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留意良心發出的聲音
    守望台2007年 | 10月15日
    • 留意良心發出的聲音

      沒有上帝的律法的外邦人憑天性做合乎律法的事。——羅馬書2:14

      1,2.(甲)由於關心別人,許多人曾怎樣做?(乙)聖經裡有什麼例子可以說明,有些人很關心別人?

      一個20歲的男子在地鐵的月台上等車,突然間癲癇病發作,掉到鐵軌上。另一個男子看到了,馬上放開兩個女兒的手,從月台跳下去,把墜下鐵軌的青年拉到兩軌之間的凹槽,伏在他的身上保護他。地鐵緊急煞車,兩人上方響起了尖銳的煞車聲。有些人會說這個英勇救人的男子是英雄,但這男子說:「對的事人人都該做。我只是想幫助他,並不是要得到別人的嘉獎或者讚揚。」

      2 可能你也認識一些甘願冒險去幫助別人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人就曾這樣做。他們把陌生人藏起來,保護他們。請也想想使徒保羅和另外275人遭遇海難的經歷。他們坐的船在西西里附近的馬耳他擱淺了,當地的人雖然跟他們素不相識,卻前來幫忙,善待他們,「非常有人情味」。(使徒行傳27:27-28:2)另外,那個被敘利亞人俘虜的以色列小女孩又怎樣呢?她被擄為奴,卻還是很關心她的主人,雖然她這樣做也許並不需要冒什麼生命危險。(列王紀下5:1-4)還有耶穌那個著名的比喻,就是關於善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一個猶太人被打得半死,一個祭司和一個利未人先後經過,都對這個受傷的同胞視若無睹,但一個撒馬利亞人卻盡力幫助他。過去千百年來,這個比喻感動了許多不同文化的人。(路加福音10:29-37)

      3,4.我們從許多人無私地幫助別人這件事,可以看出進化論有什麼漏洞?

      3 我們正生活在「難以應付的非常時期」,很多人都「兇悍」,「不愛良善」。(提摩太後書3:1-3)雖然如此,我們不是也曾看見別人行善,或得到別人的幫助嗎?由於許多人樂意幫助別人,甚至不惜付出代價,所以有些人認為這是「人性」的一部分。

      4 樂於助人甚至不惜為此付出代價,在所有民族、文化都看得到,這一點跟進化論相矛盾。進化論說,人是按照「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等定律進化而來的。遺傳學家弗朗西斯·科林斯曾領導美國國立機構人員,破譯人體基因(DNA)密碼。他說:「對支持進化論的人來說,要解釋為什麼人類有捨己為人的精神是一大難題。……有人說某些基因驅使生物自私自利,為求生存不惜一切,這個說法無法解釋為何人類會有捨己為人的精神。」他也說:「有些人無私地獻出自己,去幫助那些不屬於自己的群體[家庭、種族、社會階層、宗教團體]的人,或跟自己毫無共通之處的人……看來達爾文的理論無法解釋這一點。」

      「良心會發出聲音」

      5.關於人性,我們經常留意到什麼?

      5 關於無私地幫助別人,科林斯博士說:「良心會發出聲音,叫我們去幫助別人,即使這樣做不會有任何回報。」a科林斯談到「良心」,可能令我們想起使徒保羅指出的一個事實:「沒有律法的外邦人如果憑天性做合乎律法的事,他們雖然沒有律法約束,但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他們正好表明,律法的本質寫在他們心裡。良心和他們一同作證,他們就自我省察,或是指控自己有罪,或是裁定自己無罪。」(羅馬書2:14,15)

      6.為什麼人人都要向造物主負責?

      6 保羅在寫給羅馬基督徒的信中表明,「自從創世以來」,上帝的存在和他的特質都已清楚可見,因此人要向上帝負責。(羅馬書1:18-20;詩篇19:1-4)誠然,今天許多人都不理會造物主,過著道德敗壞的生活。但上帝定下了旨意,要世人承認上帝是正義的,並且悔改,離棄惡行。(羅馬書1:22-2:6)猶太人大有理由要向上帝負責,因為上帝通過摩西把律法賜給了他們。然而,就算是沒有「上帝的聖言」的人,也應該承認上帝是存在的。(羅馬書2:8-13;3:2)

      7,8.公平感有多常見?這表明什麼?

