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葡萄園工人的比喻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工人在葡萄園裡工作

      第97章

      葡萄園工人的比喻

      馬太福音20:1-16

      • 葡萄園工人中「最後的」變成了「最先的」

      在比利阿,耶穌剛剛對群眾說過:「有許多人,現在是最先的,將來是最後的;現在是最後的,將來是最先的。」(馬太福音19:30)現在,他用葡萄園工人的比喻來解釋這句話。

      耶穌說:「天上的王國好像一個家的主人,清晨出去為自己的葡萄園雇用工人。他跟工人商量好,一天一銀元,就派他們到他的葡萄園去。上午9點左右,他又出去,看見另一些人站在市集廣場上,沒有工作,就對那些人說:『你們也到葡萄園去吧,我一定給你們公道的待遇。』他們就去了。大約中午12點和下午3點,這個人又出去雇用了其他工人。最後,下午5點左右,他出去遇見另一些人站在那裡沒事做,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整天站在這裡不工作呢?』他們回答:『因為沒有人雇用我們。』主人對他們說:『你們也到葡萄園去吧。』」(馬太福音20:1-7)

      在場的人聽到耶穌說「天上的王國」和「一個家的主人」時,很可能會想到耶和華上帝,因為在一些經卷中耶和華曾被描述為葡萄園的主人,而葡萄園指的是以色列國族。(詩篇80:8,9;以賽亞書5:3,4)雖然耶穌比喻中的葡萄園工人指的就是那些跟上帝立了法典之約的人,但耶穌描述的不是歷史上發生的事,而是他那個時代的情形。

      宗教領袖,例如法利賽派的人,本來就應該不斷為上帝服務。他們就像比喻中那些全天工作的人,期待得到全額工資,也就是每天一銀元。

      至於一般的猶太人,在祭司和其他宗教領袖看來,他們為上帝做的服務有限,就像在上帝的葡萄園裡工作不到一整天的人。在耶穌的比喻中,他們就是那些在上午9點、中午12點、下午3點和下午5點被雇用的工人。

      在宗教領袖眼中,跟隨耶穌的民眾是「被詛咒的」。(約翰福音7:49)這些人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捕魚或其他體力勞動。到了公元29年秋天,「葡萄園的主人」派耶穌去召集這些卑微的人做基督的門徒,讓他們為上帝服務。他們就是耶穌比喻中那些「最後的」,也就是在下午5點被雇用的工人。

      耶穌的比喻還沒說完。他接著描述了一天工作結束時發生的事,說:「到了傍晚,葡萄園的主人對總管說:『叫工人來,發工資給他們,從最後的開始,直到最先的。』下午5點被雇用的人來了,每人得到一銀元。最先被雇用的那些人來到時,以為自己會多得一點,但每人也是得到一銀元。他們領了工資,就埋怨那個主人,說:『最後這批人只工作了一小時,我們卻辛苦了一整天,還要忍受炎熱,你給他們的待遇竟然跟我們一樣!』但主人回答其中一個人說:『朋友,我沒有虧待你。你跟我商量好的工資不是一銀元嗎?拿你的工資走吧。我想要給最後的人跟你一樣的工資。難道我沒有權隨意用自己的東西嗎?因為我做好人,你就眼紅嗎?』就像這樣,現在最後的,將來是最先的;現在最先的,將來是最後的。」(馬太福音20:8-16)

      門徒可能想知道,耶穌在比喻的結尾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猶太宗教領袖一向認為自己是「最先的」,他們為什麼會成為「最後的」呢?為什麼耶穌的門徒會成為「最先的」呢?

