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你該相信什麼?
    警醒!2021年 | 第3期
    • 一個女子看著手拿聖經的教士和手拿DNA模型的科學家,陷入沉思

      你該相信什麼?

      「宇宙是可以自行產生的。」——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與倫納德·蒙洛迪諾

      「上帝創造了天地。」——創世記1:1(聖經)

      宇宙和生命是被上帝創造的,還是碰巧產生的呢?以上兩位物理學家所說的話和創世記1:1,表達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這兩種觀點都有不少支持者,但也有很多人不確定到底哪種觀點才是正確的。許多暢銷書和大眾媒體都各執一詞,針對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學校老師也許會很肯定地告訴你,宇宙和生命都是碰巧產生的,根本就沒有造物主。但他們有沒有向你提出證據呢?另一方面,一些宗教人士主張有一位造物主。但他們提供證據了嗎?還是只是告訴你,「信」就夠了呢?

      你可能也考慮過有沒有造物主這個問題。也許你覺得,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而且你也可能會想: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那麼重要嗎?

      本期《警醒!》首先會提出造物主存在的一些證據,很多人都覺得這些證據很有說服力。接著我們會看看,了解生命的起源為什麼很重要。

  • 宇宙告訴我們什麼?
    警醒!2021年 | 第3期
    • 一些登山的人在山頂上望著夜空中的行星和恆星,其中一個人用望遠鏡觀察

      宇宙告訴我們什麼?

      隨著科技的進步,探索宇宙的設備越來越先進,很多新發現讓天文學家驚嘆不已。他們發現了什麼呢?

      宇宙是井然有序的。《天文學》雜誌的一篇文章說:「星系在太空中的分布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井井有條的。」為什麼會這樣呢?科學家認為,其中的關鍵在於一種看不見的東西,叫做暗物質。暗物質好比「一個看不見的框架……讓星系、星系團和超星系團……留在固定的位置上」。

      井井有條的宇宙是碰巧產生的結果嗎?請留意已故的艾倫·桑德奇怎麼說。他被視為「20世紀最偉大、最具影響力的天文學家之一」,他相信上帝存在。

      他說:「有人認為宇宙是從一片混亂變得井井有條的。但我認為這不大可能,因為秩序必定出自某種法則。」

      宇宙中的各種力都恰到好處,所以生命才能存在。來看看科學家所說的弱核力,這種力讓太陽以穩定的速度燃燒。如果這種力弱一點,太陽就無法形成;如果這種力強一點,太陽就會燃燒得太快,早就消失了。

      弱核力恰到好處,但它只是維持生命的其中一個因素。作家阿尼爾·安納塔斯瓦米說,即使只有一個因素改變,「星體和星系也不可能形成,生命也就不可能產生了」。

      宇宙中有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理想家園。地球上有適量的大氣和水,月球也大小適中,可以讓地球保持穩定。《國家地理雜誌》說,地球上「由地質、生態和生物交織的網絡使得這顆奇怪的石頭[地球]成為可及範圍內唯一適合人類的星球」。a

      一位作家說太陽系在銀河系中「彷彿與世隔絕,離其他星體都很遠」。正因為這樣,地球上才能有生命。如果太陽系離其他星體比較近,無論是位於銀河系的中心還是邊緣,輻射都會過多,生命就不可能存在。所以科學家說,我們住在「銀河系的宜居帶」上。

      物理學家保羅·戴維斯根據自己對宇宙及天文法則的了解這樣說:「我無法相信,人類在這個宇宙的存在,只是巧合或戲劇性的突發事件……我們的存在肯定是有原因的。」戴維斯並沒有主張宇宙和人類是上帝創造的。但你覺得呢?既然宇宙和地球這麼適合生命存在,那麼它們是被設計出來的嗎?

      a 《國家地理雜誌》的這篇文章並沒有暗示說,是上帝創造了地球和人類。文章只是說,地球是個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想一想:

      報紙和天氣預報APP能告訴我們,太陽和月亮升起落下的準確時間。如果說這些預報是人們根據天文法則做出的,那麼又是誰制定了天文法則呢?