      7 人人都應該承認上帝存在,並對他負責,一個有力的理由是,人有是非感,亦即良心。人有良心,可以從人有公平感這件事看出來。請想想:有幾個小孩子正在排隊玩盪鞦韆。有個孩子卻不管其他人,直接走到最前面插隊。其他孩子就會說:「不公平!」想想看,連孩子都會很自然地反映出公平感,這顯示出什麼呢?這顯示出連小孩子都有道德感。保羅說:「沒有律法的外邦人如果 憑天性做合乎律法的事」。保羅並不是說「外邦人偶爾會 憑天性做合乎律法的事」,彷彿這是很少發生的。其實保羅的意思是,這是經常發生的:人們會「憑天性做合乎律法的事」,也就是說,人們會受道德感驅使,做跟上帝律法一致的事。

      8 在世上許多地方,人們的行為都反映出人有道德感。劍橋大學的一位教授說,無論是古代的巴比倫人、埃及人和希臘人,還是現代的澳洲土著和美洲原住民,他們都有同樣的道德標準,包括「譴責說謊、謀殺、背信棄義和壓迫別人的事,都吩咐人要善待老人、小孩和身殘體弱的人」。科林斯博士說:「看來世上所有人都有是非對錯的觀念。」這不是令你想起羅馬書2:14的話嗎?

      良心怎樣發揮作用?

      9.良心是什麼?在你做某件事之前,良心會怎樣幫助你?

      9 聖經表明,良心就是人審察和評價自己行為的一種能力。良心彷彿是人的一個內在聲音,這聲音會告訴你,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不對。保羅談到他自己這個內在的聲音,說:「我的良心受聖靈感動,和我一同作證。」(羅馬書9:1)良心可能在人做某件事之前 就發出聲音。比如說,當你考慮做不做某件涉及道德問題的事時,良心可能會發出聲音,幫助你衡量打算要做的事,告訴你這樣做就會有什麼感覺。

      10.良心常常怎樣發揮作用?

      10 更常見的情況是,良心在人做某件事之後 發出聲音。大衛逃避掃羅的追捕時,曾處於有利的情勢,可以做些對這個受上帝膏立的君王不敬的事,而大衛也真的做了。但事後,大衛卻「心裡自責」。(撒母耳記上24:1-5;詩篇32:3,5)這個聖經記載裡沒有出現「良心」這個詞,但大衛心裡自責,就是他的良心對他所做的事作出了反應。同樣,我們人人都曾受過良心的責備,在做了某件事之後感到不安、內疚。有些人不交稅,但受到良心責備,後來就交了稅。有些人跟別人通姦,後來良心不安,就向配偶坦白認錯。(希伯來書13:4)如果人憑良心做事,內心就會感到滿足和安寧。

      11.為什麼只憑良心做事是危險的?請舉例說明。

      11 那麼,我們是不是僅憑良心做事就夠了呢?聽從良心發出的聲音是好的,但這個聲音可能大大地誤導了我們。我們「內在的人」的聲音可能會令我們作出錯誤的判斷。(哥林多後書4:16)且舉個例。聖經說司提反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充滿恩慈和能力」。有些猶太人卻把司提反趕出城外,拿石頭打死他。當時掃羅(後來成為使徒保羅)就站在附近,「贊同」「殺害司提反」。看來那些猶太人認定自己所做的是對的,所以並沒有感到良心不安。掃羅必定也是一樣,因為自那件事之後,他「還是殺氣騰騰,氣勢洶洶地威嚇主的門徒」。由此可見,掃羅的良心當時並沒有發出正確的聲音。(使徒行傳6:8;7:57-8:1;9:1)

      12.我們的良心可能受什麼影響?

