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求證於無與倫比的行星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 第10章

      求證於無與倫比的行星

      1,2.觀察者對於地球這行星怎麼說?

      地球這個行星實在是個奇觀,是太空中一顆希罕、瑰麗的寶石。太空人報告說,從天外臨眺,地球的藍天白雲「使它成為極目所見最迷人的東西」。1

      2 但是地球何止瑰麗!劉易斯·托馬斯在《發現》雜誌上寫道:「宇宙論上所有科學謎之中,使我們設法理解的心力全然徒勞的最大一個,就是地球。」他補充說:「我們到現在才開始領略到地球多麼玄妙、壯麗,怎樣叫人屏息凝眸,是盤繞著太陽飄浮的最可愛的東西,封在它自己蔚藍的氣泡內,製造、呼吸著它自己的氧,把空氣中自己的氮固定到自己的泥土裡去,產生著自己的氣候。」2

      3.《地球》一書怎樣論及地球?為什麼?

      3 還有一件事實耐人尋味:在我們太陽系所有的行星之中,只有在地球上科學家才找到生命。而且,生物的種類何其豐富多采——有微生物、昆蟲、植物、魚類、鳥類、牲畜、人。此外,地球是個大寶庫,蘊藏著維持芸芸眾生所需的一切。誠如《地球》一書所說:「地球是宇宙的奇珍異寶,是無與倫比的天體。」3

      4.有什麼比喻可以用來說明地球的獨特?我們的結論是什麼?

      4 為了說明地球怎樣獨特,且想像你處身在一個不毛的沙漠裡,四週一點生命都沒有。突然,你發現了一幢漂亮的房子。房子有空氣調節、供熱裝置、水管工程、電力供應。冰箱和食櫥都放滿了食物。地下室裡貯藏著燃料和其他物資。假設你問人說,在這樣荒蕪的沙漠裡,這些東西是怎麼來的。如果人家答道:「這一切都是碰巧就有的,」你會怎麼想?你會信嗎?抑或你會斷定有設計者和建造者是理所當然的事?

      5.聖經中哪一個比喻對於地球說來很恰當?

      5 科學家探測過的其他行星全部都毫無生命。地球卻充滿生命,而且有非常複雜的系統,供應光、空氣、熱、水和食物好維持生命,而每一樣都處於微妙的均衡狀態。這證明地球是特別建造成可以讓生物活得舒適的——像一所豪華巨宅一般。按理說來,正如聖經的一位執筆者指出說:「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萬物的就是上帝。」不錯,宏偉、神奇得何止千萬倍的「房屋」——我們這地球——更須有一位絕頂智慧的設計者兼建造者才行,而這就是上帝。——希伯來書3:4。

      6.有些人怎樣承認地球具有睿智設計的跡象?

      6 科學家對於地球和其上的生物越研究下去,就越發覺它的確設計得盡善盡美。《美國科學》月刊嘆賞道:「我們放眼宇宙,辨認出發揮有益作用的許多次物理、天文意外時,不禁覺得宇宙一定在某種意義上預先知道人類要來了。」4《科學新聞》雜誌承認說:「看來這樣特定的、精密的環境因素不可能偶然發生。」5

      與太陽距離適中

      7.地球怎麼從太陽獲得恰好適中的光能和熱能?

      7 地球上維持生命所需的許多精密環境因素之一,就是來自太陽的光和熱有多少。地球只獲得太陽能的很小部分。然而這恰好是維持生命所需的適中能量。原因就是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剛剛好——平均是1億4900萬公里。要是地球離太陽近得多或者遠得多,溫度就會太高或者太低,生物便不能生存了。

      8.為什麼地球繞日運行的速度那麼重要?

      8 地球每年環繞太陽一週,運行速度是每小時10萬7000公里。這個速度正好抵消了太陽的引力,使地球保持適當的距離。如果速度稍減,地球就會被太陽拉到較近。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地球就會像最接近太陽的行星水星一樣,成為一片不毛的焦土。水星日間的溫度超過攝氏300度。另一方面,如果地球運行的速度增加的話,就會離開太陽較遠,可能像航道離太陽最遠的行星冥王星一樣,成為冰封的荒地。冥王星的溫度是攝氏零下180度左右。

      9.為什麼地球按一定的頻度自轉那麼重要?

      9 此外,地球恆久不變地每24小時繞軸自轉整整一週。於是光和暗就會定時交替了。可是,如果地球一年才自轉一次的話,那又怎樣呢?那麼地球一邊就會全年向著太陽了。這一邊很可能變成熔爐般的沙漠,而不見天日那邊就可能變成零下溫度的荒野。在這樣極端的環境下,可以生存的生物寥寥無幾,甚至可能完全沒有。

      10.地球的傾斜怎樣影響到氣候和農作物?

      10 地球自轉的軸心與太陽相對傾斜23.5度。如果地球不是傾斜的話,就不會有季節的更替,氣候就會老是一樣。這麼一來,雖不至於不能活命,但是生活的情趣就減了不少,目前許多地方的農作物周期也會大變。要是地球再傾斜得多,夏天就會極端炎熱,而冬天就會極端寒冷了。然而23.5度傾斜剛好造成了四季輪轉,令人稱快,而且這些季節各有不同的變化,可以增添樂趣。在地球上許多地方,春天是清新的,這時草木初醒,花開正豔;夏天是暖洋洋的,適宜進行各種戶外活動;秋天輕寒爽朗,樹葉變得彩色繽紛;在冬天,山嶺、樹林、田野無不披蓋著皚皚白雪,景象壯美。

      神奇的大氣

      11.地球的大氣如何獨特?

      11 同樣獨特,甚至可說神奇的,就是包裹地球的大氣。在太陽系裡沒有別的行星有這樣的大氣。連我們的月球也沒有。這就是太空人需要穿上太空衣才能生存的原因。可是在地球上不需要太空衣,因為我們的大氣含有生命絕對必需的各種氣體,而且比例恰到好處。這些氣體中,有些當單獨存在時是足以致命的。但是由於這些氣體在空氣中佔的比例很安全,所以我們加以呼吸也沒有害。

      12.(甲)為什麼可以說地球大氣的氧氣量剛好適中?(乙)氮具有什麼重要的功用?

      12 這些氣體之一是氧,它在我們呼吸的空氣中佔百分之21。要是缺了氧,人和動物不到幾分鐘就會死去。可是氧太多也會危害性命。為什麼?呼吸純氧呼吸得太久是會中毒的。而且,氧越多,東西就越容易燃燒。大氣含氧量過高,可燃的東西就變成高度易燃。各處動不動就失火,火勢控制起來也很困難。很明智地,氧有別的氣體加以稀釋,其中主要是氮,它佔大氣的百分之78。但是氮絕非只是稀釋物。每天在全球各地的雷暴中,閃電發生千千萬萬次。閃電使氮與氧化合,產生出來的化合物由雨沖洗到地面上,給植物利用作為肥料。

      13.在生物循環中,二氧化碳含量恰當有什麼作用?

      13 二氧化碳佔大氣的百分之1以下。這麼少有什麼用呢?如果沒有它,所有植物都會死去。植物需要吸收的就是這麼少的二氧化碳,好放出氧氣。人和動物吸入氧而呼出二氧化碳。大氣中二氧化碳所佔的百分比上升,對於人和動物或多或少會有害處。百分比下降,植物就不能生存。這個為人類和動植物而設的自給自足循環多麼神奇而恰到好處!

      14,15.大氣如何具有保護殼的作用?

      14 大氣除了維持生命之外,還有很多作用。它同時也是個保護殼。在地面之上大約25公里的地方,有薄薄一層臭氧氣體,把來自太陽的有害輻射線過濾出去。如果沒有這個臭氧層,輻射線可以把地球上的生物全部毀掉。此外,大氣也掩護地球免受流星襲擊。大多數流星不會到達地面,因為穿過大氣隕落時都燒掉了,看起來好像星體凌空墜下的樣子。要不是有大氣,千千萬萬顆流星就會打擊著地球上每一個角落,對於生命和財產造成廣泛的破壞了。

      15 大氣不但是個保護殼,同時也使地球保暖,免得熱能散失在寒冷的太空裡。至於大氣本身,因為地球有引力,才不致漏掉了。這種引力的強度剛好足以挽留大氣,但又不致大到妨礙我們舉動自如。

      16.試形容天宇之美。

      16 大氣不僅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東西,其實人間美景之一就是瞬息萬變的天空。它那寥廓雄偉的氣勢簡直不可思議。地球四面八方被天幕上威嚴、斑斕的無限風光環抱著。在東方,一道金霞報曉;向白晝作別的西天,則粲然放出桃、橙、紅、紫的光芒。巨浪似的、棉花似的白雲,宣告晴朗的春日、夏日;秋天羊毛般的浮雲,儼如一件大披風,訴說冬天將至。晚上堂皇的長空,滿掛著熒熒星光;清亮的月夜,別有一種華美。

      17.一位作者怎樣評論天空?功勞歸於誰?

      17 從各方面來說,我們地球的大氣都是多麼奇異的恩賜!就如《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一位作者寫道:「總的來說,天是一項神奇的成就。它從不失靈,在達成設計原意方面,與大自然任何東西一般完美。我想誰也不能算出什麼辦法來改良它,至多偶然要把局部地區的雲翳由這兒挪到那兒罷了。」6這段話叫人想起數千年前一個人物的看法,他目睹這麼奇特的東西時領略到這是「那知識全備者奇妙的作為」。當然,他所指的是「創造諸天,鋪張穹蒼……的上帝」。——約伯記37:16;以賽亞書42:5。

      水——別具一格的物質

      18.水有什麼別具一格的特性?

