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基督徒用心靈按真理崇拜上帝
    守望台2002年 | 7月15日
    •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讓我們看看早期基督徒的榜樣,並且根據聖經考查下列三方面的真理:一、信仰,二、崇拜,三、品行。

      真理與信仰

      14,15.早期基督徒和耶和華見證人對聖經有什麼看法?

      14 早期基督徒十分重視聖經。(約翰福音17:17)他們的信仰和崇拜方式都是以聖經為依據的。公元2-3世紀,亞歷山大的克雷芒說:「精益求精的人,孜孜不倦地探索真理,直到他們能夠確定自己的信仰是有聖經根據的。」

      15 耶和華見證人和早期基督徒一樣,十分重視聖經。他們相信「聖經全都是上帝用聖靈啟示的,對於教導……盡都有益」。(提摩太後書3:16)既然聖經是耶和華的現代僕人所用的主要課本,就讓我們把他們學到的聖經真理和早期基督徒的信仰比較一下。

      真理與死亡之謎

      16.聖經怎樣說明死亡的真相?

      16 早期基督徒堅信聖經,教導人認識死亡的真相。他們從沒有說過,人死後有個靈魂離開軀體。他們清楚知道死人「毫無知覺」;人一斷氣,「他的思想,當天就消滅」;人死了就像在沉睡一樣。(傳道書9:5,10;詩篇146:3,4;約翰福音11:11-13)

      17.請說明死人有什麼希望。

      17 耶穌的早期門徒確信,凡上帝所記念的死人,都有希望復活。保羅明確地說:「我對上帝所存的希望……就是義人和不義的人都要復活。」(使徒行傳24:15)後來,宣稱信奉基督教的米努齊烏斯·費利克斯也說:「哪有人這麼笨,竟斷言最初造人的上帝不能重新造人?」耶和華見證人像早期基督徒一樣,相信聖經真理:死人毫無知覺,卻有希望復活。接下來,讓我們分辨上帝和基督的身份。

      真理與三位一體

      18,19.為什麼我們可以說,三位一體的教義不是源於聖經的?

      18 早期基督徒並不相信,上帝、基督和聖靈是三位一體的。《不列顛百科全書》(英語)說:「『三位一體』這個詞從沒有在《新約》裡出現過,《新約》也沒有明確地提到三位一體的教義。耶穌和門徒無意跟《舊約》的舍瑪(一篇希伯來禱文)背道而馳。這篇禱文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主。』(申6:4)」早期基督徒並沒有崇拜羅馬的三合一神,也沒有崇拜其他神祇。他們同意耶穌的話,惟獨崇拜耶和華。(馬太福音4:10)他們對基督的話堅信不疑,基督說:「父親是比我大的。」(約翰福音14:28)在這方面,耶和華見證人跟早期基督徒看法相同。

      19 耶穌的早期門徒清楚知道上帝、基督和聖靈的分別。他們奉(1)父親的名、(2)兒子的名、(3)聖靈的名,而不是奉三合一神的名,給門徒施浸。同樣,耶和華見證人教導人認識聖經真理,清楚闡明上帝、上帝兒子和聖靈的分別。(馬太福音28:19)

      真理與浸禮

      20.人必須吸收什麼知識才能受浸?

      20 耶穌吩咐門徒,要教導人認識真理,幫助人成為基督徒。人必須吸收基本的聖經知識才能受浸。例如,他們要承認天父的地位和權力,也要承認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地位和權力。(約翰福音3:16)他們還要明白聖靈不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個體,而是上帝發出的動力。(創世記1:2)

      21,22.為什麼我們可以說,浸禮是為信從上帝和基督的人而設的?

      21 人必須明白聖經的基本道理,悔改歸正,毫無保留地獻身給上帝,決心遵行他的旨意,早期基督徒才會為他們施浸。公元33年五旬節,在耶路撒冷聚集的猶太人和歸信的人都熟悉《希伯來語經卷》。聽了使徒彼得談論彌賽亞耶穌的話以後,「衷心接受他話的人都受了浸」,人數約有三千。(使徒行傳2:41;3:19-4:4;10:34-38)

      22 基督徒浸禮是為信從上帝和基督的人而設的。撒馬利亞城的居民接受真理。腓力向他們「宣揚好消息,傳上帝的王國和耶穌基督的名。他們信了腓力,男男女女就都受了浸」。(使徒行傳8:12)有一個埃塞俄比亞宦官虔心歸信上帝。他認識耶和華,卻不明白預言怎樣應驗在彌賽亞身上。腓力給他仔細講解,他明白後就受了浸。(使徒行傳8:34-36)另外,彼得告訴哥尼流和其他外邦人:無論誰,只要敬畏上帝,行正義,都蒙他悅納;凡信從耶穌基督的,都可以使罪得蒙寬恕。(使徒行傳10:35,43;11:18)這些事例表明,早期基督徒聽從耶穌的命令,使所有國族的人做耶穌的門徒,凡他吩咐的一切,都教導他們遵守。(馬太福音28:19,20;使徒行傳1:8)耶和華見證人也謹守耶穌的命令。人必須明白聖經的基本道理,並且獻了身給上帝,耶和華見證人才會為他們施浸。

      23,24.什麼形式的基督徒浸禮才是恰當的?

