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上帝就不科學嗎?警醒!2004年 | 7月8日
-
-
信上帝就不科學嗎?
閱讀科學書籍的時候,不難碰到一些帶宗教色彩的語句。例如把科學家稱為「新科技的大祭司」,把他們的實驗室說成是「神殿」。這些當然不過是比喻的說法,卻帶出一個重要的問題:科學與宗教真的格格不入嗎?
有些人也許覺得,科學家積累的知識越多,就會越不相信上帝存在。在科學界中的確有許多人對宗教信仰嗤之以鼻,但是也有相當數目的科學家,因為放眼四周的大自然,看出背後蘊含設計的證據,深受打動。其他科學家不但因精妙的設計而讚嘆不已,還想進一步認識這位設計者。
潮流變遷
達爾文的進化論已經風行了一個半世紀,某些飽學之士也許以為,到了這個年頭,相信有上帝的人,應該只剩那些天真無知,容易受騙的人了。事實卻並非如此,許多科學家光明正大地宣稱他們相信造物主宰。雖然他們也許不相信有一位有個性特徵的上帝,也不相信聖經,但他們深信,證據顯示大自然是經過設計而成的,背後顯然有一位高智慧的設計者存在。
你可以說這些科學家天真無知嗎?《紐約時報》刊載一則書評,指出不少科學家相信宇宙眾生源自精心設計。這則書評對這些科學家有以下評論:「他們有博士頭銜,在著名的大學任職。他們反駁達爾文學說的理據並非採自聖經,而是採自科學領域中的論據。」
同一則書評也指出,這些提倡智慧設計論的科學家「並沒有把名譽押在任何明顯是愚昧荒誕的想法之上。……他們不過拒絕接受傳統的達爾文學說或其他『自然主義』理論,因為這些理論主張,單憑一個個無意識、無計劃的肇因,隨著時間逐漸演化,就足以解釋一切生命的由來。這些科學家的想法是,生物世界處處盡見智慧設計的證據,明顯是出自高智慧設計者的手筆」。a
這種想法其實在科學家的圈子裡出乎意料地普遍。例如,在1997年發表的調查顯示,在美國,每10個科學家就有4個相信一位有個性特徵的上帝,這個比例跟在1914年所作的同類調查相差無幾。
在宗教氣氛比較薄弱的國家,比如歐洲國家,相信上帝的科學家所佔比例較低,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據英國《衛報》報導:「相信上帝的科學家中,從事物理學和地質學等『硬』科學的佔大多數,從事例如人類學等『軟』科學的比例較低。」該報補充說:「在英國,有些從事科學研究的基督徒組織。……上教堂的人當中,理科生佔的比例較文科生高得多。」
不過,對造物主這個理念不屑一顧的科學家依舊佔大多數。這種輕蔑的態度形成了一股很強的同輩壓力。天文學家艾倫·桑德奇評論說:「你不願意表露自己相信上帝。」為什麼呢?他說,來自同事的「冷嘲熱諷實在太沉重了」。
結果,即使有些科學家勇敢地指出科學不必否定人對造物主的信仰,但他們發覺自己的聲音卻被別人的懷疑眼光遮蓋了。下面的文章會集中討論這些常常被人忽略的聲音,以及這些科學家的感想和感想背後的原因。可是,這對你個人來說有沒有影響?科學能助你找到上帝嗎?請你繼續看下去。
[腳注]
a 曾公開表明自己相信「高智慧設計者」的著名學者和科學家不勝枚舉,包括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法律的菲利普·約翰遜,撰寫《達爾文所遺下的疑團——生物化學挑戰進化論》的生物化學家邁克爾·貝赫,數學家威廉·堅布斯基,邏輯哲學家阿爾文·普蘭廷加,物理學家約翰·波爾金霍恩和弗里曼·戴森,天文學家艾倫·桑德奇。
-
-
為什麼有些科學家相信上帝存在警醒!2004年 | 7月8日
-
-
為什麼有些科學家相信上帝存在
科學不斷為我們揭開奧祕,讓人更深入了解這個宇宙和我們這顆行星上的無限生機。可是,不論是科學家,還是科學的門外漢,依然要面對以下的根本問題:宇宙如何形成?有什麼東西在宇宙形成之前已經存在?為什麼宇宙看來明顯是為了孕育生命而設計的?生命如何在地球這個地方出現?