      12 掃羅的良心可能受到什麼影響呢?一個可能是,受到跟他密切來往的人影響。我們不少人曾在跟別人通電話時,發覺對方的聲音跟對方父親很相似。兒子的聲音可能多少從遺傳而來,但兒子也可能受父親說話的方式所影響。同樣,有些猶太人憎恨耶穌,反對他的教誨,掃羅很可能因為跟他們密切來往而受到影響。(約翰福音11:47-50;18:14;使徒行傳5:27,28,33)沒錯,跟掃羅來往的人可能影響了掃羅的良心所發出的聲音。

      13.環境會對人的良心有什麼影響?

      13 人的良心也會受文化和環境影響,就好像人生活在某個環境,就會說某種方言,或者說話會有某種口音。(馬太福音26:73)古代亞述人的情形想必也是這樣。眾所周知,他們奉行軍國主義,他們的浮雕也描繪虐待俘虜的情形。(那鴻書2:11,12;3:1)聖經說,在約拿的日子,亞述的首都尼尼微城的居民「連左手右手也分不清」。換句話說,對於判斷是非對錯,他們並沒有正確的標準,不曉得用上帝的觀點看事情。想想看,如果人在尼尼微長大,這樣的環境對他的良心會有什麼影響!(約拿書3:4,5;4:11)今天,人的良心也會受他身邊的人的看法和態度影響。

      強化良心

      14.人有良心,怎樣表明創世記1:27所說的話一點不假?

      14 耶和華給亞當和夏娃良心這個恩賜,由於遺傳的緣故,我們也得著這個恩賜。創世記1:27說,人是照上帝的形像造的。這句話不是指人在外表上跟上帝相似,因為上帝是靈體,人是血肉之軀。我們是照上帝的形像造的,指的是我們有上帝的特質,包括道德感,一個能發揮作用的良心。這個事實讓我們知道,人加深對造物主的認識,進一步親近他,就可以強化良心,使良心更加可靠。

      15.認識天父的益處之一是什麼?

      15 聖經表明,耶和華可說是我們所有人的父親。(以賽亞書64:8)信賴上帝的基督徒,無論是有希望到天上去的,還是有希望在地上的樂園生活的,都可以稱上帝為父親。(馬太福音6:9)我們應該渴望與天父更加親近,認識他的觀點和標準。(雅各書4:8)許多人都不想這樣做,就像古代的一些猶太人一樣,耶穌曾對那些猶太人說:「你們從沒有聽見過他的聲音,也沒有看見過他的形貌。你們沒有把他的話語留在心裡」。(約翰福音5:37,38)雖然我們從沒有實際聽過上帝的聲音,但我們可以把他的話語留在心裡,從而跟他相似,以他的觀點看事情。

      16.關於熏陶良心和聽從良心的指引,約瑟的事例表明什麼?

      16 約瑟在波提乏的家所發生的事可以說明這點。在約瑟的日子,還沒有任何聖經經卷,也沒有十誡。可是,當波提乏的妻子勾引約瑟時,約瑟拒絕了她,說:「我怎能做這麼大的惡事,得罪上帝呢?」(創世記39:9)約瑟的家人住在很遠的地方,所以約瑟這樣做,不是純粹想令家人欣慰而已。他這樣做,主要是希望令上帝的心歡喜。約瑟很清楚上帝為婚姻所定的標準:一夫一妻,二人成為一體。約瑟也很可能聽說過亞比米勒的事。亞比米勒發現利百加是個有夫之婦後,就認為要是有人想跟利百加同寢,就是不對的,會令人民擔負罪責。由於耶和華賜福給他的忠僕,使這件事得到圓滿的解決,就此顯示出上帝對通姦的看法。約瑟知道以上這些事,他與生俱來的良心很可能因而受到強化,驅使他堅拒不道德的行為。(創世記2:24;12:17-19;20:1-18;26:7-14)

      17.關於效法天父,跟他相似,為什麼我們的情況比約瑟有利?

