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時裝百變不曾留
    警醒!2003年 | 9月8日
    • 時裝百變不曾留

      無論我們察覺與否,我們每天怎樣穿著,多少總受到當前潮流所影響。畢竟我們購買衣服時,潮流已經限制了我們的選擇。

      今天看起來很普通的衣服,過去可能卻是非常時興的。舉個例,在百多年前,男士穿襯衣和結領帶,就是最趨時的衣著。在20世紀20年代,放眼街頭,女士們個個都以穿毛衣為時尚。

      時裝工業能夠長久不衰,實有賴於兩個因素。第一,人們貪新厭舊;第二,人們喜愛跟風。穿新衣的確會令人感覺愉快。由於這緣故,有時候舊的衣服還未破爛,我們就會添置新裝,目的是追求新鮮感。過去幾百年,時裝工業就利用人們貪新和跟風的心理,既滿足消費者的慾望,本身又發展成為一盤利潤甚深的生意。

      時裝工業的巨變

      在創作新穎款式時,時裝設計師會善用五個基本元素,就是色彩、線條、褶皺、紋理和織品表面的圖案。過去數千年,時裝設計師就利用這五個元素的不同組合,變化出無奇不有的時裝款式。在古埃及時代,人們製造衣服,一定會選用當地生產的亞麻布。亞麻布薄如蟬翼,很適合當地和暖的氣候。但這種織品較難上色,因此除白色以外,就少有其他顏色選擇。埃及的時裝設計師於是在線條上動腦筋,用褶皺使衣服外形產生豐富的變化。時至今日,打褶仍是常見的設計樣式。

      公元1世紀,新的織品和色彩相繼問世。羅馬人有的是錢,就算付出高昂的運費,也不惜由中國或印度輸入絲綢。當時絲織品的價值,與黃金相比不遑多讓。由泰爾進口的染色毛線,也很受羅馬人歡迎。一公斤染色毛線售價高達二千第納流斯,等於一般工人的六年工資。有了這些新的染色毛線,加上來自印度的藍色棉布,或由中國輸入的黃色絲綢,就能造出羅馬貴婦愛穿的鬆身長袍。

      在工業革命之前,雖然不時也有新款時裝湧現,舊款卻不會太快過時,昂貴的衣裳往往穿著一世也不會落伍,也只有貴族才對潮流轉變敏感。但工業革命發生後,平民百姓也開始講究穿什麼時裝了。

      19世紀期間,棉紡廠和毛紡廠大量設立,生產機械化,織品價格下降,時裝工業同時向貴族和窮人開拓市場。縫紉機面世也使衣服的生產成本降低。另一方面,有了合成染料,織品的色彩就越來越多,令人目不暇接。

      科技進步和社會變化,令平民大眾對時裝的需求越來越大。在西歐及北美,人民財富增加,消費能力較強。到了19世紀50年代,一些專以婦女為對象的雜誌問世,百貨商店也開始推出標準尺寸的成衣。那時候,查爾斯·弗德烈克·沃特想出時裝表演這個點子,找來模特兒穿上新款時裝向人展示,刺激觀眾的購買意慾。

      進入20世紀,隨著人造纖維、尼龍織品和聚酯纖維等新的合成纖維出現,布料種類繁多,加上電腦大派用場,設計新的款式輕而易舉。今天在全球一體化主導下,無論在東京、紐約、巴黎,還是聖保羅街頭,人們都能夠看到幾乎同一風格的流行服飾。時裝設計師和製造商也發掘出新的途徑,推廣他們的商品。

      今天年輕人對時裝的熱愛,比以往的貴族有過之而無不及。買新衣是許多年輕人的每月例行公事,時裝工業每年的生產總值達億萬美元。a在這個天文數字背後,有沒有難以察覺的危險呢?

      [腳注]

      a 過去一年,服裝的生產總值估計為3350億美元。

      [第4,5頁的附欄或圖片]

      帶動時尚

      有好幾百年時間,皇室貴族帶領著服裝的潮流。在17世紀,法王路易十三因為頭頂光禿,決定戴上假髮。此風一開,歐洲其他貴族都去剃頭,然後學他戴上假髮。戴假髮的風氣維持了超過一個世紀。

      在19世紀面世的婦女雜誌,介紹新款時裝不遺餘力,甚至給讀者提供廉價的裁剪樣板,讓她們自己縫製衣服。電影和電視在20世紀普及之後,明星成為大眾偶像,也帶領服裝的潮流。流行歌手想做萬人迷,也穿戴極端,吸引年輕人模仿。今天的情況沒有多少改變,為了刺激時裝需求,廣告商還是離不開舉行時裝表演,以及利用精美的雜誌、大型廣告牌、商店櫥窗、電視,展開鋪天蓋地的宣傳活動。

      [圖片]

      法王路易十三

      [鳴謝]

      From the book The Historian’s History of the World

      [第4頁的圖片]

