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人是得天獨厚的!
    有一位關心人的造物主嗎?
    • 奇妙的人腦

      很多年來,不少人把人的腦子看成好像電腦一樣。可是近年的發現顯示,人腦和電腦是不可相比的。神經病學家理查德·雷斯塔克說:「這個器官實在不可思議!腦子有500億個神經元,1000萬億個突觸(聯繫),每秒鐘也許能夠發出1萬萬億個信息。」他對這件事有什麼感想呢?他說:「連最先進的類神經網絡電腦的功能……也不過等於一隻蒼蠅的智能的萬分之一。」請想想,人腦比蒼蠅的腦子優越得多,電腦自然絕對無法與人腦相比了。

      有哪一台人造的電腦能夠自行修理,自行改編程序,性能一年比一年強呢?每逢電腦系統要調整,程序編寫員就要輸入新的內碼指令。人的腦子卻能自動做這些事,不論人年幼還是年老。其實,拿最先進的電腦和人腦比較,也顯得十分落後,這樣說絕非言過其實。科學家把人腦稱為「人所知道最複雜的結構」,「宇宙中最複雜的物體」。以下談談科學家的一些發現,這些發現使許多人看出,人腦是對人關懷備至的造物主的產品。

      不用就會退化

      人所設計和安裝的實用發明,例如汽車和噴射式飛機,基本說來它們的機械設計和電力系統都是不能改變的。人腦這個生物機制或系統卻截然不同。腦子本身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夠因應人運用或濫用它的方式而改變。人腦在一生中的發展,看來受兩個主要因素所影響:人讓什麼東西通過感官進入腦裡和人喜歡思考什麼。

      現代的研究顯示,雖然遺傳因素對人的智力表現有一定的影響,人腦的性能卻不是在成孕時受基因所決定的。曾獲普利策獎(又譯普立茲獎)的作家羅納德·科圖拉克寫道:「沒有人想過人腦原來像現代科學所知的那樣,具有這麼大的靈活性。」他訪問過300個研究者之後,所得的結論是:「腦子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器官;腦裡巨量的細胞連繫是不斷改變的,而且深受人的體驗所影響。」——《腦內乾坤》。

      可是,頭腦的發展並不僅是受體驗所影響,我們的思想也是一個因素。科學家發現,頭腦保持活躍的人,腦裡神經細胞(神經元)之間的聯繫點(突觸)比不常用腦的人多百分之40。神經系統科學家的結論是:人腦不用就會退化。可是,年老的人又怎樣呢?看來人會隨著逐漸衰老而失去若干腦細胞,而且記憶力也會衰退,只是實際的衰退程度比以往的人所相信的輕微得多。《全國地理雜誌》一篇報導人腦的文章說:「年長的人……能夠通過運用頭腦,產生新的神經細胞聯繫,同時也保持舊的聯繫。」

      關於人腦的適應性,新近的發現跟聖經的勸告完全一致。這本充滿智慧言語的著作促請讀者要「更新思想而改變自己」,或者藉著吸收「確切的知識」而「更新」自己。(羅馬書12:2;歌羅西書3:10)耶和華見證人曾看見無數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各種教育程度的人,藉著研讀聖經,切實應用其中的勸告而改變了自己。他們雖然仍舊保持自己獨特的個性,卻活得更快樂、更安泰。像公元1世紀一位作家所說,他們確實「思想健全」。(使徒行傳26:24,25)人的思想所以有這樣的改善,跟善用大腦皮層位於頭部前方的部分有很大關係。

      腦的額葉

      在腦的表層(大腦皮層),大部分神經元跟肌肉和感覺器官並沒有直接的聯繫。例如,請想想組成腦子額葉的億萬個神經元。(見56頁插圖。)腦部掃描證明,每逢人想及一個詞語或想起某件事,額葉就開始發揮作用。腦的前部發揮了很特別的作用,令每個人都獨一無二。

      「額葉前的皮層……主要跟人的思考、智力、動機和個性有關。腦的這個部分把人的體驗融會貫通起來,使人得以進行各種心理活動,例如產生抽象的觀念、作出決定、下定決心、定出計劃、關懷別人和培養良心。……人跟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在於人有深入的抽象思維,而這種思維正是在額葉前的皮層進行的。」(馬里埃伯著的《人體解剖學與生理學》)人在數學、哲學、司法等方面的成就,確實明顯地比其他動物優越。這些思考活動主要涉及人腦額葉前的皮層。

      人腦內額葉前皮層的面積大,又富靈活性,人的心理機能於是也比較複雜。動物腦子的這個部分卻不同,不是尚未成熟就是根本不存在。為什麼會這樣呢?人和動物的腦子之間的巨大差異,令有些聲稱人是從進化而來的生物學家說:「人腦體積的迅速發展是不可思議的。」人類大腦皮層的面積確實大得異乎尋常。生物學教授理查德·湯普森留意到這一點,並且承認說:「我們至今還是不瞭解箇中原因。」人腦具有得天獨厚的功能,有沒有可能是被造成這樣的呢?

