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有生活費用危機發生?警醒!1989年 | 11月8日
-
-
物價波動。近年來在石油、金屬和其他基本商品的價格大幅度波動。1970年代的油價突然急升促成了普世通脹和帶動世界經濟不景。沒有產油的第三世界諸國所受的打擊尤大。
1980年代,大多數商品的價格暴跌。這件事嚴重打擊經濟較弱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收入主要依靠這些商品的出口。例如墨西哥和尼日利亞這兩個主要依靠石油出口的國家便由於油價暴跌而經歷到生活水準的暴降。這樣的價格波動能夠使甚至最健全的經濟計劃也完全失效。
短視的政府用錢方式
軍費開銷。1987年全球軍費總開銷估計約達一萬億美元,相等於每分鐘耗資180萬美元!不但富裕國家把巨量金錢浪費在軍備之上;世上有些最窮的國家也計劃每年增加百分之10的國防經費。
經濟學家蓋伯瑞斯(John Galbraith)解釋第三世界軍費開銷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說:『軍備消費的支付者乃是窮人中的窮人。當局把原本預定用來改善生活費用的非軍事投資轉作購買軍備之用,不惜連麵包本身也犧牲了。』
『白象』計劃。據說曾有一個暹羅王慣常賜一頭白象給他所不喜歡的朝臣。既然白象被視為神物,就不能讓牠勞作。結果,豢養白象足以為倒霉的受禮者帶來經濟破產。西方各國近年來無意中扮演了暹羅王的角色。他們的經援計劃包括龐大的科技工程,受惠國卻連維修的能力也沒有。
這些昂貴而不切實際的『白象』在貧窮國家中屢見不鮮:豪華的機場,但升降的飛機極少;漂亮的麵包房,但因缺乏麵粉而烘不出麵包;巨大的混凝土工廠,但因缺乏維修而經常損壞。
第三世界的政府有時自尋煩惱;他們大量舉債,把金錢濫用在浪費的工程上,例如水力發電計劃、核電廠,甚或新首都計劃等。
人口增長
在世上許多國家裡,人口的急劇增長促成了生活水準低降。房屋、職業、學校,甚至糧食生產都無法趕上不斷增加的需求。例如,墨西哥由於人口迅速增長,每年要製造100萬個職位才能使失業率不致上升。在多個非洲國家中,激增的人口——蜂擁到各城市以致情形更為惡化——使糧食入口在過去十年間增至以往的三倍,生活水準亦大為降低。有些絕望的父親由於找不到職業來供養龐大的家庭,便索性拋棄家人,甚或自尋短見。
-
-
為什麼有生活費用危機發生?警醒!1989年 | 11月8日
-
-
[第8頁的附欄]
債務的難題
國家債務
在許多地方,政府的開銷大大超過收入。這種大量舉債的政策導致龐大的赤字預算,往往累積至多年之久,它稱為國家債務。為了償還債項和利息,政府不得不繼續舉債,這又進一步調高利率和助長通脹。此外,正如《時代》雜誌解釋,各政府均不願節省開銷,因為『選民究竟是人,都希望多點福利和少點納稅;政客則由於是政客,所以要顧忌到[選民的意願]。』是故,精打細算的日子遂被延擱起來,生活費用依然上漲。
國際債務
為了種種理由,有些國家輸入貨物和服務多於輸出貨物和服務,結果造成貿易赤字。不足之數要用別國所接受的通貨來償還,通常是美元或其他強勢貨幣。這些款項必須從儲備金中抽出或從外國借入。國家的儲備金若是少到危險程度,借款又無法獲得,政府就可能不得不限制輸入或把通貨貶值。兩種方法都可使輸入貨品的價格急激上揚,其中也許包括不少對工業和消費者均同樣必需的物品。
第三世界諸國特多貿易差額的難題,因為在大多數例子上,它們輸出貨品的價值急劇下降。例如,在1960年,一噸咖啡的價值可以購買37噸肥料,但到1982年卻只能買16噸。類似的情形也見於可可、茶葉、棉、銅、錫和其他主要產品方面。這些都是低發展國家的主要輸出品。不利的貿易條件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所無法控制的;主要是由於這種打擊的緣故,到了1987年,這些國家所欠的外債已達到一萬億美元的龐大數字。這樣的重擔大大阻礙了國家經濟的復甦,甚至威脅到若干政府的穩定。
《紐約時報》在不久之前評論說:『拉丁美洲所共同面對的難題是債務問題。……各政府認為這乃是使它們聲望日降的首因,而且是對它們的前途深具影響的主要政治因素。』
[第7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世界通貨膨脹率1980-85年
(基於《經濟學家週刊》出版之「世界統計數字」)
■ 0 至 15%
■ 15 至 30%
■ 30 至 100%
■ 100%以上
■ 數字不詳
-