      18 地球上有大量的水,而水具有種種維持生命所必需的特性。它比任何別的物質都多。水有很多有利的特點,其中之一是它以氣體(水蒸氣)、液體(水)、固體(冰)形態出現——三者全都在地球的溫度範圍之內。此外,人類、動物、植物所需的原料都必須靠流體運送,例如血液和樹液。能發揮這種功用最理想的就是水,因為溶於水的物質比溶於任何其他液體的更多。要是沒有水,營養作用根本不能維持下去,因為生物全靠水使食物溶解。

      19.水結冰的特點怎樣異乎尋常?為什麼這個特點十分重要?

      19 水結冰的方式也是別具一格的。湖泊、海洋裡的水冷卻時,變得越來越重而下沉。這使較輕、較暖的水升到水面上來。可是,水接近冰點的時候,過程就剛好倒過來!較冷的水現在變得較輕而上升。水結成冰塊時就浮在上面。冰塊成了一種絕緣體,使底下深處的水不致結冰,從而保護水中生物。如果水沒有這個特點,每年冬天就會有越來越多冰沉到水底深處,翌年夏天的陽光又不能透到水底加以融化。不久,河流、湖泊甚至海洋中的水,大部分都結成堅冰。地球也就變成冰天雪地的行星,不宜於生物存活。

      20.雨是怎麼形成的?雨點的大小如何顯示出細心的設計?

      20 另一件異乎尋常的事,就是遠離河流、湖泊、海洋的地帶也可以獲得維持生命的水。每一秒鐘,太陽的熱力使數十億公升的水變成蒸氣。水蒸氣比空氣輕,於是飄搖而上,在天空形成雲層。風和氣流使雲彩移動,在適當的情況下,水分就滴下為雨。但是雨點只會凝聚到某一個大小為止。否則,要是雨點變得很大很大,就會怎樣?那就釀成大禍了!相反地,落下來的雨點通常大小適中,而且十分輕柔,連一根草、一朵極嬌嫩的花,也很少會摧折的。水這種東西表現出何等匠心獨運、無微不至的設計!——詩篇104:1,10-14;傳道書1:7。

      「豐饒的土地」

      21,22.「豐饒的土地」的構造怎樣顯露智慧?

      21 聖經的一位執筆者描述上帝「用智慧堅立豐饒的土地」。(耶利米書10:12,新世界譯本)這「豐饒的土地」——地球上的泥土——很了不起。它的構造流露著智慧。土壤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成分。植物在有光的環境下,使土裡的養分和水與二氧化碳化合起來產生食物。——參閱以西結書34:26,27。

      22 泥土裡含有維持人類和動物生命所需的化學元素,可是必須先由植物把這些元素轉化成身體能夠吸收的狀態才行。有無數微小的生物參與這個過程。光是一匙土就有千千萬萬微生物了!不同種類的設計數不勝數,每一種都發揮作用,把腐葉、枯草和其他廢物轉變為可用的形態,或弄鬆泥土,使空氣和水分能夠透入。某些細菌把氮轉變為植物生長所需的化合物。此外有蠕蟲和昆蟲不斷墾鑽,把底土粒子搬到地面上,使表土的質素提高。

      23.土壤具有怎樣的復原力?

      23 誠然,有部分泥土由於受人濫用和其他因素而受到破壞。但是這樣的破壞未必是永久的。地球具有奇異的內在復原力。這種功能在經過火災或火山爆發蹂躪的地方可以清楚看見。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地帶就再次草木繁茂了。污染受到控制後,本來已經淪為荒野的土地也能復原。最重要的,地球的創造者為了根除濫用泥土背後的癥結,已經定意要「敗壞那些敗壞世界之人」,保存大地作為他當初為人類預備的永久家鄉。——啟示錄11:18;以賽亞書45:18。

      絕非巧合

      24.有關盲目湊巧,我們可以提出一些什麼問題?

      24 在思索上文之際,請考慮這幾件事:地球與供應光能和熱能的太陽之間距離剛好適中,是否盲目湊巧所致呢?地球環繞太陽運行速度精當,每24小時繞軸自轉一次,傾斜角度恰到好處,推本溯源,是否僅屬巧合而已呢?地球具備有保護、攝生作用的大氣,各種氣體調配得如此適當,難道是湊巧所致嗎?地球上有種植糧食所需的水和土壤,難道是湊巧所致嗎?有這麼多味道鮮美、五彩繽紛的水果、蔬菜以及別的食物,難道是湊巧所致嗎?有目不暇接的美,存在於天空、山嶺、江河、湖泊之上,呈露於花卉草木之間,以至於形形色色別的可喜活物身上,難道都是湊巧所致的嗎?

      25.對於我們這獨一無二的行星,許多人都下了什麼結論?

      25 許多人都下了結論,相信這一切絕不可能是盲目巧合而有的。相反地,他們無處不看見細心、睿智、刻意設計的鮮明印記。既然如此,他們覺得蒙受恩澤的人理當「敬畏上帝,將榮耀歸給他」,因為他是「那創造天、地、海和眾水泉源的」。——啟示錄14:7。

  • 生物的驚人設計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 第11章

      生物的驚人設計

      1,2.(甲)什麼事證明科學家們認為有設計者的必要?(乙)但是他們又怎樣一反常態?

      當考古學家在地底發掘到一塊尖銳的三角形燧石時,他們斷定必然是有人設計出來,作為箭頭用的。科學家們同意,這樣有目的而設計出來的東西,決不能巧合產生。

      2 可是,話一轉到生物身上,同一種推理方法就往往被人撇在腦後。設計者被人看作不必要。然而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或者只是它那遺傳密碼內的脫氧核糖核酸,就已經比一塊尖銳的燧石複雜得多了。儘管如此,進化論者仍堅持說這些東西沒有設計者,不過由一連串巧合事件模鑄而成罷了。

      3.達爾文明白到非有什麼不行?他試圖怎樣達到這個條件?

      3 可是達爾文明白到非有一股設計的力量不行,於是委託『天然選擇』代辦。他說:「天然選擇每天、每點鐘都在審視全世界,看看有任何微小的變異沒有,然後捨劣取優,把優的都加起來。」1 可是,這個看法卻越來越不受歡迎了。

      4.有關天然選擇的見解發生什麼變化?

      4 史蒂文·古爾德報導說現在有許多當代進化論者認為實質上的變化「可能不會經過天然選擇,而是漫無目的地在各處發生的。」2 戈登·泰勒也有這個看法,他說:「天然選擇解釋了事情的一小部分,但是大部分仍舊沒有解釋。」3 地質學家戴維·勞普說:「除了天然選擇之外,現時比較重要的另一辦法就是純粹的巧合作用。」4 但是「純粹的巧合」可以充當設計者嗎?它能夠產生出生命的複雜結構嗎?

      5.關於設計和設計的來源,一位進化論學家承認什麼?

      5 進化論學家理查德·盧恩丁承認,有機體「看來是經過精思巧構設計出來的」。所以有些科學家認為生物是「證明有一位至高無上的設計者的主要證據」。5 這些證據值得看看。

      渺小的東西

      6.單細胞有機體果真很簡單嗎?

      6 先談談最小的生物:單細胞有機體。一位生物學家說單細胞動物能夠「抓食物吃、消化食物、排泄廢料、到處移動、建造房子、進行性活動」,而且,「雖然沒有體素、沒有器官、沒有心臟、沒有腦袋,但是其實人有什麼,它們全都有了。」6

      7.硅藻怎樣製造玻璃?為了什麼目的?硅藻對於海中生物有多重要?

      7 硅藻是一種單細胞有機體,它從海水中吸收硅和氧而造出玻璃,用來築成微小的「藥丸盒」盛載葉綠素。一位科學家對於硅藻的重要和美麗讚賞道:「海中一切生物所需要的食物,有九成是由這些藏在寶盒裡的綠葉出產的。」硅藻的食物價值大部分在於它的油,而這種油同時也有助於硅藻在水面附近浮游,讓其中的葉綠素可以多曬太陽。

      8.硅藻以什麼複雜的外形為裝飾?

      8 同一位科學家說,硅藻那些精美的玻璃盒子裝飾,原來「形狀千奇百怪——有圓形、方形、盾形、三角形、橢圓形、長方形——而上面總有精雕細鏤的蝕刻幾何圖案。這種刻在純玻璃上的細工裝飾,手藝如此工巧,以至人的一根頭髮,也要縱長地切成四百條絲才可以擠進縫隙裡。」7

      9.放射目所築的房子有多複雜?

      9 有一種深海動物叫做放射目,能製造玻璃,用以構成「旭日形首飾般的玻璃體,中央的水晶玻璃球彷彿放射著透明的細長條子。」另一種構造是:「一條條玻璃支桿組合成一個個六角形,進而織成簡單的網狀半球體。」關於某一種具有構造能力的微生物,有人說:「對這個超級建築師說來,只有一個網狀半球體絕對不行;必須有三個網織品般的玻璃半球體,一個套一個才行。」8 如此精妙的設計實在難以言喻——非有圖解不成。

      10,11.(甲)海綿動物是什麼?海綿動物完全破碎時,個別的細胞會怎樣?(乙)進化論者不能解答有關海綿動物骨骼的什麼問題?可是我們知道什麼?

