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世界起初無罪行
    警醒!1998年 | 2月22日
    • 你能想像世上有一天不再有罪行嗎?你要是讀過以下一類的報導,就會覺得不大可能了。例如,德國《南德意志報》報導:「犯罪學家在談論,犯罪活動無孔不入,手法層出不窮。他們滿口不祥預兆,口口聲聲說大難快要臨頭,前景就像世界末日那麼恐怖。」

      1995年的一篇報告指出,向數以千計的歐洲人作過民意調查後,結果表明幾乎人人都擔心罪行最終會禍及自己和家人。在德國、荷蘭、波蘭、俄羅斯和英國,當地人民最害怕的莫過於犯罪活動。至於丹麥、芬蘭和瑞士,在令人恐懼的事物中,罪行居次位。在法國、希臘和意大利,罪行的可怕程度則佔第三位。總共有12個國家的人民接受調查,只有西班牙人沒有把罪行列入頭三個恐懼的原因之中。

      東歐的犯罪率急劇上升,有多個國家的犯罪活動增加了一半或一倍,其餘國家的罪案升幅更甚,從百分之193到百分之401不等!

      不過,有個時期世界的的確確是沒有罪行的。那是什麼年頭?當時的世界又怎樣給罪行敗壞了?

  • 撲滅罪行談何容易
    警醒!1998年 | 2月22日
    • 撲滅罪行談何容易

      英國《利物浦每日郵報》引述首都警察廳前任廳長的話說:「如果人人都肯安分守己,治安馬上就可以好轉過來。」真的,只要人人都奉公守法,罪行就沒有立足之地了。

      可是,在大多數地方,犯罪活動都有增無已。幾千年前說過的話至今仍然適用:「世界在上帝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創世記6:11)——請見對頁附欄。

      從小偷小摸幹起

      人慣常小偷小摸,久而久之,就變得膽大妄為,甚至犯下嚴重罪行。為了幫助學生牢記這件事實,一位女教師說:「銀行盜匪是從偷取同學的鉛筆幹起的。」

      工作地方又怎麼樣?什麼現象屢見不鮮?工人以生病為藉口,呆在家裡偷懶,詐取非應得的病假補助費。這樣的欺騙行為比一般人所想像的普遍得多。就以德國工人所告的病假為例。有百分之6的病假天是星期三,有百分之10是星期二,另有百分之16是星期四。真沒想到居然有百分之31的病假天是星期一,星期五的更厲害,竟高達百分之37!工人真的多在星期一和星期五生病嗎?這不是偷竊行為又是什麼呢?

      作奸犯科的是誰?

      平民作案所引起的反響,通常比不上權貴犯法那麼轟動。在70年代初期,美國揭發了一樁政治醜聞,使舉國上下大為震驚。後來,跟醜聞有關的大廈名稱也成了英語詞彙的一部分,可見醜聞影響多麼深遠。

      《巴恩哈特英語新詞語詞典》給「水門」(Watergate)下的定義是:「醜聞,尤其指企圖隱瞞有破壞性的情報或非法活動的醜聞。」a該詞典進一步指出:「水門一詞成了70年代英語的特徵。從水門事件衍生出來的新詞源源湧入英語詞彙。但凡加了‘-gate’作後綴的詞語,都是指醜聞或貪污事件而言。」

      自那時以來,類似水門事件的醜聞,不知發生過多少次。這充分表明罪行猖獗,連理應維持法紀的官員也知法犯法。政客營私舞弊的事件屢見不鮮,日本政府不得不在90年代初期,制定新的法律對付貪污。1992年,巴西總統因面對貪污指控而被迫下台。

      這不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嗎?當權的人幹壞事,父母、教師和執法人員其身不正,結果一般人也就爭相效尤了。

  • 撲滅罪行談何容易
    警醒!1998年 | 2月22日
    • 地上充滿強暴

      巴西: 「暴力浪潮一浪比一浪大。盈千累萬的市民擁到[里約熱內盧的]市中心去,街上擠滿人群。民眾要宣泄心中的恐懼和憤恨,抗議該市罪惡重重。」——《國際先驅論壇報》。

      中國: 「中國黑幫東山再起,嚴重的罪行似乎不受控制。……中國的犯罪學家指出,黑幫和『祕密組織』的數目增長得很快,連警方也算不清。」——《紐約時報》。

      德國: 「什麼是有心動武、什麼是為形勢所迫而動武,兩者越來越難區別。難怪暴行是當今社會的家常便飯。」——《萊茵信使》。

      大不列顛: 「暴力事件動不動就爆發,罪犯越來越傾向於先發制人。」——《獨立報》。

      愛爾蘭: 「在都柏林市中心和西邊近郊的貧民區,黑手黨式的犯罪家族已坐大了。黑幫武裝日趨精良。」——《經濟學家》週刊。

      墨西哥: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罪行增長的速度實在快得驚人。」——《華爾街日報》。

      尼日利亞: 「警方發言人弗蘭克·奧迪塔先生指出,家庭、教堂、清真寺、學校和社會組織,通通失職,未能防止年輕人學壞。」——《勝利日報》。

      菲律賓: 「在菲律賓,每十個家庭就有六個聲稱,不管在家裡還是在街上,他們都缺乏安全感。」——《亞洲新聞》。

      俄羅斯: 「在前蘇聯管治下,莫斯科是世上其中一個治安良好的城市。今天,黑手黨式的匪幫已把這個城市變成罪惡淵藪。……警隊中尉根納季說:『我當巡警17年了,從沒見過莫斯科有這麼多罪行發生,也沒見過這麼兇狠的犯案手法。』」——《時代》雜誌。

      南非: 「暴力肆虐橫行、不受控制。我們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連我們的起居、工作也受到威脅。有關當局必須採取嚴厲措施鎮壓暴行。」——《星報》。

      台灣: 「在台灣,……行劫、毆打、謀殺等罪行有增無減,社會無日安寧。……犯罪率不斷上升,有些類型的案件甚至超出西方國家的數字。」——《紐約時報》。

      美國: 「就工業國家來說,美國可說是個暴力國。……其他工業國家的犯罪率,沒有一個能比得上美國的。」——《時代》雜誌。

  • 罪行快要從地上消失!
    警醒!1998年 | 2月22日
    • 事態發展所造成的後果實在叫人憂慮。舉例說,調查過4000個年輕人後,蘇格蘭一篇報告透露,年齡介乎11至15歲之間的少年人,當中有三分之二已犯過案。向全國的青少年作過民意調查後,英國一篇報告指出,差不多每三個青少年就有一個毫不內疚地在商店扒竊。另有過半的年輕人直認,找回的錢要是過多,他們就不會退還。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