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在上帝面前獲得公義地位——方法如何?
    守望台1986年 | 6月1日
    • 天主教徒對「稱義」的看法

      所有自稱為基督徒的教會人士均承認人有與上帝和好的必要。可是,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教義對於與上帝和好的方法以及基督徒在上帝面前的地位了解卻迥然不同。

      關於天主教的教義,《天主教百科全書》聲稱:「[在天主面前]稱義意味到魂的改變或轉變。人生來便是亞當的後代而處於有原罪的情況。但是藉著第二個亞當,耶穌基督,人得以轉變為恩典之子和天主的兒子。」一部《天主教辭典》進一步解釋說:「我們在這裡所指的是一項過程,成年人藉此從死和罪的情況被提升到受天主悅納及與天主為友的情況。至於嬰孩,教會主張他們在領洗時已獲得稱義的地位而無須作任何個人的努力。」

      簡而言之,天主教會主張「稱義」是天主的作為。人在領洗成為天主教徒時已藉著天主的這項神聖「恩典」而實際成為公義和聖潔。教會也聲稱這種稱義能夠(1)藉著個人的功績或善工而加強;(2)由於犯了死罪和不信而失去;(3)藉著贖罪聖禮而復得。在這項安排裡,稱了義的天主教徒必須向神父告解才得以赦罪。赦罪之後,人若仍然受到「短暫的懲罰」,則可以藉著善工或「贖罪」的安排獲得赦免。a

  • 在上帝面前獲得公義地位——方法如何?
    守望台1986年 | 6月1日
    • 既不是天主教的「稱義」,也不是基督新教的「稱義」

      天主教會聲稱人在領洗時藉著天主所賜的恩典而得以「實際稱義」,這樣的主張其實越過了聖經的教訓。洗禮並不能把人的原罪洗去,反之藉著基督所流的寶血才能除罪。(羅馬書5:8,9)上帝實際使人成為公義與上帝把人算作或視為公義,兩者之間有很大差別。(羅馬書4:7,8)任何忠實的天主教徒都會意識到,既然他仍然必須與罪抗爭,他其實並沒有成為公義。(羅馬書7:14-19)他若實際成為公義,就不會犯任何罪而須要向神父告解了。

      再者,天主教的教義若跟從聖經,意識到自己有罪的天主教徒便會向天主認罪,通過耶穌基督懇求天主寬恕。(約翰一書1:9-2:2)在「稱義」的任何階段以一個屬人的教士出面調停是沒有聖經根據的,猶之乎賴積存功德而贖罪的教義也並非基於聖經一樣。——希伯來書7:26-28。

  • 在上帝面前獲得公義地位——方法如何?
    守望台1986年 | 6月1日
    • a 根據天主教的教義,罪牽涉到過犯和兩種懲罰——永久的和暫時的。過犯和永久的懲罰可以藉著贖罪的聖禮而得赦。暫時的懲罰則必須藉著今生的善工和悔罪的苦修,或來生在煉獄的火中受到煉淨而得赦。贖罪是指從暫時的懲罰中獲得部份或完全(徹底)赦免的安排。這種安排是藉著應用基督、馬利亞和「聖者」積存在「教會寶庫」裡的功績而生效的。為了獲致赦罪而作的「善工」可以包括朝聖的旅程或是捐錢作「善」舉。在以往教會曾以這方法為十字軍建築大教堂、教堂和醫院籌得捐款。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