這些疑問科學仍然未能解答。有些人懷疑科學永遠也解答不了。於是,許多人不得不重新檢討一下自己的看法和信念。現在讓我們考慮引發科學家思量造物主存在的其中三個疑問。
結構精密的宇宙能碰巧產生嗎?
一個關乎我們這個結構精密的宇宙的大問題是:為什麼宇宙會有一套恆久不變的物理法則和自然常態,而且這些法則和常態如此完美精確,彷彿是為了我們這顆行星和其中的生命刻意安排似的?
宇宙的結構嚴謹細密,這到底有什麼意思?例如,請想一想強弱恰到好處的四種基本物理力:電磁力、引力、強核力、弱核力。a這四種力影響到宇宙中的每一件東西,力與力之間處於固定而平衡的狀態,這種狀態如果稍為改變,就足以令宇宙全無生機。
對許多擁有理性頭腦的人來說,這種現象所以存在,不能夠用簡單一句碰巧而成就能說服別人接受。約翰·波爾金霍恩是一位物理學家,曾在劍橋大學任職。他斷定:「當你發覺各種自然法則相互間必須配合得天衣無縫,我們現在所見的宇宙才能存在,你心裡無疑會這樣想:宇宙不是碰巧而成的,背後必然隱藏著某個目的。」
澳大利亞物理學家保羅·戴維斯也提出一個類似的想法,他說:「對於上帝的存在,有一位非人的創始者等觀念,不少科學家僅是嗤之以鼻,一笑置之。我本人並不贊成他們這種輕蔑的態度。……我無法相信,人類在這個宇宙的存在,只是由於命運或天意弄人,……或者只是宇宙戲劇性的突發事情偶然產生罷了。」
複雜無比
今天科學家大感困惑的另一個難題是,我們四周的世界異常複雜。依常理推斷,事物越複雜,就越難碰巧而成。請考慮以下的例子。
DNA是構成生命的基本成分。產生DNA的過程牽涉無數的化學反應,而這些化學反應都必須精確無誤地進行。大約30年前,美國猶他州大學的弗蘭克·索爾茲伯里博士計算過,構成生命最基本的DNA分子如果要自然形成,可能性究竟有多高。結果顯示可能性極低,從數學角度來說等同不可能。b
生物中的某些複雜部分如果沒有其他複雜部分互相配合,就發揮不出任何功用,由此可見生命其實極為複雜。讓我們看看生物繁殖的例子。
根據進化論,生物不斷繁殖,也不斷變得越來越複雜。不過到了某個階段,許多品種的雌性必須發展出生殖細胞,而且能夠跟雄性的生殖細胞結合,成為受精卵。為了使下一代得到適當數目的染色體,父母雙方的生殖細胞都要進行一種叫做減數分裂的奇妙過程,令父母雙方的細胞只剩下正常數目的一半染色體,確保下一代不會得到過多染色體。
事實上,其他品種的生物都需要經過這種步驟。那麼,每一個品種的「始祖母親」怎樣能夠跟同一品種,而且完全發展成熟的「始祖父親」,進行交配,繁殖下一代呢?父母雙方為什麼突然懂得把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減半,因而生下同時具備父母若干特徵的健康後代呢?如果這些重要的生殖功能是逐漸進化而成的,那麼,在這種功能還未進化至成熟階段時,各種各樣的雌雄生物如何生存下來呢?
只是單看一個品種,雌雄生物互相依賴而產生後代的機能由碰巧產生的可能性,實在是小得無法計量。一種又一種生物都碰巧擁有這種機能,實在叫人難以解釋。如此複雜的事物,進化理論解釋得了嗎?一個既精細又環環緊扣的系統,怎能隨意、漫無目的、碰巧地產生?生物所蘊含的許許多多特質,都充分反映出遠見和計劃,證明背後必然有一個高智慧的統籌者。
許多學者都歸納出同樣結論。例如數學家威廉·堅布斯基寫道:「從自然界觀察到的各種事物,可以看出高智慧的設計……只有是出自智者手筆,才足以解釋這現象。」分子生物化學家邁克爾·貝赫把證據歸納後說:「你可以做一個相信達爾文進化論的好天主教徒,但生物化學卻使人越來越難成為既相信進化論又思想謹慎的科學家。」
化石記錄否定了進化論
第三個使某些科學家大惑不解的疑團跟化石記錄有關。如果進化過程真的延續了億萬年,我們理應能夠在各大類生物之間,找到大量互相關聯的過渡期生物。自達爾文時代以來出土的化石數目,可說是恆河沙數,可是結果卻令支持進化論的人大失所望。失落未見的環節依舊失落未見!