      10 海綿動物由數以百萬計的細胞構成,但這些細胞只分成幾個不同的種類。一本大學教科書說:「這些細胞並不是組成體素和器官的,然而細胞與細胞之間有一種默契,使它們有組織地結合在一起。」9 如果拿海綿在一塊布上搗爛,使它透到布的另一邊,把它數以百萬計的細胞都壓開來的話,細胞也能複合,重新構成海綿。海綿能建造極精美的玻璃骨骼。最令人嘆賞的一種叫做『維納斯女神的花籃子』。

      11 關於這種海綿,一位科學家說:「一副複雜的海綿骨骼,例如名叫[維納斯女神的花籃子]那種由硅石骨針構成的骨骼,看起來簡直不可想像。半獨立的微生物細胞怎麼能合作分泌出千萬條玻璃質的針絲,編成這樣玲瓏剔透的格子花樣呢?我們不知道。」10 有一件事我們倒知道:設計者不可能是巧合的機會。

      合作關係

      12.共生現象是什麼?試舉例說明。

      12 一個很常見的情形是:兩種有機體看來是設計成 要一同生存的。這樣的合作關係就是共生現象的例子。某些無花果樹和黃蜂要互相倚靠才能繁殖。白蟻能蛀木,卻需要借助於體內的原生動物才能加以消化。同樣,牛、山羊、駱駝要不是得到活在體內的細菌和原生動物幫助,就不能消化草的纖維質了。一項報告指出:「牛胃裡進行這種消化的部位,容量達到100夸脫(約95升)左右——而每一滴[胃液]都含有100億個微生物。」11藻和真菌合夥成為地衣;只有這樣才能在光禿禿的岩石上生長,開始把石頭化為泥土。

      13.螫人蟻和金合歡樹之間的合作關係引起什麼問題?

      13 螫人蟻寄生在金合歡樹的空心刺裡。牠們防止食葉昆蟲在樹上棲身;有藤蔓企圖攀樹的話,牠們就把藤蔓割死。另一方面,樹則分泌一種很合螞蟻口味的甜汁,同時也結出一種小假果作為蟻的食物。到底是蟻先保護樹,然後樹報之以果;還是樹為蟻造果,然後蟻以保護來酬謝樹呢?抑或是一切都碰巧同時發生呢?

      14.花卉利用什麼特殊的物資和裝置去吸引昆蟲來授粉?

      14 這樣的合作,在昆蟲和花之間十分常見。昆蟲給花授粉,花則以花粉、花蜜滋養昆蟲。有些花出產兩種花粉,一種使種子受精,另一種是中性的,卻可供到訪的昆蟲享用。許多花都有特殊的記號和氣味,引導昆蟲找到花蜜。在找蜜途中,昆蟲就給花授粉。有些花具備觸發裝置。昆蟲一觸到裝置就會被盛滿花粉的花藥迎頭拍打。

      15.美洲馬兜鈴怎樣確保發生異花授粉?這引起什麼問題?

      15 舉例說,美洲馬兜鈴不能自花授粉,而需要昆蟲帶來另一朵花的花粉。這種植物的葉呈管狀,圍繞花朵,葉上有一層蠟。昆蟲被花香吸引,降落葉上,隨即滑下滑溜溜的葉面,直入下面的小室。在那裡,成熟的柱頭黏了昆蟲帶進來的花粉,發生授粉。可是,昆蟲被小室裡的毛和蠟壁困住,要再過三天,等本花的花粉成熟了,撒在昆蟲身上,然後毛才會枯萎,而蠟面的滑道也彎至差不多水平位置。於是昆蟲走出來,身上添了新花粉,飛到另一朵馬兜鈴裡授粉。昆蟲要留宿三天倒不介意,因為牠們大可盡情享用預留給牠們的花蜜。這一切都是碰巧發生的嗎?還是經過有智力的設計而發生的?

      16.有些奧弗里斯蘭和提桶蘭怎樣使自己授粉?

      16 有幾種奧弗里斯蘭(Ophrys),花瓣上有雌性黃蜂的圖案,眼睛、觸角、翅膀俱備。花還散發出雌蜂處於交配狀態時的氣味!雄蜂滿以為是來交配,結果卻只是給花授粉。另一種蘭——『提桶蘭』——含有發過酵的花蜜,能使蜜蜂的腿搖搖晃晃;於是蜜蜂失足滑進一桶液體裡,而惟一的逃脫辦法是從一根棒底下爬出去,爬的時候棒就把花粉撒在蜜蜂身上。

      大自然的「工廠」

      17.葉子和根怎樣合作滋養植物?

      17 全世界的糧食直接或間接都是從植物的綠葉來的。可是植物若沒有微小的根,就不能發揮功用。數以百萬計的小根在土裡蜿蜒,每一條末端都裝有護罩,而每一個罩子上都有潤滑油。水分和礦物就通過滑罩後面的根毛滲進根裡,沿白木質內的微細孔道透到葉子。葉子製造糖和氨基酸。這些養分最後布及全樹,直到樹根。

      18.(甲)水怎樣由根抽送到葉子?什麼事實表明這個系統足夠有餘?(乙)什麼叫蒸騰作用?這怎樣促進水的循環?

      18 花草、樹木的循環系統有一些特點十分稀奇,連許多科學家也覺得差不多是奇跡。首先,水怎麼能抽送到離地面數十米高呢?起初根壓使水向上滲,但是一到樹幹,就有另一種機能接替了。水分子因為有內聚力而集結在一起。由於有內聚力,樹葉的水分一蒸發,微細的水柱就給抽上來,好像拉繩子般——「繩子」由根及葉,拉上去的速度達到每小時60米。據說,這個系統的抽水力可以應付大約三公里高的巨樹!隨著多餘的水分從樹葉蒸發(這叫蒸騰作用),億萬噸水也就通過循環回到空氣中,然後再次落下為雨——這個系統真是設計得天衣無縫!

      19.某幾種根和某些細菌之間的合作關係發揮什麼重要的功用?

      19 這還不止。葉子需要土裡的硝酸根和亞硝酸根才可以製造作用重大的氨基酸。這些化合物一部分由閃電和某些游離細菌送進土裡。另外,莢果也製造適量的含氮化合物——莢果包括豌豆、三葉草、別的豆形果實和苜蓿。某些細菌鑽進這幾種植物的根,於是根給細菌以碳水化合物,而細菌則把土裡的氮轉變、固定成可吸收的硝酸根和亞硝酸根,年產大約每公頃220公斤。

      20.(甲)光合作用怎樣發生?在哪裡發生?誰明白其中的過程?(乙)一位生物學家對光合作用有什麼看法?(丙)綠色植物堪稱為什麼?它們有什麼優點?有什麼問題值得提出?

      20 此外還有更多妙處。綠葉從太陽吸取能,從空氣吸取二氧化碳,用植物的根吸收水分,製造出糖和放出氧氣。這個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發生在稱為葉綠體的細胞體裡——它們如此細小,以至句末的句號也能容納超過40萬粒。科學家並不完全明白這個過程。一位生物學家說:「光合作用牽涉到大約70種不同的化學反應。它的確是奇跡。」12 有人把綠色植物譽為大自然的「工廠」——美觀、寧靜、不造成污染、產生氧氣、推動水的循環、給全世界供應食物。這是碰巧發生的嗎?這種論調真的可信嗎?

      21,22.(甲)兩位著名的科學家說了什麼話為自然界的智慧作證?(乙)在這件事上,聖經作出什麼推論?

      21 有些舉世聞名的科學家覺得這種論調難以置信。他們在自然界中覺察到智慧。榮獲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羅伯特·米利肯雖然相信進化,卻在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這樣說:「我們的結局,有神明布置好了。……在我看來,純粹的物質主義哲學是愚昧的巔峰。歷代智士無不目睹足夠明證,而至少態度虔誠。」他在演詞中引述愛因斯坦的名言,說他「對於大自然所顯露的靈慧,連最微末的部分,也只是虛心地嘗試理解而已。」13

      22 設計的證據在我們四面八方,品類無窮、錯綜複雜得令人驚嘆,顯示出超凡入聖的智慧。聖經也表達了這個結論,指出設計的功勞應當歸於一位創造者;他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20。

      23.詩篇作者表達什麼合理的結論?

      23 在我們四周的生物裡,設計的證據如此浩瀚,假如說這盡是盲目巧合所致,似乎是「無可推諉」的了。所以,詩篇作者把成就歸功於睿智的造物主並非不合理:「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那裡有海,又大又廣,其中有無數的動物,大小活物都有。」——詩篇104:24,25。

  • 生物的驚人設計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 [第148,149頁的附欄或圖片]

      種子的奇異設計

      種子成熟待發!

      植物有種種色色散播種子的精巧設計!蘭籽輕如浮塵。蒲公英的種子裝有降落傘。楓樹的種子長有翅膀,能像蝴蝶般振翼而去。有些水栽植物給種子裝上充氣浮囊,可以浮游而去。

      某些植物有豆莢,會倏地爆開,把種子發射出來。榛子的種子很滑溜,先被果實擠住,然後彈出來,好像小孩用拇指和食指彈瓜子一樣。噴籽黃瓜利用水力學原理。黃瓜生長時,瓜皮向內越長越厚,流質的瓜心壓力越來越大;種子成熟時,壓力大到連莖也爆出來,儼如瓶子的軟木塞一般,於是種子也發射出來。

      [圖片]

      蒲公英

      楓樹

      噴籽黃瓜

      能測錄雨量的種子

      某些沙漠年生植物的種子,非等到下了10毫米以上的雨不發芽。它們看來還知道水是從哪個方向來的——如果是從上而下的雨就發芽;如果是從下面滲上來的水卻總不發芽。泥土裡含有一些鹽類物質防止種子發芽。只有下雨才能把鹽濾去。由下面吸上來的水不能把鹽濾清。

      這些沙漠年生植物要是在小雨過後便開始生長,那就會死的。必須下一場大雨,泥土才貯夠水分,到天旱時保護植物。所以它們待雨而長。巧合——抑或設計?