      一個人在手機上查看日落的時間
  • 生命告訴我們什麼?
    警醒!2021年 | 第3期
    • 酵母菌的結構圖

      酵母菌的結構非常複雜。它有一個包含DNA的細胞核,還有一些微型「機器」,這些「機器」能進行分子的分類、運輸和轉化,而這些步驟是維持細胞生命必不可少的。

      生命告訴我們什麼?

      我們的四周充滿各種生物。這些生物不斷成長、活動和繁殖,讓我們的地球生機勃勃,無比美麗。今天,人類對生物的認識比以前多得多。那麼,生命究竟是怎麼開始的呢?讓我們來看看以下幾點。

      生命顯然是被設計出來的。細胞是生物的基本單位,就像建造房子的磚頭一樣。細胞好比一個微型工廠,執行許許多多複雜的任務,讓生物能繼續存活和繁殖,就算是很簡單的生物也是如此。例如,做麵包時用的酵母菌是單細胞生物,跟人類的細胞相比,酵母菌的細胞可能顯得很簡單,但其實它也非常複雜。每個細胞都有一個包含DNA的細胞核,還有一些微型「機器」,這些「機器」能進行分子的分類、運輸和轉化,而這些步驟是維持細胞生命必不可少的。酵母菌的食物不夠的時候,就會自動開啟一個複雜的化學過程,進入休眠狀態。所以酵母菌可以保存很長的時間,拿出來做麵包時才會重新變得活躍。

      科學家為了更了解人體細胞,所以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酵母菌,但他們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羅斯·金是一位機器智能專業的教授,任教於瑞典的查爾姆斯理工大學。他感嘆地說:「雖然酵母菌是非常簡單的生物,我們還是無法完全了解它是怎麼運作的,而且做相關實驗的人手遠遠不夠。」

      你認為呢?單是一個酵母菌就複雜得令人難以置信,你覺得這會是碰巧產生的嗎?

      生命只能來自生命。DNA是由一些稱為核苷酸的分子構成的,人體的每個細胞都有大約32億個核苷酸。核苷酸組成的複雜結構包含一些特殊的指令,讓細胞知道該怎樣製造蛋白質和酶。

      核苷酸隨機排列組合成結構正確的DNA的機率有多大呢?只有10150(1後面有150個零)分之一,這樣的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發生的。

      至今為止,沒有任何科學實驗能證明,生命能夠從無生命的物質中產生。

      人類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生物能像人類一樣盡情享受生命。我們擁有非凡的創造力、社交能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我們可以嘗到各種味道,聞到各種氣味,聽到各種聲音,看到各種繽紛的色彩,並從中得到樂趣。我們還可以為將來做計劃,也能尋找人生的意義。

      你認為呢?人類是因為生存或繁衍的需要才進化成這樣的嗎?還是說人類充分享受生命的能力,來自一位充滿愛心的造物主呢?

      「亞當」—— 一個研究酵母菌的機器人

      亞當的大小和一輛小貨車差不多,它有冷凍庫、機械手臂、鏡頭、感應器和四台電腦。亞當能做許多與酵母菌有關的複雜實驗,它已經在無人控制的情況下完成了許多工作。

      一個科學家站在叫做「亞當」的機器人旁邊,這個機器人是用來研究酵母菌的

      如果有人告訴你亞當是碰巧產生的,根本沒有設計師,你會相信嗎?肯定不會。其實連最簡單的細胞都比機器人複雜得多。既然機器人需要設計師,難道細胞不需要嗎?

      來探索一下大自然中的奇妙設計。你可以上jw.org網站搜索「有設計者嗎?」系列文章和短片。

  • 科學家無法告訴我們什麼?
    警醒!2021年 | 第3期
    • 一個老師在跟幾個學生討論跟科學有關的問題

      科學家無法告訴我們什麼?