      得天獨厚的溝通技巧

      腦的其他部分也使人類與眾不同。在額葉前皮層後面,是個橫跨腦子的狹長皮層,稱為運動皮層。這個部分由億萬個神經元組成,跟身體的肌肉連接起來。運動皮層也有些特點,使人跟猿猴和其他動物迥異。主要的運動皮層使人:「(1)有異乎尋常的能力運用手、手指和拇指,從事高度靈巧的手工;(2)運用口、嘴唇、舌頭和面部的肌肉說話。」——蓋頓著的《醫科生理學教材》。

      請看看運動皮層對你的說話能力有什麼影響。運動皮層有超過一半的部分,是用來控制有關溝通的器官的。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人類的溝通技巧比其他動物優越。雖然我們的手在溝通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寫字、做手勢或手語),口卻通常是溝通的主要工具。從嬰孩的牙牙學語到老年人的聲音,人的言語能力無疑十分奇妙。舌頭、嘴唇、上下顎、喉部、胸部的約莫一百條肌肉,合力產生無數的語音。請比較一下:一個腦細胞能夠指揮運動員的2000條小腿肌肉纖維,但控制喉頭的腦細胞,卻可能只集中控制兩三條肌肉纖維。這件事實不是表明,人腦具有特別為溝通而設計的功能嗎?

      你每說一個字,都牽涉到某種特定模式的肌肉活動。一句話的意思,可以隨著眾多肌肉的不同活動幅度和時間上瞬間的差異而改變。語言專家威廉·珀金斯醫生說:「以一般速度說話,人每秒大約可以發出14個語音。如果人分別移動自己的舌頭、嘴唇、上下顎或其他發音部位,說話的速度就只會有正常的一半;但所有的部分配合起來,就可以像熟練的打字員和鋼琴家的手指那樣揮灑自如。各個發音部位的移動都配合得天衣無縫、分秒不差。」

      人腦的額葉有一個部分,稱為布洛卡氏區,可說是人的語言中樞。人需要儲存在這個部分的數據,才能夠提出像「今天你好嗎?」這樣的簡單問題。諾貝爾獎金得獎者,神經系統科學家埃克爾斯爵士寫道:「在猿猴的腦部,我們辨認不到任何相當於……布洛卡氏區的處理語言部分。」即使在動物的腦裡有些相似的部分,事實仍然是,科學家只能教導猿猴發出幾個很簡單的語音。可是,不論是說話還是寫作的時候,人腦的布洛卡氏區都能夠幫助人按照自己語言的語法,把詞語組合起來,產生複雜的語言。

      當然,除非人至少懂得一種語言,並且明白這種語言裡各個詞語的意思,否則就不能夠發揮語言這種奇妙的功能了。說到語言的理解,事情還牽涉到腦子另一個特別部分,稱為沃爾尼克區。這個部分有億萬的神經元,功用是領會語言或文字的含意。沃爾尼克區幫助人明白言詞的意思,了解所聽見或讀到的,使人能夠從中學習,並且作出得體的應對。

      人能夠流暢地說話,還涉及很多別的因素。比如說,只是「你好」這句話就可以表達多個不同的意思。你的聲調可以反映出你到底是快樂、激動、厭倦、匆忙、不悅、憂傷或害怕,甚至顯示這些感情狀況的深淺程度。腦的另一個區所提供的資訊,可以決定語言的感情色彩。因此,你跟別人溝通時,腦的各個部分都一同發揮作用。

      有人曾教導黑猩猩一些簡單的手語,但牠們通常只懂得運用手語去提出簡單的請求,例如要求得到食物或其他簡單的東西。戴維·普倫麥克博士曾參與教導黑猩猩使用非語言的溝通方法,他所得的結論是:「人類的語言能力令進化論處境窘迫,因為人類語言的奧妙神奇是難以解釋的。」

      我們不妨想想:「為什麼人類有這種了不起的能力,能夠表達思想和感覺,提出問題和答案呢?」《語言及語言學百科全書》說,「[人類]的語言能力是很獨特的」,並且承認「研究者雖然試圖從動物的溝通技巧方面尋找語言活動的徵兆,卻始終不能彌合語言活動和非人類行為之間的巨大鴻溝」。路德維格·凱勒教授總括人和動物之間的分別,說:「人類的說話能力是個奧祕,是上天所賜的禮物,是個奇跡。」

      猿猴打手勢示意跟兒童複雜的說話能力比起來,實在有天淵之別!埃克爾斯爵士提及我們大部分人都留意到的一件事實,就是「甚至三歲小孩也曉得問個不停,要了解我們周遭的世界」。他接著說:「另一方面,猿猴卻不懂得發問。」不錯,惟獨人才會發問,包括問及人生的意義。

      記憶力和更多功能!