      23 受浸的人必須全身沒入水中,這樣的浸禮才是恰當的。耶穌在約旦河裡受浸之後,「從水裡上來」。(馬可福音1:10)埃塞俄比亞的宦官在「一潭水」裡受浸。他和腓力「一起下到水裡」,然後「從水裡上來」。(使徒行傳8:36-40)聖經用浸禮來象徵葬禮,這也表明受浸的人應該全身沒入水中。(羅馬書6:4-6;歌羅西書2:12)

      24 《牛津聖經導讀》(英語)說:「《新約》具體描述的浸禮顯示,受浸的人全身沒入水中。」法語百科全書《20世紀拉魯斯》(巴黎,1928年)說:「哪裡有水,早期基督徒就在哪裡接受浸禮,全身浸入水中。」《耶穌死後基督教的勝利》(英語)指出:「[浸禮]的最基本形式是,打算受浸的人宣明自己的信仰,然後奉耶穌的名受浸,全身沒入水中。」

      25.下篇文章會探討什麼問題?

      25 早期基督徒的信仰和崇拜方式都是以聖經為依據的。以上舉出的只是少數例子而已。還有其他例子表明,他們的信仰跟耶和華見證人的完全一致。要辨明誰正在教導人認識真理,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呢?請讀讀下篇文章。

  • 他們按著真理行事
    守望台2002年 | 7月15日
    • 真理與崇拜

      3.早期基督徒為了什麼目的聚會?這樣做有什麼益處?

      3 為了學習真理,早期基督徒常常在信徒的家裡聚會。(羅馬書16:3-5)他們受到鼓勵,彼此激發愛心、促進善行。(希伯來書10:24,25)論到當時宣稱信奉基督教的人,德爾圖良(約公元155-220年後)說:「我們聚集起來研讀上帝的書……從上帝的聖言得到滋養,信心日益穩固,希望越發鮮明,信念更加堅定。」(《護教文》英語,第39章)

      4.在基督徒聚會裡,唱詩有多重要?

      4 在早期基督徒的聚會裡,唱詩看來是不可或缺的。(以弗所書5:19;歌羅西書3:16)亨利·查德威克教授說,公元2世紀的批評家塞爾蘇斯覺得,宣稱信奉基督教的人所唱的詩歌「極優美動聽,令人心潮澎湃,簡直叫他受不了」。查德威克教授又說:「在早期基督教作家中,亞歷山大的克雷芒最先論述基督徒該用什麼音樂才合乎體統。他堅持基督徒不該用色情舞曲一類的音樂。」(《早期教會》英語,274-275頁)早期基督徒聚會時一起唱詩,同樣,耶和華見證人也在聚會裡一起高唱詩歌,讚美上帝和王國。他們所唱的歌詞都是基於聖經的。

      5.(甲)在早期基督徒會眾裡,什麼人負責提供屬靈的指引?(乙)真基督徒怎樣遵從馬太福音23:8,9所記載的話?

      5 在早期基督徒會眾裡,監督教導人認識真理,助理僕人在各方面為信徒服務。(腓立比書1:1)中央長老團憑著上帝的話語和聖靈提供屬靈的指引。(使徒行傳15:6,23-31)他們沒有採用宗教頭銜,因為耶穌吩咐門徒:「你們不要接受『老師』的尊稱,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老師』,你們全都是弟兄。你們也不要尊稱地上的人為『父』,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天父。」(馬太福音23:8,9)在這些和其他許多事上,耶和華見證人的做法跟早期基督徒很相似。

      傳講真理而飽受迫害

      6,7.雖然真基督徒宣揚和平的信息,卻受到怎樣的對待?