因此,許多科學家斷定,支持進化論的證據實在太薄弱,太自相矛盾了,根本不足以證明生命是由進化而來的。航天工程師盧瑟·薩瑟蘭在其著作《達爾文之謎》一書中寫道:「科學證據顯示,每逢有不同品種首次在地球上出現,不論小至單細胞生物,大至人類,都是一出現就已經是完整的,其中的器官和組織都是完整而且功能齊全。這樣的事實使我們不得不提出以下的推論:當生命在地球上首次出現之前,某種智慧已經存在。」
另一方面,化石記錄卻跟聖經創世記中各大類生物出現的先後次序非常吻合。在美國俄勒岡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物理化學家唐納德·奇蒂克評論說:「假如你直接察看化石記錄,就會同意創世記所說,動物都是各從其類地繁殖的,並沒有由一種生物變成另一種生物。現在所掌握的證據,跟達爾文時代所掌握的一樣,都與創世記記載的直接創造互相吻合。動植物不斷各從其類地繁殖。事實上,古生物學(化石研究)和達爾文進化論的分歧實在太大了。因此,有些科學家開始相信,那些失落的環節是永遠也找不到的。」
面對證據
對於那些不肯接受支持造物主的證據的人來說,以上的例子不過是教他們大惑不解的眾多問題的冰山一角而已。有些科學家發覺,否定上帝的立場,其實並不是源自堅實的證據和細心的推理,而是源自一廂情願的假設和猜想。
所以,當天文學家艾倫·桑德奇一生投入科研,成就果實纍纍之後,他說:「我致力研究的科學帶我達到這樣的結論:大自然的複雜程度超過了科學所能解釋的地步,只有向超自然的領域探索,我才能明白生物存在的奧祕。」
[腳注]
a 關於這四種物理力,請參看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有一位關心人的造物主嗎?》第二章。
b 他假設有一萬億億(1後面有20個0)個星球「慷慨」地容許這種分子在40億年的歲月中憑自然化學反應而產生。這產生一個DNA分子的可能性有多大呢?他推斷是10415分之1!
[第6頁的附欄]
科學家大惑不解
◼ 為什麼四種基本物理力之間能保持這麼微妙的平衡,叫整個宇宙和所有生物得以存在?
◼ 生物的結構這麼複雜,實在令人嘆為觀止。生物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
◼ 為什麼在化石裡找不到進化期間的過渡生物?各類物種之間的失落環節,也就是過渡物種的證據,為什麼還沒出現?
[第8頁的附欄]
純屬巧合?
最近,《國家地理雜誌》刊登了一幀溫馨感人的封面照片,描述母親與嬰兒之間的親密聯繫,後來有讀者來信,說:「封面上母親與嬰兒的照片,真是個傑作。這麼可愛的嬰兒,在九個月以前只是針頭般大的受精卵。我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看到這個寶寶之後,還會有人認為他在這九個月裡的奇妙生長,只是由盲目機遇所產生的。」
很多人都同意上述觀點。前核子物理學教授格拉爾德·史勞德也是一位作家,他曾把宇宙形成和生命起源是碰巧產生的機率,跟買樂透彩券連中三次頭獎的機率作一比較,然後說:「如果不作弊,是不可能連中三次頭獎的,如果真的有人這樣中獎,恐怕他還未領獎,就要因作弊入獄了。不管是連中三次頭獎,還是在有生之年中三次頭獎,機率都是太微小了,根本連想也不用想。」
-
-
答案何處尋?警醒!2004年 | 7月8日
-
-
答案何處尋?