      17 當然,今天我們的情況比較有利。我們有整本聖經,可以從中認識天父的思想,明白他的感覺,知道他悅納的事和禁止的事。我們越熟悉聖經,就越能夠親近上帝,跟他相似。這樣,我們良心發出的指引,就可能跟天父的思想更加接近,跟他的旨意更加一致。(以弗所書5:1-5)

      18.雖然我們的良心以前可能受過不良的影響,但我們可以怎樣做,令良心更加可靠?

      18 良心受環境影響這一點又怎樣呢?我們可能受到成長環境和親戚的思想行動所影響,以致良心發出的聲音可能被壓抑或者走音,帶著身邊的人的「口音」說話。誠然,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下定決心,結交益友,留意身處的環境,好熏陶自己的良心。一個重要的方法是,經常跟虔誠的基督徒來往,這些基督徒力求跟天父相似已經有很長的時間。會眾的聚會和聚會前後,都是跟他們來往的大好機會。我們可以留意基督徒同工,看看他們怎樣按照聖經原則去思考和處事,包括當他們的良心發出聲音,反映出上帝的觀點和行事方式時,他們怎樣迅速聽從。我們跟敬虔的基督徒來往的時間久了,良心就會跟聖經原則越來越一致,我們也更能反映出上帝的形像。如果我們按照天父的原則去調整良心發出的聲音,並且經常受基督徒同工的良好影響,我們的良心就會更可靠,我們也會更容易聽從良心的指引。(以賽亞書30:21)

      19.關於良心,我們仍需注意什麼?

      19 雖然如此,有些人天天都得作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夠聽從良心的指引。下一篇文章會談談一些基督徒曾面對的情況。我們仔細分析這些情況,就會更清楚良心所發揮的作用,為何人的良心各有不同,以及我們可以怎樣做以求更樂於聽從良心的指引。(希伯來書6:11,12)

      [腳注]

      a 同樣,在哈佛大學從事天文學研究的教授歐文·金格里奇說:「捨己為人的精神也許真的引起了一個問題,是我們無法從觀察動物界得到……一個符合科學 的答案的。令人信服的答案也許根本就在另一個範疇,是跟上帝賦予人的種種特質有關,這包括良心在內。」

  • 順從良心的指引
    守望台2007年 | 10月15日
    • 順從良心的指引

      對潔淨的人來說,一切都是潔淨的。可是對污穢不信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是潔淨的。——提多書1:15

      1.保羅曾探訪哪裡?後來他給提多什麼指示?

      使徒保羅完成了三次傳道旅程後被捕,最後被押到羅馬,軟禁了兩年。獲釋之後又怎樣呢?過了一段時間,他跟提多一起探訪克里特島。後來保羅寫信給提多,說:「我把你留在克里特,是要你……糾正不妥善的事,又在各城委任長老。」(提多書1:5)提多要處理的事是跟良心有關的。

      2.提多要在克里特島處理什麼事?

      2 保羅告訴提多,會眾的長老該符合什麼條件,接著指出「有許多人不服約束,言談無益,欺騙人的思想」,「教人不該教的事,一再敗壞人的全家」。因此,提多必須「繼續……責備他們」。(提多書1:10-14;提摩太前書4:7)保羅說那些人的思想和良心都是「污穢」的,他用的這個字詞含有玷污的意思,就像一件上等的衣服沾上墨汁那樣。(提多書1:15)保羅說那些人「固守割禮」,可見他們當中有些人可能具有猶太背景。今天,會眾不再有人固守割禮,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保羅給提多的勸告中,學到很多關於良心的事。

      良心污穢的人

      3.保羅寫信給提多,談到什麼跟良心有關的事?

      3 請留意保羅提到良心時的上下文。保羅說:「對潔淨的人來說,一切都是潔淨的。可是對污穢不信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是潔淨的,就連他們的思想和良心,都是污穢的。他們宣稱認識上帝,卻在行為上否認他」。顯然,當時有些人必須改變自己,才能「信心健全」。(提多書1:13,15,16)這些人分不清什麼是潔淨的,什麼是不潔淨的,這是因為他們的良心出了問題。

      4,5.克里特有些基督徒懷有什麼錯誤的思想?這對他們有什麼影響?