      你望望鏡子,可能想到自己年輕時的樣貌,想像自己的樣子將來會變成怎樣,或者幻想自己化了妝後的模樣。這些思想雖然是不經意地浮現的,但箇中卻其實牽涉到一種十分奇妙的過程,而且是沒有任何動物能夠體驗的。

      動物主要為了眼前的需要而生活;人卻不一樣,人能夠沉思過去、計劃未來。人能夠這樣做,要訣是人腦具有幾乎無限的記憶空間。誠然,動物也有若干程度的記憶,因此能夠找著路回家,或者記得食物在什麼地方。人類的記憶容量卻大得多。有科學家估計,人腦能夠儲存的資訊「足以編進大約二千萬冊書裡,這相當於世界上最大幾所圖書館的藏書量」。有些神經系統科學家估計,在普通人的一生中,人只運用了腦子潛能的萬分之一。你很可能問:「人腦為什麼具有這麼巨大的潛能,但一般人的一生只能夠運用其中的一點點呢?」

      人類的腦子也不僅是個像超級電腦一樣的巨大資料庫。生物學教授羅伯特·奧恩斯坦和理查德·湯普森寫道:「人腦的學習能力,就是儲藏和回憶信息的能力,是生物界裡最奇妙的現象。人類所擁有的一切特質,包括懂語言、會思考、有知識、有文化,全都是由這種異乎尋常的能力促成的。」

      再者,人的頭腦是有意識的。這句話也許聽來淺顯,卻總括了令人類與眾不同的一個特點。有人把頭腦形容為「難以表述的實體,智力、決斷力、洞察力、知覺和自我意識全都蘊含在其中」。正如溪澗、河流都流進海裡,記憶、思想、意象、聲音和感覺也不斷流進或流經我們的頭腦。有人把意識定義為「知道自己腦海裡在想什麼的自覺能力」。

      對於了解腦的構造和其中某些電化過程,現代的研究者有了長足的進步。他們也能夠解釋一台先進電腦的電路系統和功能。可是,人腦和電腦的差別很大。人的腦使人有意識,知道自己的存在,電腦卻絕不能這樣做。為什麼有這個差別呢?

      誠然,有關人腦通過各種物理過程產生意識的經過和原因,至今仍然是個不解之謎。一位神經生物學家評論說:「我認為不管哪一門科學都不能解釋這個現象。」此外,詹姆斯·特賴菲爾教授評論說:「人類有意識究竟是怎麼回事?……在各門科學中,我們連怎樣具體界定也不懂的重大問題,恐怕就只有這一個了。」事情所以這樣難以理解,原因之一是科學家試圖用人腦去了解人腦。此外,僅是研究人腦的生理機能也可能無補於事。戴維·查默斯博士指出,意識是「生存最難理解的奧祕之一。單純了解腦子的功能,[科學家]也不一定能解開這個謎」。

      無論如何,我們人人都是有意識的。例如,我們對往事的鮮明記憶並不像電腦裡的資料一樣,僅是儲存起來的事實。我們懂得反省,能夠從自己的經歷學得教訓和計劃未來。我們懂得設想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並且衡量每件事可能產生什麼影響。我們有能力分析、創作、賞識和愛。我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事,往往是津津樂道的。我們對於行為有道德觀念,可以按照這些觀念做事,而且所做的不一定是有即時利益的事。我們嚮往藝術和道德的美。做任何事之前,我們能夠在腦中先行構想,然後琢磨推敲,並且猜想別人可能對我們的做法有什麼反應。

      人因為這些因素,就具有獨特的意識,跟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完全兩樣。貓狗鳥雀照鏡子的時候,牠們的反應就像是看見了同類一樣。但你照鏡子的時候,憑著剛才提到的各種功能,就意識到鏡子裡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你能夠沉思一些矛盾難明的問題,例如:「為什麼有些龜能夠活150年,有些樹能夠活到千歲以上,但有智慧的人類活到一百歲就已經算是奇聞呢?」理查德·雷斯塔克博士說:「只有人的腦子才能客觀自省,回顧前瞻,或多或少超越自我的時空。只有人才能改變自己一生的路向,在世界上給自己重新定位。人跟世上其他生物不同,關鍵就在這一點。」

      人類的意識令有些人感到大惑不解。《生命升華》這本書雖然傾向於純粹從生物學的角度去解釋這個現象,卻承認說:「人類有愛美的天性,熱愛真理,好憐憫,嚮往自由,人性更是豐富多采。[進化]的過程就像賭博一樣,失敗的一方會蒙受很大的損失;這樣的一種過程,又怎可能令人類產生這些美好特質呢?每想到這個問題,我們都感到十分迷惘。我們越深入探討人性的特質,就越感到迷惘。」這段話說得很對。以下我們會進一步談談反映人類意識的幾個方面,更全面地看看人類得天獨厚的地方,從而說明為什麼許多人都深信必然有一位匠心獨運的設計者,一位關心人類的造物主。

  • 人是得天獨厚的!
    有一位關心人的造物主嗎?
    • [第55頁的附欄]

      從粒子物理學到人腦

      人腦有能力處理抽象的數學概念。保羅·戴維斯教授就這件事評論說:「數學並不是粗淺的普通知識。數學是人類的頭腦構思出來的。可是,如果我們問,數學在什麼範疇最適用?答案就是,跟日常生活幾乎完全沒有關係的粒子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等基本科學。」我們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什麼呢?「可見人的意識和處理數學的能力絕不是巧合而有的,既不是無關重要的細節,也不是進化的副產品。」——《只有我們人類嗎?》。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