      6 早期基督徒宣揚和平的王國好消息,卻飽受迫害,像耶穌一樣。(約翰福音15:20;17:14)歷史學家約翰·馮·莫斯海姆把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稱為「一群毫無惡意、與世無爭的人,他們絕不會圖謀不軌,損害國家利益」。莫斯海姆博士透露,「基督徒惹惱了羅馬人,因為他們的崇拜儀式十分簡單,跟其他宗教儀式毫不相似」。他接著說:「基督徒既沒有獻祭、廟宇、神像,也沒有祭司制度,難免招惹無知民眾的責難。因為在民眾看來,不管什麼宗教,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結果,基督徒被視為無神論者。按照羅馬法律,無神論者是社會的敗類。」

      7 由於基督徒不拜偶像,祭司和製造、售賣神像的人就煽動民眾攻擊他們。(使徒行傳19:23-40;哥林多前書10:14)德爾圖良指出:「他們認定基督徒禍國殃民。國家人民遭遇任何厄運,他們都歸咎於基督徒。無論台伯河泛濫成災還是尼羅河水位下降,天不降雨還是地殼震動,饑荒還是瘟疫,他們都會高呼:『把基督徒扔給獅子吃!』」儘管這樣,真基督徒仍然潔身自愛,不拜偶像。(約翰一書5:21)

      真理與宗教節日

      8.按著真理行事的人為什麼不慶祝聖誕節?

      8 既然「光明跟黑暗」沒有什麼「交誼」,只要節日跟聖經有抵觸,按著真理行事的人就不會慶祝。(哥林多後書6:14-18)例如,他們不慶祝在12月25日舉行的聖誕節。《世界圖書百科全書》(英語)說:「沒有人知道基督出生的精確日期。」《美國百科全書》(英語,1956年版)透露:「羅馬人在十二月中旬慶祝的農神節,成了聖誕節人人尋歡作樂的先例。」麥克林托克和斯特朗合編的《百科全書》(英語)指出:「上帝沒有吩咐人慶祝聖誕節,這個節日也不是源於《新約》的。」《耶穌時代的日常生活》(英語)顯示:「羊群……在戶內過冬,單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傳統定在冬季舉行的聖誕節,日期可能錯了。福音書說牧人當時正在郊野。」(路加福音2:8-11)

      9.為什麼耶和華古今的僕人都不慶祝復活節?

      9 復活節按說是紀念基督復活的日子,但有可靠的資料透露,復活節是源於錯誤宗教的。《威斯敏斯特聖經詞典》(英語)指出,復活節「本來就是春分節,是崇拜專司光和春天的條頓女神的節日」。《不列顛百科全書》(英語,第11版)說:「《新約》裡沒有慶祝復活節的記載。」早期基督徒不慶祝復活節,今天耶和華的子民也不慶祝。

      10.耶穌創立了什麼紀念儀式?今天誰仍然每年舉行一次這個儀式?

      10 耶穌沒有吩咐門徒紀念他的出生或復活,卻創立了儀式紀念他的犧牲。(羅馬書5:8)耶穌只吩咐門徒舉行這個紀念儀式。(路加福音22:19,20)耶和華見證人一直依照耶穌的吩咐,每年舉行一次稱為「主的晚餐」的紀念儀式。(哥林多前書11:20-26)

      在全球宣揚真理

      11,12.從古到今,按著真理行事的人怎樣資助傳道活動?

      11 明白真理的人認為,能夠獻出時間、精力、資財去傳講好消息是他們的榮幸。(馬可福音13:10)早期基督徒的傳道活動是靠自願捐獻資助的。(哥林多後書8:12;9:7)德爾圖良指出:「雖然會眾有錢箱,卻不是用來收集入場費的,因為宗教不是商業交易。每個信徒每月捐一點錢,或在他喜歡的時候捐。這些錢是他甘心捐出來的,也是他負擔得起的。誰也不會勉強誰,捐獻完全出於自願。」(《護教文》英語,第39章)。

      12 耶和華見證人在全球傳講王國的工作也是靠自願捐獻資助的。除了見證人本身資助這件工作,對真理感興趣的人也樂意捐助傳道活動。在這件事上,耶和華見證人的做法跟早期基督徒相似。

      真理與品行

      13.耶和華見證人聽從彼得就品行提出的什麼忠告?

      13 早期基督徒按著真理行事,聽從使徒彼得的忠告:「你們在列國中,要品行端正,這樣,別人不管在什麼事上抨擊你們是作惡的,也能親眼看見你們的好行為,結果在上帝鑑察的日子榮耀上帝。」(彼得前書2:12)耶和華見證人把這些話牢記在心。

      14.基督徒對不道德的娛樂有什麼看法?

      14 甚至在叛道的事發生以後,宣稱信奉基督教的人仍然避開不道德的娛樂。教會歷史教授W.D.格爾蘭說:「公元2-3世紀,在各大城鎮裡,劇場是令人嚮往的娛樂中心。演員一般狂放不羈;為了迎合觀眾的墮落慾望,他們不斷表演猥褻下流的節目。……真基督徒無不厭惡這等劇場……竭力避開這類色情表演。劇場裡不時舉行的異教求神儀式,大大抵觸基督徒的信仰。」(《古代教會》英語,318-319頁)今天,真正跟從耶穌的人也避開淫穢下流的娛樂。(以弗所書5:3-5)

      真理與世俗政府

      15,16.誰是「在上當權的」?按著真理行事的人怎樣看待他們?