      4 早在保羅寫信給提多之前十多年,中央長老團已作出決議,說真正崇拜上帝的人不須再守割禮,並把這個決議通知當時的各群會眾。(使徒行傳15:1,2,19-29)可是,有些克里特人仍然「固守割禮」,公然反對中央長老團的決定,「教人不該教的事」。(提多書1:10,11)由於思想錯誤,他們可能主張人要遵守摩西律法就食物和禮儀的潔淨所作的規定,甚至像他們的前輩在耶穌的日子那樣,在律法之外增添細節。此外,他們還可能鼓吹猶太人的虛談,提倡人的戒律。(馬可福音7:2,3,5,15;提摩太前書4:3)

      5 這種錯誤的思想既影響了他們的判斷力,也影響了他們的道德感,即良心。保羅說:「對污穢不信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是潔淨的」。他們的良心不健全,所以不能對他們的行動和判斷提供可靠的指引。這些人甚至妄斷其他信徒的私事,但其實在這些事上,不同的基督徒可以有不同的決定。結果,這些克里特人把潔淨的事也看為不潔淨。(羅馬書14:17;歌羅西書2:16)他們宣稱認識上帝,但他們的行為卻顯示出他們對上帝一無所知。(提多書1:16)

      「對潔淨的人來說,一切都是潔淨的」

      6.保羅談到哪兩種人?

      6 我們可以從保羅寫給提多的信學到什麼?請注意經文作了一個對比:「對潔淨的人來說,一切都是潔淨的。可是對污穢不信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是潔淨的,就連他們的思想和良心,都是污穢的。」(提多書1:15)保羅當然不是說,在道德清白的基督徒看來,什麼都絕對是潔淨的、可以做的。我們可以肯定這絕不是保羅的意思,因為他曾在另一封信中清楚指出,人要是拜偶像、行通靈術、做淫亂的事或其他惡事,「必不能承受上帝的王國」。(加拉太書5:19-21)因此,合理的結論是,保羅在這裡提到兩種人分別有的普遍情況。至於這兩種人,一種是在道德和屬靈方面都潔淨的,另一種是在這兩方面都不潔淨的。

      7.希伯來書13:4明令禁止什麼行為?這可能引起什麼疑問?

      7 真基督徒必須避免的,不僅是聖經明令禁止的事。請看一個例子。聖經清楚地指出:「婚姻人人都該尊重,婚姻之床不容玷污,因為淫亂的、通姦的,上帝必定審判。」(希伯來書13:4)一個人就算不是基督徒,完全不了解聖經,也能正確地看出這節經文說的是禁止通姦。除了這節經文之外,別的經文也清楚表明,上帝譴責已婚男女跟配偶以外的人性交。那麼,未婚男女進行口交又如何呢?很多年輕人都說這不是性交,是無害的。那麼基督徒可以視口交為潔淨的行為嗎?

      8.基督徒對口交的觀點跟大部分世人有什麼不同?

      8 希伯來書13:4和哥林多前書6:9表明,上帝譴責通姦和淫亂這兩種行為。淫亂指的是什麼呢?譯做「淫亂」的希臘語「波尼阿」指的是下流的行為,牽涉到以正常或變態的方式使用生殖器官,包括婚姻以外一切苟且的性關係。因此,淫亂也包括口交在內,儘管世界各地許多青年聽說口交無害,或者自己覺得無傷大雅。有些人「言談無益,欺騙人的思想」,真基督徒絕不會讓這些人的觀點影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提多書1:10)基督徒謹守聖經的崇高標準,明白從聖經的觀點去看,口交是淫亂的行為,是「波尼阿」,因此他們不會試圖為口交找藉口,倒會讓聖經的標準熏陶良心,棄絕這種行為。a(使徒行傳21:25;哥林多前書6:18;以弗所書5:3)

      良心不同,決定各異

      9.既然說「一切都是潔淨的」,那麼良心有什麼作用?

