尊重為自己申辯。——羅馬書13:1-7;彼得前書2:17;3:15。

      12 「權威」包括當地的政府官員在內。既然有越來越多王國聚會所在興建中,見證人難免要跟當地的權威接觸。長老時常發覺別人懷有偏見。可是,見證人發現,會眾的代表若跟當地的權威建立良好的關係,同時跟城市計劃委員會通力合作,這樣的偏見是可以消除的。對於這些以往對耶和華見證人和他們傳講的信息只是一知半解,甚或一無所知的人,見證人往往能夠作個優良的見證。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13,14.保羅向羅馬的基督徒提出什麼勸告?對於外人,我們可以怎樣把這項原則應用出來?

      13 保羅向生活在異教羅馬的基督徒提出以下的勸告:「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耶和華]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馬書12:17-21。

      14 身為真正的基督徒,我們在與外人的關係上難免會遇到反對者。保羅在以上的經文表明,明智的途徑是盡力通過仁慈的行動去克服反對。這些仁慈的行動能夠像炭火一般把仇敵軟化下來,使反對者對耶和華的子民表現較溫和的態度,甚至可能使他們對好消息產生興趣。若是這樣,惡便為善所勝了。

      15.對於外人,基督徒在何時尤其需要小心用智慧行事?

      15 配偶的一方若還未接受真理,在家裡對外人用智慧行事尤其重要。遵守聖經原則能夠產生較好的丈夫、妻子、父親、母親和兒女,使兒女在學校裡較聽話和勤學。不是信徒的人應當能夠看出聖經原則對信徒所生的有益影響。這樣,人就可能因獻了身的家人的好「品行被感化過來」了。——彼得前書3:1,2。

      「當向眾人行善」

      16,17.(甲)上帝喜悅怎樣的祭物?(乙)我們應當怎樣向弟兄和外人「行善」?

      16 我們對鄰人所行的善,最大的莫過於把生命的信息帶給他,教導他如何通過耶穌基督與上帝和好。(羅馬書5:8-11)是故,使徒保羅吩咐我們:「我們應當靠著耶穌,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上帝,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希伯來書13:15)保羅補充說:「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為這樣的祭是上帝所喜悅的。」(希伯來書13:16)除了從事公開的見證工作之外,我們也不應忘記「行善」。這是上帝所喜悅的祭物中的一個主要部分。

      17 我們自然會對一些在感情、靈性、身體或物質上有需要的屬靈弟兄行善。保羅指出這點說:「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加拉太書6:10;雅各書2:15,16)可是,我們也不可忘記「當向眾人行善」這句話。對親屬、鄰人或同事所作的仁慈之舉大大有助於消除偏見,感動別人的心去接受真理。

      18.(甲)我們應當提防什麼危險?(乙)我們可以怎樣運用基督徒的良善去促進公開的見證工作?

      18 我們無需與外人成為密友才能這樣行。與外人密切交往具有潛在的危險。(哥林多前書15:33)我們並不打算與世界為友。(雅各書4:4)但基督徒的良善卻可以促進傳道工作。在某些地區,見證人發覺越來越難在人們的家裡與人交談。有些樓宇重門深鎖,我們根本無法跟住戶接觸。在發達的國家,電話向我們提供了一個傳道的方法。在大部分的國家,我們可以在街頭向人作見證。然而,無論在什麼國家,親切熱誠、彬彬有禮及樂於助人的態度都能為我們打開機會消除偏見,同時作個優良的見證。

      堵住反對者的口

      19.(甲)既然我們並不刻意討好人,我們可以預期有什麼反應?(乙)我們應當怎樣努力效法但以理的榜樣,並把彼得的勸告付諸實行?

      19 耶和華見證人不想刻意討好人,也不懼怕人。(箴言29:25;以弗所書6:6)他們清楚知道,即使他們盡力作堪作模範的納稅人和好公民,反對者仍然會散播惡毒的謊言去中傷和誣衊他們。(彼得前書3:16)由於意識到這件事,見證人努力效法但以理的榜樣。但以理的仇敵論及他說:「我們要找參這但以理的把柄,除非在他上帝的律法中就尋不著。」(但以理書6:5)我們絕不會為了取悅人而背棄聖經的原則。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刻意要做殉道者。反之,我們只求能夠平靜過活,聽從使徒的勸告:「因為上帝的旨意原是要你們行善,可以堵住那糊塗無知人的口。」——彼得前書2:15。

      20.(甲)我們深信什麼?耶穌給我們什麼鼓勵?(乙)對於外人,我們可以怎樣繼續用智慧行事?

      20 我們深信,我們採取與世界保持分離的立場是與聖經一致的。這點有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歷史為證。耶穌的話給我們很大鼓勵:「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我們並不害怕。「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13-15)藉著這樣行,我們會繼續對外人用智慧行事。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