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復之路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
如果情緒不穩是因為體內的化學物質失調,醫生可能為你處方藥物。有時候,醫生可能提議患者接受心理治療,給予病人指導怎樣疏導情緒;有時候,藥物治療結合心理治療,療效也很理想。a其實,最重要的是,患者主動向人求助。前文提過的躁鬱症病人勒娜說:「很多事例表明,患者對自己的病又害怕,又感到羞恥。其實,真正要怕的是,你懷疑自己有問題,卻又不去尋求你極需要的幫助。」
勒娜重提她的經歷,說:「我幾乎全年都臥病在床。後來,有一天,我感到自己有點力氣,就決定去約見醫生。」勒娜證實患了躁鬱症,需要接受藥物治療。這個步驟成了她人生的轉捩點。她說:「服藥後,我的精神和情緒好轉了。但我要不時提醒自己,如果我停止服藥,所有舊患又會回來折磨我了。」
-
-
康復之路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
前文提過的露西婭,也很感激醫生給她的精心護理。她說:「對我來說,向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求助的確非常重要,我學會怎樣駕馭起伏不定的情緒。」露西婭也強調適當休息的價值,她說:「睡眠充足有助於控制狂躁不安的情緒,要是我睡不夠,我的情緒就很高亢。即使我不能入睡,也強迫自己躺下休息,不要起床。」
另一個事例是前文提過的希拉,她發現寫日記很有幫助,能讓自己盡訴心中情。她培養了寫日記的習慣後,病情大有起色。然而,她仍然會遇上其他困難,「不知怎的,身體感到疲累時,消極的思想就會走進我的腦袋。但我學會把這些情緒排除腦後,或至少不致讓情緒失控」。
聖經予人安慰
聖經是安慰的來源,令許多「心裡多憂多慮」的人得著力量。(詩篇94:17-19,22)例如,雪兒覺得詩篇72:12,13特別振奮人心。在這段經文裡,詩篇執筆者描述上帝任命的受膏君王耶穌基督所做的事:「求救的窮人,他要解救;淒苦無助的人,他要援助。他顧惜寒微貧窮的人,拯救貧窮人的性命。」羅馬書8:38,39使徒保羅的話,也給雪兒很大的激勵。「我深信,不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執政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有能力的,是高處,是深處,是任何別的受造物,都不能隔斷上帝對我們的愛。」
伊萊恩患了躁鬱症,她認為跟上帝的關係好比生命的錨。詩篇執筆者的話給她很大的安慰:「上帝啊,破碎傷痛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51:17)伊萊恩說:「當我知道仁愛的天父耶和華了解我的苦況,我真的很安慰。在禱告裡親近上帝大大強化我,特別在焦躁不安、鬱鬱寡歡的時候。」
以上的事例表明,情緒失調的人困難重重,情況獨特。即使這樣,雪兒和伊萊恩發現,向上帝禱告並全心信賴他,再配合適當的治療,大大改善了她們的生活。然而,家人和朋友可以怎樣扶持患了躁鬱症或抑鬱症的病人呢?
-
-
康復之路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
[第9頁的附欄]
一個患者家屬的經歷
「露西婭未患病之前,是個見識獨到的人。她對許多人的生活都起了鼓舞作用。今天,當我妻子情緒穩定時,許多探望過她的人,都被她的親切熱誠所感動。可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露西婭的實況。她的情緒時常波動得很厲害,一時抑鬱,一時躁狂。這都是躁鬱症患者的症狀。過去四年,妻子受盡這種疾病的折磨。
「躁鬱症發作時,露西婭思潮洶湧,精力異常旺盛,往往夜半醒來,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醒後就無法入睡。她對生活瑣事反應強烈,胡亂花錢。發病時,露西婭天不怕地不怕,認為自己在身體上、精神上或其他方面都不會受到傷害。所以她會做出一些危害生命的事來,而這種衝動情緒往往導致自殺的行為。躁狂過後,露西婭就會很抑鬱,跟先前的躁狂程度相若。
「自露西婭患病以來,我們的生活經歷了重大改變。雖然她一直接受治療,我們知道,今天能辦到的,跟以往辦到的或將來能辦的,是不一樣的了。一切都視乎情況變化而定。不知不覺間,我適應了生活的轉變,萬沒料到原來自己竟然可以應付得來。」——馬里奧
[第11頁的附欄或圖片]
接受藥物治療
有些人認為,接受藥物治療是弱者的表現。但請從這個角度看看:要是一個糖尿病患者必須接受適當的治療,也許要注射胰島素,這表示病人是個弱者嗎?絕不是!這種療法其實是平衡體內的分泌,使患者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健康。