      9 那麼,保羅說「對潔淨的人來說,一切都是潔淨的」,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保羅的意思是,有些基督徒留意使自己的思想和道德感,都跟上帝記在聖經裡的標準一致。這些基督徒承認,在許多事上聖經並沒有明確界定為不對,信徒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做不同的決定。因此,一件事只要沒有受上帝禁止,他們就不會妄斷做這件事的人,倒視這件事為「潔淨」的。對於生活上那些聖經沒有提供明確指引的事,他們也不期望所有人都跟自己的看法一樣。讓我們看一些例子。

      10.婚禮或喪禮可能會引起什麼不易應付的情況?

      10 很多家庭都只有丈夫或妻子一方是基督徒。(彼得前書3:1;4:3)這可能會出現不少問題,比如,當有親戚結婚或去世時,就可能出現一些不易應付的情況。試想想以下情形。妻子是個基督徒,丈夫卻不是。一天,這對夫婦收到親戚的結婚請帖,但婚禮卻在教堂舉行。(又或者親人比如公公或婆婆去世,喪禮在教堂舉行。)丈夫很希望妻子跟他一起出席這個場合。那麼,對於是否出席,基督徒妻子的良心會發出什麼聲音呢?她會怎樣做?請留意以下兩個可能的做法。

      11.關於是否出席在教堂舉行的婚禮,一個基督徒妻子可能有怎樣的想法?於是她怎樣做?

      11 洛伊絲想到聖經的一個嚴肅命令:要離開大巴比倫——世上所有錯誤的宗教。(啟示錄18:2,4)洛伊絲以前是教會的成員,而親戚的婚禮就在那個教會的教堂裡舉行。她知道出席的人都要參與一些宗教儀式,比如祈禱、唱詩,或做若干含有宗教意味的動作。她決不想參與這些儀式,甚至不願在場,免得受到壓力要放棄對上帝的忠義。聖經說丈夫是妻子的頭,洛伊絲尊重丈夫,很想配合丈夫的決定,卻不想放棄聖經的原則。(使徒行傳5:29)於是,洛伊絲婉轉地告訴丈夫,即使丈夫決定出席,自己也不會出席。也許她還跟丈夫說,要是她在場卻不參與那些儀式,反而會使丈夫感到尷尬,倒不如不去的好。洛伊絲這樣決定,令她感到良心清白。

      12.對於是否出席在教堂舉行的婚禮,有的人可能會怎樣想?當事人可能會怎樣做?

      12 露絲也碰到一樣的問題。她尊重丈夫,決心忠於上帝,也樂意順從受聖經熏陶的良心的指引。洛伊絲考慮過的事,露絲也想過。她向上帝禱告,並參考《守望台》2002年5月15日刊的《讀者來函》。她記得那三個希伯來青年遵照國王的命令,到一個將會進行偶像崇拜的地方去,但他們對上帝堅守忠義,沒有做出任何崇拜偶像的舉動。(但以理書3:15-18)露絲按照良心的指引行事,她決定陪丈夫赴會,但不參與任何宗教儀式。露絲既婉轉又清楚地告訴丈夫,為了良心無愧,她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哪些事。她希望丈夫能看出正確的宗教跟錯誤的宗教有什麼分別。(使徒行傳24:16)

      13.兩個基督徒做出完全不同的決定,為什麼我們無需感到困惑?

      13 上述兩個基督徒的決定完全不一樣,這是不是說不論做什麼決定都沒關係?還是這兩個人中有一個是良心較弱的呢?其實都不是。也許洛伊絲從過去的經驗知道,教堂舉行的儀式都會有某些音樂和擺設,她覺得要是自己在場,就會危害自己的 靈性。此外,她以前曾和丈夫談過宗教的問題,還記得當時丈夫的反應,這也會影響她的良心。所以洛伊絲深信不出席的決定,對自己 來說是最好的。

      14.在一些牽涉到個人決定的事上,基督徒要謹記什麼?