      科學家們已經研究了宇宙的許多方面,但還是有很多重要的問題無法解答。

      科學家能解釋宇宙和生命是怎樣開始的嗎?簡單來說不能。有些人說,一個叫宇宙學的學科可以解釋宇宙的起源。不過,達特茅斯學院的天文學教授馬塞洛·格萊澤卻不這麼認為。他是個不可知論者,他說:「我們完全無法解釋宇宙的起源。」

      關於生命的起源也一樣。《科學新聞》週刊(英語)的一篇文章說:「也許我們根本無法確定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怎樣出現的,因為關於地球早期歷史的岩層和化石早就消失了。」這番話說明,其實科學解答不了宇宙和生命是怎樣產生的。

      你可能會想:如果地球上的生命是被創造出來的,那是誰創造的呢?你也可能會有以下疑問:如果真的有一位既有智慧又有愛心的造物主,為什麼人間會充滿苦難?為什麼他會容許這麼多不同的宗教存在?為什麼有些信上帝的人做這麼多壞事,他卻視而不見呢?

      科學確實不能回答以上的問題,但你是可以找到合情合理的答案的。其實很多人已經在聖經裡找到了讓他們滿意的答案。

      為什麼一些科學家查考聖經後相信有一位造物主存在?如果你想知道原因,請上jw.org網站搜索系列短片《我對生命起源的看法》。

      科學和聖經說服了他們

      格奧爾基·科伊丹,化學家

      「我在工作中常常要通過組合不同的化學物質來製造分子。這就像下棋一樣,要事先想好之後的幾步。如果漏了其中一步,分子就會解體。這個工作雖然看來很複雜,但跟生物細胞製造複雜化學分子的過程相比,已經算是簡單的了,因為細胞製造化學分子的過程牽涉到數以千計的化學反應。所以我相信,一定有一位最偉大的化學家存在,他就是我們的造物主。

      「我研讀聖經,發現這本書跟其他的書很不一樣。聖經是在差不多2000年前完成的,但我覺得書裡的建議在今天仍然很有用,比如,聖經提到怎樣解決家庭、職場或其他方面的人際糾紛。這些建議都非常有效。所以我認為給我們這些建議的那一位,肯定比人類有智慧得多。」

      許岩得,胚胎學家

      「胚胎發育時,所有細胞必須分工合作,才能促使某些細胞轉變成神經、肌肉、骨骼、血球細胞等各種組織,最終形成人體。整個胚胎發育的機制遠超乎我們能理解的範圍。我個人認為,生命一定是來自一位有智慧的創造者。

      「科學家認識胚胎發育的過程也不過是這幾十年的事,詩篇139:15,16描述胚胎在母腹中發育的過程卻與胚胎學的發現很相似。如果不是創造者親自透露,詩篇的執筆者又怎麼能描述得這麼準確呢?」

      請看看短片《羅西奧·皮卡多·赫蕾蘿:一位化學老師為什麼相信上帝》。你可以在jw.org網站上搜索。

  • 聖經告訴我們什麼?
    警醒!2021年 | 第3期
    • 聖經告訴我們什麼?

      創世記2:4說:「這是創造天地那段時間的歷史。」聖經中的這句話簡單說明了地球是怎麼來的。聖經的說法跟科學一致嗎?我們來看一些例子。

      最初:天地被創造了出來。

      宇宙一直都存在嗎?

      創世記1:1說:「最初,上帝創造了天地。」

      1950年以前,很多有名的科學家都認為宇宙是一直存在的。但後來有了一些新的科學發現,所以現在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宇宙其實是有開始的。

      地球最初是怎樣的?

      創世記1:2,9形容地球最初的情況說,大地混沌,空無一物,被水覆蓋著。

      聖經的描述和現代科學的發現是一致的。生物學家帕特里克·施說:「地球上最初沒有氧氣……一片荒涼,像科幻小說裡的場景一樣怪異。」《天文學》雜誌的一篇文章也說:「新的研究顯示,地球最初是被水覆蓋著的,幾乎沒有乾地。」

      大氣層發生了什麼改變?