      籽微樹巨

      體積最小的種子之一竟然包孕著地球上最巨大的生物——碩大無朋的紅杉樹。它能長至100米高。在離地1.2米處,樹的直徑可達10米。光是一棵樹的木材已足夠建造有六個房間的房子50幢。60厘米厚的樹皮含有驅除昆蟲的鞣酸,而且質地鬆軟、由纖維構成,防火力和石棉不相上下。樹根佔地1.2至1.6公頃。壽命超過3000年。

      可是千千萬萬散落如雨的紅杉種子比針頭大不了多少;種子周圍長出小翼。渺小的人站在紅杉底下,只能默默舉目,凝望古樹參天的巍峨景象。如果認為這麼雄偉的巨樹和包孕它的微細種子並不是經過設計製作而成的,那說得通嗎?

  • 生物的驚人設計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 [第150頁的附欄或圖片]

      歌藝奇才

      模仿鳥以善擬物聲見稱。有一隻鳥在一小時內模仿了55種別的鳥鳴聲。但是最叫人屏氣凝神的還是鳥兒自譜自唱時那悠揚動聽的嗓音。這樣的歌聲當然遠遠超越了宣告領空範圍所需的幾下簡單啼叫。這豈不是為鳥兒的享受——和我們的樂趣而安排的嗎?

      南美洲的鷦鷯同樣令人叫絕。交配的兩隻鳥善於二重唱;某些別的熱帶鳥也有這個本領。牠們的演唱功夫不同凡響,就如一本參考書所說:「雌雄和鳴時可能同聲 唱出數曲,也可能交替 唱出不同的曲子或者同一首曲子的不同部分。牠們可能這麼合拍無誤,以至全曲聽起來正像一鳥獨唱。」a 雌雄雙偶以婉轉纏綿的歌曲互訴心聲,多麼美妙啊!這只是意外發生的事情嗎?

  • 是誰首先發明的?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 第12章

      是誰首先發明的?

      1.一位生物學家怎樣論及發明東西的人?

      有一位生物學家說:「我們自以為是發明家,我覺得有問題;我們不過是重演故伎而已。」1 發明東西的人常常只是在重複動植物數千年來一直做著的事情。模仿生物十分流行,甚至有了專門的名目——『仿生學』。

      2.另一位科學家在人類科技和自然界科技之間作了什麼比較?

      2 另一位科學家說,人類科技所有基本的範疇,差不多全都「在人的腦子還未學會明白和掌握其功用之前……早由生物加以開闢、善用了」。有趣地,他補充說:「在許多方面,人類科技仍舊遠遠趕不上自然界。」2

      3.在考慮仿生學的實例時,應該記住什麼問題?

      3 當你仔細想想人類發明家所嘗試模仿的生物複雜機能時,你覺得認為這都是僅憑巧合發生的想法合理嗎?何況事情並非只發生一次,而是在毫無關聯的生物身上發生了許許多多次呢?根據經驗,這樣精緻的設計豈不是只有高明的設計者才能製造出來嗎?你真的認為單憑巧合就能產生出到後來只有得天獨厚的人才能模仿的東西嗎?請記住這些問題,考慮下列實例:

      4.(甲)白蟻怎樣使家室涼快?(乙)有什麼問題科學家不能解答?

      4 空氣調節:現代科技使許多人的家室涼快。但是很久以前,白蟻也懂得使家室涼快,到現在還是一樣。牠們的巢築在大土墩的中央。暖空氣從巢窩往上升,進入接近地面的氣道網。在那裡混濁的空氣通過多孔的土壁擴散出去;清涼、新鮮的空氣則由外面透進來,下沉到土墩底部的氣室中。然後空氣由氣室流通到巢窩。有些土墩底部有孔,可讓新鮮空氣透入。在天氣炎熱時,從地底滲上來的水蒸發使空氣冷卻。千千萬萬瞎眼的工人怎樣分工合作築成如此設計巧妙的建造物呢?生物學家劉易斯·托馬斯答道:「牠們明明顯示出類似集體智力的現象——這是個謎。」3

      5-8.設計飛機的人從鳥翼學到什麼?

      5 飛機:多年來研究鳥翼的成果對於飛機翼的設計大有貢獻。鳥翼彎曲提供浮力,有利於抵消向下的重力。可是如果翅膀過度傾側,就有速度減慢的危險。為了防止失速,翅膀的前端有羽毛構成襟翼或阻力板,隨著翅膀傾側度增加而突然翹起(1,2)。這些阻力板防止主要氣流與翼面分離,從而保持浮力。

      6 另一種用來控制湍流和防止失速下墜的設施,就是小翼(3)。這是一小束羽毛,鳥兒可以把它像拇指般舉起來。

      7 鳥類和飛機的翅膀末端都有旋渦形成而造成阻力。鳥類用兩個方法減少阻力。有些鳥,例如雨燕和信天翁,翅膀修長,翼尖細小。這種設計可以消除大部分旋渦。別的鳥,例如大鷹和兀鷹,翅膀寬闊而造成很大的旋渦,但鳥只要把翅膀末端的翼梢羽毛像手指般展開,旋渦就可以避免了。這麼一來,無鋒的末端就變成幾個狹小的尖端,減少旋渦和阻力(4)。

      8 這樣的設施,設計飛機的人採納了不少。機翼彎曲提供浮力。各種阻力板和凸出物可以用來控制氣流或用作制動器。有些小型飛機裝上與翼面成直角的平板,好減少翼梢阻力。可是,飛機翼仍舊比不上鳥翼上的工程學傑作。

      9.在使用防凍劑方面,哪些動物和植物比人捷足先登?這些生物的防凍劑功效有多大?

      9 防凍劑:人在汽車引擎的水箱裡放入乙二醇作為防凍劑。可是某些微型植物懂得用化學作用差不多的丙三醇,避免在南極洲的湖上凍結。能在氣溫攝氏零下20度存活的昆蟲,體內也有防凍劑。有些魚自製防凍劑,以便在南極冰冷的水中生存。有些樹能抵禦攝氏零下40度的氣溫,因為樹裡含有「非常純淨的水,連一點可讓冰在上面結晶的灰塵都沒有。」4

      10.某些水甲蟲怎樣自製和使用水下呼吸裝置?

      10 水下呼吸:人們把一瓶瓶空氣捆在背上,可以在水中維持差不多一小時。某些水甲蟲採用更簡便的辦法,而且在水中維持更久。牠們抓住一個氣泡,然後潛入水中。氣泡的作用像肺,把甲蟲排出的二氧化碳在水中發散,又拿溶在水裡的氧給甲蟲用。

      11.生物時鐘在自然界中有多普遍?有什麼例子?

      11 時鐘:遠在人類會用日規之前很久,生物體內的時鐘已在準確地計時了。有一種微型植物叫硅藻,落潮的時候在海邊的濕沙裡冒出來,漲潮的時候就再次鑽進沙裡。可是在實驗室中沒有潮汐漲退的沙堆裡,牠們的時鐘仍舊使牠們配合潮汐的時間上來下去。招潮蟹在低潮時變深色出來,高潮時則變淺色退回洞穴裡。在離開海洋的實驗室中,牠們仍然按著潮汐漲退的時間分別變淺變深。飛鳥能利用太陽和星宿的位置航行,而這些天體的位置是按時轉變的。飛鳥一定有內在時鐘去抵消這種轉變。(耶利米書8:7)由微型植物到人,有千千萬萬的內在時鐘在運轉。

      12.人類從何時起使用粗製的羅盤?可是羅盤如何老早就有生物使用?

      12 羅盤:在13世紀左右,人開始懂得把一枚磁針浮在一盤水上——成了一個粗製的羅盤。但是這並不算新。細菌內有一串串磁鐵礦的微粒,大小剛好能構成指南針。這些微粒指導細菌找到合適的環境。許多別的生物體內都含有磁鐵礦——飛鳥、蜜蜂、海豚、軟體動物等。實驗顯示通信鴿能藉著感覺地球的磁場而飛回家去。現在一般研究者都同意,移棲鳥找尋方向的一個方法就是利用腦袋裡的磁性羅盤。

      13.(甲)紅樹怎麼能在鹹水中存活?(乙)哪些動物能喝海水?怎麼能夠?

      13 脫鹽:人要建築龐大的工廠把海水的鹽分去掉。紅樹有汲海水的根,而利用薄膜把海水的鹽分過濾出去。有一種紅樹——海欖——利用藏於葉子隱蔽面的腺排除多餘的鹽分。有些海鳥,例如鷗、鵜鶘、鸕鶿、信天翁和海燕,能喝海水而利用頭部的腺除掉流入血液的多餘鹽分。此外,企鵝、海龜和海鬣蜥都能喝鹹水而去掉過量的鹽。

      14.能發電的生物有什麼例子?

      14 發電:有500種電魚具備電池。非洲鯰魚能產生350伏特的電壓。北大西洋的巨型電鷂魚能發出電壓達到60伏特的50安培脈衝。南美洲電鰻發出的電震,根據測計高達886伏特。一位化學家說:「在魚類當中,現在已知的有屬於十一科的魚種具有電器官。」5

      15.動物從事哪幾種耕作活動?

      15 耕作:自古以來人一直種田、畜牧。可是遠早於此,能切葉的螞蟻已懂園藝了。牠們把樹葉和糞肥混合起來,種植真菌為食。有些螞蟻飼養蚜蟲,從牠們身上擠取甘甜的蜜露,甚至築棚子掩護牠們。會收穫的螞蟻把種子貯藏在地下糧倉裡。(箴言6:6-8)一種甲蟲能修剪含羞草。鼠兔和土撥鼠能把草剪下來、曬乾、收藏。

      16.(甲)海龜、某些鳥和鱷魚怎樣孵卵?(乙)為什麼雄性矮桉鳥的任務極具挑戰性?牠用的是什麼方法?

