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前往聖殿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再次前往聖殿
耶穌和門徒從耶利哥抵達伯大尼之後,他們剛度過了第三個晚上。如今是尼散月10日星期一的清晨,旭日初升,他們已踏上前往耶路撒冷的路程。途中耶穌感覺餓了,他看見一棵長滿葉子的無花果樹,於是走上前去,看看可否找到一些無花果充飢。
其實六月才是無花果結實的季節,而現在只是三月下旬而已,所以這棵樹的葉子其實提早長了出來。可是,耶穌看來覺得,既然葉子提早長出來,也應提早結果實才對。但他卻大失所望。這棵樹僅是虛有其表而已。於是耶穌咒詛樹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第二天清晨我們便獲悉耶穌的這項行動導致什麼結果,以及這件事含有什麼意義了。
耶穌和門徒繼續前行,不久便到達耶路撒冷。他在前一天下午曾到聖殿視察,如今他再次前往聖殿。可是,今日他卻採取行動了,正如他在三年前——公元30年——前來守逾越節時所採取的行動一般。耶穌把那些在聖殿裡做買賣的人趕出去,並且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售賣鴿子之人的凳子。他甚至不許人拿著器具從殿裡經過。
耶穌譴責那些在聖殿裡兌換銀錢及售賣牲畜的人,說:「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這些人與盜賊無異,因為上聖殿的人必須購買獻祭所需的牲畜,於是只好光顧這些商人,他們便乘機謀取暴利。耶穌把這種買賣視為像勒索或敲詐一樣。
祭司長、文士和百姓的首領聽見耶穌所做的事,便再次密謀要殺他。這足以證明他們的確怙惡不悛。然而,他們卻不知道怎樣除滅耶穌,因為民眾都留心傾聽他的教訓。
前來守逾越節的人除了血統上的猶太人之外還有些外族人,他們是改信猶太教的歸信者。有幾個希臘人——看來是歸信者——到腓力那裡去,請求謁見耶穌。腓力於是將事情告訴安得烈,也許想詢問一下這樣的會面是否適當。這時耶穌看來仍在聖殿裡,希臘人能夠在那裡看見他。
耶穌深知他在世的日子只剩下幾天了,所以他設了一個比喻去描述自己的處境:「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一粒麥子的價值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如果麥子在泥土裡「死了」,終止了它作為一粒種子的生命,那又如何呢?它便會萌芽,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更長成為一根麥稈而結出許多、許多麥粒來。同樣,耶穌只是一個完美的人。但他若忠於上帝而死去,他便會為許多與他懷有同一自我犧牲精神的人打開得永生的途徑。因此耶穌說:「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耶穌顯然並非只是想到自己而已,因為他接著解釋說:「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跟從耶穌而服事他的人會獲得多麼奇妙的獎賞!他們能夠與基督一起在王國裡共事而受天父所器重。
耶穌想到即將臨到他身上的莫大苦楚和屈辱的死亡便接著說:「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什麼才好呢?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將要臨到他身上的事,如果可以避免就好了!可是不然,正如他說:「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耶穌完全順服上帝的安排,包括要他犧牲自己的性命一事在內。馬太福音21:12,13,18,19;馬可福音11:12-18;路加福音19:45-48;約翰福音12:20-27。
-
-
第三次聽見上帝的聲音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第三次聽見上帝的聲音
耶穌在聖殿裡的時候,為了自己將要面對的死亡深感苦惱。他最關心的是天父的名聲會受到什麼影響,因此他禱告說:「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
就在這時候,有響亮的聲音從天上發出,宣告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
站在周圍的群眾都大感困惑,有些人說:「有天使對他說話。」另一些人則認為是打雷。但其實說話的是耶和華上帝!然而,這並非上帝第一次在與耶穌有關的場合發言。
三年半之前,施浸者約翰在耶穌受浸時聽見上帝論及耶穌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然後,在前一個逾越節之後不久,耶穌在雅各、約翰和彼得面前變了形貌,當時他們聽見上帝宣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如今,在耶穌死前四天,即尼散月10日,人們第三次聽見上帝發言。但這次耶和華發言的方式使大群人都能夠聽見他的聲音!
耶穌解釋說:「這聲音不是為我,是為你們來的。」這件事證實耶穌的確是上帝的兒子及應許的彌賽亞。耶穌繼續說:「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耶穌忠信的一生在實際上證明世界的王魔鬼撒但的確配被「趕出去」而受處決。
耶穌接著論及他行將經歷的死亡所要導致的結果,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他的死亡絕非一項失敗;相反,他可以藉此吸引別人歸附他,使他們得享永生。
但群眾卻提出異議說:「我們聽見律法上有話說,基督是永存的,你怎麼說『人子必須被舉起來』呢?這人子是誰呢?」
儘管見到很多證據,包括聽見上帝親自發言在內,大部分人仍然不相信耶穌是真正的人子及應許的彌賽亞。然而,耶穌再次指出自己就是「光」,正如六個月前他在住棚節所為一般。他鼓勵聽眾說:「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說完這話之後,耶穌隨即離開聖殿,躲藏起來,看來是由於當時他的生命正岌岌可危的緣故。
猶太人對耶穌缺乏信心正好應驗了以賽亞的預言。他曾指出,『這百姓瞎了眼,硬了心,因此不肯回轉過來得醫治。』以賽亞在異象中看見耶和華的天庭,也看見耶穌在未降世為人以前與天父一起所享的榮耀。然而,猶太人卻應驗了以賽亞所寫下的話,頑梗不化地否認證明這位就是應許的解放者的許多證據。
在另一方面,甚至有許多官長(看來是猶太最高法庭猶太公會的成員)也信了耶穌。其中兩人是尼哥德慕和亞利馬太人約瑟。可是這些官員至少在當時仍未公開宣告自己的信仰,因為他們害怕會被逐出會堂而失去自己的地位。這些人錯過了多大的機會!
耶穌繼續指出:「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來的。人看見我,就是看見那差我來的。……若有人聽見我的話不遵守,我不審判他。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
耶和華對人類世界的摯愛促使他差遣耶穌來到地上,使信他的人可以得救。因此,人是否得救有賴於他們是否服從上帝吩咐耶穌所說的話。審判會在「末日」——在基督的千年統治期間——進行。
耶穌在結論中說:「因為我沒有憑著自己講,惟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叫我說什麼,講什麼。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講的話正是照著父對我所說的。」約翰福音12:28-50;19:38,39;馬太福音3:17;17:5;以賽亞書6:1,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