      根據創世記1:3-5的描述,最初只有微弱的光線能照射到地球表面。一段時間過後,太陽和月亮才變得清晰可見。(創世記1:14-18)

      聖經沒有說地球上的生物是在6天(每天24小時)內被創造出來的

      史密森環境研究中心說,最初只有漫射光能穿過大氣層到達地球,「當時大氣中瀰漫著甲烷,把整個地球包裹起來,後來甲烷慢慢消散,天空才變藍了」。

      地球上的生物是按照什麼順序出現的?

      1.第一日:漫射光看來穿透了地球的大氣層。——創世記1:3-5

      2.第二日:地球表面覆蓋著水和一層厚厚的水氣。後來,水和水氣上下分開。——創世記1:6-8

      3.第三日:地球上的水慢慢退了,露出了乾地。——創世記1:9-13

      4.第四日:在地面上可以看到太陽和月亮。——創世記1:14-19

      5.第五日:上帝創造了水裡的生物和會飛的生物,讓牠們能夠按照各自的類別繁衍後代。——創世記1:20-23

      6.第六日:上帝創造了陸地上大大小小的生物。最後,上帝創造了第一對男女,這是一項偉大的傑作。——創世記1:24-31

      創世記1:20-27說,上帝先創造了魚、鳥、陸地上的生物,最後才創造人類。科學家相信,最初的魚類出現後過了很久,才有哺乳類動物,而人類的出現比牠們都晚得多。

      聖經沒有說生物的構造不會隨著時間而產生變化

      「創世記第1章的記載非常簡單,但提到的事件和時間順序卻與現代科學的發現十分吻合,這真的令人驚訝!」——物理學家杰拉爾德·施羅德

      聖經沒有這樣說

      有些人認為聖經跟現代科學的發現並不一致。不過,他們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對聖經的內容有誤解。

      聖經沒有說宇宙或地球只存在了6000年。其實聖經只是說,上帝在「最初」創造了地球和宇宙,並沒有具體說這件事到底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創世記1:1)

      聖經沒有說地球上的生物是在6天(每天24小時)內被創造出來的。其實聖經說的「日」代表一段時期,例如創世記2:4說:「在那一日,耶和華a上帝造了地和天。」「那一日」指的是創世記第1章上帝創造地球和地上生物的6個創造日。在這6個創造日裡,上帝把地球打造成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並創造了各種生物。其實,每個創造日都代表一段很長的時期。

      聖經沒有說生物的構造不會隨著時間而產生變化。創世記說生物被創造成「各有各的類別」。(創世記1:24,25)聖經的「類別」一詞不是一個科學術語,它包含的範圍看起來很廣。一個「類別」可能包含許多種類或品種,也就是說生活在同一地區的同一「類別」的生物,可能會隨著時間過去而發生變化,形成不同的種類和品種。

      你認為呢?

      就像上面說的一樣,聖經用簡單的字眼準確地描述了宇宙是怎麼開始的,地球最初的狀態以及生命是怎樣產生的。那麼,聖經說有一位創造主創造了萬物也是真的嗎?《不列顛百科全書》說:「生命是超自然力量產生的結果,這種說法基本上跟現代科學的發現沒有衝突。」b

      想一想:

      請讀讀創世記1:1-2:4,對比一下聖經的記載和古代關於創世的一些神話傳說。例如,古巴比倫人認為宇宙和人類來自一個女神的屍體和一個男神的血。古埃及人則認為,瑞神用自己的眼淚創造了人類。一些古代的中國人相信一個叫盤古的巨人死後,身體化為自然界裡的各種東西,而人是他身上的跳蚤變的。你覺得創世記跟這些神話傳說相比怎麼樣?是不是更符合科學呢?

