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是碰巧產生的嗎?警醒!2000年 | 10月8日
-
-
地球是碰巧產生的嗎?
地球繞著太陽運行,距離恰到好處,地球才不致極熱或極冷。在其他跟太陽系類似的系統裡,也探測到行星的存在。這類行星有些環繞像太陽般的星運行,被科學家視為位於「可居住的地帶」,也就是可能有水。話雖如此,這些所謂可居住的行星也許還是不適合人類,因為這些行星大小要適中,並且以恰當的速度旋轉才行。
如果地球的體積和重量都稍稍小一點,引力就會減弱,而地球寶貴的大氣大部分就會溜到太空去了。月球、水星和火星的情況正是這樣。月球、水星和火星都比地球小和輕,因此表面的大氣十分稀薄,或差不多沒有大氣。如果地球的體積和重量都稍稍大一點,情形又怎麼樣呢?
要是這樣,地球的引力就會強一點,像氫、氦等很輕的氣體要脫離大氣會比現在多費點時間了。科學教科書《生存的環境》說:「更嚴重的是,大氣裡各種氣體的微妙平衡就會失掉了。」
請想想氧這種有助於燃燒的氣體。如果氧的水平增加百分之1,山林大火就會更常發生。另外,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要是不斷增加,我們就會受到地球溫度過高帶來的種種後果所苦了。
地球的軌道
地球具備的另一個理想條件,是地球軌道的形狀。地球的軌道接近正圓。如果軌道像橢圓形多一點,地球就會極熱或極冷,叫人受不了。當然,要是有顆像木星一樣的巨大行星近距離地掠過,情況就不同了。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了一些證據,證實有些星給像木星一樣的行星,近距離地繞著運行。這些巨大行星的軌道不少都是呈橢圓形的。在這樣的系統裡,任何行星要是像地球一樣,那就情況不妙了。
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這四個行星,組成我們的內太陽系。天文學家傑弗里·馬西把上述的行星系統跟內太陽系作個對比。馬西接受訪問時,讚嘆道:「你們看![內太陽系裡行星的排列]多麼完美。內太陽系就像塊寶石一樣。行星的軌道都呈圓形,都在同一平面、向著同樣方向運行。……這真是匪夷所思。」說一切是「碰巧」發生的,真的能站得住腳嗎?
我們的太陽系還有個絕妙特色,那就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巨大行星雖然繞著太陽轉動,跟地球的距離卻很恰當。這些行星不但威脅不了地球,還「身」負重任。天文學家把這些行星比擬為「太空裡的吸塵機」,因為它們的引力很大,把可能威脅地球生物安危的巨型流星都吸引過去。不錯,地球的「根基」確實穩固。(約伯記38:4)在太陽系裡,地球的大小、位置都很適中,但這還不止,地球有更多獨一無二的特色,是維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
-
-
地球是碰巧產生的嗎?警醒!2000年 | 10月8日
-
-
[第8,9頁的附欄或圖片]
獨特的行星
「地球大小適中,元素組合恰當,軌道近乎正圓,跟存在已久的恆星——太陽——的距離也恰到好處。有了這些特殊條件,水才能在地球表面積聚起來。沒有水,生命又怎能產生呢?這件事叫人連想像也想像不了。」——《動物學綱要》,第六版。
[鳴謝]
NASA pho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