      古埃及的亞麻衣物曾是世上歷久不衰的服裝潮流之一

      [鳴謝]

      Photograph taken by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

      [第4頁的圖片]

      古羅馬時代的婦女穿上長袍

      [鳴謝]

      From the book Historia del Traje, 1917

      [第4,5頁的圖片]

      自公元650年面世以來,和服一直流行至今

      [鳴謝]

      From the newspaper La Ilustración Artística, Volume X, 1891

      [第5頁的圖片]

      在以往日子,昂貴的衣裳可以流行一段很長的時間

      [鳴謝]

      EclectiCollections

      [第5頁的圖片]

      工業革命後,生產力上升,平民大眾也開始關心衣著潮流

      [鳴謝]

      EclectiCollections

  • 明豔背後有陰暗
    警醒!2003年 | 9月8日
    • 明豔背後有陰暗

      一身入時的衣著,無疑令你看起來更迷人,還可以為你平添幾分自信。穿戴合宜更可以揚長避短,彰顯你優美的線條。此外,你怎樣打扮自己,也會影響別人對你的觀感。

      然而,衣著入時也有所謂陰暗的一面,我們對此不能視而不見。有些人為了趕時髦,年年月月不停添置新衣,達到失控的地步。這當然不足為奇,時裝工業賴以生存的方法,就是潮流轉得快,款式日日新。正如設計師夏內爾說:「時裝即是很快就過時的服裝。」消費者要是不夠清醒,就會拼命購買新衣,以便趕上潮流。

      消費者也必須提高警覺,免被時裝工業的廣告宣傳洗腦。時裝工業不惜投入巨量金錢,宣傳自己的商品,他們想消費者覺得,穿著他們品牌的人,都享受著無拘無束的生活。廣告宣傳的威力,實在非常厲害。西班牙一位教師說:「青年人要是不能擁有一對名廠的球鞋,就會覺得苦不堪言。」

      千人一面

      有些群體的行頭,自成一格,令人一望而知,他們是何方神聖。他們通過衣著打扮,表達反社會的立場,或者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甚至提倡暴力行為或種族主義。儘管有些群體的衣著令人反感,有時更驚世駭俗,但群體中的成員都愛這樣穿著。有些人不認同他們的行為主張,卻喜歡仿效他們的衣著打扮,令人以為所有這樣穿著的,都是同道中人。

      潮流瞬息萬變。時下流行的款式,不消幾個月就被打落冷宮了。新一波的潮流,可能會由某個流行歌手或名人帶動。當然,也有一些服裝可以超越當世,成為永恆的時尚。例如在20世紀50和60年代,年輕的示威群眾都愛穿牛仔褲上街,但時至今日,不論任何年紀的人,都穿著牛仔褲出席各種場合了。

      虛減烹調為細腰

      對潮流看得太重要,也會使人過度關注自己的外觀。時裝模特兒的身形,大都苗條修長,是我們天天見到的形象。a這種「理想」的體形,從汽車到巧克力的各種商品廣告中,無處不在。英國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估計,「今天年輕女子在一天內看到的絕色美女形象,比我們母親整個少女時代所見的還多」。

      這種一浪接一浪的宣傳,把美女形象鎖定,可以引起不良後果。例如,美國《新聞週刊》引述一項調查報導,高達百分之90的白人青年,都對自己的身材不甚滿意,部分人更會用盡各種方法,令自己的身材趨於「理想」。不過,社會問題研究中心指出,能夠把體重降至傳媒鼓吹的理想標準的女子,不及百分之5。可悲的是,為了追求極其纖瘦的身段,無數年輕女子走向極端,刻意忍飢受餓,還拼命做運動。有人因而患上神經性厭食症。b西班牙模特兒涅韋斯·阿拉瓦雷斯飽受厭食症折磨,她承認,「我寧死也不想體重上升」。

      誠然,厭食症和暴食症成因複雜,但安妮·吉列莫特醫生及米歇爾·拉克森奈爾醫生都認為,「以瘦為美的風尚,肯定是原因之一」。

      追求時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人人都喜歡打扮得漂漂亮亮,不時有新衣可穿,時尚服飾能夠滿足這種需要。然而,我們的衣著要是一味跟隨時尚,不作任何選擇,可能就會給人不良印象。我們重視外表固然好,但如果以為外表就是一切,只重「包裝」而忽視內涵,就本末倒置了。上文提到的阿拉瓦雷斯說:「由現在開始,我們要欣賞一個人的才幹為人,過於他的形象包裝。」但這種改變不會在一夕之間發生,那麼,我們對時尚該有什麼平衡觀點呢?