      15 雖然早期基督徒品行端正,可是羅馬皇帝大都誤解了他們的立場。歷史學家E.G.哈迪說,羅馬皇帝視基督徒為「可鄙的狂熱分子」。庇推尼總督小普林尼給圖拉真皇帝的信顯示,當時的領導核心一般都不清楚基督教的信仰。今天,基督徒怎樣看待國家政府呢?

      16 像耶穌的早期門徒一樣,耶和華見證人順服「在上當權的」政府,但不是絕對的。(羅馬書13:1-7)政府的要求跟上帝的旨意一旦有衝突,基督徒的立場就是:「我們必須接受上帝的統治,服從上帝而不是服從人。」(使徒行傳5:29)《耶穌死後基督教的勝利》(英語)指出:「基督徒雖然不崇拜皇帝,卻不會煽動暴亂。在異教徒看來,他們的宗教怪誕不經,有時甚至惹人反感。可是,基督徒卻不會危害國家。」

      17.(甲)早期基督徒擁護哪個政府?(乙)真正跟從基督的人怎樣在生活上體現以賽亞書2:4的話?

      17 早期基督徒擁護上帝的王國政府,就像族長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對「上帝所建所造的」城有信心一樣。(希伯來書11:8-10)耶穌的門徒效法他們的主,「不屬於世界」。(約翰福音17:14-16)面對世上的戰爭和衝突,他們努力尋求和平,「把刀劍打成犁頭」。(以賽亞書2:4)值得注意的是,教會歷史講師傑弗里·納托爾評論:「早期基督徒對戰爭的看法,跟今天稱為耶和華見證人的團體太相似了,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18.為什麼政府無需懼怕耶和華見證人?

      18 早期基督徒既嚴守中立,又順服「在上當權的」,絕不會顛覆任何政府。今天,耶和華見證人也一樣。北美洲一位社論作者說:「只有偏執多疑的人才會相信,耶和華見證人會對政權構成威脅。沒有宗教團體比他們更奉公守法、更愛好和平。」開明的政府都知道,他們無需懼怕耶和華見證人。

      19.早期基督徒和耶和華見證人對納稅有什麼看法?

      19 早期基督徒尊重「在上當權的」政府,樂意納稅。殉道者查斯丁在寫給羅馬皇帝安東尼·庇護(公元138-161年)的信中透露,基督徒「比任何人更樂意」納稅。(《大護教文》英語,第17章)德爾圖良告訴羅馬統治者,基督徒在納稅方面誠實負責,收稅員「理應感激基督徒」。(《護教文》英語,第42章)在羅馬帝國治下的和平時期,社會安寧,法紀嚴明,道路建築完善,海上交通安全,基督徒從中受惠不淺。所以他們樂意盡公民的義務,把耶穌的話付諸實行:「凱撒之物要還給凱撒,上帝之物要還給上帝。」(馬可福音12:17)今天,耶和華的子民也遵行這個原則,在納稅方面誠實負責,因此得到讚賞。(希伯來書13:18)

      真理具有凝聚力

      20,21.什麼事實表明,早期基督徒和耶和華現代的僕人都屬於愛好和平的弟兄團體?

      20 早期基督徒按著真理行事,組成一個同心同德、和睦共處的弟兄團體。今天,耶和華見證人也一樣。(使徒行傳10:34,35)《莫斯科時報》刊登了一封讀者來信:「眾所周知,耶和華見證人和藹可親、謙恭有禮,從不勉強別人接受他們的見解……總想與人保持和睦。他們不賄賂、不醉酒、不吸毒,理由很簡單:他們堅信聖經,行事說話盡都受聖經指引。要是世上的人都嘗試像耶和華見證人那樣,按照聖經原則生活,這個冷酷的世界肯定能改天換地!」

      21 《早期基督教百科全書》(英語)指出:「在早期教會裡,從前敵對的猶太人和外邦人都能精誠團結、和睦共處。他們組成一個新社會。」同樣,耶和華見證人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際弟兄團體,一個名副其實的新世界社會。(以弗所書2:11-18;彼得前書5:9;彼得後書3:13)耶和華見證人在南非比勒陀利亞演藝場館舉行大會。場館的保安主任目睹不同種族的見證人和睦共處,心有所感而說:「人人都彬彬有禮,談吐溫文。過去幾天,你們的態度和行為表明,你們的確與眾不同,彼此相處融洽,活像一個快樂的大家庭。」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