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人類對抗自然災害
    警醒!1995年 | 7月22日
    • 無可避免還是可以減少?

      發展中國家的居民尤其感到無奈。這是不足為奇的!在過去50年來,天災奪去無數人的性命,單是發展中國家的居民,就佔了死亡人數的百分之97!《防止災害》指出,在這些國家當中,有些地區「頻頻鬧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實在很難把一場災害的終結和另一場的開始分辨出來」。事實上,有百分之95的災害是在發展中國家發生的。除此之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個人不幸事件,例如貧窮、失業和惡劣的居住環境等問題。因此,你不難看出,窮人為什麼會陷入絕望無奈的深淵,有如給漲潮淹沒一樣。他們因一場又一場的災害而損失慘重,悲憤之餘,也只好痛苦地接受這是命運的安排。然而,這些損失是否真的無可避免?

      能做和不能做的事

      你的確不能控制自然禍患的出現率和強烈程度,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一定束手無策。你可以把遭遇災害的機會降低。怎樣著手呢?請考慮以下的對比。

      假設有人不想多曬太陽(自然現象),以防患上皮膚癌(災害)。他可以採取什麼措施?很明顯,他不能控制日出日落(現象的出現率),也無法把照耀四周的陽光(現象的強烈程度)減弱。他是否一籌莫展呢?不,他可以盡量避免暴露在日光下。比如在烈日當空期間,他可以留在室內。如果這是不可能的話,在戶外期間,他可以戴上帽子和穿著防護衣服。這些步驟有助提高防護作用,使他不致遭受日光曝曬(自然現象),並且降低患皮膚癌的風險(災害)。預防措施的確能夠發揮很大功效!

      同樣,你也可以採取步驟,提高防護作用,以免遭受自然禍患侵襲。這樣,災害一旦發生,你就不會輕易受到傷害,同時也可以減少財物損失。對發達國家的居民來說,「你已作妥準備嗎?」這個附框的提示也許會有所幫助。至於發展中國家的居民,他們可以從「廉價有效的改善措施」這個附框所舉出的例子,獲知目前有些什麼簡單措施可供防患之用。這些措施能夠發揮很大作用,既能挽救人命,又可以減少財物損失。地球物理學家弗蘭克·普雷斯提醒說,現今科技先進發達,「命運安排這個藉口不再有立足餘地了」。毫無疑問,就應付自然災害來說,防患的確勝於救災。

  • 人類對抗自然災害
    警醒!1995年 | 7月22日
    • [第8頁的附欄]

      廉價有效的改善措施

      據世界銀行報導,世上有接近一半人口僅靠每週五美元或更少的收入維持生活。不少專家聲稱,即使收入這麼微薄,你也可以採取一些業已證實有效的措施。你不妨增進這方面的知識,原因是,正如祕魯的災害專家阿爾貝托·吉澤克所強調,「關於減緩天災的影響,最廉價的措施莫過於」教育。以下兩個例子來自南美洲:

      聯合國出版的《減緩自然災害》手冊闡明,居民可以怎樣建造穩固耐用的土坯屋:

      ◻ 在山區地帶把土壤挖出,作為建造房屋的平台。

      ◻ 正方形的房屋最穩固;如果你打算建造長方形的房屋,長度該是寬度的兩倍半。

      ◻ 為了消減地震的威力,用岩石或混凝土作地基。

      ◻ 建造低矮而平行的薄牆,牆壁的重量、堅固程度和高度要一致。與一般規格的土坯屋相比,採用這個方法建造的房屋在地震期間較少遭受損毀。

      另一種業已證實有效的技術就是傳統的格構(葦牆)建造方法。《防止災害》指出,葦牆屋的構架是用蘆葦杆和嫩枝編織而成的,由橫梁和直柱支撐著。這樣的房屋只需用少量填土,牆壁的厚度由10至15厘米不等。這種結構容許房屋在地震期間搖動,地震一旦停止,建築物就會回復原位。在1991年發生的地震,葦牆屋全部完好無損;可是,一萬間牆壁厚一米的『堅實』房屋反而塌下,奪去35人的性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建築師約翰·貝農表示,奪人性命的不是地震,而是塌下的建築物。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