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希臘時裝警醒!1995年 | 3月8日
-
-
古希臘時裝
《儆醒!》雜誌駐希臘通訊員報導
在第一世紀,基督教希臘文聖經執筆者保羅和彼得就女性服飾方面提出具體的勸告,何以故呢?保羅寫道:「又願女人廉恥、自守,以正派衣裳為妝飾,不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妝飾。」(提摩太前書2:9)類似地,彼得也認為有需要論及「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和「穿美衣」。——彼得前書3:3。
他們的話是為那些在希臘文化影響下生活的基督徒而寫的,這種文化直接從古代典型的希臘文明演變出來。究竟古希臘有沒有時裝這回事呢?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典型的古希臘人總是穿上常見的克希坦 或束腰衣——一種寬長的衣服,這種衣服男女合用,不論他們生活在什麼時期、出生於什麼地點,都是這個裝束的。a兩位聖經執筆者所針對的就是這個形象嗎?當然不是!
裡衣的製法和穿法
人若仔細研究一下古希臘的雕像、陶瓷圖案和古典著作,便會發現古希臘人的服裝並非僅是一種白長袍而已。款式、質地、顏色、圖案,以及裝飾配件等十分繁多。婦女尤其喜歡佩戴各種精巧的飾物,以期使自己更顯容光煥發。
古希臘詩人荷馬曾著史詩《奧德賽》,內容描述神話中的英雄人物奧德修斯十年流浪的經歷,讀過該史詩的人也許會記得,英雄的妻子珀涅羅珀在守候夫婿歸來的整整十年間重複紡織同一匹布,織罷又拆,拆罷再織。荷馬在史詩的多處地方也有談及織布,這暗示到自古以來,織布是婦女的主要家務之一。
布一旦織好,便被裁成克希坦 ——布料是亞麻布,後來有時會改用羊毛,樣式則類似襯衫——這就成了男女的基本服裝。在古風時期(大約從公元前630至480年),女用的克希坦(後來改稱為厄斯特斯)是一種顏色槁素的布,闊度大約是一位女士的身高,長度則是她兩臂展開寬度的兩倍。(請比較約翰福音19:23;使徒行傳10:30,《王國行間對照譯本》。)克希坦 由胸針緊扣,這些胸針初時是用小動物的腿骨製成,後來則改用金屬。這種衣服的兩側開口,腰間束帶,因此,看去彷彿是兩件衣服似的。
後來到了公元前第六世紀初,愛奧尼亞人的克希坦 看來較像一條裙子過於束腰衣。他們把克希坦 的兩側及肩膊地方縫起來,而非把布對摺來裁剪,於是,這節省了不少布料。這種衣服並非總是白色的,布料有時會織成不同顏色的長條紋,或是加上了流蘇。人們大多喜歡選用橙紅或紅這些顏色。到了希臘化時期,來自亞洲的影響引進了各種鮮豔奪目的色彩,例如粉紅、藍、紫和黃。此外還有一些縫上金線或繡上花朵的料子則主要是供神像之用,或給那些扮演這些神祇的演員穿著。
雅典女士還穿什麼?
所有注重儀容打扮的雅典女士在出外時總會披上希馬提安,亦即披風。這種長方形布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穿在身上——像披肩般搭在肩膊上;或搭在右膊上,然後跨至左臂下;又或蓋在頭上以遮擋太陽。披風的大小也各有不同,冷天用的大披風較似斗篷。伊馬提安 的邊緣上通常都會有一些裝飾性的花樣,此外,希馬提安 的摺法和穿在身上的方式也相當講究。
希臘婦女有時會以克于帕斯 取代希馬提安,克于帕斯 是一種短上衣,前邊扣鈕。當時婦女們並沒有現今所謂的帽子,然而,她們在烈日當空的時候也會攜帶一種稱為斯基阿厄伊安 的陽傘。富有的希臘女士時常戴上沛普羅斯,亦即羊毛外衣。此外,在希臘文聖經裡,保羅在他的書信中也曾談及「頭帕」(希臘文沛里博萊安)。——哥林多前書11:15,《呂譯》。
古希臘人在戶內——有時甚至戶外——通常都不穿鞋子。詩人赫西奧德描述村民穿著一些有襯墊的牛皮涼鞋。個子矮小的女士有時會穿著一些有軟木托底的鞋子,這樣,她們看上去便彷彿高一點了。
-
-
古希臘時裝警醒!1995年 | 3月8日
-
-
右圖:一位穿上「希馬提安」的女孩
右下圖:神像用的冠冕
最左圖:穿上「克希坦」和「希馬提安」的女神
-
-
古希臘時裝警醒!1995年 | 3月8日
-
-
a 基督教希臘文聖經曾談及克希坦 這個詞語11次,《基督教希臘文聖經新世界譯本》把這個詞語譯作「裡衣」和「內衣」。可參看W.E.瓦因編著的《新約詞語詮譯辭典》,第一冊,198頁,「衣著」標題下的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