      16 孵卵:人能製造孵卵器孵化鳥蛋,但在這方面人是遲來者。海龜和某些鳥在暖和的沙裡生蛋,以便孵化。別的鳥在溫暖的火山灰裡下蛋而有利於孵化。有時鱷魚用腐朽的植物覆蓋卵子,因為腐物能生熱。可是在這方面,雄性的矮桉鳥堪稱專家。牠先挖一個大洞,用植物填滿,然後蓋上沙。草木發酵生熱,使土堆暖和,雌鳥於是每星期在土堆裡下一隻蛋,前後延續六個月光景;雄鳥則不時把喙探進土堆裡測試溫度。牠藉著增減沙量,不論天氣在零度以下抑或非常炎熱,都能使這個孵卵器保持攝氏33度的溫度。

      17.章魚和魷魚怎樣應用噴射推進?哪些毫無關聯的動物也會使用噴射推進?

      17 噴射推進:今天乘坐飛機,很可能就是經歷噴射推進了。許多種動物也利用噴射推進的原理,而且自古已然。章魚、魷魚在這方面特別擅長。牠們把水吸進一個特別的腔子裡,然後用強有力的肌肉把水射出來而迅速推進。利用噴射推進的生物還有:鸚鵡螺、扇貝、海蜇、蜻蜓幼蟲,連某些深海浮游生物也有這種本事。

      18.在許多發光的動植物中,這裡舉出哪幾樣?從哪方面說來,牠們的燈比人的燈效率更高?

      18 照明:托馬斯·愛迪生被人譽為燈泡的發明者。可是燈泡的效率並不很高,因為它會發熱,從而失掉能量。螢火蟲那一閃一滅的燈卻勝人一籌。牠們發出冷光,一點能量也不會散失掉。許多海綿動物、真菌、細菌和蠕蟲都爍爍放光。其中一種叫火車蟲,貌似一列小型火車在前進,裝有紅色的「前燈」和11對白色或淡綠色的「窗子」。許多種魚都有燈:閃光魚、鮟鱇、燈籠魚、蝰魚和星群魚,此外還有很多。在海洋浪花裡發亮閃耀的微生物數以百萬計。

      19.人會造紙之前很久,誰已有這個本領?一種會造紙的生物怎樣給家室安上隔熱裝置?

      19 造紙:數千年前埃及人會造紙。儘管如此,他們遠遠比黃蜂、黃色胡蜂和大黃蜂落後。這些有翼工人嚼碎朽木,製造出一種灰色的紙,用以築巢。大黃蜂把自己的大圓巢掛在樹上。巢的外牆是由許多重堅韌的紙構成的,層與層之間有密封的氣隙。蜂巢於是能抗熱禦寒,效用及得上厚40釐米的磚牆。

      20.有一種細菌是怎樣移動的?科學家對此有什麼感想?

      20 輪轉機器:在製造輪轉機器方面,細菌比人類早了許多個千載。有一種細菌生出毛髮似的細絲,扭捻成堅硬的螺旋,好像拔瓶塞用的螺絲錐。細菌使這個螺絲錐旋轉起來,像汽船的螺旋槳一般向前推進。它甚至能倒轉機器旋轉的方向呢!可是,科學家不能完全明白它的運作。一份報告聲稱這種細菌前進時能達到相等於每小時48公里的速度,並且說「車輪其實是大自然發明的」。6 一位研究者下結論說:「生物學上最離奇的構思之一竟然成了事實:大自然果真製造了一台輪轉機器,聯軸器、旋轉軸、軸承、旋轉傳動系統式式俱備。」7

      21.幾種完全沒有關聯的動物怎樣應用聲納?

      21 聲納:蝙蝠和海豚所用的聲納(聲波導航測距系統)比人類仿製出來的系統優越。在黑暗的房間裡,儘管有很多細線由一邊掛到另一邊,蝙蝠也可以飛來飛去而從不觸到線條。牠們發出的超聲頻訊號在這些物體上反射回到蝙蝠那裡,牠們就利用回響定位法避開物件。海豚和鯨在水中使用同樣的原理。油鴟在進出棲息的黑洞時,發出尖銳的唧唧聲去領路。

      22.幾種完全不同、毫無關聯的動物怎樣應用潛艇所用的壓艙物原理?

      22 潛艇:在人還沒有發明潛艇之前,已經有很多潛艇存在了。微細的放射目在原生質裡有小滴的油,用來調節重量,從而在海洋里上升下沉。魚使魚鰾裡的氣體透出透入而改變浮力。鸚鵡螺的殼中有室或者浮艙。螺藉著改變這些浮艙裡水和氣的比例而控制牠在水中的深淺。烏賊的骨(鈣化的內殼)滿是孔穴。為了控制浮力,這種貌似章魚的生物把骨骼中的水抽出來,讓空氣充滿空出來的洞穴。這樣烏賊骨裡的孔穴用起來正像潛艇中的水艙。

      23.哪些動物運用感熱器官?這些器官有多準確?

      23 溫度計:人類由17世紀起研製溫度計,可是這些溫度計與大自然中所發現的比較起來,只算粗製濫造而已。蚊子的觸角可以感受攝氏1/500度的轉變。響尾蛇頭部兩邊有凹痕,可以用來感受攝氏1/1000度的轉變。蟒蛇對於熱量上不及一度的轉變,竟能在35毫秒之內發生反應。矮桉鳥和灌叢火雞的喙可以測辨溫度,而差誤只在攝氏0.5度以內。

      24.這些實例使我們想起什麼話?

      24 人類模仿動物的這一切情況使人聯想到聖經的話:「你去請教走獸,牠們會教導你;你去詢問空中的飛鳥,牠們會告訴你。地上的生物會教導你;海中的魚類也會給你說明。」——約伯記12:7,8,現代中文譯本。

  • 本能——先天制定的智慧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 第13章

      本能——先天制定的智慧

      1.達爾文對於本能有什麼評論?

      「許多本能如此奇妙,讀者很可能會覺得它們的形成是足以把我的整個理論推翻過來的障礙,」達爾文這樣寫道。他顯然覺得本能是個無法辯解的困難,因為他的下一句話說:「我不妨在這裡預先聲明:我對於智力的起源,甚至對於生命本身的起源,都無可奈何。」1

      2.今天一些科學家對本能有什麼看法?

      2 今天科學家在解釋本能方面與達爾文同樣無能為力。一位進化論者說:「事實明顯是,遺傳機能並沒有絲毫跡象表示它能傳達明確的行為模式。……我們問自己:本能上的行為模式當初怎麼發生,怎麼確定下來而代代相傳?可是找不到答案。」2

      3,4.有一本書對於移棲本能的由來怎麼說?這個解釋有什麼不妥善的地方?

      3 但是一本有關鳥類而頗流行的書卻與達爾文和某些別的進化論者見解不同。這本書認為若要解釋最奧妙的本能之一——鳥類移棲的本能——其實並不困難。它說:「毫無疑問,這個過程是進化出來的:源於和暖地帶的鳥雀很可能向外伸展,找尋食物。」3

      4 這樣過分簡單的答案能夠解釋許多移棲鳥的驚人絕技嗎?科學家們知道,任何試探性質的漫遊和後天形成的行為都不能納入遺傳密碼內,所以不能遺傳給後代。移棲公認是一種本能,而且「與過去的經歷全無關係」。4且看看幾個例子。

      移棲鳥的驚人絕技

      5.怎樣的移棲使北極燕鷗堪稱為長途比賽冠軍?一位科學家提出什麼問題?

      5 獲得長途比賽冠軍的要算是北極燕鷗了。牠們的巢築在北極圈以北,夏天末就飛向南方,在南極附近的積冰上度過夏天。牠們在北上飛回北極之前,可能先環繞全南極洲一次。這樣,牠們就完成了一年一度全長3萬5000公里的移棲旅程。兩極地帶都有豐富的食物來源,所以一位科學家問道:「牠們到底怎麼發現,相隔如此遙遠的地方有這樣的食物來源呢?」5 進化論不能提出答案。

      6,7.黑頭森鶯的移棲過程有什麼奇怪的地方?什麼問題使我們領會到牠的本領多麼高強?

      6 黑頭森鶯的移棲也是進化論不能解釋的。黑頭森鶯重僅20多克。可是一到秋天,牠就由阿拉斯加飛到加拿大或新英格蘭東岸,拼命吃飽,積存脂肪,等候冷鋒來臨。冷鋒一到,牠就起飛。最終目的地是南美洲,但牠先會朝著非洲飛去。飛到大西洋,在6000米高空,牠會迎著一股盛行風,乘風轉向南美洲。

      7 黑頭森鶯怎麼知道要等候冷鋒來臨,而有冷鋒就有晴天和順風呢?牠怎麼知道要越飛越高,飛到空氣稀薄寒冷、含氧量減半的高空呢?牠怎麼知道要飛到這個高度才會有逆風把牠送往南美洲呢?牠怎麼知道要朝著非洲飛行,好應付這股風的西南偏流呢?黑頭森鶯並不是自覺地知道這些事情的。牠飛越3800公里全程,橫過無軌可尋的海洋,三四天晝夜不停,是全憑本能引導的。

      8.這裡還提到什麼別的移棲絕技?

      8 白鸛夏天在歐洲,冬天卻飛到1萬3000公里外的南非。金鴴由北極凍原直飛阿根廷的南美大草原。某些磯鷸還多飛1600公里,越過南美大草原,到達南美洲末端。腿上長硬毛的杓鷸由阿拉斯加飛到大溪地和別的島嶼,全程差不多一萬公里,沿途盡是茫無陸地的海洋。重僅兩三克、脖子鮮紅的蜂鳥,飛程短得多,但是依牠的大小來看卻同樣了不起。牠定期橫跨墨西哥灣,飛越1000公里,連續25小時每秒鐘拍翼75下。這等於不停地拍翼六百萬下!