進化與創造之爭,讓你覺得有點兒厭煩了嗎?如有的話,也不只是你才有這樣的感覺。
你看,一邊廂是一個個飽學的科學家和學者,常常滿口術語,堅稱你只要受過教育而且智力正常,就一定會把進化論奉為真理。另一邊廂則是一個個同樣咄咄逼人的宗教家,他們以煽情的言詞,說只要你有真信心,就一定會同意他們的特創論。
這些人的極端觀點令許多明理的人都難以苟同。其實探討上帝是否存在這個問題,不應該只局限於那些目空一切、惟我獨尊的聲音。須知道,上帝是否存在,並非單單是個辯論的命題,或供人思考的智力鍛鍊,它所引發的其他問題足以影響你一生。
科學家的通病
我們看到,許多著名而博學的科學家都認為,證據顯示設計者或造物主的確存在。有些甚至進一步質疑那些武斷地否定上帝存在的同行,問他們科學家該有的忠誠何在。
例如,地球物理學家約翰·鮑姆加內指出:「既然可能性低至如此驚人的地步,任何一個科學家如果懂得忠實為何物的話,怎麼可能還支持用機緣巧合來解釋,我們在生物系統中所觀察到的複雜現象呢?如果明明知道這些數據,卻又依然支持機緣巧合的說法,我認為這根本就是嚴重違背科學家該有的忠誠。」
著名的物理學家理查德·范曼帶出科學家該有的忠誠的另一面。他在一所大學的開學典禮發表演講,談及科學家的「忠誠有額外而獨特的一面」。他說的這種忠誠包括「盡量設法讓人知道,你所提出的理論有可能是錯的」。他說:「我們作為科學家的,對其他科學家固然有責任本著忠誠行事,就算對科學界以外的人,也同樣有責任這樣做。」
我們多常在進化論學者的理論中看到「可能是錯的」這幾個字呢?很可惜,在這個圈子裡,謙遜的態度十分罕見。事實上,如果人人都本著謙遜和忠誠行事,就會有更多科學家跑出來承認,科學只能研究物質的世界,它不足以解答造物主存在的問題。那些堅持特創論的宗教領袖又怎樣呢?
宗教領袖的通病
在宗教領袖的圈子裡,謙虛和忠誠也不常見。宗教領袖把聖經沒有提倡的教義硬說成是聖經的教義,又有何忠誠可言呢?把人為觀點和受歡迎的傳統凌駕在聖經之上,又有何謙遜可言?這正是許多特創論的所言所行。
舉個例子,特創論常說整個宇宙是在六日(每天長24小時)之內創造出來的,這件事發生在大約六千年前。這樣的教義其實歪曲了聖經。聖經說,上帝在「最初」創造天地,但「最初」的確實時間沒有說明,只知道在比較具體的六個創造「日」開始之前。(創世記1:1)有一點要注意,就是從創世記的記載顯示,聖經使用「日」這個字所代表的意思是很寬鬆的。創世記2:4把上一章提過的整整六日合稱為一日。由此推斷,這裡說的不是一天24小時的日,而是指一段很長的時間,而每段時期顯然長達數千年。
每當那些宗教導師談到信心,令人遺憾的是,他們的看法也同樣是錯的。他們似乎暗示,信心的意思就是:無須真憑實據,只須滿腔熱誠地相信。對許多理智的人來說,這近乎盲從。聖經對信心所下的定義卻截然不同,聖經說:「信心是確知希望必然實現,是不見的事實的明證。」(希伯來書11:1)所以真正的信心並非盲從,而是建基於真憑實據,建基於合理的證據。
那麼,對上帝的信心究竟建基於什麼證據之上呢?有來自兩個範疇的證據,而兩者都是強有力的。
衡量證據
使徒保羅有感而發地寫道,上帝那些「看不見的特質,就是他的永恆力量和神性,都已清楚可見,從他所造的東西就能看出來」。(羅馬書1:20)數千年來,有智慧的男女從大自然中看到了證明上帝存在的證據。
我們明白到,科學在這方面可以是很有用的工具。我們對宇宙的複雜程度和其中的規律所知越多,就越有理由對設計這一切的那位肅然起敬。一些科學家樂意接受這些證據,覺得富於說服力。難怪他們說科學幫助他們找到了上帝。其他科學家呢?看來不論證據多少,也說服不了他們。那你又如何?
假如你懷持開放的態度,我們誠意邀請你衡量一下有關的證據。《有一位關心人的造物主嗎?》就是為了幫助你尋找這個重要問題的答案而編寫的。a這本書還會幫助你衡量另一範疇的證據:聖經的證據。
聖經蘊含大量證據,證明其中的內容來自一位超人的智者。例如聖經含有許多預言,也就是預先寫下來的歷史。有些預言正說中今天世上的種種情況。(馬太福音24:3,6,7;路加福音21:10,11;提摩太後書3:1-5)人類是無法可靠地預測未來的,只有上帝才可以。除了上帝以外,還有誰能做到呢?