同樣地,抑鬱症和躁鬱症患者也須要接受藥物治療。有些患者接受了心理輔導後,雖然對疾病的認識多了,但問題不是就此解決。如果抑鬱情緒是由體內化學物質失調所致,那麼光是接受輔導,患者不會不藥而癒。史蒂文是個躁鬱症患者,說:「醫生向我解釋,心理輔導好比教導人學習駕駛,任憑你花多少時間向他講解,如果他的車子沒有駕駛盤,沒有制動器,他所學的全不管用。所以,光 靠心理輔導來幫助抑鬱症患者,療效不會顯著。第一步很重要,就是先平衡腦部的化學物質。」
-
-
伸出援手警醒!2004年 | 1月8日
-
-
伸出援手
在你認識的人當中,可能有人患上抑鬱症或躁鬱症。要是這樣,你可以怎樣伸出援手呢?美國國家精神病聯會的賈菲提出以下很有見地的忠告:「不要把情緒病和病者混為一談。要弄清楚的是,我們討厭這個病,卻愛患這個病的人。」
一個女子名叫蘇珊娜,她很有耐性,對患病的朋友關懷備至。蘇珊娜有個朋友患了躁鬱症。蘇珊娜說:「有時,她一看見我就很不耐煩。」蘇珊娜不但沒有放棄這個朋友,反而花時間找來關於躁鬱症的材料,深入地認識這個病。她說:「現在我知道,原來這個病大大影響了我朋友的行為舉止。」蘇珊娜覺得用心了解病人的病況,努力是不會白費的。她說:「明白病人的苦況之後,自己就更懂得珍惜和愛護這個受盡疾病折磨的人,知道她的為人是多麼值得欣賞的。」
如果患病的是自己家人,盡心盡力的支持就更不可少了。前文談到露西婭是個躁鬱症病人,她的丈夫馬里奧在她患病初期就明白支持妻子是多麼重要。馬里奧說:「起初,我由於陪伴太太看醫生,找有關這個病的書看看,這樣我就能更了解我和太太所要面對的困難。此外,我和露西婭常常交談,共同面對日後可能出現的一切問題。」
基督徒會眾的幫助
聖經勸勉所有基督徒要「安慰憂鬱的人」,也要「以堅忍待所有人」。(帖撒羅尼迦前書5:14)你可以怎樣做呢?首先我們必須分清楚,精神上有病和靈性上有病是兩回事,明白這點是很重要的。例如:聖經執筆者雅各指出,禱告能叫在靈性上 患病的人好過來。(雅各書5:14,15)不過耶穌也說,生病的人 須要看醫生。(馬太福音9:12)當然,我們把一切憂慮告訴耶和華,包括為了自己的健康向上帝禱告求助,是恰當不過的。(詩篇55:22;腓立比書4:6,7)可是聖經沒有說,人只要多做屬靈的工作,就能一一解決我們目前的健康問題。
因此,有辨識力的基督徒必須小心,不可暗示抑鬱的人是自討苦吃的。這樣出言不遜,就跟約伯的假朋友提出的所謂安慰沒什麼分別了。(約伯記8:1-6)老實說,以大多數而言,抑鬱的人必須求醫吃藥才能痊癒。人要是嚴重抑鬱,甚或有自殺傾向,就更要儘快看醫生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專業的醫療護理十分重要。
話得說回來,基督徒仍有許多事情可做,以扶持患病的信徒。當然,表現忍耐也是不可少的。例如,對患情緒病的人來說,要參與某類基督徒活動尤其困難。黛安患了躁鬱症,她說:「我覺得做傳道很困難。既然自己內心痛苦不堪,我實在很難把一個快樂的好消息帶給別人。」
要幫助抑鬱的人,就得盡力體恤患者。(哥林多前書10:24;腓立比書2:4)要設身處地,盡量用他們的觀點看事情。不要對他們要求過高。抑鬱症令卡爾受盡煎熬,他說:「當別人欣賞我的為人而接納我,我的自尊和自信就逐漸恢復過來。通過幾位較年長朋友耐心的幫助,我能夠跟上帝建立更親密的關係。還有,我有幸協助別人跟上帝建立友誼,自己也就更快樂了。」
受到疾病折磨的人得著別人的扶持,就可得到很大的紓解。伯蓮達是個基督徒女子,也是個躁鬱症患者,且看看她的事例吧。她說:「會眾裡的朋友個個都很支持我,在我情緒低落時也很體諒我。他們從不武斷地說我靈性有病。有時,他們讓我陪伴他們一起傳道,我只是在旁聆聽。在聚會所裡,他們也不時給我留座,待人人都入座後,我就進來。」
會眾長老仁愛的支持,體恤的關懷,在雪兒抑鬱困苦的時候,給予她莫大幫助。雪兒說:「長老再三向我保證,表示耶和華很愛我。他們把上帝的話語聖經讀給我聽,跟我一起禱告,也談到耶和華定意建立和平幸福的樂園,有時甚至在電話裡為我代禱。我知道耶和華以及弟兄姊妹都沒有放棄我,令我如釋重負,這一切都是我力量的來源。」
家人和朋友給予病人悉心的鼓勵和關懷,對患者的康復無疑十分重要。露西婭說:「我覺得自己對生活已經掌握得不錯。我和丈夫通力合作,現在我們的生活比以前愉快得多了。」
許多現正受著各種精神或情緒病煎熬的人都很清楚,跟這些可怕疾病搏鬥是痛苦和漫長的。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聖經應許在上帝的新世界裡,「居民必不說:『我有病』」。(以賽亞書33:24)今天叫無數人受盡折磨的種種痛症、頑疾都會銷聲匿跡。沉思一下在上帝所應許的新世界裡,各種疾病,包括情緒病都永遠消失,這實在令人多麼感動和安慰。到時,聖經的預言:不再有哀慟、呼號、痛苦,就會完全實現。(啟示錄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