      請看看4分鐘的短片《宇宙萬物是怎麼來的?》。你可以在jw.org網站上搜索。

      a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的名字是耶和華。

      b 《不列顛百科全書》並沒有提倡生命是被創造出來的這個觀點。

  • 為什麼找到答案很重要?
    警醒!2021年 | 第3期
    • 幾個好朋友坐在樹下,一起欣賞樹上的動物

      為什麼找到答案很重要?

      為什麼了解是否有造物主存在非常重要?如果上文提到的證據讓你覺得上帝真的存在,也許你就會想要了解聖經是不是來自他的。如果你相信聖經說的是真的,你就會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益處。

      人生會更有意義

      聖經說:上帝做了很多美好的事,為自己作證,例如從天降雨,賜下豐收的時節,讓你們吃飽喝足,滿心歡喜。——使徒行傳14:17

      意思是: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造物主給你的禮物,你越了解造物主有多關心你,就會越感激他給了你這些美好的東西。

      找到可靠的指南

      聖經說:你能領悟正義、公正、公平,明白美善之道的全貌。——箴言2:9

      意思是:上帝是你的造物主,所以他很了解你需要什麼才會快樂,你閱讀聖經就能學到很多有用的道理。

      找到問題的答案

      聖經說:你會找到關於上帝的知識。——箴言2:5

      意思是:如果你知道有一位造物主存在,這會幫助你找到一些重要問題的答案。比如,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世上為什麼有這麼多苦難?人死後會怎麼樣?你可以在聖經中找到讓你滿意的答案。

      對未來充滿希望

      聖經說:耶和華說:「我很清楚我想要為你們做什麼,我要賜安寧,不是降災禍,要讓你們有前途有希望。」——耶利米書29:11

      請看看jw.org網站上的短片《聖經為什麼值得我們相信?》和《聖經的作者是誰?》。你在搜索欄輸入「聖經值得相信」或「聖經的作者」就可以找到。

      意思是:上帝承諾將來會消除一切邪惡、苦難甚至死亡,要是你相信他的承諾就會對未來充滿希望,這個希望會幫助你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信仰造物主對人有什麼幫助?

      辛迪

      「每當我看出上帝怎樣在生活的各方面幫助我們,例如教導我們如何分清主次、解決與他人的糾紛,幫助我們跟他做朋友,我都非常感動。」——辛迪,美國

      埃莉絲

      「相信造物主的存在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更精彩,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學習,我再也不會感到無聊了。我可以更多地認識上帝和他創造的東西,還有他的話語聖經。」——埃莉絲,法國

      彼得

      「按照造物主在聖經裡教我們的道理生活,讓我成為了一個更快樂的人。我不像以前那麼挑剔,也更體貼別人、更知足了。聖經還讓我成為了一個更好的爸爸。」——彼得,荷蘭

      利茲

      「以前我的生活就只是吃飯、睡覺、努力上班不遲到,我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根本毫無樂趣可言。但現在我看出,生命真的是來自耶和華的寶貴禮物,我應該珍惜生命,好好享受生活。」——利茲,愛沙尼亞

      阿德里安

      「我是一個容易憂慮的人,知道上帝會除去一切壞人壞事、不公正的事和各種苦難,讓我不再那麼擔心了。」——阿德里安,法國

      想知道聖經怎樣解答人生的重要問題,可以觀看《為什麼要學習聖經?——完整版》。

  • 來看看證據
    警醒!2021年 | 第3期
    • 在圖書館,一個年輕人用平板閱讀《生命來自創造嗎?》這本冊子

      來看看證據

      本期《警醒!》雜誌提供了一些證據說明宇宙是被創造出來的,你可以親自看看這些證據,想想是不是真的有一位造物主存在。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可以參考以下的短片和出版物,你可以上jw.org網站搜索。

      為什麼許多學歷很高的人相信有造物主?

      請看系列短片《我對生命起源的看法》

      進化論有真憑實據嗎?

      請讀《生命來自創造嗎?》

      你應該相信有一位造物主嗎?

      請看短片《有些青少年說——真的有上帝嗎?》

      你應該相信聖經嗎?

      請讀《生命的起源——值得思考的五個問題》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