除此之外,聖經還解答了上帝是否存在這個問題,而且讓我們知道上帝的名字,他的品格,以及在過去的歲月裡他怎樣關注人類。聖經甚至透露上帝對人類的旨意。要尋找以上種種問題的答案,科學是無能為力的。事實上,科學無法帶給我們永恆的生命,也無法樹立正確的道德和價值標準。
道德與價值觀的基礎
說來可悲,今天有些奉行科學主義的人似乎把道德和價值標準淡化了。否定上帝存在的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說:「在這個由無意識的物理力和遺傳複製所運作的宇宙中,總有些人會受到傷害,有些人會碰上好運。你不會在其中找到任何規律,任何理由,更無公理可言。」你覺得這樣的世界觀,是不是有點灰暗呢?你不覺得人類社會需要一套賞善罰惡的道德規範嗎?
對於人性的觀點,我們看出聖經和無神進化論兩者最大的分野。上帝的話語強調人類在創造中處於獨特的地位;進化論則說人類是盲目自然演化的意外產品。聖經解釋人類是照著公正仁愛的上帝的形象而創造,能夠過著道德清白的幸福生活;進化論只強調適者生存,無法解釋人性中為什麼會有愛和捨身為人的精神。
進化論無法給人任何真正的希望和解釋我們存在的目的。聖經卻提出上帝為我們的前途定下了偉大的計劃。上帝把他的想法清楚宣告說:「[我]要使你們有前途有希望。」(耶利米書29:11)
認識造物主
睿智的詩篇執筆者有感而發,謙卑地承認,「要知道耶和華是上帝。造我們的是他,不是我們自己」。(詩篇100:3)這句謙遜的話落在許多思想健全的人的耳中,比那些說人類因巧合而生的現代理論合情合理千倍百倍。
現代科學有時候會鼓吹一個很自大的想法,就是人類的理智和知識應該是世上最崇高的指引。可悲的是,宗教界也經常鼓吹這個錯誤的想法。其實,人類現在掌握的知識是有限的,未來的也是有限的。使徒保羅雖然在屬靈的事上知識深厚,也謙卑坦白地說出實情,「現在我們好像用金屬鏡子觀看……現在我只有片面的知識」。(哥林多前書13:12)
要對上帝懷具真信心固然不用倚賴現代科學,但是科學能強化明理人的信心。豐盛幸福的人生,建基於擁有真信心和屬靈的觀點。(馬太福音5:3)要是你能好好善用聖經,從中深切地認識耶和華和他對人類與地球的旨意,你的人生就會開始有真正的意義,你也會獲得基礎穩固的希望。
[腳注]
a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第9頁的附欄或圖片]
科學家怎麼說?
很多科學家毫不諱言,坦白承認自己相信創造者存在。雖然有的人對上帝的定義很籠統模糊,可是他們都同意,證據表明聰慧的設計者確實存在。請留意他們的評語:
「身為科學家,當我環顧四周的世界,觀察其中異常複雜的結構體系時,只能說,這些複雜有序的事物,一定是精心設計的。」——英國威爾士數學家安德魯·麥金托什。
「複雜的大自然,清楚表明創造者是存在的。只要我們深入了解每個生物系統及物理系統,就會發現這些系統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你所想像的。」——加拿大生化學家約翰·克雷默。
「自然界生生不息,就是有力的證據,表明世界是由一股高強的能力所設計的,我把這股超能力稱為『上帝』。在這方面,宗教跟科學真理是一致的。因此,宗教不但沒有跟科學矛盾,還與科學互補,讓我們更容易了解這個宇宙。」——法國生物學家琴恩·多斯特。
「我實在無法想像,宇宙和人類的生命,不是來自智慧的創造;也無法相信物質宇宙與其中的法規,並非出自愛心。」——俄羅斯核子物理學家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維奇·薩哈羅夫。
「每一種動物都是精心設計的,以適合牠們的生活環境。大自然那麼複雜,根本不可能靠隨機進化而成,背後必然有一位設計師。」——澳大利亞生物化學家鮑勃·霍斯金。
[第10頁的附欄或圖片]
查驗創世記
前核子物理學教授格拉爾德·史勞德寫道:「聖經只用了31節經文,合共幾百字,就敘述了一段前後160億年間所發生的事;同樣的事件,科學家卻用了幾百萬字才能表達。整段動物發展史,聖經濃縮成幾節經文。聖經的記載雖然簡潔,可是創世記第一章所說的資料和描述事件發生的先後次序,跟現代科學的發現是完全吻合的。我們了解到,聖經的創世記是幾千年前寫下來的,絕不會抄襲現代的科學觀點。因此,現代科學其實是證實了聖經有關萬物起源的記載。」——《上帝的科學——科學與聖經的匯合》
[圖片]
聖經描述六段創造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