      9.(甲)什麼事表明移棲能力並非後天學會,而必然是先天制定的?(乙)在曼克斯海鷗和通信鴿身上做過的什麼實驗,表明這些鳥兒在航行方面能隨機應變?

      9 移棲活動有不少是雛鳥首航,而沒有成年鳥陪伴。紐西蘭長尾杜鵑的雛鳥要遠涉6400公里,到太平洋島嶼與啟航較早的原親團聚。曼克斯海鷗由英國威爾斯移棲到巴西,遺下小鳥,而小鳥一學會飛翔,就會追隨同一航線。有一隻小鳥在16天內飛完全程,平均每天飛740公里。有一隻曼克斯海鷗被人由威爾斯帶到美國波士頓,遠離正常的移棲路線。可是牠在12天半之後飛回了5200公里以外的威爾斯巢穴。通信鴿要是被人帶到1000公里以外的地方,不論在原地的什麼方向,都能在一天之內飛回本來棲息的鴿房去。

      10.阿德利企鵝的航行本領,從什麼實驗可見一斑?

      10 這裡只多舉一例:不會飛行、只會走路和游泳的鳥。且看看阿德利企鵝的情形吧。牠們被人搬到離開集體棲居處1900公里的地方釋放時,就會馬上辨明方向,直線前進,但不是朝向原居地,而是直趨大海找尋食物。牠們終於從海上回到原居地。差不多完全黑暗的冬季,牠們是在海裡度過的。可是這些企鵝怎麼能在黑暗的冬季保持定向呢?沒有人知道。

      11.鳥類航行表現得這麼出色、驚人,必須有什麼才行?

      11 鳥類航行表現得這麼出色,到底用的是什麼方法呢?實驗表明牠們可能是利用太陽和星辰。牠們似乎具有內在時鐘,可以抵消這些天體的移動。但是天色陰暗又怎樣呢?至少某些鳥具備內裝的磁性羅盤,可以在這個時候使用。可是只有羅盤指示方向還不夠。牠們需要在腦袋裡有「地圖」,標明起點和終點。地圖上還須標上路線,因為航道往往不是直的。但是有了這些工具也沒用,除非牠們知道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那隻曼克斯海鷗在波士頓被人放走時必須知道自己在哪裡,才可以斷定威爾斯的方向。那隻通信鴿必須知道被人帶到什麼地方,才可以確定返回鴿房的航道。

      12.(甲)耶利米怎樣論到移棲?他這些話是在什麼時候寫的?為什麼這一點很值得注意?(乙)為什麼我們可能永不會知道移棲的一切細節?

      12 近至中世紀,鳥類普遍移棲的事實仍舊被許多人質疑。聖經卻在公元前第六世紀記述了這件事:「空中的鸛鳥知道來去的定期,斑鳩、燕子與白鶴,也守候當來的時令。」到現在有很多事是人已經知道的,但有很多事情仍舊是謎。不管人喜歡不喜歡,聖經的話說得很對:「他使人有過去、未來的時間觀念,卻沒有使人從頭到尾理解上帝的作為。」——耶利米書8:7;傳道書3:11,漢譯《新英文聖經》。

      別的航行能手

      13.除了鳥類之外,還有些什麼動物能移棲?

      13 阿拉斯加的北美馴鹿在冬天向南遷徙1300公里。許多鯨魚從北冰洋出發作往返超過10000公里的旅程。海狗在相隔4800公里的普里比洛夫群島和美國加州南部之間移棲。綠色海龜由巴西海岸往大西洋航行2200公里,直到阿森松島,然後折返。有些蟹隻在海床上遷移差不多240公里。鮭魚離開本來孵化的河川,在海洋裡生活幾年,然後不遠千百公里,回到當初出生同一的河川去。在大西洋馬尾藻海出生的幼小鰻魚大半生在美國和歐洲的淡水河流中度過,卻總會回到馬尾藻海產卵。

      14.大王斑蝶的移棲有什麼出奇的地方?這方面有什麼不解之謎?

      14 大王斑蝶一入秋就離開加拿大,有很多在加州或墨西哥過冬。有時航程超過3200公里;有一隻蝴蝶在一天之內飛行了超過120公里。牠們棲身在掩蔽的樹上——年年都往同一的園林,甚至同一棵樹那裡。但並不是同一批蝴蝶!牠們春季返回原地途中,在馬利筋這種植物上產卵。新一代的蝴蝶產生後,就接力北上,繼續移棲,到翌年秋天,隨即沿襲親代的同一路線,南下3200公里,在同一的園林裡覆蓋滿樹。《授粉的故事》一書說:「秋天南移的蝴蝶都是年輕的,從來沒有看見過避寒的地點。牠們到底怎樣找到這些地點,仍舊是自然界一個無從稽考的謎。」6

      15.一個什麼字詞能夠回答幾個與動物的智慧有關的問題?

      15 本能的智慧並不限於移棲。隨便舉幾個例子就可以證明這件事。

      千千萬萬隻瞎眼的白蟻怎麼能合作無間,築成錯綜複雜的建造物,而且設有空氣調節呢?本能。

      蛾怎麼知道要採取哪幾個步驟給絲蘭花進行異花授粉,從而可以產生新的絲蘭和新的蛾呢?本能。

      住在水面以下自己的「潛水鐘」裡的蜘蛛,怎麼知道牠用光了氧之後,必須在潛水鐘上戳一個孔,放走濁空氣,把孔補好,然後把清新的空氣引下來呢?本能。

      環咬含羞樹的甲蟲怎麼知道要在含羞樹樹枝的樹皮下產卵,然後走近樹幹30厘米左右,繞著樹枝割掉樹皮,使樹枝枯死,因為蟲卵在活木裡不能孵化呢?本能。

      矮小如豆的新生袋鼠在出生時是瞎眼的,而且還未發育完整,牠怎麼知道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得獨力穿過母袋鼠的毛,蹣跚地攀上牠的腹部,鑽進腹囊裡,緊貼著母袋鼠的一個乳頭呢?本能。

      一隻蜜蜂怎麼靠舞蹈讓別的蜜蜂知道花蜜在哪兒,有多少,有多遠,在什麼方向,藏在哪種花裡?本能。

      16.動物的行為所表現的智慧必須有什麼才行?

      16 這一類的問題可以連篇累牘寫成一本書,然而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是一樣:「牠們在本能上有智慧。」(箴言30:24,新世界譯本)一位學者納罕說:「這樣複雜的本能上的知識怎麼可能發展出來,而且代代相傳呢?」7 人不能解釋;進化論也不能闡明。可是這樣的智力還須來自智力;這樣的智慧還須源於智慧。必須有一位具備智力、智慧的創造者才行。

      17.避免許多進化論者的什麼想法是明智的?

      17 但是許多相信進化的人自動撇開這一切創造的證據,認為無關宏旨,聲稱這並不是科學探討的問題。然而請不要讓這種狹隘的觀點妨礙您衡量證據。下章還有更多資料。

  • 本能——先天制定的智慧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 [第164,165頁的附欄或圖片]

      築巢與本能

      科學作家泰勒就遺傳機能寫道:「我們完全無從確定這種機能可以把特殊性質的行為程序——例如築巢——傳給後代。」a 雖然如此,築巢這種本能上的智慧的確是 代代相傳,而非後天學會的。且看看例子。

      犀鳥(亞洲和非洲品種):雌鳥拿黏土堵塞空心樹幹上的一個洞口,直到剛剛可以擠進去為止。雄鳥把更多濕土運來,雌鳥於是填滿洞口,只剩一條狹縫。雄鳥通過狹縫給雌鳥和以後孵出的雛鳥喂食物。等到雄鳥再不能帶足夠食物回來時,雌鳥就會破牆而出。這一次輪到雛鳥修補洞口,由雙親運糧了。數星期後,雛鳥便拆牆離巢。這裡順帶一提:雌鳥趁著產期閉居、不會飛行的時候,徹底脫換羽毛,長出一襲茸茸新裝,這豈不是刻意設計的證據嗎?