      [腳注]

      a 《時代》雜誌報導,在許多人心目中,女模特兒身高「至少1.74米,極其纖瘦,厚唇,雙頰隆起,有一雙大眼睛,雙腿修長,鼻子須直而不太高」。

      b 美國全國神經性厭食症及飲食失調協會估計,單在美國,就有800萬人患上厭食症,不少患者病情嚴重,最終更賠上了自己的性命。大多數患者(百分之86)在21歲前已嘗到飲食失調的痛苦。

      [第8,9頁的附欄或圖片]

      這種衣服誰會穿?

      在紐約、巴黎和米蘭,頂尖的時裝設計師每年都舉辦春裝和秋裝展覽。那些模特兒身上的時裝昂貴不在說,看來還不知怎樣才可以穿上身。西班牙設計師胡安·杜約斯說:「時裝表演的目的,不在銷售展出的時裝,而在提高設計師和品牌的知名度。例如,當傳媒熱烈報導來季的潮流服裝系列時,設計師個人品牌的香水也因此獲得注意,有利促銷。」

      [第7頁的圖片]

      趕時髦是無錢不行的

      [第7頁的圖片]

      有人為了趕時髦而患上厭食症,後悔莫及

      [第7頁的圖片]

      追隨服裝潮流,會把你歸入某個群體

  • 對服裝懷有平衡的看法
    警醒!2003年 | 9月8日
    • 對服裝懷有平衡的看法

      聖經說:「上帝所做的一切,各自在適當的時候顯得美好。」(傳道書3:11)世上許多事物都美不勝收,美也在人的身上展現出來。

      時裝設計師絞盡腦汁,就是要通過衣服,凸顯人的美態。但正如上一篇文章顯示,時裝工業也改變人的審美眼光。心理學教授露絲·施特里格爾-穆勒說:「我們看慣了骨瘦如柴的女人,就覺得纖瘦的身形才是美。」

      盲目地追隨潮流的審美觀點,顯然是不智的。多麗絲·波謝爾在《追新逐麗》一書中指出,「現代女性無需受什麼新興『審美』品味影響,跟風改變自己的體態。與其瘋狂似地竭力改變自己的外貌身材,不如接受自己的現實狀況,而這豈不輕鬆得多?」傳媒有自己一套典型的審美趣味,但我們必須跟隨嗎?

      不朽的裝飾

      人要生活得愜意,滿懷自信,不一定要靠美麗的外觀。朱迪·薩金特曾患厭食症,她說,「真正的快樂由心而發,並不在於人的體重」。聖經對美的本質作出更深入的評論。使徒彼得說人美麗與否,「應該在乎內心深處的為人」,這人會「用安靜溫和的心靈作為不朽的裝飾。這在上帝眼中是極寶貴的」。(彼得前書3:4)

      彼得所說的不朽裝飾在上帝眼中十分寶貴,它超越外表上的美,是永恆的。多個世紀之前,一位睿智的君王說,「美豔是虛假的,漂亮是空虛的;惟有敬畏耶和華的婦女才贏得稱讚」。(箴言31:30)

      儘管漂亮的外表容易吸引人,今天卻仍有許多人欣賞表現基督徒品格的人。使徒保羅勸基督徒「要穿上新品格。……要穿上憐恤之情、仁慈、謙卑、溫和、堅忍」。(歌羅西書3:10,12)

      時裝受先天所限,過了時就不再流行了。穿起新款的華衣美服,看起來漂亮動人,但也只是一時,如果我們的品格與外表不相稱,美麗的印象很快就一掃而空了。別忘記「聖靈的果實」,比如愛心、喜樂、和平、堅忍、良善和自制,是永不過時的裝飾。(加拉太書5:22,23;提摩太前書2:9,10)

      當然,我們也得留意自己的衣著。艾琳住在法國,她承認要在穿衣方面保持平衡並不容易。她說,「年輕的時候,我十分在意自己穿什麼。我常常以為,穿潮流服飾會增強自信。如果可以買到名牌服裝,就更求之不得了」。

      艾琳繼續說:「長大之後,我一方面要維持生計,一方面要做傳道,如果要量入為出,就不能繼續天天穿著新款了。我會趁大減價時選購衣服,或者到出口店購買。這樣,我只付出正常價錢的四分之一,也能穿得大方得體。祕訣是什麼呢?就是注重實際而不講花巧,適合自己而不趕時髦,得體耐穿而不輕易過時,跟自己已有的衣服配合而容易對襯。與其追新逐麗,不如讓自己的品味先行。我不是不再講究衣著,而是覺得自我價值不該只由外表衡量。」

      在今天這個先敬羅衣後敬人的社會裡,基督徒要謹記聖經用心良苦的勸勉:「凡世界的事,比如肉體的慾望、眼睛的慾望、炫耀財物的行為,都不是源於父親的,而是源於世界的。這個世界和世界的慾望正在消逝,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卻永遠長存。」(約翰一書2:16,17)

      [第9頁的圖片]

      真正的美在乎人的內心,不在乎外面的衣裝

      [第10頁的圖片]

      選購服飾,要講求實際,並跟你已有的衣服對襯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