      14 那麼,露絲做的決定是錯的嗎?這點別人無權批評。露絲選擇出席但不參與任何宗教儀式,其他人不該妄斷,也不該批評。要記得,保羅談到吃和不吃某些食物這些個人決定時,曾勸告說:「吃的人不該小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也不該妄斷吃的人,……他站住還是跌倒,都是他主人的事。老實說,他必獲得扶持站立得住,因為耶和華能使他站立得住。」(羅馬書14:3,4)別人本著受過聖經熏陶的良心所做的決定,真基督徒絕不會加以勸阻,否則就等於叫人減弱良心的聲音,無視保全生命的信息。

      15.為什麼要認真考慮別人的良心和感受?

      15 話說回來,洛伊絲和露絲還要考慮其他因素。一個是,自己的決定對別人有什麼影響。保羅勸告說:「要下定決心,總不把絆腳石或使人失足的事放在弟兄面前。」(羅馬書14:13)洛伊絲可能知道,以前面對類似的情況時,自己曾令會眾不安或令家人不高興,也知道自己所做的會大大影響兒女。露絲的情況不同,她也許知道,有些基督徒也曾作過跟她類似的決定,會眾和社區的人都沒有感到不安。這兩個基督徒,以至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意識到,受過聖經適當熏陶的良心,是會顧及別人所受的影響的。耶穌說:「誰使信從我的一個小子跌倒,就不如拿一塊驢推的大磨石掛在自己的頸項上,沉入茫茫大海裡,對自己還有益處。」(馬太福音18:6)一個人如果不理會自己的決定是否會令人跌倒,那麼他的良心就可能變得污穢,就像以往克里特有些基督徒那樣。

      16.隨著時間過去,基督徒應該有什麼轉變?

      16 基督徒應該在屬靈方面不斷進步,在聽從良心指引方面也一樣。我們假設有一個名叫馬克的基督徒,受了浸不久。馬克的良心發出聲音,提醒他不可再做聖經禁止的事,也許是一些跟拜偶像或吃血有關的事。(使徒行傳21:25)馬克一絲不苟,只要事情跟上帝禁止的行為看來有一點關係,他都不會做。不過,有些他覺得沒有問題的事,其他基督徒卻絕對不會做,比如觀看某些電視節目。這使他感到很困惑。

      17.請舉例說明,時間和屬靈進步可以怎樣影響一個基督徒的良心和所作的決定。

      17 過了一段日子,馬克的聖經知識多了,跟上帝也更親近。(歌羅西書1:9,10)結果怎樣?他的良心進一步受到熏陶。現在,馬克更加留意良心的指引,並多考慮到聖經的原則。他發覺當初避免做的事,就是那些他以為跟上帝禁止的事「有一點關係」的行為,原來跟上帝的思想並沒有抵觸。此外,由於馬克更留意實踐聖經的原則,而且願意順從受過熏陶的良心的指引,因此不再觀看以往認為沒有問題的電視節目,以免良心不安。不錯,馬克的良心變得更加健全。(詩篇37:31)

      18.什麼事令我們喜樂?

      18 在大部分會眾中,每個基督徒的屬靈成熟程度都不一樣。有些人成為信徒的日子很短,也許他們的良心對某些事發出響亮的聲音,對別的事卻幾乎完全沒有反應。這些基督徒需要時間和幫助,好讓思想跟耶和華的指引一致,並學會順從受過熏陶的良心的指引。(以弗所書4:14,15)可喜的是,這些會眾很可能也有許多成熟的基督徒,他們有深廣的聖經知識,在應用聖經原則方面經驗豐富,而且良心跟上帝的思想十分協調。這些「潔淨的人」認為,只要是主所悅納的事,都是在道德和屬靈方面「潔淨」的。(以弗所書5:10)置身於這樣的基督徒當中是多麼喜樂的事!願我們所有人都立下目標成為潔淨的人,讓良心完全跟從確切的真理知識和敬虔之道!(提多書1:1)

      [腳注]

      a 關於夫婦之間的行為,請看《守望台》1983年9月15日刊29,30頁。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