      雨燕:有一個品種利用唾液築巢。在繁殖期開始之前,唾腺膨脹起來,分泌出一種黏滯的液體。隨著黏液而來的是曉得怎樣運用牠的本能智慧。牠們把黏液塗在岩石面上,等到它硬化之後再塗,一層一層地加上去,最後便完成了一個杯形的巢。另有一種雨燕,把巢築成茶匙般大小,然後黏在棕櫚葉上,再把鳥蛋黏牢在巢裡。

      皇企鵝隨身攜帶內裝的巢。在南極冬季,雌鵝生下一隻蛋,然後出去捕魚,一去就是兩三個月。雄鵝把蛋放在牠的腳上——腳內特別多血管——接著拿腹部垂下的孵卵袋覆蓋鵝蛋。母鵝不會忘了父鵝和小鵝。鵝蛋孵出小鵝後不久,母鵝就會帶著滿肚子食物回來,反吐出來供牠們食用。然後就輪到雄鵝出去捕魚,母鵝把小鵝放在腳上,用孵卵袋蔭庇了。

      織巢鳥在非洲用草和別的纖維編製吊巢。牠們本能地編出形形色色的圖案和多種多樣的結。喜歡群居的織巢鳥會築成樣子像公共住宅大廈的巢,在堅實的樹枝上用茅草蓋造直徑達4.5米的屋頂。在屋頂覆蓋下,一對對雌雄鳥懸巢安居。新巢陸續蓋成,最後在一個屋頂之下,鳥巢達到一百個之多。

      縫葉鶯在南亞洲用棉花或樹皮纖維和蜘蛛網紡線,把一條條短線撚接成長線。牠用喙在一塊大葉子兩邊打孔,然後以喙當針,把葉子兩邊用線縫起來,好像我們結鞋帶一樣。線條用到盡頭,牠不是打結繫緊,就是接上新線、繼續縫補。於是縫葉鶯把一塊大葉子轉變成一個杯子,在裡面築巢。

      攀雀的吊巢質地差不多像軟毯子,因為牠用的是毛茸茸的植物材料和草葉。雀巢的基本結構是利用細長草葉纖維一針一針織結而成的。攀雀用喙把纖維末端穿過網孔,再拿毛質材料那種較短的纖維一併編進去。過程頗像東方人編織地毯的技巧。這些雀巢堅韌而柔軟,甚至被人用作錢包和兒童的拖鞋呢。

      骨頂雞通常把巢築在平坦的小島上。可是,在牠棲居的地方這種島很罕見。於是骨頂雞自己製造小島!牠先在水面挑一個合適的地點,然後開始用嘴運送石頭。牠把石頭堆疊在60至90厘米深的水裡,直到有小島形成。島的底座直徑可能寬達4米,而石頭堆的重量可能達到一公噸。骨頂雞接著把植物運到島上來築一個大巢。

  • 人本身是奇跡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 第14章

      人本身是奇跡

      1.有關腦子的什麼事實,聽起來像是腦子應付不了的?

      地球上一切奇妙的東西之中,最令人驚異的莫過於人的腦子。比如說,各種感官每秒鐘竟把一億個信息輸進腦子裡。但是腦子怎麼禁得住排山倒海的信息而不致被淹沒呢?既然我們只能一個時候想一件事情,腦子又怎麼能應付千千萬萬個即時的消息呢?很明顯,腦子不但支持得住,而且游刃有餘。

      2,3.腦子用哪兩個方法克服這個困難?

      2 腦子怎麼能應付裕如呢?這不過是它的許多微妙處之一而已。因素有兩個。首先,腦幹上有一個神經網,大小跟小指差不多,叫做網狀結構。它的作用好像一個交通控制中心,檢驗著進入腦袋的千千萬萬個消息,撇開瑣細的,挑選重要的,喚起大腦皮層的注意。這個小小的神經網每秒鐘最多只許幾百個消息進入有意識的腦海裡。

      3 其次,我們的注意力能進一步集中,這看來是由於有一種波每秒鐘橫掃腦子8至12次。這些腦波使腦子在某些時候高度敏感,注意到較強的信號而採取行動。專家相信,腦子利用這些腦波自我掃描,藉此集中注意重點。可見在我們的腦殼裡面,每秒鐘都是忙個不停的,真令人驚嘆!

      「令人驚嘆」的事物

      4.雖然有人作過深入的科學研究,設法理解腦子,可是情形依然怎樣?

      4 近年來科學家在人腦研究方面有長足的進步。雖然如此,他們知道的比起不知道的卻算不了什麼。一位研究者說,經過了幾千年的臆測和近幾十年深入的科學研究之後,人腦連同宇宙「基本上仍舊是神祕莫測的」。1 毫無疑問,人本身就是奇跡,而人腦算得上這個奇跡最神祕的部分有餘——所謂「奇跡」,意思是「令人驚嘆」的事物。

      5.在嬰兒生長期間,腦子的發展怎樣顯出人腦和動物腦袋之間的鴻溝?

      5 令人驚嘆的事在子宮裡就開始發生。受孕之後三個星期,胎兒的腦細胞就開始形成了。增長過程是突發的,有時候一分鐘多25萬個細胞。嬰兒誕生後,腦子繼續生長,形成聯繫網。分隔著人腦和任何一種動物腦袋的鴻溝,很快就變得顯而易見了。《體內的宇宙》一書說:「人類嬰兒的腦子與任何一種動物的腦子都不同,在頭一年之內,體積增加三倍。」2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人的腦子裡就擠滿了大約1000億個稱為神經元的細胞,以及其他類型的細胞,而腦子只佔體重的百分之2。

      6.神經信號是怎樣由一個神經元傳到另一個神經元的?

      6 基本的腦細胞——神經元——並不是直接相連的。細胞與細胞之間,有不及四萬分之一毫米闊的微小空隙,叫做突觸。在這些縫隙裡,有好些名叫神經傳遞質的化學品連接細胞,其中30種為人所知,但腦子裡可能還有許多種別的。在神經元一端,有濃密的細絲接受化學信號,這部分名叫樹突。接著,信號就在神經元的另一端由一條稱為軸突的神經纖維傳送。在神經元內部,信號是電的,但在分隔神經元的縫隙裡卻是化學的。所以神經信號的傳遞屬於電化性質。每一個脈衝強度相同,可是信號的強弱要視乎脈衝的頻率怎樣,頻率有時可能高達每秒鐘一千次。

      7.腦子的什麼特點是聖經有所論述的?科學家知道的什麼事是與此一致的?

      7 科學家不能肯定,當我們學習的時候,腦子裡到底發生什麼生理變化。可是從實驗獲得的證據表明,在學習的過程中,神經元之間有更好的聯繫,而且有更多接合縫隙的化學品產生出來,這個現象在早年尤其顯著。不斷的使用能加強聯繫,於是學到的東西就會鞏固。《美國科學》月刊報導說:「時常一併觸動的路線自會以某種方式增強。」3 關於這一點頗有趣的是,聖經說成熟的人較容易明白深奧一點的事物,因為他們「藉著應用,使他們的理解力獲得訓練」。(希伯來書5:14,新世界譯本)研究顯示,保留不用的腦力是會消退的。所以腦子像肌肉一樣,越多用越強,越少用越弱。

      8.關於腦子,懸而未決的大問題之一是什麼?

      8 在腦子裡構成這些聯繫的無數微小神經纖維往往被人叫做腦子的「線路」。它們位置精確,形成一個複雜得驚人的網路。但是,它們怎麼能依照「線路圖」分布在準確的位置上呢?這是個謎。一位科學家說:「毫無疑問,在腦發展方面最重要而未得解決的問題,就是神經元怎樣構成確定的聯繫模式。……大部分聯繫看來都是在發展的早期已經準確地固定下來的。」4 另一位研究者說,腦子裡這些明確地按圖規劃的部分,「與神經系統各部分都有相同的特點;究竟這麼準確的線路怎樣敷設,是個懸而未決的大難題。」5

      9.科學家估計腦子裡有多少聯繫?一位權威學者說腦子的容量有多大?

      9 這些聯繫的數目簡直是天文數字!每一個神經元與別的神經元之間的聯繫可能有盈千累萬之多。不但在神經元和神經元之間有聯繫,而且在樹突與樹突之間也有直接的微型電路。一位神經病學家說:「關於腦子運作的方式,我們所知道的已夠令人吃驚了,而這些『微型電路』還增闢了一個完全新的概念範圍。」6 有些研究者相信,「人腦中數以百億計的神經細胞,彼此的聯繫可能多達1000萬億。」7 容量又怎樣呢?卡爾·薩根說腦子所能容納的資料「足以編進大約2000萬冊書裡,這相當於世界上最大幾所圖書館的藏書量」。8

      10.(甲)人的大腦皮層與動物的有什麼區別?於是人具備什麼有利條件?(乙)一位研究者就這一點怎樣說?

      10 造成人、獸之間有天壤之別的是大腦皮層。它厚僅6毫米,表面有裂紋,服帖地填滿頭骨。如果把皮層鋪開,面積約合2300平方厘米,而聯繫纖維每立方厘米共長1000公里。人腦皮層不但在體積上比任何動物的腦皮層要大得多,而且皮層裡無特定用途的部分也大得多。這就是說,它並不是專門用於處理身體的生理功能的,而是綽有餘裕,可以進行使人不同於獸的高等思想過程的。一位研究者說:「我們並不是聰明一點的猿而已。」我們的頭腦「使我們在本質上異於所有別的生物」。9

      人的本領卓越得多

      11.人腦怎樣使人有學習新事物的靈活性,而這種靈活性是動物所無的?

      11 一位科學家說:「人腦與別不同的地方在於具有學習多種較專門活動的本領。」10 電腦學家用「硬結線的」這個術語來形容以固定電路為基礎的內裝特性,這有別於由程序設計員編進電腦的外來功能。一位頗有權威的專家寫道:「如果把硬結線這個觀念應用到人類身上的話,意思就是人具有若干先天的本領,或至少有某些稟性。」11 人具有許多種內裝的學習本領,但學習所得卻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動物剛好相反,牠們有硬結線的本能智慧,但是學習新事物的本領就很有限了。

      12.人有什麼先天制定的本領是動物沒有的?這使人具有什麼自由?

      12 《體內的宇宙》一書指出,連最有智力的動物「也從不會具有與人腦相似的腦子。原因是有一些東西人有而動物沒有:人的神經設備具有先天制定的程序,使我們能夠從所看見的尋出概念,從所聽見的編造語言,從所經歷的形成想法。」可是我們必須利用從四周輸入的資料,使腦子按著一定的程序運作,否則就如同一本書說,「發展出來的不會像人腦,……若沒有大量經驗灌輸進去,連半點才智也不會有。」12 所以,人類腦子裡先天具備的本領,使我們能夠塑造人類才智。而且我們和動物不同,具有自由的意志,能隨意根據自己的知識、價值標準、機會和目標,使自己的才智按照特定的程序運作。

      語言為人類所獨有

      13,14.(甲)試舉出一種先天制定的本領為例,說明它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由人隨意編制程序輸入腦海。(乙)有鑑於此,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對於動物和語言說了些什麼話?