      耶穌的門徒一向被法利賽派和其他宗教領袖看作是「最後的」,後來卻會成為「最先的」,能得到全額的工資。耶穌死後,上帝就會捨棄以色列國族,轉而選擇一個新的國族,也就是「上帝的以色列」。(加拉太書6:16;馬太福音23:38)施浸者約翰說過有些人會接受神聖力量的浸禮,「上帝的以色列」就是由這些人組成的。他們原本是「最後的」,卻會最先接受這種浸禮並且獲得殊榮,能為耶穌作見證,「一直到地上最遙遠的地方」。(使徒行傳1:5,8;馬太福音3:11)這是多麼巨大的改變!無論門徒是否完全明白耶穌說的話,他們都可能預料到,那些成為「最後的」宗教領袖會對他們極度不滿。

  • 使徒們再次追求顯要的地位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撒羅米來到耶穌面前,替兩個兒子提出一個特別的請求

      第98章

      使徒們再次追求顯要的地位

      馬太福音20:17-28;馬可福音10:32-45;路加福音18:31-34

      • 耶穌再次預告自己的死亡

      • 處理使徒們追求顯要地位的問題

      耶穌和門徒結束了在比利阿的行程。他們在耶利哥附近過了約旦河,繼續往南去耶路撒冷。再過不久就是公元33年的逾越節了,路上也有其他要去過節的人。

      耶穌走在門徒前面,決心要按時到達耶路撒冷慶祝逾越節。可是門徒卻感到害怕。先前拉撒路死了,耶穌準備從比利阿前往猶地亞時,多馬曾對其他門徒說:「我們也去,跟他一起死吧。」(約翰福音11:16,47-53)由此可見,去耶路撒冷是一件很危險的事,門徒感到害怕是可以理解的。

      為了幫助門徒面對將要發生的事,耶穌把他們帶到一邊,說:「現在我們上耶路撒冷,人子會被交給祭司長和抄經士。他們會定他死罪,把他交給外族人戲弄和鞭打,在木柱上處決,第三天他會復活。」(馬太福音20:18,19)

      這是耶穌第三次向門徒預告自己的死亡和復活。(馬太福音16:21;17:22,23)然而這一次,他說自己會在木柱上被處決。門徒聽到耶穌說的話,卻沒有真正理解他的意思。也許他們以為以色列國族會在地上復興,他們想跟基督一起在地上的王國裡享有榮耀和尊榮。

      雅各和約翰

      使徒雅各和約翰的母親(可能是撒羅米),也在同行的人當中。耶穌給這兩個門徒取了一個別名,叫「雷霆之子」,看來是因為他們個性率直。(馬可福音3:17;路加福音9:54)這兩個門徒一直都想在基督的王國裡身居高位,他們的母親也知道他們這個想法。現在,她來到耶穌面前下拜,要替兩個兒子提出一個請求。耶穌說:「你想要什麼呢?」她說:「請你讓我這兩個兒子在你的王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馬太福音20:20,21)

      這個請求其實是來自雅各和約翰的。耶穌不久前才提過自己將會遭受羞辱,所以對他們說:「你們不知道自己請求的是什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他們回答:「我們能。」(馬太福音20:22)看來他們還是沒有真正理解耶穌的話對他們有什麼意義。

      無論如何,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確實會喝我的杯,但坐在我的右邊和左邊,不是我可以賜的,而是我父親為誰準備就歸誰的。」(馬太福音20:23)

      其他十個使徒知道了雅各和約翰提出的請求,就很生氣。也許先前十二使徒爭論誰最大時,雅各和約翰也沒有掩飾自己的想法。(路加福音9:46-48)不管怎樣,這件事顯示,使徒們還是沒有實踐耶穌的勸告,沒有把自己看作是最卑微的。他們仍然想要身居高位。

      耶穌想平息這件事引起的爭論,緩解緊張的氣氛,就把十二使徒叫來,仁愛地勸導他們:「你們知道,在列國當中,被視為統治者的人轄制百姓,大臣掌權管理人民。你們之間可不要這樣。誰想在你們中間為大,就要做你們的僕人;誰想在你們中間為首,就要做大家的奴隸。」(馬可福音10:42-44)

      耶穌提到一個他們應該學習的榜樣,就是他自己。他說:「人子來到,不是要人為他服務,而是要為人服務,並且獻出生命,作為救贖許多人的代價。」(馬太福音20:28)三年來,耶穌一直為人服務。不久後,他甚至將會為人類犧牲生命!門徒需要培養基督那樣的態度,渴望為人服務而不是期待別人為自己服務,甘願做最卑微的人而不是追求地位。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