      13 有些本領是硬結線的,卻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由我們自行編制程序。一個很突出的例子就是語言。專家一致認為,「人類腦子在遺傳上具備了語言發展的程序」,13 而說話能力「只能根據人腦有先天性語言處理的機能這一點去解釋」。14 動物那種基於本能的行為顯得很呆板,但是人卻不同,在運用語言這個硬結線的機能方面有極大的靈活性。

      14 我們的腦子裡並不是以硬結線的方式懂得某種特定的語言,但是我們具有先天制定的本領,可以學習語言。如果家裡的人說兩種語言,小孩子兩種都能學會。如果孩子有機會接觸到第三種語言,他也能學會。一個小女孩自幼接觸到好幾種語言。她五歲時已能十分流利地操八種語言了。鑑於人有這種先天的能力,怪不得一位語言學家說,用手語在黑猩猩身上進行的實驗「實際上證明了猩猩連人類語言最起碼的形式也無法掌握」。15

      15.有關最古老的幾種語言,科學表明了什麼?

      15 這麼神奇的能力可以從野獸的咆哮嗥叫進化出來嗎?學者研究過最古老的幾種語言之後,完全排除了語言憑進化而有的可能性。一位專家說:「根本就沒有原始語言這回事。」16人類學家阿什利·蒙塔古也認為所謂原始語言「往往比所謂高等文明的語言複雜得多,效率也高得多」。17

      16.某些研究者對於語言的起源有什麼主張?但是對誰說來這並不是謎?

      16 一位神經病學家下結論說:「我們越是嘗試探索語言的作用過程,就越是覺得它神祕莫測。」18 另一位研究者說:「有句法的言語的起源在目前仍是個奧祕。」19還有一位學者說:「再沒有別一股力量能像語言能力一般鼓動人心民情,而這正是人獸大異之處了。然而,語言的起源是人腦最使人困惑的謎之一。」20有些人倒覺得這不是個謎,因為他們看出這是創造者的作為,他在人的腦子裡安設了「硬結線」的部分,而賦予人語言能力。

      非創造不能解釋的事

      17.(甲)有關腦子的什麼事實,進化論始終沒法解釋?(乙)人有這麼巨大的腦容量,怎樣才能說得通?

      17 《大英百科全書》指出,人的腦子「具有極大的潛在力量,遠超過人終生所能發揮的」。21 此外,有人說人的腦子能負荷目前任何數量的學問和記憶,以至這個數量的十億倍!但是進化過程又有什麼理由要產生這麼多餘力呢?一位科學家承認說:「事實上,生物身上賦有一個到現在還沒有學會怎樣使用的器官,這種情況就只有這麼一個例子。」他接著問道:「這個情況又怎能與進化論最基本的假設吻合呢?假設就是:物競天擇的過程是逐漸的,每進一小步,就賦予那個生物一種起碼而可以量度的有利條件。」他補充說人腦的發展「是進化論最無法說明的環節」。22既然進化過程不會產生這樣超乎所需、留而不用的腦容量,我們相信具有無限學習潛力的人其實是設計成可以活到永遠的,這不是合理得多的結論嗎?

      18.一位科學家怎樣言簡意賅地描述人腦?什麼事正好說明腦子的本領?

      18 卡爾·薩根納罕人腦所能貯存的資料竟然「足以編進大約2000萬冊書裡」,他說:「腦是個大大的地方,安置在小小的空間裡。」23 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發生的事,真是莫測高深。舉例說,試想想鋼琴家彈奏一首費勁的音樂作品,十指跳動如飛的時候,他的腦子裡有什麼事發生。他的腦必然具有多麼驚人的動感,竟能命令指頭以適當的重力、在適當的時間、敲打適當的鍵,而完全配合腦裡的音符!而且,要是打錯了一個鍵,腦子就馬上讓他知道!這一切複雜得不可思議的操作過程,是經過多年苦練而在腦裡編成程序的。可是這能夠發生,全因為人生來腦子就具備音樂稟賦的先天程序。

      19.人腦的才智特點和別的奇妙本領,怎樣才能解釋?

      19 這樣的事,任何動物的腦子想也沒有想過,別說能夠做出來了。任何一套進化理論都不能提供什麼解釋。人的才智特點反映出一位具有最高才智的主宰的特點,這不是十分明顯嗎?這和創世記1:27吻合,經文說:「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動物並不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所以牠們沒有人的本領。雖然動物按著先天制定的、呆板的本能也做出很令人驚異的事,但是牠們遠遠不如人,因為人在思維和行動上有很大的靈活性,而且人能不斷在前人知識的基礎上精益求精。

      20.人的利他精神怎樣和進化論格格不入?

      20 人有忘我利他——不自私地施予他人——的能力,這也是進化論難以解釋的。就如一位進化論者說:「任何經過物競天擇進化而成的生物都應該是自私的。」當然,人也有很多是自私的。可是,這位進化論者後來承認說:「可能還有另一種素質也是人類獨有的,那就是表現真誠無偽、不懷私心的利他精神的能力。」24 另一位科學家說:「利他精神是我們生來便具有的。」25 只有人才會明知事情牽涉什麼代價、什麼犧牲而刻意實行這種精神。

      體會人本身的奇跡

      21.人有什麼本領和品德,以至遠遠凌駕動物?

      21 且想想:人發動抽象思維,著意立下目標,定下計劃要達到目標,動手工作去實踐計劃,然後在大功告成的時候感覺滿足。人受造,有眼睛可以審美,有耳朵能欣賞音樂,有才華能追求藝術,有學習的願望,有無限的好奇心,有發明、創造的想像力——這些天賦在運用的時候令人覺得快樂、愜意。人遇著困難便會奮起應付,欣然用心思、勞力加以克服。人也有道德感,能斷定是非;有良心,在行差踏錯時受到責備。人從施予找到快樂,從懷愛和受愛找到喜悅。這一切活動使生活增添樂趣,使人生有目的、有意義。

      22.什麼念頭使人自覺渺小,力求明白事理?

      22 人能靜觀動物、植物,凝視四周山水雄偉、星空壯闊的景象,而感覺渺小。人有時間觀念和永恆意識,懂得忖度人從哪裡來、往哪裡去,而且會探索一切事物目的何在。任何動物都不會這樣思量。可是人對於事事物物會尋根究底。這都是因為人賦有一個可畏的腦子,而且具有造人的上帝的「形像」。

      23.大衛把自己生命起源的功勞歸於誰?他怎樣訴說自己在母胎形成的情況?

      23 古代詩人大衛以令人驚訝的洞察力頌揚上帝,因為腦子是他設計的,而且大衛覺得人誕生的奇跡,功在上帝。大衛說:「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我被造的肢體尚未有其一,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詩篇139:14-16(夾注譯文)。

      24.科學上的什麼發現使大衛的話顯得更令人驚訝?

      24 我們可以說,母胎裡的受精卵的確包孕著逐漸成形的人體各肢體,彷彿已經『寫在冊上』一般。心臟、肺臟、腎臟、眼睛、耳朵、雙臂、雙腿,以及可畏的腦子——連同身體所有別的部分,全都「寫在」母胎受精卵的遺傳密碼之內。遺傳密碼上載有各部分出現的內在時間表,各部分都先後有序。遠在現代科學家最初發現遺傳密碼之前差不多三千年,這件事實已經記錄在聖經裡了!

      25.這一切使人作出什麼結論?

      25 世間有人,而人有這麼神奇的腦子,豈不是一項奇跡,一件令人稱嘆的事嗎?而這樣的奇跡,只有創造才能解釋,進化絕不能解釋,不是很明顯嗎?

  • 人本身是奇跡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 [第171頁的附欄或圖片]

      人的腦子——『不解之謎』?

      「人的腦子是全宇宙最神奇、詭祕的東西。」——人類學家亨利·奧斯本a

      「腦子到底怎樣產生思維?這是最基本的問題,而我們仍然沒有答案。」——生理學家查爾斯·謝林頓b

      「儘管詳細的知識越積越多,但是人腦的運作方式仍舊是莫測高深的。」——生物學家弗朗西斯·克理克c

      「把電子計算機稱為『電腦』的人,從來沒有看見過腦是怎樣的。」——科學編輯歐文·本格斯多夫博士d

      「人的動態記憶所包羅的資料,比當代供研究之用的大型電腦多幾十億 倍。」——科學作家莫頓·亨特e

      「既然腦子在宇宙中與任何已知的東西都大為不同,而且比較起來不知複雜多少倍,我們可能要把自己一向篤信無疑的一些想法改變過來,才能領會腦子那玄妙的構造。」——神經病學家理查德·雷斯特克f

      關於人獸之間的巨大鴻溝,『進化論第二號祖師』艾爾弗雷德·華萊士曾寫信給達爾文說:「物競天擇的過程只能使野蠻人的腦比猿腦好一點點,但是野蠻人的腦和我們這文明社會一個普通人的腦其實差不了多少。」達爾文對於這番老實話覺得不快,於是答道:「希望你不是已經把你和我的產兒謀殺掉。」g

      如果聲稱人的腦子是從任何一種動物的腦子進化而成的,那就是蔑視常理、罔顧事實。以下的結論合理得多:「我不能不承認有一位高明的主宰存在,而奇異的腦子-思想關係的設計和發展是他的作為——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人的理解力遠不能及的。……我不得不相信這一切發源於智慧,這一切是某一位神明使然的。」——神經外科醫生羅伯特·懷特h

      [第170頁的圖解]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腦子像肌肉一樣,越多用越強,越少用越弱

      樹突

      神經元

      軸突

      突觸

      神經元

      軸突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